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足球梦难圆 >

第13章

中国足球梦难圆-第13章

小说: 中国足球梦难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围赛我们还不清楚怎样科学地调整球员的临战状态呢,技战术的研究又有什么可以保证的呢?我们的足球实践就是在这些幼稚理论的指导下摸瞎着打,今天是沉底传中,明天是大闹禁区,后天又是固守反击,大后天再来逼迫式打法。昨天是高丰文的体能至上,今天是徐根宝的抢逼围,到了戚务生手里便是什么都打什么都打不好。所有这些东西几乎都是把细枝末节误会成了整体,把具体战术误会成了战略思想。凭这些想和亚洲球队也难争高下,又何谈冲击世界杯16强呢?但牛皮已经吹了,总要想法子试一试,至于能不能成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因为好大喜功,做事就不可能避免急功近利。 
(l)先是引进了德国人施拉普纳。请高水平外籍教练是每个足球相对落后的国家共同认可的成功经验,不仅仅是亚洲,欧洲的二三流足球国也这么干。94年世界杯中的美国、瑞士、爱尔兰都用的外国人,非洲和中东阿拉伯诸国则更是清一色的外国教练。对中国来说,这也是一个短期内提高国家队水平的好方法,但我们在选择施拉普纳这件事上显得过分急切,过分相信德国教练肯定好,更主要的,足协在这方面并没有进行认真地考察,而且以他们的经验也无法确认哪一种教练水平更高更适合指挥中国人踢球。和世界足球强国打交道时,我们的决策层是一些文盲,他们光有听别人讲的份根本拿不出像模像样的计划来应对。他们甚至连市场行情都不知道,就信口说太高水平的教练请不起,殊不知施拉普纳的要价比那些真货色还要高。在骨子里,中国足协都是一些不很开化的土老冒,他们以为进口货肯定比土产货要好,却不知道进口货里边更多的是人家淘汰不用的东西。就如同中国的电视机市场,其实如今的国产货比进口的电视丝毫不差,但市民们还是相信洋电视,这里边的奥妙在于,真正上等品脾的洋电视并不面对中国市场,涌进中国市场的都是打入另册的产品,也就是说,都是删除了很多功能降低了质量标准的产品。德国老头施拉普纳就是这样的产品,他除了把曼海姆带上甲级,再无其他可以供欣赏的业绩,但我们只看见了“十佳教练”这个年度荣誉,就把施拉普纳当成点石成金的仙人请了进来。 
施拉普纳的失败是必然的,他只懂得一些现代的管理手段,对比赛,尤其是国家队之间的比赛几乎一无所知。他更适合做国家队的日常管理工作,而不适合指挥一支国家队征战世界杯。施拉普纳指挥下的中国队成了历史上历届国家队中最混乱的球队,在比赛中没有战术没有技术,几个人在球场上只是乱跑,踢了一种世界上最丑陋的足球。施拉普纳有哲学家一样的额头,有演说家一样的口才,更主要的他表现了一个德国人的敬业精神,这也成了他失败后仍能在中国过好日子的理由。但作为一个主教练来说施拉普纳的能力和水平确实很低,选他做中国国家队主教练确实属于失误。 
施拉普纳的失败导致了中国足协的倒退,其实这也是新旧两种观念和势力初试锋芒的必然结果。在这个回合中,“新观念”者同样只是有感性认识,而急切成功的心态迫使他们匆匆出牌,这使他们像一个离家出走的初中生那样最终还要回到家里。中国教练重新执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教练有了可以自吹自擂的借口,施拉普纳成了绝大部分中国教练贬低外国教练的论据。如果中国足协不是这般急功近利,而是让事情水到渠成,98年世界杯外围赛肯定不会打成如今的模样。这并不是一种事后的假设,而是依照事物进程的合乎逻辑的推理。戚务生之所以一败再败还能坐稳主帅位子,都是因为施拉普纳的失败。没有人再敢提起请外籍教练,当初力主请进来的人士由于自己的失误更不敢旧话重提,更主要的是,谁还敢承担历史责任?谁都知道'98世界杯是“本世纪的最后一次冲击”了,中国早就习惯把一切都和政治和历史联系起来,输了并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能戴着“崇洋媚外”的罪名完结自己的足球生涯。 
(2)或许是日本的三浦知良启发了病急乱投医的中国足球,当“健力宝”集团提议出资组建一支青年军去巴西留学深造时,马上得到了中国足协响应。按说这件事没什么不好,至少是请进来和走出去的一种尝试,但问题是中国足协把这件事看得过分重要,他们似乎看见了中国足球冲进世界16强的希望。正是怀着这种希望,中国足协以空前的热情投入了这项不能预知后果的工作。在经过了三番五次的人事纠缠之后“健力宝”终于成行,这支球队几乎选走了当时国内最有潜质的孩子,由此可以窥见中国足协在这些孩子身上寄予的厚望。在我们的统计中,以这种集团规模到另一个国家学习三年的事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但一贯保守一贯左顾右盼的中国足球创造了这个惊奇。 
事实上,如果让中国足协出钱,无论如何也不会有这支留洋兵团。钱是由“健力宝”出,球员由足协选,教练由足协定,真是不花钱又露脸的便宜事,一旦学有所成,足协当然功居首位,并且是开放家的形象。 
“健力宝”出去之后中国足协基本上就放任自流,只等着这几年能产生出一流球星。后来的事大家都看到了,“健力宝”真的打比赛一点都不实用,一个个孩子瘦得麻秆似的,九十分钟的比赛只能坚持六十分钟。但就是这支球队,始终在中国足协的决策中占据特殊的位置。可以说“健力宝”莫名其妙地享有特权,由国内球员组成的青年队在预选赛中一路无敌直打进决赛圈,但临近大赛中国足协一句话就换成了“健力宝”,好端端一支青年队说散就散了。结果“健力宝”踢得一塌糊涂,但主教练依旧器宇轩昂,足协依旧厚爱有加。接下去又去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同样踢得臭不可闻。朱广沪照旧趾高气扬,足协照旧用人不疑。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参加世界大赛时这支“健力宝”兵源短缺,位置的缺陷尤其严重,但朱广沪坚持不吸纳国内球员,坚持给替补球员机会却不给国内同龄好手机会,“健力宝”全然成了朱广沪的自家球队,他的权力之大让人膛目。试想,如果没有中国足协的尚方宝剑,凭一个没有丝毫职业成就的朱广沪有何德何能这般独裁?中国足协在“健力宝”身上寄予了太大的希望,这支球队的成败似乎有关他们个人的成败。原本是一种商品广告的举措,如今竟演变成了中国足协的跨世纪工程,而且是不出钱不出力只管摘桃子的工程。八运会后这出闹剧不仅没有停止,反倒愈演愈烈又要增派两支。这一回想来个欧美风格大结合,相当于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足协扩大了希望,他们打算由这些人中选出冲击2000年奥运会的队员,只是不知道还想不想进八强。 
关于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利弊,我已专章述说,这里只想强调“健力宝”之所以能受到如此重视,根源于人们对中国足球的失望;而足协同样对足球的方向稀里糊涂、他们知道巴西南美的足球肯定要好,但又说不清道不明好在何处。“健力宝”恰逢其时,正符合了中国足协这种心理。“健力宝”青年队完全可以以俱乐部的形式自己出去自己管理自己学习,足协只是从中间选拔出优秀分子进入下一届国家队就行了。而国内优秀球员被排斥在大赛之外,只允许让“健力宝”这支瘦孩子球队在世界级大赛中练兵,则进一步证实了足协的赌徒心理,他们确确实实把中国足球腾飞的宝押在了“健力宝”身上。我不排除这支青年军冲进奥运会的可能,但这并不就表明中国足球有了真实的进步。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这个国家的职业联赛水平,这是显而易见的规律,来不得半点轻视。日本在这几年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在联赛中加大投入,他们宁可请过时的大牌球星来日本挣钱,也不肯送一支国家队的后备军出去留学,日本人弄懂了这个道理:过时球星本身就是老师,他们教给日本球员的东西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就有了,远比走出去来得更直接更实惠。日本足球水平的提高不是由于有了三浦知良,而是由于有了很高水平的职业赛制。韩国的足球水平在近年来呈停滞不前甚至下滑趋势,也是因为韩国的职业联赛开展得不太好,幸亏它们还有许多大学生球队作后备力量。中国职业联赛虽然还很初级,但对球员和教练的冲击也相当巨大。至少,职业足球的利益和残酷几乎同时迎接足球人,对每个参与者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高,球员之间的教练之间的竞争直接和生存相关,因而也大大刺激了人的潜能。如今的中国球员虽然有很多毛病,但他们的水平一天天在提高却是不争的事实。只有在国内的联赛上多下功夫,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才会有真实的提高,它远比一支“健力宝”冲进奥运会具有意义。说到国内联赛,就不能重新涉及到中国足球的急功近利和好大喜功。 
(3)几年来我们一直转播意大利甲级联赛和德国甲级联赛,我注意到每当意大利国家队和德国国家队有比赛,联赛都要歇一周顶多两周,他们从来不会把联赛中止下来去备战世界杯。据我所知,意大利和德国这种足球强国,肯定更看重世界杯。四年一届的世界杯是他们向全世界表现自己的最好时机,不能想象世界杯决赛阶段没有了这两支顶级球队是怎么一种情形,至少,对全世界球迷而言也是一个遗憾。即使如此,他们也照旧以国内的联赛为主,国家队的备战时间很少,但职业球员的共通悟性并没有因为备战时间少而失去战斗力。这几乎是职业足球共同遵循的模式,我们在亚运会、亚洲杯赛期间也遵循了这种模式,实践证明没有什么不好。但随着世界杯外围赛的到来,突然间又回到老套子中间去了。我们首先有了“本世纪最后一次冲击世界杯”的悲壮口号,然后顺理成章一切都要为世界杯服务,为世界杯让路。对球迷们来说,多一场联赛少一场联赛都不要紧,早打完晚打完也不要紧,要紧的是打世界杯。对足协来说,只有冲进世界杯才是工作卓有成效,否则什么都是白干。但他们应该比球迷们更了解中国足球的实际水平,冲世界杯的梦做了四十年,如今已经该醒过来看看世界的模样。你很难说搞了几十年足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分量,但他们认定球是圆的,而且比赛不乏以弱胜强的战例。但从备战世界杯和参战的过程来看,中国足协其实没信心冲击这次世界杯,但却有赌一把的心思。一旦成功便是空前的伟绩,为了这个把一切工作差不多都丢到身后了,甚至连甲A重新开战后的主客场地址都没想好,甚至连扩军之后的联赛赛制都没有公布于众,甚至连八运会的足球比赛也放任自流,一切的一切都押在了这支国家队上了。日本和韩国也重视世界杯,但职业联赛照打,虽说一些俱乐部间因为国脚缺阵成绩要受影响,但还是两种比赛两不误。与我们的孤注一掷相比,日本和韩国显示出了长期的职业眼光,而我们为了换得世界杯外围赛出线,什么都可以不管了。这样做的结果并不好,国家队的长期军营式集训已经有悖人性,国家队球员的压力在这种群集中变得越来越大,绷紧的神经一绷再绷,终于在关键比赛中一触即断。中国足协自己播下的种子这一回轮到自己遭殃。如果能用理智的心态对待这次外围赛,我们遭受的打击不会这么大,或许还真有冲出去的可能。实际上这次外围赛的进程已经表明我们一直有很好机会,把握住其中任何一次,都会实现愿望,但真实的情况是中国球员的精神正是被中国足协大员的急切心理,被他们的思想工作摧毁了。在九十年代末尾,这些人居然还能导演民主革命时期和“文革”时期的宣誓仪式,但其誓词又让人哭笑不得:“不做懦夫!不当逃兵!不吃后悔药!为中国足球血战到底!坚决打败卡沙科!”你真不知道这些决策人怎么生的脑子,居然能想出这种不伦不类的誓词来,前半截如同现代诗后半截又像去刑场,别说年轻人,上点岁数也会给吓傻了。好大喜功的另一面就是经不起失败,经不起大场面。领袖们在这次外围赛中的表现比球员差多了,正是这些人首先失去了信心,正是他们首先从精神上放弃了竞争,所谓思想工作只是他们几十年官场习惯的不由自主,也是这些人推诿责任的手腕。比如说足协领导一百回都讲一种话,每临大赛这个人都像模像样地飞抵国家队营地,讲他永远的箴言:要认清形势,要经得起磨炼,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胆气,在相信自己的前提下,做好面对困难的准备,做好场上应变,冷静对待裁判的判决。诸如此类,真不如油印成传单每个队员人手一份,比赛中间从短裤口袋里掏出来展开看看,马上就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了。这些人只要球员置之死地而后生,从来不要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好大喜功者的共同特征。 
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着了满口真理的人,就可以认定是一个好大喜功者,这种人永远是最胆怯又最自私的人,功劳永远是他的,罪过永远是别人的,因而能官运亨通直上重霄九。幸亏中国队出局早,否则联赛要推迟到1998年去,天寒地冻真不知有多少人会去球场,真不知又有多少球员意外受伤,真不知对'98赛季产生多大的负面效应,真不知打了两个多月的国脚回到母队还能不能胜任角色,真不知还要花多少冤枉钱听多少大话空话假话。 
2.迟疑不决一错再错施拉普纳之后,戚务生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味道。那时的中国足球才刚刚开始职业化,而那种职业化还带着大锅饭的痕迹。足协似乎无暇顾及'98世界杯,那一切还都相当遥远。外籍教练不成功,国内教练又都是败军之将,只有李应发和戚务生两个人似乎具备主教练的资格,还有一个刘国江。戚务生最终能脱颖而出,肯定是由于李应发的目中无人和刘国江的指点江山。戚务生是个很内向嘴很严的人,“5.19”之后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