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赝品 >

第135章

赝品-第135章

小说: 赝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游击战术是最难以对付的,不管是流寇也好,还是像李继迁这样具有一定地盘儿的异族首领马罢,一旦同政府军展开游击战术,那就不是一场两场战事可以解决了。
    问题是西北的地形太适合打游击战了,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的马贼土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党项人或者其他民族的崛起,都是中央政府无力为之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造成的,再加上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振臂一呼,自然是应者云集,公然与朝廷相抗了。
    既然李继迁的策略有了变化,那么我们的战略思路也要相应的调整调整了。
    “大人,方才你有出城去了?”王石雷问道。
    我点了点头,表示确实有这么一回事儿。
    “可是又有什么收获?”王石雷知道我总是喜欢到平民中去问东问西,有时候经常会得到些意想不到的点子。
    “收获没有,烦恼颇多。”我有些烦恼地说道,“青盐是个大问题啊!”
    王石雷会意地点了点头,“朝廷这个禁止边贸的决策,并不高明。党项人对我朝的依赖并不是非常严重,反之我西北民众却一日也离不开青盐,这条策略可以说是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使西北民情受到影响,不得人心哪!”
    “诚如你所言!朝廷上的大臣们远在千里之外,便想要决策西北边事,一举解决党项人的问题,何其荒谬?我打算给皇帝上一本奏章,重开边贸。”我对王石雷说道。
    “大人此举,似有不妥之处!”王石雷连连摇头道。
    我一愣道,“何以见得?”
    王石雷分析道,“在朝廷大员眼中,西北的民生问题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即便是党项人作乱,也只是疥癣之疾,他们真正担心的是北面的辽国,即便大人你上书陈述利害关系,皇帝能够听取,也不过是多从别处调拨一些食盐过来,解一解燃眉之急,根本无济于事!况且大人你这么做,还会引起朝中一些人的反感,对你的仕途极为不利。因此石雷以为,这个书还是不要上为好!”
    “你说的也有道理,只是我想来想去,若是要解决青盐的问题,似乎只有一个办法了!”我长叹一声道。
    “莫非大人是计划用抢的?”王石雷一语道破了我心中所想。
    我点了点头道,“既然形势比人强,我也只好顺应时势了。先把眼前的为难应付过去,等到了明年,一切自会有解决之道!”
    王石雷笑道,“看来大人你早就胸有成竹了!”
    我嘿然应了一声,心中暗道,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大家都是被逼的。
    榆林河北岸,有一座不大的镇子,叫作双峰集,虽然名不见经传,却是一个商贾云集贸易繁盛的地方,镇子上满是客栈,都是为过往客商准备的,每逢初一十五,更是有许多庙会活动,附近百十里外的人们都会前来交易,真是热闹非常。
    双峰集是党项人的天地,每年都有很多的党项商人聚集在这里,将产自本地的青盐马匹兵刃等物组织起来,与关内的中原商人交换,以挽回党项人喜欢的棉布丝绸各种日常用品等物。
    只是最近党项人与大宋交恶,战事不断,双方通商的道路也被封锁了,很多的党项人将货物堆积在双峰集上,苦于无法出手,不由得着急上火,却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唉,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兵荒马乱的,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啊!”一个客商对同是住店的客人们道。
    “我的货物已经在这里压了半个月了,真是急死人,再这么下去,我一家上下都要喝西北风了。”另一个客商有些郁闷地搔着头发回答道。
    又有人说道,“大伙儿也不用愁,所谓富贵险中求,咱们瞅个机会冲过封锁线,只要到了那边,银子大把的有!要知道,现在整个关内都缺盐啊!”
    “老哥儿你可有什么门路?”众人见那客商似乎颇有见解,便都凑了过去,想要讨一些经验回来。
    “有钱能叫鬼推磨!”那人也不吝啬,一语道出其中的玄机来,“守关的官爷们,有哪个是喝西北风长大的?”
    “呵呵——”众人会意,纷纷笑了起来。
    的确,财能通神,白花花的银子就是最好的敲门砖了。
    “最近好象又要打仗了!”一个客商忽然插嘴道。
    “你听谁说的?”众人顿时有些紧张起来。
    那客商说道,“近来听说宋军向夏州与银州两处增兵,气氛非常紧张,怕是要打大仗了。李节度使手下,也在两州部署了大量的人马,附近几个州县的兵员基本上都抽调回去了。”
    “这么说我们的机会到了!李节度使同宋军胶结在一起,哪里有时间来管制我等,我们便可以轻易实在突破封锁,将货物运入宋境了。”立刻有人兴奋起来。
    众人纷纷点头,都是激动不已。
    正在谈笑之间,忽然客户的门被人重重的撞开了,一个住店的客人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扶着墙壁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不——好了——马——贼——来了——”
    “不要慌——”一个年长些的客商站了起来,安抚众人道。“咱们把各自的刀客集中起来,怕还没有几百号人,怕什么马贼?”然后又追问道,“知道是谁的队伍吗?是张老三还是王大虎的人马,来了有多少人?”
    先前那人总算缓过一口气来,有气无力地指着外面说道,“也说不清是谁的队伍了,反正镇子外面,漫山遍野都是马贼,就咱们那点家底,怕是招架不下来了!”
    “什么?!”有几个胆子大一些的客商立刻打开房门,跑了出去,结果没有片刻就灰溜溜地跑了回来。
    “怎么样?”屋内众人紧张地问道。
    “这回是彻底完了——”一个人面色惨白地回答道,“街道上都是身着黑衣的马贼,现在只有希望他们是图财不图命了!”
    “唉——”终于有人不堪刺激的昏倒在地,其他众人也是面无人色。
    五千精骑在七郎的率领下将一个小小的双峰镇围了个水泄不通,几个路中被把守得死死的,许进不许出,执行这次特殊任务的士兵们全身都是黑色的服饰,就连战马都是选取了黑色的马匹,可以说是一支完全为突袭和夜战组建的骑兵队伍。
    “七爷——这次算是逮到肥羊了——属下刚刚看过,那里面住的都是商人啊——”一个貌似是从土匪队伍里面招安过来的小校有些献媚般的在七郎面前表现道。
    七郎在马上意气风发地指挥道,“告诉里面的人,我们是求财!叫他们不要作无畏的抵抗,配合一下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若是敢于顽抗么,哼哼——”
    “属下明白!”旁边的军官们立刻高声应道。
    五千精骑分成了几个队伍,从镇子的南北两侧一路扫荡过来,将镇子里面的货物清扫一空,尤其是那些装满青盐的大车,更是一辆也没有放过,连拉车的骡子马都牵了去,至于那些吃吃喝喝的东西,倒是纹丝没动,好让有些客商松了口气。
    镇子里面的人看到“马贼”们的强大实力以后,聪明的没有做出任何抵抗的姿态,偶尔有两个闯出来哭闹的不要命的家伙,也被同伴因为怕招致“马贼”们的不快而打晕在地,因此这一路上,七郎的生意倒是做得顺风顺水,赚了个盆满钵满。
    其间还是有一些大胆的“马贼”们不顾上面的吩咐,悄悄地从战利品中揩了油水,看在一车车青盐的面子上,七郎很宽容的放过了他们。
    临走的时候,七郎不忘将这个恶贯满盈的名声留给李继迁,大肆宣扬自己是定难军节度使李继迁大人的部属,今次是来“借”东西的,并且给每个被劫去青盐的客商们留下了盖有定难军节度使的火漆大印的文书,声言日后必定加倍归还云云。
    由于我的大军将银州和夏州两处的党项人牢牢地牵制起来,因此七郎这支偏师得以在党项人军队的缝隙间穿插作案,三天下来累计宰获肥羊十几只,将上万担的青盐顺利的运回了绥德城,当满城的百姓见到庞大的运盐队伍时,无不瞠目结舌,继而欢天喜地。
    这么多的青盐,怕是够西北的丁口吃上两年了。
    当李继迁发觉情况不对的时候,已经是在那些党项商人们上门哭诉的时刻,面对上百名被“马贼”劫走财物的同胞们拿着盖有自己大印的借条上前讨债,李继迁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了。
    真正让李继迁一下子背过气去的消息,却是从银州外围传来的。
    “节度使大人——”一名家丁哭丧着脸闯进了李继迁的大帐,大声哭诉道,“节度使大人,大事不好!太夫人和夫人被人给劫走了!”
    第十二卷 青羊血誓 第四章 宋朝汉奸
     更新时间:2009…7…3 17:04:34 本章字数:5302
    我收到消息的时候,自己也感到非常惊讶。
    看来运气总是很不错,七郎回来的时候,恰好遇到一伙儿党项人的队伍,看到他们人数不是很多,只有百十号人,便动了顺手牵羊的心思,谁知这百十号人的抵抗力却非常顽强,比之等闲的党项骑兵胜出了几倍,冒充山贼的宋军一上去就被打伤几十个,七郎越看越不服气,干脆亲自上阵,率领自己的亲卫将这些家伙们挨个放倒。
    等到将局面完全控制住以后,七郎才发现车队里面居然有妇女,好死不死的,他们车队的旗号也是李继迁的,最后抓了两个俘虏一盘问,这人居然是定难军节度使李继迁的母亲和妻子,众人欢呼了很久,都觉得抓到了肥羊。
    等我在几日后,将疑兵逐渐撤回来以后,才从七郎的口中得知了这个消息。
    “六哥,这回小弟我立功了吧?”七郎不但拉回了大批的青盐,还捉到了李继迁的母亲和妻子,大感得意非常,在我面前炫耀道。
    我点了点头道,“不错!差事办得不错!听对面过来的人说,李继迁现在非常头痛呢,每天有一大批的党项商人拿着他定难军节度使大印的借条去讨公道,烦也烦死了!这回你居然连他家人一块牵了回来,确实出乎我的意料!”
    王石雷也很高兴地夸赞道,“这回的事情七公子办得很好!据我所知,李继迁事母至孝,他的母亲妻子控制在我们的手中,对他会有很大的牵制作用,具体怎么利用这个事情大做文章,就看大人你的意思了。”
    “石雷你的意思是说——”我看着王石雷,有些犹豫。
    利用敌人的家属来胁迫对方,这样的例子自古以来不胜枚举,当年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和老婆吕雉就被西楚霸王项羽拿来胁迫过。结果流氓出身的汉高祖刘邦居然在众人面前说出了“我翁即尔翁,必欲杀尔翁,不若分我一杯羹。”的著名流氓论断,将项羽弄得杀也不是,不杀又怨气难平,最后还是项伯出来劝阻,才不了了之。
    若是李继迁也是这么一种货色,那我不就成了自讨没趣么?况且用妇孺来威胁别人,传了出去也不是什么得人心的事情。
    想了半天后,我终于决定道,“这件事情不可鲁莽,不如将俘虏放一个出去,给李继迁报个信,我们先看看李继迁的反应再说。”
    “大人所言甚是,一动不如一静,等对方找上门来,主动权就在我们手里面了。”
    见王石雷也赞成,我便吩咐道,“来人,将俘虏押上来与我观看!”
    过了一阵子,大帐外面就传来了铁链叮当的声音。由于俘虏过多,帐内肯定是装不下了。因此我们都出了大帐,去看那些俘虏。
    亲兵们搬了几张太师椅,放到了帐外,我大刺刺地坐了下来,虎着脸,全身官服整整齐齐,四名旗牌站在身后,一左一右,刀剑兵符捧在一侧,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
    帐外艳阳高照,百十个俘虏被串了一长串,双手被缚到了背后,脖子上面也套了绳索,双脚之间有铁链相连,这样就是让他跑出去,也快不过步行。
    俘虏中的女子也有十几个,七郎倒是没有太为难这些人,只是将手缚到了背后,也没有加上脚镣。
    “哪个是李继迁的母亲和妻子?”我问七郎道。
    七郎还没有回答,便见到一个年纪在六旬左右的老太太挺身站了出来,沉着的回答道,“不劳大人动问,老身便是。”
    “哦——原来你就是李大人的母亲——”我点了点头,仔细地看了看那老太太,口中却吩咐道,“来人,将老夫人的绳子去了,给她一马扎。”
    手下都是非常听话,一个人将老太太的绳子用刀一划拉,给松了绑,另一个人就找了一马扎,然后对头老太太的脑袋就要往下砸,众人无不愕然,那些被绑着的俘虏们更是大叫起来,其中以她的儿媳妇喊得最厉害。
    即便是我的手下们心中也不无惴惴,以前听说过抓到俘虏先打四十板子的,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抓到女俘虏先用马扎砸的,尤其是对方的年纪也不小了,纷纷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
    “你干什么?”我连忙喝止了手下的动作。
    那手下倒也是个人才,见我喝止,顿时作出一副愕然的姿态来,“大人不是叫我给她一马扎么?”那表情作的,几乎跟真的一模一样,看得人叹为观止。
    “蠢材!本官是叫你拿一马扎给老太太坐的,不是用来砸的,还不与本官速速退下?”我心中暗自赞叹了一声,一本正经地训斥道。
    老太太却有几分骨气,颇有一引起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姿态,傲然回答道,“大人面前,没有老身的座位,老身还是站着好了!”
    “老太太谦虚了——”我用两根手指敲着椅子扶手,打着哈哈说道,“你家亡夫也是朝廷的命官,位居一品的封疆大吏,这个座位还是应该有的。”
    “我儿子与朝廷大军对抗,现在势同水火,老身自是大宋的罪人。”老太太还是不肯。
    “哦?你也觉得自己儿子不应该造反?”一听老太太的话,我顿时来了兴致,于是便问道。
    老太太看了一眼围在身边的族人和宋军士兵们,铿锵有力的回答道,“我儿子继迁,身受大宋的封赐,反过头来杀官夺城,的确是大宋的罪人!”
    我点了点头,接着问道,“既然你也知道自己的儿子行为乖骞,有悖伦常,作为长辈,为什么不加以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