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植 >

第129章

曹植-第129章

小说: 曹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矗芫胄熘菔币彩乔锖廖薹福虼诵熘莅傩沾耸钡纳钐跫淙幻挥刑涨笾问焙蚝茫裁挥薪档吞唷
    因为曹操实力强大,加上曹植的缘故让其在士林的威望提升了许多,使得徐州的世家不敢造次。然而百姓生活质量没有降低,这个看起来很小而且对曹操有利的问题,却是严重影响到屯田制的推行。
    前文也说过,屯田制只能保证百姓温饱,而且对百姓进行军事化管理的制度。这种制度,在饱受战乱,破坏得十室九空,百姓能吃也不能保证的兖州,自然受到支持。然而一旦换到徐州这种富庶的州郡,百姓就抵触了。施行屯田制之后他们的生活比以前更差,缘何百姓要支持?
    历史上曹操没有看到这个问题,或者说他是看到了,但想不出解决之法。现在由于曹植的缘故,屯田制的缺点提前暴lù。而且徐州之重要xìng不言而喻,这却是逼着曹操一定要去改。
    这边曹操听完韩浩一言,却是一脸凝重,沉默了良久之后才问众人道:“汝等可有解决之法?”
    众谋士闻言,却是面面相俱,最终都将目光集中到荀彧的身上。荀彧见到,却是苦笑道:“主公,孝先日前派人送来书信,请主公在徐州罢屯田。”
    曹操眉头一拧,沉声问道:“事情已经严重到这等地步?”
    荀彧轻叹了口气道:“群情汹涌,若不罢屯田,恐怕主公于徐州会民心尽失”
    曹操神sè不变,问道:“若罢屯田,那该行何法?”
    荀彧皱眉不答,那边韩浩却是说道:“恐怕只能复行授田之法。”
    曹操闻言,脸容一肃,轻哼一声道:“复行授田,不就是要本将把田地都送与世家大族之手?本将岂不是又要受他们掣肘,而且汝谁敢保证,他们日后不会反?”说到最后,曹操目光凌厉地盯着韩浩。
    韩浩被曹操这么一瞪,不敢与之对视,他是屯田制的提出者,很清楚这屯田制推行的目的。现在曹操这么一问,他当然不敢保证了,故此闭嘴不言。
    不仅是韩浩,下面众谋士被曹操那凌厉的目光一扫,所有人都低下了头。只见曹操以指骨敲了敲案桌,沉吟了一下,凝声说道:“文若,回复孝先,本将不管他用什么办法,徐州一定要推行屯田制若推行不了,让他提头来见吧”说完,曹操身上暴虐之气尽显。
    就在荀彧刚要答允之时,下面有一把声音忽然大声说道:“父亲不可”
    曹操闻言,猛然抬头用那凌厉的目光望了过去,身上那暴虐的气息也瞬间锁定了发言之人。定睛一看,发现说话的正是曹昂。
    见到是曹昂,曹操的气势挫了一下,皱眉问道:“子修,莫非汝有办法?”
    曹昂也是第一次正面与曹操相抗,一直被他那一双充满暴虐气息的眸子盯着,额上冷汗直冒。但见曹昂深吸了几口气,定了定神,才拱手说道:“孩儿并没有办法,然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父亲强制推行屯田制,百姓不服,徐州难安啊孩儿恳请……”
    未等曹昂将话说完,曹操便怒“哼”一声道:“既然没有办法,就给为父闭嘴”
    曹昂也是第一次被曹操这么重语气的骂,只不过他也是倔强,摇头道:“父亲要在徐州强制推行屯田,于百姓无益,孩儿绝不赞同”
    众人也没有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等地步,只不过这种情况下,他们都插不上嘴,都只能面面相俱。
    被曹昂当面顶撞,曹操面sè顷刻间就变得yīn沉起来,小眼睛半眯死死地盯着曹昂,身上的煞气也越来越浓。
    见到这一幕,下面的曹植望着曹昂,暗道:“大哥还真是迂腐,只不过……”想到这里,曹植忽然长身而起,向曹操拱手道:“父亲息怒……”
    未等曹植说完,主位上曹操猛然“砰”的一下,大力拍了一下案桌,目光同时转到曹植身上,咬牙道:“莫非汝也想来阻止为父?”声音yīn冷无比,让人心悸。
    曹植已经不是第一次与曹操当面对上,心理所承受的压力也没有曹昂大,况且他也是早有准备,底气足够,就更加不惧了。向着曹操淡然一笑,说道:“孩儿的确不同意父亲在徐州推行屯田制……”
    话说到这里,曹操的脸sè也变得更加yīn沉。只不过曹植对此选择了无视,继续自信地说道:“孩儿有一法,可代替屯田制”
    此言一出,曹操的气势猛然一滞,语带愕然道:“你有办法?”不仅是曹操,就连众文武,也用疑huò的目光盯着曹植。
    曹操那骇人的气势已经消散一空,曹植就更加淡定了,轻笑道:“父亲和诸位先生,可知道井田制?”
    韩浩一听,立即眉头紧皱,转而问曹植道:“四公子莫非想重新施行井田制?这却是会重滔王莽之覆辙,万万不可行。”众人听到,齐齐点头。
    王莽篡汉前后,王莽可是与如今的曹操一般,面对极为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而王莽选择的解决方法,乃是恢复西周之井田制。这一复古,却是弄得天下大乱,无论是早前支持他的世家还是天下百姓,顷刻间都站到他改革的对立面。正是田制改革的失败,使得王莽民心尽失,这也导致了各路义军暴起,而光武帝刘秀才有机会趁势而起。
    曹操与群臣虽然现在名为汉臣,对于王莽之流要顺应时势贬斥一下,但他们自己对于王莽的失败,都是心知肚明的。故此在听见曹植提出井田制之时,才齐齐反对。
    对此,曹植早有预料,轻轻摆手道:“并非完全施行井田制,而是要在其中变上一变。周之井田制,男子成年则授田以耕种,八户而为一井,共耕公田百亩。其中公田归国,而sī田则归己,至男子六十而田收归于国。现在人心崩坏,井田制早难以复施。不过并非说井田制并不可取,授田与民,百姓可随意买卖田地,这让田地容易归于大族。既然如此,何不效仿井田制,男子成年则授田耕种,年六十则将田归还于国,田地不可sī自买卖。也不需要百姓共耕公田,只需每年交纳田税即可。此法既可招流民以开荒地,又可避免百姓sī下买卖田地,以致田产皆归于大族。”
    曹植所提此法,就是后世鼎鼎大名,在北魏时期推行的均田制内的其中一种了。均田制细分两类,曹植所言的是其中一类,这类百姓分得田地较多。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类,百姓分得田地少一半,但田地可以随便买卖,这类其实跟汉代的授田制差不多。而历史上的均田制,可以说是井田制的变种加上汉代的授田制hún合而成的产物。
    不过现在曹操所面对的情况与历史上的北魏不同,北魏那时经过五胡乱华,北方十室九空,莫说是什么世家大族了,连人口也不多,因此可以进行授田。而现在曹操所面临的情况只是大乱刚起,人口损失并未到达极为夸张的地步,更重要的是现在世家林立。一旦重新推行授田,那么就如韩浩所言,这些田地很快就会回到世家大族的手里。
    大汉为何会出现黄巾之乱,这跟田地大部分归于世家大族的手里不无关系。正是百姓无田可耕,靠依附世家大族而活。来几次天灾就吃不饱,这才酝酿起民变。正是如此,曹操才死活不肯罢屯田恢复以往的授田,加上他跟世家大族势成水火,重新推行授田制不就是将自己的身家xìng命交托给世家大族?曹操才没有那么傻。
    现在曹植这个均田制一出,倒是一个折中之法,众人听完之后,顷刻间陷入了沉默之中,思考均田制的可行xìng,整个大厅静得落针可闻
    '  '
第二百三十章 重建颍川书院
    第二百三十章重建颍川书院
    厅中众人皆非笨人,仔细推敲了一下,便发觉曹植所提出之法有可行之处,而且还能解决现在曹操所面对的尴尬问题。
    韩浩是负责田制之事,听完之后便问道:“四公子此法虽然可行,然而授多少田地与百姓,另外就是我等要收多少田税。要知道,推行屯田制,除了给屯民温饱之外,其余粮食全部上交。若是推行新田制,收税少则不够我军粮食之供给,收税多则百姓叫苦,这只怕难以取舍。”
    这个问题,曹植早就想过,于是轻笑着说道:“韩先生所担心确实有理,只不过植以为世上最难获得的乃是民心。虽然分出一部分粮食让利于徐州百姓,然而却可以挽回当地之民心,那父亲所施行的便是德政。反之,若强制推行屯田,百姓不受惠,大肆出逃,再到处散播父亲所推行的乃是暴*,那名声之损失不是钱粮所能挽回的。况且彭城、东海那边,东南有刘备、西南有吕布,他们尽皆虎视眈眈。一旦民心尽失,只怕他们就会大举进攻,到时损失的就不是区区田税那么简单了。其中取舍,请父亲定夺”
    曹植这一席话,说得韩浩哑口无言,而曹昂则没有想这么多,立即拱手道:“父亲,四弟所言之策大善,孩儿赞同”
    曹丕闻言,也一同拱手道:“孩儿亦赞同四弟之策”
    剩下的曹彰、曹真没有想这么多,现在曹家兄弟是共同进退,因此也齐齐拱手道:“孩儿(真)赞同四弟(四公子)之策”
    见到几子如此,曹操脸上lù出不易察觉的微笑,继而转头问荀彧道:“文若,汝以为如何?”
    荀彧斟酌了一下之后,点头道:“徐州的确不适合推行屯田,四公子此策或是解决之道。”
    连荀彧都开口了,其他众人又提不出反对之处,于是都纷纷点头赞同。曹操见此,便说道:“既然如此,就徐州一地试行植儿所言之策吧。”顿了一下,曹操转而对曹植道:“植儿,你回去之后将此策的内容与施行办法都写出来,明日交与为父。”
    曹植淡笑着应道:“孩儿明白”
    曹操轻轻点头,目光再次落到荀彧身上,问道:“文若,继续吧。”
    荀彧应了一声,继续说道:“由于推行屯田,我军暂时无粮荒之忧。倒是商业,由于早前兖州战乱频繁,商业上还保留得比较好的,便只有徐州。剩下兖州和颍川、河南等地,几无一座像样的商市,商人虽然缺点多多,然国不可无商,此事还请主公仔细思量。”
    曹操闻言,点头道:“这个倒是不难,许昌乃是大汉之都,自当是天下商人云集之地。本将已吩咐伯宁,在许昌修建东西二市,只要许昌扩建完成,自能吸引商人到来。”
    荀彧听到,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倒是下面的曹植,听到曹操如此简单便带过商业,心中暗叹了一口气。不过也难怪曹操不重视,纵观中国历史上这么多朝代,对商人抑制和鄙薄最深的,莫过于汉代。这一方面是因为汉承秦制,秦乃是典型的农耕国度,重乡土,因而比较排斥四处流动的商人。另外一个,便是因为吕不韦这个商人起家,最终当上大秦相国的商人了。因而,秦始皇对商人也是忌惮得很,怕再生出一个吕不韦来,故此导致统一六国之后,秦制抑商日重。
    而后便是汉武帝时候所推行的独尊儒术,儒家的土壤本身就是农民,独尊儒术之下自然对除农民和士人之外的其他阶层进行排斥鄙薄了。因而商人地位低下,而工匠之术亦被称之为奇yin技巧。
    倒是汉代以后,儒家势力大削,佛道并起,使得后来的唐、宋、明等朝代抑商没有这么严重。
    而现在曹植所处的汉末,由于重农抑商的关系,特别是士人对于商人的鄙薄,导致了民间从商者极少。而有,也是一些为了糊口的普通行脚商,或是到了秋末赶集之时才临时充当一下商人角sè的百姓。真正崛起于民间的大商人,可以说一个也没有。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时代并没有巨商,不仅不是没有,而且还多得很。只不过这些巨商,并非个人,而是一个个的世家。大世家一边鄙薄商人,而自己则一边组织商队营商,赚钱财帛,正便是汉代商业的普遍情况了。
    因而此时要兴商,其实并不难,只需要拉几个大世家的商队,建立几个商市,剩下的就不是问题了。当然,这样的商业也称不上发达,充其量只是存在罢了。
    商业的议论很快就揭过,那边荀彧又禀报了一下各地的民生情况之后,最后说道:“主公,现在各地皆无太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倒是河北士林传出风声,说主公言而无信”
    曹操闻言,眼眉一挑,惊讶道:“本将言而无信?这是怎么一回事?”
    荀彧听到,没有回答,只是抬了抬眼皮,一个劲地向边上的郭嘉望去。那边郭嘉见到,苦笑一声道:“主公,此事还是由嘉来说吧。当日嘉与四公子出使河北……四公子却是于文会上说主公倡导天下士人,教化万民……现在河北之地在袁本初的大力推动下,却是做得很好,河北各大城池设了不少士人开设书院,以行教化之责。除此之外,徐州、荆州也有不少士人开设书院,倒是我们兖州……”说到这里,郭嘉苦笑一声,停住了口。
    不过曹操一听,总算是明白过来。其实此事郭嘉回来之后已经向他禀报过,只不过由于当时曹操忙于要跟吕布开战,随后又要夺颍川,救天子,这事却是忘了。现在被郭嘉提醒,总算记了起来,回头狠狠地瞪了曹植一眼,显然怪他多事。
    曹植被曹操这么一瞪,心中暗叫委屈道:“老爹,我这也是为了你的大业着想,你自己忘记了倒来怪我,真是的”心中虽然如此想,但曹植却是微笑答道:“父亲,其他人只是先行一步罢了,父亲掌握印刷术,要行教化之事易如反掌,此时追赶,为时未晚。”
    曹操听到,翻了翻白眼。一方面欣喜自己有一个聪明的儿子,另一方面又为他的个胆大妄为而叫苦。但曹植毕竟代表他放出话来,现在一只脚已经踩了进去,想退出来已然不可能,为了自己的名声着想,曹操也只能咬牙干下去了。
    再次瞪了曹植一眼之后,曹操随后问郭嘉道:“奉孝有何计较?”
    郭嘉没有立即回答,反而微微一笑,问曹操道:“主公可知道颍川书院?”
    颍川书院,曹操哪里会不知道。在这时代,颍川书院可是大大的有名,其在黄巾乱前便存在,由大儒荀爽所主持。只可惜后来黄巾大乱,颍川书院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