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足球梦难圆 >

第6章

中国足球梦难圆-第6章

小说: 中国足球梦难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伊之战后全部语言都在斥责戚务生,大连球迷甚至说让大连队上也不至于输成这样,大连球迷还说戚务生不如迟尚斌,干脆用迟尚斌换下戚务生。中沙之战之后又有报道说是迟尚斌金志扬战胜了戚务生,证明是重新启用了徐弘和首发谢峰。我对内幕新闻和小道消息不感兴趣,对中国新闻记者的职业品格更是长久以来没有信心。球迷讲些气话没关系,记者讲些气话也没什么,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谁都有过火的时候,怕就怕打这种比赛出现窝里斗。万达怎么就可以比国家队强?迟尚斌金志扬怎么真的比戚务生强? 
这几乎就是信口开河,输球输得东南西北也分不清了。凡事都要讲道理,国家队教练换一个又一个,谁都不知道该怎样吸取经验和教训。这些人大都是老粗,没读过几天书,如今拿了文凭也不是实打实考到手的东西,他们非常需要社会上更有文化的人教会他们有文化。用苏永舜的话讲:“文化修养好,吸纳先进的东西就容易就快些,心胸也会宽阔些。”这就是“功夫在诗外”的道理,拿到足球身上,就是“功夫在球外”。可惜中国的文化人要么把足球捧上天,要么就踩到地底下,就是不肯认认真真帮助中国的足球好好理理思路,就是不愿揭开中国足球落后的真面目给国人看看。我本人没条件掌握更内幕的东西,只能就事论事,尽可能透过现象寻本质,麻烦大了。 
戚务生的位子难坐,但绝不意味着他不想坐,更不意味着别人不想坐。在中国当教练的人有哪个不想到国家队试试?那里毕竟是一个人最能证明自己的去处。 
戚务生迄今为止没有跟人们诉苦,这说明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他没有把“难啊难啊”这样无聊的慨叹挂在嘴上,主教练是自己的最大成功也是根本选择,不难也就不是国家队主教练了。比起意大利德国巴西,中国国家队主教练还是轻松的。中国的球迷期望值很高但要求并不高,他们希望中国队进军世界杯,但进军不成也不会搞暴乱。那些足球强国就不同了,球迷不光是要求你赢,而且要求你拿世界杯。球队稍有闪失,主教练就成了替罪羊。大家还记得萨基,得了世界亚军还要给骂得狗血喷头;欧洲杯输给了捷克人,萨基回家下了飞机就挨烂柿子和臭鸡蛋。佩雷拉得了世界冠军也不行,只因为巴西人认定佩雷拉丢掉了巴西的“桑巴舞”,照样被骂成叛徒。反观中国队,曾雪麟之后历任国家队主教练,输就输了,什么损失也没有,徐根宝照旧放冲天炮,施拉普纳还一边执教一边卖啤酒,只有高丰文回家办起了足球学校。 
话说回来,谁不想干好?哪个主教练愿意自己的队输球?也正是从这个角度看戚务生看其他中国教练,大家是半斤八两,谁也不比谁更有本事。万达在国内47场不败,但果真遇着了伊朗国家队,照样输球,输得只会比国家队更难看。当然,如果是一场商业比赛,说不准伊朗队会输给万达,就如同桑普多利亚阿森纳输给北京国安。这是有本质差别的比赛,千万不能把万达和国家队相提并论,那未免过于无知而盲目自信了。迟尚斌金志扬可能会看到戚务生看不见的东西,但戚务生也同样会发现迟金二人所不能发现的东西,既然都是臭皮匠,就不要把其中哪一个当成诸葛亮,更谈不上谁战胜了谁。群策群力有难同当才是正路,中国队眼下的实力正需要这种精神,团结一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输赢都是大家的努力,做到哪也就是心到佛知了。当然,臭皮匠只能是臭皮匠,由于大家都只懂同样的东西,凑在一起还是变不成诸葛亮,说得玄些,大家处在相同层次上,思维方式、指挥水平、经验积累都在一个规定框架中,盲点相同,欠缺相同,这些人集合在一起,也不能升华出新东西。 


10 迟尚斌归档



接下去我问自己,执教万达47场不败的迟尚斌是否将成为新一代中国足球教练的代表人物呢?答案并不那么清楚,要弄清这个问题需要很多条件,而最根本的条件是迟尚斌必须亲自试一试,他只能用带领国家队的实绩去写出答案。我的疑问因此产生了:四年一次的世界杯,中国真的要四年一回四年一回地进行试验吗?我们对人的生命真的就如此不负责任吗? 
我们已经试了四十年,再试下去实在于天地良心有违,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丢掉狭隘的民族主义去寻求更接近胜利的钥匙。为了这个,我们当然要首先心平气和地看看迟尚斌和他的同辈。 
中国的年轻一代教练中,有迟尚斌、殷铁生、李虎恩、余东风、贾秀全和郭亿军、左树声,他们中间最成功者当属迟尚斌。这中间贾秀全和迟尚斌有在日本踢球或执教的经历,这或许是他们比其他人更惹人注目的原因。贾秀全带着八一队的娃娃兵连年保级成功,他最大的优势是把八一队变成了甲级球队中最顽强的球队,这表明贾秀全在防守方面有最好的心得,如果他的球队有更强的中场和前锋,他夺取联赛冠军不会让人意外。迟尚斌接手大连万达之后便能让球队保持不败,也说明他确实有过人之处。其他的教练到目前为止我们还看不出更大的才华,李虎恩和左树声都应该是失败者,余东风和殷铁生的执教能力都很平庸,余东风尤其平庸,而郭艺军则属于小学生刚入学堂,还处在启蒙阶段。扳着指头数下去,居然只剩下迟尚斌有话可说了。从年龄结构上来看,迟尚斌比戚务生年轻,比殷铁生年长,这是最佳的过渡年龄,应该最有效地连接上下两代同行。迟尚斌还有他的师弟们不具备的资历:在国家队踢球12年,当了8年国家队队长;退役后先是到北京部队任了三个月主教练,然后入北京体院教练员专修科;1987年去日本,期间曾执教过日本松下电器青年队。我们还发现,迟尚斌其实和徐根宝、戚务生、胡之刚、高丰文一些半元老式人物都是队友;从1972年到1976年迟尚斌一直和戚务生、胡之刚在一起踢球,他的资历比陈熙荣、容志行都要深。迟尚斌在国家队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也就是说,迟尚斌的特殊经历使他很难被划入任何一代教练,迟尚斌因此在现代中国足坛上注定要占据特别的位置。在这段话结束的时候,我发现必须把迟尚斌从“年轻一代教练”中剔除,也须把他从老教练中剔除,他变成了最特别的一个人。 
按中国特色选拔接班人,迟尚斌毫无疑问是最有竞争力的。比起徐根宝李应发刘国江,迟尚斌有年龄优势;比起陈熙荣贾秀全殷铁生,迟尚斌有阅历优势。 
最主要的,迟尚斌有冠军教练的业绩,选拔国家队主教练,这是最有分量的硅码。至于金志扬,他的确差得很远呢。足协杯无论怎样都算不得石破天惊,没有外援之前的国安队在十二支甲A中充其量是一支善爆冷门的球队,而这种球队本身就是主教练性格的写照,国家队最需要的是稳定发挥水平,怕就怕抽风一样时好时坏。 
我想戚务生之后就该是迟尚斌了,这也是我来大连的决定性原因。我非常想见一见迟尚斌,听一听这个人对足球的谈论。俗话讲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听一个人的说话你总是可以发现一个人到底是怎样的水平,怎样的心思。但迟尚斌一直随戚务生带国家队备战,我根本没有机会。我只能去研究大连的那套丛书,更仔细地去看迟尚斌的那本英雄传。 
我只能说非常失望,我没能发现迟尚斌在执教万达队中的过人之处,他的做法他的事迹只是因为夺了冠军才让人注目,否则就变得非常普通。我很想知道迟尚斌有怎样的足球思想,但看不出来;我很想知道冠军教头的胜负观,也没有;我更想知道迟尚斌如何看待中国队屡战屡败,还是没有。我只好把这些书籍搁在一旁,我只能自己去思索一番了,我只能依照一般性原则去考察迟尚斌了。这是相对科学的方法,只是相对科学,迟尚斌的特殊性一旦完全展示出来,这个科学就失去了可依赖性。但我确信这个规则: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这种统治思想将是时代精英们的精神核心。你很难说迟尚斌不是中国足坛中的精华部分,他不可能挣脱时代的烙印。 
迟尚斌代表国家队打了将近三百场国际比赛,他当球员期间国家队换了几任教练,先是年维泗,再是任彬,再是张宏根,又换成年维泅,再换苏永舜,最后又是张宏根。真刀真枪打世界杯是苏水舜,那是迟尚斌运动生涯中最激动人心最刻骨铭心也是最悲痛无奈的经历,此后的迟尚斌便东渡去日本。我们无法知晓迟尚斌从1981年的经历中得到了什么有用的东西,但有一点是不用猜疑的,迟尚斌不会服气,因为中国队是被人暗算而遭淘汰的。那时的中国队在亚洲是一流球队,日本和西亚乃至韩国都不是中国的必然障碍,那时的中国队只是因为缺乏大赛经验,缺乏对付英式打法的经验。迟尚斌如今重返故里,他的志向不会单纯到只是报效父老乡亲,他肯定还有更高的目标。国家队急召他辅佐戚务生,这并不是一个好差事。但迟尚斌还是去了。这表明了迟尚斌要最终成为新一届国家主帅的雄心。可以这样讲,迟尚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辅佐戚务生获得执教大赛的经验,这种经验和当球员的经验不可同日而语,它将成为一个教练员日后执教的最宝贵财富。我甚至善意地想中国足协决策层也有相同的想法,也就是说中国足协压根就没有准备中国队这一次进军法兰西!其他人也没有设想过中国队会冲出亚洲诸强的包围,他们只是尽可能做得更好些,从新的角度去总结失利的教训。 
我正逐渐接近迟尚斌的故事的核心,他是在中国足球四十年没有进取的情形下回到祖国的,迟尚斌是在一种不服气的心理支撑下执掌万达的,他是在把万达作为自己向更高目标迈进的跳板的心境下进入国家队教练组的。核心是迟尚斌为了自己的目标到底做了什么样的准备,这个核心将决定迟尚斌在万达47场不败之后将给中国足球贡献什么。简单说:他能否带领中国国家队取胜亚洲请旅,实现中国足球历史性的飞跃。 
迟尚斌只是不服气,但他同样缺少成功的准备,他不可能有这样的准备。这便回到了中国足球自身的结症上来,我们共同缺乏的是大赛的经验,更缺乏大赛取胜的经验。迟尚斌也不能例外,他也很难从这个失败的怪圈里挣脱而出。 
在日本的八年,无疑是迟尚斌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迟尚斌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在这八年中肯定有了巨大的变化。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并不是一朝之间就突然升华的,但人生的转折却往往在一瞬间就完成了。 
迟尚斌在这八年中的内容是外人无法猜度的。但仅从公开示人的材料中也不难看到迟尚斌确实比他的众多中国同行更多地体验了生活本身的残酷。和汪嘉伟不同,中国男排在亚洲一直占据重要位置,亚洲最有魅力的汪嘉伟比中国足球队队长更容易得到日本人的承认;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两个中国球员都是只身在异邦奋斗,都能体会到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这种特别的体验会使他们比任何一个身在故乡的中国人都更加珍视自己的祖国关心自己的祖国。和汪嘉伟一样,迟尚斌肯定也注意着国内的同行,区别在于日本的排球在亚洲很强,日本的足球在日本刚刚起步。这种区别使他们所获取的营养会有差距,因而汪嘉伟更有条件带领中国男排重夺亚洲排坛的霸主。迟尚斌缺少条件,首先是因为中国足球在八十年代后并没有大的进步,相反,和亚洲强队的距离有拉大的趋势。迟尚斌所面临的足球环境比十几年前要好,但他面对的足球却已经丧失了必胜的信心。迟尚斌在自己的储备尚且不足的情况下想有大的作为无疑是不现实的,他的命运和他的年龄一样,注定只能是过渡角色。 
万达在国内足坛的地位肯定是不容动摇的,这个球队中有国内最好的前锋,也有最好的右前卫和右后卫、盯人中卫,还有最有竞争力的自由人。队中的郝海东、张恩华、孙继海、李明、徐弘,都是现投国家队的中坚力量,没有了这些人,中国国家队便毫无竞争力。遗憾的是这些球员在迟尚斌接手万达队之前就已经是最好的了。孙继海是个例外,迟尚斌是他的发掘者,后者给了孙继海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孙继海的脱颖而出证明迟尚斌的胆识和独到的眼光,孙继海正成为未来中国球员中最优秀的代表人物,这种球员在世界足坛中也应该是难得人才,如果能早日投身更高层次的足球环境,孙继海很有希望成为未来的中国国家队的顶梁柱,并且有希望带动起一个时代的中国球员。依靠这样一批国家队最好的球员,加上引进的外援,迟尚斌没有理由不出好成绩。在这一方面,他显示不出比徐根宝、金志扬更高一筹的实力。我们完全可以做这种假设,换了徐金二人,照样可以使万达在中国足坛称雄。记得万达在成都客场胜四川之后四名国脚曾夜出不归,被发现后有人放言道:“你们想不想干了?”这应当是足坛上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我们从来没听到过队员这样质问教练的,即使罗纳尔多也不敢如此放肆去质问国际米兰教练西蒙尼。但万达球员这么干了,一方面表明我们的球员狂妄无知,另一方面也说明迟尚斌缺乏强有力的服人力量。国内赛场是检验迟尚斌唯一的场所,但这个场所又实在很难检验出一个教练员的真实才能。我们不是足球的独立王国,我们只能在同外国人的较量中才能知道自己。迟尚斌太缺乏这方面的资本了,他执教的万达只和泰国惧乐部冠军队打了两场,首场比赛的那种反败为胜不知为什么没有让人信服的东西,朝鲜裁判似乎在球场上表演朝中友谊万古长存,他简直成了万达队中最有杀伤力的一员。泰国队输得不服气,但迟尚斌这时候已经随着国家队去英格兰寻找胜利的阵形去了。 
在大连,迟尚斌的人缘很好。大约是因为迟尚斌生为长子,从小就养成了宽厚待人的品格,所以迟尚斌在人们心中是大好人的形象。《英雄无语》中列举了迟尚斌在日本时的助人义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