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足球梦难圆 >

第40章

中国足球梦难圆-第40章

小说: 中国足球梦难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意有意都要替自己这一边多说好话,有时候甚至制造点新闻鼓吹自己的地方俱乐部和教练球员。 
裁判敢和新闻界作对,中国足协敢动不动教训办报人,说穿了就是他们早就把握了新闻界的脉搏,早就看到了新闻界自身也是各扫门前雪,早就看到了一些记者是摇尾乞怜的叭儿狗。新闻界的身体不健康,打起仗来当然就没有战斗力。 
 4 
对于球迷来说,批评裁判主要是感情问题。在大部分比赛中,比赛越激烈,裁判越容易出岔子。有经验问题,有体力问题,有心理紧张问题,哪种情况都会导致失误。对胜利者来说,裁判的失误可以忽略不计;但对失败者来说,裁判的失误就不被原谅。球迷并不都是专家,他们往往只接受对主队有利的判罚。有时明明是主队犯规,裁判员吹了,也要被球迷谩骂一通。这种现象并不是中国独具,欧洲联赛中也能见到。到了美洲和非洲,这种情形就有点变态,完全能导致杀人。我到现场看球时能有更切身的体会,自己有时也很难不受那种热潮的冲击。在那种时候球迷很难保证客观和公正,欢呼和谩骂在比赛过程中和裁判是否公正已经失去必然联系。主队一切都对,客队一切都错。裁判吹主队都错,于是就骂就喊换裁判黑哨。如果这场球主队输了,主裁判是攻击的首选目标,如果这个裁判有些失误,他就是黑手党了。 
这种过激反应也会使执法者受到感情的伤害,如果这个人公平执法,他会因此生出许多怨恨;如果这个人的确吹黑哨,他会变本加厉。因为他们上有中国足协撑腰,下有地方主义新闻舆论的保护:忍受不了任何伤害言行。恰好他正公平执法,于是为了维护自己摸不得碰不得的尊严也要随自己的好恶工作。这种恶性循环往往使正常的比赛真的变成不公正竞争了,于是假的变成了真的,真的变成了假的,越发说不清楚了。 
应该说球迷的这种不客观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没有必要接受职业教育。作为纳税人,球迷似乎有权力不讲道理。而裁判和俱乐部却不能不讲道理,他们的荣辱系在职业生涯的成败之上,而决定这一切的最终只能是球迷。我相信哪一个裁判都想得到好评,但他的职业特点又使他无法获得这些东西,正确对待批评和赞扬就应该成为每一个裁判员自我修炼的首要内容。但无论怎样,业余裁判和职业裁判的区别不应该成为执法水平低下,职业品质低下的借口。在这一点上中国足协的解释格外愚蠢和荒唐。他们甚至把中国裁判的低收入也收进吹黑哨的理由中去。维护裁判的权威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解释只能表明足协官员自己的职业素质低下,裁判毕竟是一个职业,不论专职还是兼职,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没有谁强迫你做裁判,是你自己选择了它。不管你出于怎样的动机,你都有义务遵守职业规则——公平执法。你不能公平执法,就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你逃脱惩罚。 
中国足球没有拿出过任何一项有效措施。如此多的问题拖了这许多年,除了证明足协不想解决还能说明别的吗?只有足协自己知道。 


56 关于打假球



'97赛季是中国足坛最热闹的一年,先是决定甲A甲B扩军,然后是停下联赛打世界杯外围赛,接下去国家队惨败而归,再接下去是联赛重新开战。关于打假球的预告和揭发就在最后一个多月里多起来,新闻界和球迷已经到了气疯的程度,但一切都按人们推断的样子进行,降的降升的升保级的保级,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庆功几家吊丧。乱哄哄把'97赛季推向假戏真作真戏假演的高潮。'97中国联赛由于扩军变成了假球大汇集,它使中国足坛的形象变得十分丑陋。似乎足球水平并没有提高,而作假的水平却达到了最高境界。 
联赛打到后几轮,一年才赢了三场球的八一在最后三场两胜一平,居然拿足了保级分数,真不知道比赛之后八一队的球员为何流泪;松日客场胜了火车头,真想不出松日老板为什么会拥抱火车头的主教练张贵来;也不知道宏远输给海牛之后队员为什么笑得出来;还不知道余东风为什么骂严德俊“真不要脸”。 
虽然谁都看出是假球,但没法子弄到证据,谁也只能干生气。我如果说八一和寰岛和万达打假球,如果说宏远和青岛打假球,如果说太阳神和全兴打假球,说海狮和平安、松日和火车头打假球,人家要我拿证据我到哪里去找,连圈里的人都拿不出来,我一个看球的凭什么能拿得出来?我一直是守法公民,不能干违法的事,于是也只能生气骂娘。 
现在新闻界大部分都挺起了腰指责假球,并且进行了有限度的揭发,《球报》《体坛周报》《足球》《体育天地》《羊城体育》都有些义愤填膺。它们发表了大批文章,而且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透明度。足协的官员曾经说过:“只要新闻界认为是假球,这场比赛就将被认定为假球。”现在新闻界空前同一认定了,但足协却自食前言,推聋作哑。'95赛季辽宁面临降组,客战大连时足协表现出了难得的廉洁公正,派出官员监督,说:“我要是认定假球,两支球队都要降级!”时到'97赛季,中国足协的廉洁公正突然就没了,大概他们认定真的,假也就真了。跟全国球迷的承诺变成了空头支票,玩了你一场。 
足协年年喊打假年年不打假,年年吆喝动真格年年不动真格。 
依我的看法,恐怕是足协内部有假,如果真要打假,追来究去,说不准把哪个足协大员揪出来。管事的人自己做贼心虚,当然没胆子出来动真格打假。木已成舟,时间能冲淡一切,明年再说明年,该假的时候还假。如此下去,中国足球恐怕要步东南亚足球的后尘。在东南亚,利用足球的胜负进行赌博已经司空见惯,操纵比赛结果也是家常便饭。如果中国足球这样假下去,迟早会失去球迷的信任,只变成了赌具一种,那就惨了。不知足协是否想到这个责任由谁去承担,估计还是该做官做官,把责任往下一推了事。俗话讲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想打假还得先找到根源,根源就在上边。 
从俱乐部和球队的角度去分析,打假球的大部分是那些不上不下,不能降级也不能争三甲的角色。这些球队自己没实力担保不会面临降级,今年保了别人,来年自己遇着麻烦也可以让别人保自己,来而不往非礼也,也算得未雨绸缪,更划算的是可以额外得到一笔黑钱,几十万是小数目,得钱别人还要感激涕零。 
打假球越打越有经验越有技巧,想找茬子也很难,大家心照不宣就是了。对行贿的俱乐部来说,能花几个钱买个保级是小损失大收获,对升级者来说,更是花得心花怒放。有人称中国甲级联赛为“假级联赛”,一点不虚。这两年的甲级联赛真的越发无耻起来,足球人在暴富的同时,人的精神贫穷得没了裤子,光着屁股丢人还要让人说你穿了新衣。 
如果打假球的问题不解决,中国足球的进步就很难,想要在亚洲当强者就更难。因此说中国足球要树立自己的新形象,当务之急根本不是冲击世界杯,而是清洁自己的环境。清除一些光认钱光认权不认理的足坛败类,组建起一个热爱足球事业、凡事为中国足球大计着想、有现代思想有理论头脑的领导机构。 
有了这样的机构,许多坏东西包括打假球就失去了靠山。包青天们打假能动真格,足球的健康成长就有了真实的土壤。 


57 新闻舆论的品质



新闻舆论在现代文明社会里所起的作用非常巨大,有时候它甚至比法律更有威慑力。它没有权力使坏人受刑罚,但却可以使他成为过街老鼠;它还可以使某种事物成为一个时代的楷模,比如说“志行风格”“拼搏精神”也都是它的功劳。我的意思是说正因为新闻舆论的了不起,它也才让人恨也让人爱,让人尊敬也让人蔑视。多年以来我对新闻舆论界执很轻蔑的态度,我以为它忘记了新闻舆论最本质的东西:批判精神和舆论监督作用。多年来它只学会了顺情说好话、拍马屁捧臭脚,还有落井下石。作为无冕之王的记者们,有相当的时间都花在和俱乐部拉关系套交情,虽不像黑哨那样收受许多贿赂,但也从马屁文章中得到一些实惠。这些人和那些给企业家写“英雄传”讨些小钱的作家一样,败坏了这两种神圣职业的形象。一提记者,有尖酸的人就称“老妓”或“名妓”,一提起作家,有刻薄的人就叫“乞丐”。我可能更恶意,但不会幽默,就觉得妓女和乞丐也要比这些人磊落高贵,妓女和乞丐没有可以装腔作势的东西,而“名记”和“作家”却当婊子立牌坊,偷东西喊抓贼,强奸女人说受了引诱。反正这些人使记者和作家的名声形象变得非常下贱,让人从心底里瞧不起。 
随着时代一点点进步,新闻界这几年也有了进步,1997年岁尾1998年岁初成了这个进步最显著的一段时间,除了《中国足球报》,几乎所有的专业性报纸都表现出很强的批判精神,地方主义倾向在这段时间里突然被它们抛到一边,全都站在发展中国足球、净化足球环境的同一高度上审视“打假球”“定位说”还有更深层的东西。读者和球迷头一回对新闻界致敬,也对中国足球的健康重新生出了信心。 
中国足协几年来一直和新闻界保持着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这只是因为我们的新闻界也习惯了“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等级观念,对足协的超越职权视为正常。也许是今天它们终于懂得了中国足协还不是中共中央宣传部,于是才敢开口讲一些不中听的话。虽然还是有点可怜,但起码分清了责权利,毕竟也是一次了不起的反抗。事实上新闻界也一直想讲真话讲实话,但被体委训几句就吓破了胆,充其量小骂几句,再作几回鬼脸,努力让读者和足协都满意。花边新闻和小道消息成了报纸唯一可以招待读者的手段,偶尔骂几声裁判也是出于地方主义念头。憋得凶了,含沙射影骂几句决策人,中间还不忘掉“一分为二”“一方面另一方面”,整个跟做了贼一样胆战心惊,让人看着就觉着好笑。足协敢拿新闻界出气,是因为早就算准了你是胆小如鼠之辈,得靠足协给你提供消息。 
或许是十强赛国家队的空前失误让新闻界气急了,或许是国家队的新闻封锁激活了新闻界的职业意识,或许是多年来的畏首畏尾让新闻界自感丢人现眼,或许是中国足球的现状让新闻界察觉出自己的责任,或许是足坛的不干净让新闻界也感问心有愧,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但不管什么原因,新闻界这一回承担起了它的职责。 
《球报》《体坛周报》《足球》都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中国足协决策失误的不满,它们或激烈或冷静或嬉笑怒骂或分析说理,发表了一些多年来少见的好文章。《足球》历来是那种不咸不淡的角色,从来都唯足协马首是瞻,这一回出人意料地搞起了“实话实说”,发表的文章有深度有水平有战斗力。我惊讶地想,难道《足球》一夜之间就改变了办报方针不成?难道《足球》一夜之间就脱胎换骨了不成?我属于那种老派的人,对什么事不愿轻易相信。《足球》多年来一直是看准了风向才行船,这一回也肯定不会例外。说不准这一回中国足协真要动真格整顿,说不准要来一个失街亭斩马谡。《足球》大约是得到了可靠的内部消息,于是才有胆量太岁头上动土。当然,这只是猜测,《足球》在97年末的时刻或许真的承担起神圣使命来,完全是职业良知的驱使,这当然非常好。 
说起专业报纸就要先摇头,倒不是九斤老大的遗传,而是我们的报纸实在说不过去。如果说地方主义是受人管制的结果,但远离球迷的根本愿望肯定是个大差错。办报纸并不容易,经济基础是大难题,但如果你的报纸不能反映球迷的心声,它也就如同一支不争气的球队一样要失去支持。《足球》没有过去那样的发行数量是一个证明,《球迷》更有点半死不活大约只有天津人才买,《足球周报》和万达队的战绩相比,非常不能匹配,更不用说和大连足球的至高地位相称了。大概只有大连球迷自己喜欢。它只是万达的传声筒,而不是一家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新闻机构。按说能到现场观战的人毕竟是少数,专业报纸无疑有广阔的天地有更加众多的读者,但这些报纸的行情并不看好,我以为根本原因还是不敢说真话实话,球迷最讨厌拍马屁说瞎话了。 
《球报》和《体坛周报》之所以在球迷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无非是它们有新闻舆论的责任感和良心,无非是在所能允许的范围里讲了几句真话。《中国足球报》作为足协的机关报,本身拥有最好的消息来源也最能让球迷注意,但它在球迷心中的真正威望却比所有地方报纸还低,原因很简单,它只反映足协的声音。虽然编辑们作了许多努力,搞了许多花样,使尽全身解数讨球迷欢心,但依然是不见起色。我买它只是出于一种习惯——所有能见着的体育报纸都要买,《中国足球报》买回来很少看,只是读完了《体坛周报》《球报》和《足球》之后才有可能翻翻,但也未必。 
至于《体育参考》《羊城体育》《现代体育报》《足球风》《体育天地》《中国体育报》,最让人讨厌的恐怕是《中国体育报》。不过它的运动休闲还可一读,属于让你修身养性事事宽心才健康的部分。它总是不停地报道伟大功德发表社论试图和《人民日报》一样指导人民的前进方向。 
对中国足球的发展来说,新闻界担负着重要责任,它不仅要反映亿万球迷的心声,更要代表真理说话,不知道我们的无冕之王们是否懂得这样的小道理:凡要成为大记者都不是拍马屁拍出来的,这样的记者是中国不正常的风气养出的“名妓”,迟早要被人们唾弃,只有那些无私无畏为真理而秉笔直言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名记”。如果我们的无冕之王能把职业品质当成自己的工作准绳,就能得到公众的拥护和爱戴,那些邪恶的东西也就真不敢把你怎么样,他们其实都是欺软怕硬且见不得阳光的小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