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第5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5章

小说: 黄沙百战穿金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通不便,不同地域交流更少,方言差距应同样存在或者更大。侯大勇虽跟着粟末靺鞨人学过一些当时语音,仍然没有听懂。有上次笔书的经验,侯大勇立刻下马,抽出匕首在地上书写:“我是幽州人,侯大勇。”
  中年人见侯大勇拿出一把黑沉沉匕首,手指习惯性地触到大刀刀柄。见其在地上所写汉字,放下心来,也写道:“我是何褔贵。为何侯郎一人在此?”
  侯大勇见此人所写,称对方“郎”,想来这是相互间的称呼,学着写道:“我是北地汉人,契丹人占了幽州后,我随靺鞨部族北上,因不惯北地苦寒,想回到中原,幸遇各位。”
  何福贵又写道:“北地强盗马贼甚多,我们要到沧州,如侯郎愿同往,等我向刘郎说说,让侯郎和我们一道回去,行否?”
  “我愿意和你们同行,感谢。”侯大勇写道。南下之时,听靺鞨部人曾说,过渝关(山海关)要有关防文书,侯大勇正在为过渝关而发愁,听何福贵相邀请,立刻答应下来,并对何福贵再三表示感谢。
  何福贵带着侯大勇进入营地,见过商队主人刘三。刘三是沧州商人,常到白头山、兴安岭一带收购关外特产,又把中原的生活用品贩到关外。当时,中原与东北交往密切,虽然政权不段变化,民间的交易却一直频繁活跃。
  何福贵、侯大勇进入刘三帐中之时,刘三正舒服地躺在一张躺椅上喝茶,听何福贵把事情经过说完,并不说话,只是用眼角瞟了侯大勇一眼,精光一闪而逝。侯大勇也没有说话,上前用手一拱,作了个揖。刘三见侯大勇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态度不卑不亢,暗暗称奇,面上不动声色,只点点头,算是答应了何福贵的请求。
  何福贵、刘三很轻易地把侯大勇留在商队,有二个原因,一是侯大勇是汉人,商队惯例,在胡地遇到落难汉人能帮就要帮,不帮则会被人认为薄情寡义,被人瞧不起;二是更重要的原因,近来在渝关北侧,活跃着一伙契丹族马贼,为首的叫悉独官,狡猾赛过狐狸,狠毒犹如狼群,过往商队被劫掠不少,大部分马贼劫掠财物后,并不要人性命,唯独悉独官既要财又要命,商队谈悉独官色变,因而,北上商队越来越少。刘三对悉独官心存顾虑,何福贵身为护卫头领,对悉独官也着实担心,两人见侯大勇身材高大,携带武器,故有心召其做为护卫,增强力量。
  何福贵见侯大勇对中原话似懂非懂,就放慢语速,边比边说,详细地把这个商队的情况向侯大勇作了介绍。侯大勇在靺鞨部时,已学过这个时代的语言,有了一定基础,经四五日,连蒙带猜,基本能弄懂何福贵所说。
  至此,侯大勇准确知道现在是广顺二年,正是郭威称帝的第二年,而柴荣正在澶州,也就是现之濮阳,任澶州节度使、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
  刘三家族是沧州著名大族,家族有土地千亩,其兄刘二郎刘存孝为沧州节度使。刘三常年在沧州和北地往返,为家族积累了大量财富。这次北上的商队共有五十余人,因商队所贩贵重物品着实不少,专门请有护卫,何福贵是商队护卫头领,还有另一个护卫头领赵武。
  沧州历来是胡汉争斗的战场,民间习武风气很浓,何福贵出自沧州著名武术世家,武艺高强,家传十二路“何家刀”,招式凶狠,鲜有对手。何五郎是其子女中武艺最好的,深受何福贵所喜,数次护卫,何五郎都出了大力。护卫队副头领赵武,也出自沧州武术世家,但何赵两家多年不和。这次刘三北地之行,除了经商外还另有特殊使命,为对付悉独官,确保万无一失,把赵武和何福贵一并请来,赵武虽说武艺高强,为人却气量狭窄。何福贵并不想和赵武共同护卫一个商队,刘三多次相邀请,推脱不得,何福贵这才同意和赵武一起共同护卫商队。
  何福贵眼光独到,对侯大勇黑沉沉的匕首印象深刻,当接过侯大勇的匕首,用手指试了试刀锋,把玩良久,惊叹:“果然不出所料,此刀样式古朴,锋利无比,真神兵利器,干将、莫邪不过而而。”侯大勇对于何福贵的眼光也是暗自佩服,则连称:“此为家传,实不知何人所铸。”何福贵的徒弟都知侯大勇有一宝刀,纷纷拿来观赏,有好事者还拿来铜钱,试试此刀到底如何锋利,结果铜钱被轻易砍成两半。
  赵武冷眼瞧着何福贵的徒弟们围着侯大勇,侯大勇是何福贵所招揽,便对侯大勇心生敌意,当赵武的徒弟向其述说匕首的锋利,赵武冷笑:“一把破刀,有何稀奇。”
  赵武并不掩饰对侯大勇的敌意。侯大勇从何五郎口中知道了何赵两家不和的事,暗道:“原来把我当成何福贵的人,这我不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此后赵武数次挑起事端,侯大勇知其出自武术世家,不知其武功到底有多历害,一直隐忍不发。
  每天商队停歇,何福贵和赵武都要督促各自弟子练习武艺,当然,何福贵和赵武互相防备,都在距离对方很远的地方练习。对于古代武功,侯大勇有一丝好奇,不知古代武功到底如何,是否有武打小说中那么神奇。担心终有一天要和赵武冲突,侯大勇趁赵武练功之时,使出部队侦察所用手段,认真观察了赵武的武艺。侯大勇对赵武武艺作了基本概括:为北派武术,大开大合,注重脚法,实战性强,不好对付。但是武功还没有达到小说中描写的那样神奇,自己应是可以对付。
  何福贵多次询问侯大勇所习何艺,侯大勇却说只习粟末靺鞨人的箭法,拳脚、刀法都是和山中野兽搏斗所用,并未习艺,侯大勇说的是实话,特种部队所学招式皆实用凶狠,都是一招制敌,除了摔跤外,还真说不上练过什么武艺。
  当赵武多次挑衅后,侯大勇决定要找个时机教训他。
  时机很快就来了。一日,商队正在歇息,侯大勇提水去为“风”洗刷,当经过赵武帐篷时,赵武假装不经意间,把一桶脏水泼到侯大勇的身上。刘三、何福贵等商队众人都见到此事,众人均觉赵武过份,何福贵忍不住说:“欺人太甚。”
  赵武站在帐篷前,似笑非笑盯着侯大勇。侯大勇知道这是惩罚赵武的良机,事由赵武挑起,众人都见到,打败赵武则可一战立威,免得以后商队再有人找麻烦。
  侯大勇擦干净脸上的脏水,走到赵武身前,非常冷静,却又非常清晰地骂道:“猪头,活得不耐烦,吃屎去吧。”骂完,一口痰向赵武吐去。赵武躲开痰,还没有反应过来。侯大勇紧接着又骂:“猪头,来、来、来,让你家大人教训你。”此时代,沧州语中大人意为父亲,侯大勇此语,极为侮辱赵武。这是侯大勇的战略,既然要教训赵武,就要让他刻骨铭心,策略上是先激怒赵武,让他在愤怒中犯下错误,一击得手,避免和他缠斗,让他的武艺发挥不出来。
  这时,商队的人见侯大勇出言不逊,他们都知道赵武的历害,暗叫不妙。果然,赵武气得满脸发紫,何福贵暗暗叫糟,来到刘三身旁,希刘三阻止这场争斗,刘三却并不表态。
  赵武和侯大勇来到中间空地,双方开始对峙。赵武已经恢复了平静。侯大勇暗暗称赞:毕竟是武术世家,搏击经验丰富,能在搏斗前制怒。
  侯大勇一个跨步冲拳向赵武面部击去。何福贵见此拳平淡无奇,只是力大势沉而已。叹道:“侯郎果然未练过拳脚,这下怎么可好。”赵武同何福贵想法一样,不禁生出轻视之心,格开侯大勇这一拳,立刻开始反攻,用一招“黑虎捣心”直取侯大勇胸部。面对赵武又重又狠的一拳,侯大勇不退反进,猛地大步向前,迫近赵武,赵武重拳虽击中侯大勇,因距离过短,已无杀伤力,而侯大勇趁机快速用双臂拉住赵武的脖颈,发力收紧双臂,赵武身体被迫前屈,侯大勇以一技猛烈的膝撞,撞中赵武的胸部,赵武当场昏迷不醒。
  侯大勇这招来自泰拳,名为拉颈撞膝,是部队侦察兵常用的一招,屡试不爽,两军相逢特别是侦察兵相逢,根本没有时间和敌人过招,招招都是足以结束战斗的杀招。侯大勇先激怒赵武,然后示弱,再以一招凶狠、惊险的泰拳,快速结束比试,整个过程是经过认真策划,而非鲁莽之举。
  见到这个结果,商队众人目瞪口呆,都没有想到比试在一招之内就结束,倒下的却是实力强劲的赵武。
  (第五章完)
    沧州故事 第六章 激战马贼
     更新时间:2008…12…29 0:26:10 本章字数:3612
  侯大勇一战立威,商队里再无人找其麻烦。赵武弟子虽然总是对侯大勇怒目而视,却无人敢于挑战。眼见再过两天行程,渝关将至,商队众人逐渐放下心来,看来这一趟平安无事了。
  刘三对侯大勇态度明显改变,多次邀请侯大勇一起用餐。一日,刘三又邀侯大勇到其处,酒足饭饱后,刘三突然问道:“见侯郎每日练习弓箭,箭法甚精,是否有心从军?”
  侯大勇知其兄刘存孝为沧州节度使,听其意,似从自己每日练习射箭中,看出自己有从军的意愿,侯大勇暗自琢磨:如果投到刘存孝军中,能否和柴荣见面是一个问题。明年柴荣就要成为称帝,现在去投奔他就如买了一支原始股,投奔刘三,未免有些屈才,而且时间可耽误不起。
  侯大勇经过短暂思考,决定还是直接到澶州投柴荣是上策,,侯大勇恭敬地道:“我在北地森林长大,北地猛兽甚多,练习箭法,是为打猎。”
  刘三“哈哈”笑道:“难怪侯郎招数如此凌厉,历害如赵武都不是一合之敌,原是从小和猛兽搏斗所习之术。”然后试探到:“侯郎,如此身手,在山中与猛兽为伴实是浪费人才,可愿到军中效力,某兄在沧州任节度使,求贤若渴。现在世道混乱,胡人欺我中原无人,百姓多受荼毒,正是英雄用武之地,在军中立功,出将封候,光宗耀祖,亦非难事。”
  侯大勇长作一揖,婉拒说:“蒙刘郎高看,在下是山野之人,实在不敢作非份之想,到了中原后,还是找个山林与猛兽为伴。”
  刘三惊奇地看了侯大勇一眼,见其一脸恭敬,却婉拒了自己的推荐,也就没有再说。何福贵在一旁暗叫可惜,刘三从不轻易开口,许多武人想托人推荐而不得,这个机会可不是轻易能够得到的,不过,侯大勇话已出口,想要收回却也不易。
  还有最后一天就到渝关,商队一路平安无事,就觉得秋高气爽了,众人已开始欣赏沿途美景。不少伙计盘算起此趟北行自己能落下几个钱。还有些伙计已开始计划回家叫娘子打壶酒,买点上好的卤肉,美滋滋喝上一口,然后和娘子好好亲热一番,也不枉了此番北行辛劳。
  夜晚安营,刘三没有了平时的警惕,派人到四周看看,没有发现任何危险,就选了一处低地,四周却没有任何屏障。侯大勇见刘三选了一处不易防守的地方,揭议道:“此处地势易攻难守,可不是宿营的好地方。”刘三并未在意,道:“侯郎真是个有心人,不必担心,此地据渝关很近,辽人军队就在附近,辽人最恨马贼,悉独官不敢在此活动,今夜大可安睡。夜晚风大,选这低地可避北风,这天杀的北风,在晚上吹得似刀子一样,前几天可把我冻坏了。”
  侯大勇不好再说。入夜后,始终感到有些异样。侯大勇心想:“可能是刘三放松了警惕,让自己不安吧,但愿今夜平安无事,顺利过关,早点到沧州。”侯大勇习惯性地给听完妻子的录音,向妻女说了今天发生的事情,正欲躺下,就听到外面马蹄声、呼喊声大作,最害怕的事情发生了。
  悉独官率领马队,一路跟踪这支商队,悉独官马队人马并不多,只有一百多人,个个都是精兵强将。他们早认出这是刘三的商队,刘三每一趟生意都肥得流油,但此人相当小心,每次都带有护卫,防守得很是严密,几伙马队打他们的主意,数次都没讨到好,折损不少弟兄。他们一直顺着燕山进行跟踪,今天是最后一天,明天就要到渝关,如果今天他们还是没有破绽,这趟生意就只有作罢,手下这一百多名儿郎,都是族人,跟随自己多年,不能轻易折损。天遂人愿,终于在最后一天,商队防守出了问题,选了一个利于马队冲击的地方,而且防守松懈。
  天完全黑下来,虽有月光,并不明亮,只能隐约见到人影。悉独官悄悄展开马队,从两面向商队驻地逼近。当接近商队时,一声尖历的哨声响起,这是悉独官展开进攻的信号。
  当商队守卫发现马队时,马队已近在咫尺。守卫拿起武器,大声呼喊:“马贼来了,马贼来了。”几支利箭,象毒蛇一样,从黑暗处窜出,迅速穿透了他的身体。
  商队护卫和伙计听到声音,迅速拿起武器出帐篷,马贼射出的利箭,早已等在门口,一支支利箭破空而来,黑暗中,护卫和伙计根本无法躲藏,大多中箭倒在帐篷门口。
  第一声尖历的哨声响起时,侯大勇用最快的速度跳了起来,拿好武器,没有从帐篷正门出去,而是从帐篷一角钻出,骑上了“风”。“风”听到“轰、轰”马蹄声,兴奋地打转。侯大勇见商队已被突袭打乱,无人组织抵抗,心知不妙,立即大喊:“快到货物后面去,快到货物后面去。”反应快的护卫和伙计立刻明白了侯大勇的意思,在货物后面,即可防敌箭,又可用货物挡住战马的冲击。货物后面迅速集结了二十多人,包括刘三、何福贵、何五郎和赵武等人,而刘三的伙计基本在马贼的第一次突袭中全部折损,何福贵和赵武的弟子毕竟是习武之人,反应敏捷,听到侯大勇的呼喊,连滚带爬逃到货物后面,不过已有数人带伤。
  商队众人除了侯大勇骑着马带着弓箭,其余护卫均是顺手拿起各式武器,有刀、有枪,还有木棍。侯大勇刚射出两箭,悉独官率领马队就冲到了货物前面。所幸货物挡住马队,否则在马队的冲击力下,商队根本无法作出任何抵抗。
  悉独官手持一柄大斧,势大力沉,带着马队绕过货物。二十多名护卫和一百多名马贼斗在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