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第261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261章

小说: 黄沙百战穿金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标是幽州,幽州为辽五京中地南京。是大辽的军事重镇,城内有契丹军四万人,城防坚固,易守难攻。
    在瓦桥关内,柴荣建起了一座简易行营,说是行营,只不过是大一些的帐篷而已。
    柴荣把一份相当简陋的粗纸递给范质,范质看完之后,满脸凝重,又把纸条递给了身旁地侯大勇。范质、王薄、魏仁浦和侯大勇四位宰相之中,只有侯大勇是军事将领出身,而且现在又接替王朴担任了枢密使,有重大的军事情报,范质看过之后,总是自然而然由侯大勇来看,这个顺序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虽说没有明文规定,却也成了四位宰相心中的潜规则。
    在四位宰相之下。还有铁骑营都指挥使赵匡胤、汴河水师都指挥使李继勋、控鹤都指挥使韩通等禁军大将。
    侯大勇看完纸条后,把纸条递给了身边的魏仁浦,四位宰相轮流看完了纸条,又递给各位将军。
    众人都看完纸条后,抬头望着柴荣。柴荣冷冷一笑道:“拒马河以南全部险关要地都丢掉了,耶律小儿才从七鹰山回来,现在开始调兵遗将,反应也真是迟缓。”
    这张纸条是大周派往幽州的细作送回来的,此人隐藏在幽州萧思温身边,是一位消息灵便的参军,这名细作叫陈东,幽州人,在广顺年间,柴荣还在镇守澶州时,陈东成为了柴荣部下,柴荣目光早就盯上了幽州,就让陈东回到幽州为内应,陈东潜回幽州以后,投入了幽州汉军之中,在幽州汉军之中,陈东官运亨通,居然成为了萧思温十分信任的参军。
    当大周攻下益津关时,幽州留守萧思温这才得到了消息,大惊失色之下,他一面组织防御,一面向七鹰山的辽主耶律述律报告军情。耶律述律得到萧思温的报告之后,这才下令调集精锐之师来幽州北边,准备在幽州和大周军决战。
    柴荣得到这个情报之后,立刻单独召见了侯大勇,坚定了北进信心之后,柴荣这才召集群臣商议。
    魏仁浦是老成持重之人,他有些忧虑地道:“辽主耶律述律亲调精兵增援幽州,我军贸然在幽州和辽军主力决战,一旦失利,北汉定然会闻风而动,只怕到时想退军也难。”
    盛唐之时,唐军征服了东突厥,附属于东突厥地契丹族自然也归附于唐朝,唐太宗征高丽之时,曾经调用了契丹人从军作战,并用其首领窟哥为右武卫将军,契丹人性情强悍,虽然部分归化中国,被编为羁縻州府,却叛服无常,成为盛唐在东北地一项困扰和负担。唐朝衰弱之后,契丹渐渐强大起来,等到耶律阿保机横空出世,不过短短二十年的时间,不仅统一了契丹各部,而且灭掉了勃海国,夺取了中原大片土地,制定了契丹文字、法律,使契丹一跃而成为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强国。
    魏仁浦虽然对于具体地军事指挥并不内行,但是他深知两国实力对比,此时契丹虽然内乱不止、辽主昏庸,可契丹无论从人口、地域、军队等多方面来说,实力都在大周之上,大周此时和契丹骑兵决战,胜则惨胜,败则无法收拾。
    魏仁浦看过纸条以后,第一个提出了相反的意见。决战之前,柴荣最不喜欢听见反对意见,他心中有些怒意,看了一眼满脸是深深皱纹的魏仁浦。
    赵匡胤虽然在内心深入同意魏仁浦的意见,但是他深知柴荣的性格,当日高平之战时,柴荣不顾众臣反对,下定决心亲征,在途中,禁军控鹤都指挥使赵晁派人向柴荣进言,似图劝阻亲征。柴荣为之大怒,将赵晁囚禁在怀州。有了前车之鉴,赵匡胤也不敢劝阻柴荣,他上前一步道:“现在契丹军队还没有集聚,按照常理推测,耶律述律从七鹰山赶到幽州,至少也是五月中旬,现在聚集在幽州的骑兵定然不会太多,速度是取胜的关键,谁先到达幽州,谁就能取得战斗的主动权。”
    侯大勇暗自赞叹:众臣之中,最能摸准柴荣心思的,还是这位方面大耳、面相忠厚的赵匡胤。
    果然,柴荣闻言大喜,他也不想让群臣再议,决断道:“此事不必再议,现在十万禁军已陆续到了益津关和瓦桥关,而契丹主力还在调集之中,没有十天到十五天地时间,契丹军根本无法集结,这是天赐良机,若是失掉了这个机会,以后要想收复幽州,就难上加难。”
    大周军北伐是由侯大勇全权策划,准备得十分充分,特别是以原侍卫军统帅李重进为西南行营都招讨使,把攻打西蜀的架式做得十足,又暗通永济渠八五八书房,加快了运兵的速度,保障了后勤供应。
    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的运作,北伐大军才做到了出其不意,虽然是在契丹控制区域内,但是周军的集结速度反而明显快于向来以机动灵活见长的契丹军。
    柴荣下令道:“龙捷都指挥使袁彦听令,你部迅速抢占拒马河上的固安渡口,架起浮桥,确保禁军主力过河。”
    剑指秦川 第二百二十章决战幽云(十一)
     更新时间:2008…12…29 14:58:38 本章字数:4166
    瓦桥关距离固安渡口足有百里,龙捷都指挥使袁彦得令后,匆忙率领着龙捷左厢军一万人马,马不停蹄地朝固安渡口扑去。
    固安渡口,将是大周主力渡过拒马河的主要渡口。
    龙捷右厢都指挥使赵晁带着临时征集的数千百姓紧随其后,赵晁在高平之战时,因劝阻柴荣而差点被杀,高平之战获胜以后,柴荣怒气稍歇,他知道赵晁也是一片忠心,便将赵晁放了出来,不过,赵晃还是因为此事被贬出禁军,在边镇郁郁不得志数年,这次重组禁军,赵晁自己也没有想到,陛下居然并没有忘记他,任命自己为龙捷右厢都指挥使。
    赵晁来到新禁军以后,整军训练十分卖力,他原本是禁军将领,这些事情做起来自然轻车熟路,龙捷右厢军很快也就象模象样了。
    此时,一万军士和五千百姓混在一起,部队行进速度就如蜗牛一般,赵晁骑在马上,不停地呼来换去。
    这些百姓全是瓦桥关和益津关临时征调的,他们虽是汉人,却受到契丹人二十多年的统治,对大周军还很有成见,赵晁出发前,侯大勇专门到军中交待了一番,严令对这些百姓动粗,所以赵晁尽管心中着急,口中也只是骂骂咧咧,终究没有动用鞭子。
    走了三十多里地,不少百姓吵着要休息,这下可把赵晁惹怒了,他甩了一个响鞭,打得一个年轻力壮的懒汉如被踩了尾巴的狗一样,猛地跳将起来,赵晁骂道:“军士们是负重行军,犹自不歇,谁敢再坐在地下,莫怪老子翻脸不认人。”赵晁任边将之时,和蜀人多有接触,因此。“老子”等词也用得极为顺溜。
    众百姓见周将发横,也就不敢再闹。
    在清泰三年,也就是公元九三六年,当时后唐废帝李从珂调石敬塘为天平节度使,石敬塘的部将刘知远劝其不从,石敬塘虚其兵不足以与李从珂对抗,参军桑维翰便提议借兵于契丹。石敬塘借兵心切,竟然主动割让了幽云十六州。从九三六年到九五九年。幽云十六州已被契丹占据了二十三年,在征调的数千老百姓中,大部分都是三十岁以下之人,他们心中的朝廷向来都是契丹朝廷,此时突然出现的周军和大周朝廷,让他们感到深深的恐惧,幸好周军并不是十分粗暴,虽然不停地催促前进,虽有军官动手打人,但是和契丹军人相比已是好了许多。
    当刘重进和赵晁两部在固安渡口汇合以后。立刻开始着手搭建浮桥。桥对岸不时有小股契丹骑兵出现,负责保护施工的刘重进根本不理会这些骑兵,只在南河岸布置了百名弩手。控制住道口,强弩正是骑兵地天敌,这些骑兵试着接近架桥的渡口,被强弩一阵乱射,只得悻悻而退。
    按照幽州守将萧思温的命令,拒马河北岸辽军主力均已朝幽州集中,在拒马河北岸只留有少数骑兵,他们人数太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周军在拒马河南岸安营扎寨。
    柴荣是一个心细如发、事必躬亲之人,所以他在下诏毁佛以后。他才会亲自去劈佛象,才会亲自去规划开封的城市扩展,此时,北伐大军挺进幽州,固安渡口是一个快捷通道,柴荣等到龙捷都指挥使袁彦离开之后,心中总是牵挂此事。
    五月三日,柴荣带着侯大勇诸人,去视察百里以外的固安渡口。
    固安渡口距离瓦桥关有一百余里。就算是健马飞奔,也要花好几个时辰,侯大勇从灵州回到大梁以后,长期跟随有柴荣左右,深知柴荣的脾气,当柴荣下定决心以后,他就停止劝阻,而是积极做好应对之策,侯大勇带上刘黑彀、柳江婕等十名最好的弓箭手,备好战马,紧跟在身边,以防备路上遇到不测,毕竟拒马河南岸是新近占领的,很多情况还摸不准确。
    柴荣银盔白甲,带着五百精骑,精神抖擞地朝固安渡口奔去,奔了三个时辰,来到一条窄窄地小河边,众人下马休息。
    按照一般常识,深入敌境以后,水井之水不能轻易乱喝,因为极有可能被敌人下毒,但是,流动的小河水不般却没有问题,军士们下马之后,就在河边喝水擦脸。
    柴荣九五之尊,专门有特制的水囊,他头上有一些细汗,坐在河边,喝着水囊中清洌的井水。
    供奉官赵匡义带着五十名骑手,散布在小河四处,为大队人马担任警戒。巡视了一圈,没有任何异常情况,赵匡义有些内急,便下马放水,赵匡义和赵匡胤不同,从小喜爱读书,因此,在众多不通文墨供奉官里面显得卓而不群,他背过身,这才对着一丛乱草开始放水。8816口2
    赵匡义一边想着心事,一边舒服地放着水,他的眼光也就顺着水道移动,突然,他看到了草丛中的一双眼睛,赵匡义反应极为迅捷,立刻往后一跳,道:“什么人?”关掉水龙头的同时,把腰刀抽了出来。
    草丛中站起来两个人,胡子拉喳的,也看不清楚真实年龄,其中一人身上已被淋湿了一大块。
    赵匡义手下的禁军军士闻声把两名男子围了起来。
    赵匡义放水正在酣处,被意外打断,还把衣服弄脏了,这让他十分恼怒,“你们是什么人,为何偷偷摸摸藏在草丛里?”
    两人相貌普通,站在原地瑟瑟发抖,一名留着胡须的汉子道:“我们是陈家村的人,在河边钩鱼,见到大军来了,心中害怕,所以藏在草丛中。”军士们从两人身上也没有搜出来什么东西,只有一些黑黑地食物。
    赵匡义一声喝斥,早已惊动了柴荣和侯大勇,侯大勇放下水囊,看着押过来的两个人,禀道:“陛下,让臣去审问他。”
    侯大勇盘问了两人几句,依然没有破绽,就对身边一位降将王洪道:“王将军,你看这两人是什么人?”
    王洪身边禁军服饰,混在众多禁军军官中。此时听到侯相点名,就走上前来。那名胡须男子看到王洪,眼神突然出现了一些慌乱,却很快就镇静下来。王洪走到两人身边,极有经验地摸了摸两人的右手掌,道:“手指上地老茧不薄嘛。”那胡须男子连忙道:“我是陈家村的人,村长是陈绍金,我和小侄喜欢上山打猎。常用弓箭,自然有老茧。”
    契丹人占据了幽云十六州以后,契丹人在汉化,汉人同时在契丹化,村民务农同时,也跟着契丹人上山打猎,这胡须男子所言不假。王洪就对侯大勇道:“这里的村民都这样,或农或猎,没有什么异常。”
    正说到这,王洪忽然看到军士手中拿着的食物。就取过来仔细瞧了瞧。王洪用手分开这些乱七八糟的食物,眼光一亮,取过一个黑条形的食物。放在鼻子上闻了闻,道:“契丹人喜欢吃鼠狸,这就是风干地鼠狸肉,汉人们从来不吃此肉,更不会把风干的鼠狸肉夹在食物中,这两人是契丹人无疑。”
    侯大勇点点头,问那名胡须男子,道:“谁派你来的?”
    那名胡须男子被人识破了身份,就闭口不言,侯大勇没有更多的时间浪费在审讯之上。他对着文静地赵匡义道:“赵供奉官来审问?”
    赵匡义闻言走了过来,重复了一遍,“谁派你来的?”那名胡须男子紧闭着眼,一言不发。赵匡义猛地一挥手中的腰刀,胡须男子惨叫一声,手臂已掉落在地,赵匡义轻蔑地看了一眼痛苦嚎叫的胡须男,对手下道:“把他带到一边去,莫要惹人心烦。”赵匡义原本要说“莫要惹陛下心烦”。话刚到口边,想到侯相地嘱咐,便连忙改口。
    胡须男被带到了另外一边,他嚎叫了几声,很快就没有了声音。另一名男子已是满脸苍白,浑身筛糠,赵匡义走到他面前,轻声道:“断了手臂,也不知以后日子怎么过,你可要好好想一想。”剩下的那名男子神经很快就崩溃了,他蹲在地上,“呜、呜”哭了几声,完全交待了自己的身份。
    这两名男子确实是幽州契丹军派出来的探子。
    周兵突然发兵,幽州守将萧思温事先没有得到一点警讯,当周军攻下益津关以后,他才知道周军北伐,心惊胆战中,他派出大量斥候渡过拒马河,探听周军虚实。这两名男子都是低级斥候,掌握不了什么核心机密,侯大勇却极有兴趣,就如后世第一次见女婿面的丈母娘,把两名男子地根底打探得一清二楚。
    “这名契丹人所言和我们掌握的情况相差不大,萧思温胆小如鼠,不敢与我军作战,他把四万契丹军全部集中在幽州城内,固守援军,目前只有一路援军,从奉圣州赶来的四千骑兵,这四千骑兵并未进城,估计是游动在清沙河一带。
    柴荣脸色颇有些凝重,道:“援军来得好快,如果不出意外,西京耶律大光的人马,中京萧铁奴的兵马,还是耶律述律所率领地御帐亲军,都可能在十天之内到达幽州,届时契丹城内外将会有七八万人马,实力不弱啊。我们必须要按计划尽快渡过拒马河,只有趁着契丹援军未到之时,夺取古北口、德胜口等几个险关,才能把援军顶在幽州城外,孤立幽州军。”
    砍杀了两名奸细,五百骑兵重新上马,继续向固安渡口飞弛。赶到固安时,柴荣所率五百骑兵已是大汗淋漓,战马亦尽显疲态。8816口2
    此时,二万龙捷军在拒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