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赝品 >

第128章

赝品-第128章

小说: 赝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没有等我答话,立刻就有很多人都附和引起来,保安军指挥使孔先定和定边军指挥使王尧佐都言之凿凿地说道:“是啊,大人,我们那里也有这私传言,下官们虽然尽力弹压。可是仍然有不少无知草民私下相传,对我们西北的局势影响很不好啊!”
    “是啊,是啊
    “其他几个没有插上话的人也纷纷点头道。
    一时之间大帐里面尽是窃窃私语的讨论声,众人皆面带忧色地看着我。
    “咳——“清理了一下嗓子后,我严正地声名了自己地立场。”无稽之谈!纯粹是无稽之话!李贼意目不轨,借用江湖术士来为自己造势,借以蒙蔽百姓,诸位大人老成干练。怎么会看不出其中的玄妙?”
    “大人高见,法眼如炬。一下子就识破了李贼的奸诈伎俩——“众人见我一副道貌岸然地官僚嘴脸,连忙争先恐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将李继迁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之后,延安知府石庆明小心地问道,“大人,虽说我等经过大人点化,都已洞晓了李贼的丑恶嘴脸,可是乡民愚昧无知,恐怕很难不被蒙蔽啊!”
    “石大人说的也很有道理!”我点了点头道:“针对这件事情。我们也不可等闲视之!当年的黄巾赤眉白莲教,都是打着各种神仙降世地幌子来诱惑民众,目下我们要做的,一是搞清楚那白衣女子究竟是什么人?第二就是要张榜安民,揭露李贼的险恶用心和丑恶嘴脸,令他的歪理邪说无法在地方上蛊惑人心!不知道各位大人以为如何?”
    大家议定了一下。决定由安抚使衙门出一份儿榜文,然后在各地张贴,广为宣传。
    “本官将大家请来,还有一件事情要宣布,之后我们再一起来讨论钎对李贼地战略。”我又劝众人饮了几杯酒后,这般说道。
    “请夫人明示!”几个人都点头答道。
    “去请王小姐进来——“我回头吩咐身边的亲兵道。
    很快王凤珊就进来了,很有礼貌地向众位西北的官员们逐一问安,然后立在我的身旁。
    众人都有些不解。因为他们刚刚道绥德城就来到了我的大帐,还没有来得及追问关于绥德城的事情,甚至都不知道王指挥使已经殉国的事情,此时见我请来了王凤珊,自然是感到有些突兀。
    我很沉痛地说道:“绥德之战中,王指挥使亲冒矢石指挥作战,身中流矢不幸殉国,王小姐依然在城防无人指挥的情况下,拿起长刀奋勇杀敌,击退了李贼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终于等到了本官的援兵,里应外合,击破李贼,斩首万余!经此一役,绥德人莫不感恩戴德,困此本官有意任命王小姐为绥德军指挥使之职,以继承父志,保境安民。不知各位同僚可有什么意见?”说罢冷着脸在众人的面孔上扫了两遍,便生了下来,不发一言。
    “绥德城与银州接壤,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杨大人将如此重任交给王小姐——“定边军指挥使王尧佐听到我说要任命王凤珊为绥德军指挥使,觉得有些震惊,一个女子怎么可能放道如此重要的位置上?想到这里他便要反对,这时却觉得衣服被人拉扯,侧脸一看,却是环州知事龙同玉在给自己使眼色,示意自己不要多事,于是便改口道:“下官以为,杨大人将如此重任交给王小姐——必然是有深意的!”说罢抹了一头冷汗,有些惴惴地看着我。
    王凤珊站在我身旁也有些尴尬,这些人都是她的父执辈,如今明明不同意自己出任绥德军指挥使,却慑于上官的淫威战战不敢言,心里面那个别扭劲儿就别提了。
    “下官以为,王小姐出任指挥使一职不妥!”
    我正在得意没有什么人反对的时候,一个低沉的声音传了过来。
    “嗯?”我把脸吊了下来,很不高兴地向众人看去,却发现几个要员都是一脸无辜的表情,于是便沉声问道:“方才是谁在说话?为何不见人影呢?”
    自众人的身后,站出一个身材挺拔的人来,年纪并不大,不过是二十四五的样子,容貌长的倒也清朗,就是脸上有一股子天下之大舍我其谁的拽样子,看了令人非常不爽。
    “阁下何人也?”我眯缝着眼睛看了他半晌,见他身上并没有穿官服,只是一袭长衫,心知此人肯定是谁的幕僚之流,于是便发问道。
    延安知府石庆明有些忐忑地回道:“这位是下官府中的幕僚,王石雷先生,王先生,你怎么还不退下,杨大人议事,你怎么可以妄发议论?”一面挥袖子令王石雷退下。
    “不忙,不忙——“我阻止了石庆明,一面问道:“原来是王先生,你既然不赞同王小姐出任绥德军指挥使,可否说一说其中地理由?若是说的中肯,本官自有赏赐,若是胡言乱语,休怪本官乱棍将你赶出大帐!”说罢将脸又拉了下来。
    王石雷却是夷然不惧,将身子又往直里挺了挺道:“大人,别怪我多嘴,你压根儿就不明白应该如何平定西北之乱!”
    “哦?”,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第十一卷 长安北望 第九章 书生风骨
     更新时间:2009…7…3 17:02:13 本章字数:5312
    王石雷。这个名牢听起来似乎有些耳熟啊!我看着眼前这人想了又想,忽然脑子里面灵光一绽,终于记引起来,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在长安时,长安府尹王风仆向我推荐的那位侄子。
    有意思!没想到居然在这里给碰上了!
    我看着王石雷,嘴角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来。
    看到我似笑非笑的样子,王石雷心里面却很不舒服,碍于地位悬殊,不愿意给自己的东家惹过多的麻烦,只得干站在那里,脸色却极不好看,犹如别人欠了他几百两银子一般。
    延安知府石庆明见王石雷的态度倔强,不由有些担心起来,忙对我行了一礼道:“大人,王先生虽然年轻,却是下官府中的重要幕僚,他常年在西北游历,熟悉党项人的习俗,对于我们平定李贼之乱很有帮助!请大人看在下官的面子上,宽恕他的冒犯!”
    我淡然一笑道:“本官从来不介意听到不同的意见,却不希望有人大放厥词,既然王先生说本官根本就不知道应该如何平定西北之乱,那杨某人倒是要请教了,以先生之见,应当如何?”
    王石雷话一出口,自己也有些后悔。
    再看了自己的东家也委婉地为自己求情,而我并没有什么太过激的反应后,心下稍微安定了一些,对于西北的局势,王石雷还是自认为看得比较清楚的,因此他倒不担心会在我这个初来乍到的人面前败下阵来,于是便浅浅地欠了下身,然后说道:“各位大人,王某以为。若要平定西北,以现有的条件来看几乎是办不到的!”
    此话一出,大帐里面的各位西北要员都是一片哗然!
    怎么能说没有办法消弭西北之乱呢?
    保安军指挥使孔先定首先表示了自己地不满”,王先生这话说得很欠考虑!党项人虽然来势汹汹。连下几城,可那都是在有心算无心之下取得的战果,并非是说我们大宋边军就一无可取之处,经过这一次的教训。我想他们是没有机会了!日前杨枢密副使一举击溃了党项李贼地主力,毙伤了大部贼寇。李贼只身以脱,如此大胜之下,他们的人心必然散乱,只要我各地王师同时起兵,必然可以顺利收复被党项李贼攻占的各外县失地,王先生你怎么能够说我们平定不了西北呢?”
    “是啊,石雷!”延安知府石庆明也有些不满地看着王石雷说道,“本府一向见你才学过人,怎么会有如此迂腐的见解?李贼的声势再大。也不过是聚匪滋事而已,我大军一到,西北人心必然安定,依附于李贼的民众见其失势,岂肯再追随于他?到时候树倒猢狲散,李贼还不是一只丧家之犬?”
    王石雷见众人都对自己的看法不屑一顾。却也不着脑,只是晒然一笑,看了看我道:“杨枢密副使大人也认为我的意见是错误的吗?”
    我嘿嘿一笑,却没有直接回答王石雷的问话,直接忽略了王石雷有些挑衅意味儿的眼神,只是回首看了看众人道:“各位大人少安毋躁。王先生的话还没有说完呢!”
    心中微微地怔了一下,王石雷原来是想把我也拉到众人的一面,然后肆意一番的,却没有想到我居然选择了回避,却又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只得继续往下说道:“正如诸位大人所言,王师一到,李贼必然如丧家之犬般流窜,可是诸位大人有没有考虑过,即便是李贼授首,叛乱被剿灭,我们就算真正平定了西北吗?”
    “不然怎么样?李贼就是西北党项人的首领,此酋一灭,余者焉能有所作为?”保安军指挥使孔先定粗声粗气地问道。
    “不错!”王石雷点了点头道:“党项各部中,余者碌碌,李贼一死,确实群龙无首成不了大事!”
    “那为何石雷你还说如此平定不了西北呢?”延安知府石庆明有些奇怪地问道,他总感觉到今天这位幕僚有些奇怪,说话也前后矛盾,不知是为了什么原因。
    王石雷侃侃而话道:“就算是我们今天消灭了李贼,消弭了党项之乱,可是谁又能保证不会出现第二个李贼,西北不会出现第二个党项族?西北最大地祸患,不是在于有李继迁生事,而是在于我朝的西北策略本身就有问题!”
    众人都有些色变,虽然士大夫言事不受限制,可是如此公然攻击朝廷的大势方针毕竟是不好的,一时之间大帐里面静了下来,只余下王石雷慷慨激昂的声音的缭绕。
    “假使朝廷平定了西北之乱后,依然沿用封锁西北地策略,那么北方的辽国,西方的吐蕃,都会借此良机向西北渗透自己的力量,数十年后,西北的异族就会像今天一样重新崛起,再一次为了争夺肥沃的土地和丰饶的资源,将手中的屠刀挥起,这是亘古不变地规律。”
    “而积累了数十年的实力一朝爆发,其中蕴涵着的能量是无法估量的。”
    “到时候,大宋承平日久,兵备必然松散,悲剧必然再一次上演,何来诸地,岂能保有?”
    王石雷的话,字字句句如同振聋发聩一般敲到了众人的心底。
    是啊,西北边事,一直就没有制订出一个长远的国策来,这一片土地,也总是在重复着被双方夺来夺去的简单过程,什么时候,西北才能成为一块儿和平安详的土地?
    王石雷说出了心中所忧虑的事情后,压抑顿时去了大半,感觉心情舒解了很多,见众人都是一片沉默,心知自己的话已经让这些西北要员们动了神念,变叹了口气道:“也许,我是想的太多了。也许,只是杞人忧天,可是,这件事情确是不容忽视的。国家兴亡,难道就没有我们这些读书人的责任?”
    “好!说得好!”沉默了片刻后,我率先鼓起了掌。
    没想到这王石雷不仅仅是一个向导这么简单,一眼就能看出西北的症结所在。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表象上,为大国谋者若无远见。怎么可能做到事事了然于胸?从这一点上来看,他是具备了成为优秀地智囊的条件的,我怎么可能放弃如此优秀的人才而不用?
    “大人——“王石雷忽然作出惊人之举,双膝跪倒在地,取出一封书札来,双手捧着说道:“在下一片拳拳之心,尽在此中,可惜没有机缘上递朝廷。今日为大人献上这平定西北之策,万望勿弃!先前种私冒犯,皆石雷有意为之,若大人有所责罚,自当领罪受罚!”
    直至此时,众人方才明白了王石雷今日的举动为何大异平常。原来就是为了引起众人的注意,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现在看情况,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而众人也都非常希望知道他书札中的平定西北之策究竟是什么?他不惜为此而冒犯上官,想必是惊世骇俗地主张!
    我接过侍从递过来的书札,心中感慨万分,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虽然他们可能确实手无缚鸡之力。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但是一颗报国之心却永在奔腾不止。
    看着众人的目光都放在了这封书札上,我却将它轻轻地放在了书桌上,非常诚恳地对王石雷说道:“王先生,本官奉皇命安抚西北,正缺少一名通晓西北军情地理之人参赞军务,不知道你可有兴趣,愿意西北数百万人民谋一福祉?”
    “大人——“延安知府石庆明见我居然当着众人的面就来挖他的墙角,顿时有些哭笑不得,不过他也知道,王石雷留在自己的身边,远远体现不出他的才华来,因此也倒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希望王石雷能够赶紧答应下来,有朝一日他建功立业扬名天下,自己这个老东家也脸面有光。
    面对我的公开招揽,王石雷显得有些迟疑,我的名头他也是早就听说过地,名题金榜,勇挫契丹,以不到三十的年龄纵横大江南北,此次更是得到了镇守一方的大权,可谓是权势滔天名声显赫,可是很多人都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究竟要不要跟我这个新东家呢?
    我见王石雷迟迟没有答应,还以为他是有考取功名从政的打算,于是便问道:“莫非王先生是担心影响功名?这个本官可以保证,一定向皇帝举荐先生,寻常的科考,就不必参加了!”
    倒不是我故意忽悠人家,以我现在的身份地位,向皇帝举荐一个人才确实比较容易。
    “大人误会了!”王石雷却摇头否认道:“在下并不是担心自己地前程,只是不知道大人是否值得在下花费一生的时间来追随,如果有可能的话,石雷情愿驰骋在疆场之上,而不是做一个穷经皓首的幕僚。如果大人能够回答在下一个问题,石雷便誓死追随,否则——“后半截儿话却没有说出来,不过意思很明朗,是要考验考验我了。
    我不以为意地笑了笑道:“好,石雷快人快语,但请明言!”
    “其实在下的问题也非常简单——“王石雷面日表情地说道:“便请大人猜一猜我着书札中的内容,平定西北的策略究竟是什么?”
    众人听了多感到非常不满,你自己写的东西让人家来猜,谁又能猜得中?这不是摆明了刁难别人嘛,大帐里面顿时嗡嗡地都是窃窃私语之声。
    “此话当真?”我微微一笑道。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王石雷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