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植 >

第67章

曹植-第67章

小说: 曹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了起来。
    曹植淡淡一笑,说道:“是,也不是。”见到三名工匠脸露疑惑之色,曹植接着解释道:“其实本公子并非要制陶器,只是要用制陶的粘土,制成正方体的形状。”说到这里,曹植又解释了一下何谓正方体。
    这些工匠平日都要制作各种不同形状的器具,听到曹植描述的正方体,立即便明白过来。
    曹植见他们懂,欣喜地点了点头,继续道:“这正方体本公子也不要太大,只需要拇指大小即可。而本公子要在这正方体的其中一面上,反向刻上字体。”
    “刻字?”听到曹植这话,三位工匠同时皱起眉头来,他们可不认识字。
    曹植仿佛知道他们所想一般,无所谓地摆了摆手道:“你们不认识字不要紧,本公子会将字的图形给你们,你们照着刻便可以。切记重复的不要刻。”
    听到是照着图形来刻,三人眉头立即舒展开来,为首一人便说道:“四公子,那陶土没烧制之前很软,要刻字不难,此事难不倒我们。”
    曹植微笑着道:“烧制几个字体自然不难,但要烧成百上千个,不知你们几日可以完成?”
    “这……”听到曹植这个要求,三人面面相俱。静默了好一阵,为首那人却是抱拳对曹植说道:“四公子,可否容我等商议一下。”
    曹植淡淡一笑道:“随便。”
    三名工匠听得,立即凑到一起,小声讨论起来。家仆请来的这三名工匠,曹植是有特意吩咐过要请有何种特产的人来的,三人里面一人有烧制陶土的经验,而另外两人则是学过篆刻。三人这么一交流,很快就有了结论。
    只见那有烧制陶土经验的工匠抱拳道:“四公子,我等讨论了一下,有这两位兄弟帮忙,加上他们二人各有三名徒弟,六人同时动手,一日大约可刻三百个字。当然这里面可能会有刻坏的和不好的,如此算来,好的字应该有两百五十个左右。而这些字并不大,只有拇指大小,烧制难度不小,因此小人也难以担保会每天会烧坏多少个。”
    曹植听完,默默计算,若然一天可以刻二百五十个,那么十天便是二千五百个。据曹植所知,常用的汉字大约是四千到七千个,当然这是一千八百年后,在这时代,汉字还没有这么多,故此很多字都是通用的,这也就是后世人经常说的通假字了。如此算来,一个月三十天,可以烧七千五百个字,就算烧坏三分之一,五千个也足够了。如若有些漏掉的,那便由自己以毛笔补上便可,毕竟事急从权嘛。
    想到这里,曹植点头道:“可以,你们就大胆去做吧。此事做得好,不仅本公子和征东将军不会待薄你们,还可能可以名留青史!”
    “名留青史?”三名工匠听得,内心大为震动,用惊骇的目光盯着曹植。
    曹植淡淡一笑,凝声道:“本公子要你们做的乃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此事做成,天下所有读书人都会视你们如再生父母,你们说能不能名留青史?”
    三人眼珠子同时瞪大,满是不信之色。曹植也没管他们信不信,摆手道:“这些你们不必多想,只管按本公子所言去做吧。然切记不可泄露给任何人知道,包括你们的亲人!不然的话,后果你们知道的。”说到最后,曹植面带煞气,语气森然。
    三名工匠听到,心中一凛,脸色肃然应诺。曹植将案桌上刚写好的那篇《权书》交给三名工匠,并细细地叮嘱一番,而后才打发他们离开。待得他们走后,曹植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喃喃自语道:“对付抄书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印刷术了,哈哈哈!”
    '  '
第一百五十章 兄弟(上)
    送走了工匠之后,连日奔波加上通宵达旦默写《权书》,曹植已经疲惫至极,于是直接爬到旁边的床榻,睡了过去。
    到得辰时左右,曹府上下悉数都起来,齐聚内堂用朝食的时候,独独不见了曹植。丁夫人脸色一沉,凝声问道:“植儿呢?缘何不出来用膳?”
    这时,家仆却是答道:“四公子昨夜用功抄书,今晨才睡,小人怎么叫唤,四公子都醒不来。”
    丁夫人一听,点头道:“那不用等了。”
    卞夫人听到,却是说道:“姐姐,那妹妹留些饭食与植儿……”
    未等卞夫人说完,丁夫人便说道:“不必了。用功是好事,但错过了用膳的时辰也不能让大家等他,吃吧。”说完,丁夫人当即动箸夹了条青菜。
    说起来,古代的吃饭并没有一千八百年后的天朝宣传那么夸张,什么女人地位低下,必须到厨房吃饭。这事也不是没有,但要看身份,就如丁夫人,乃是曹操的正室夫人,怎么可能会让她到厨房里面吃饭。如若曹操当真如此做,那么曹昂、曹丕、曹植这些做儿子肯定全部要跟去厨房一起吃。盖因古人重孝,由于父亲经常在外,因此当孩子的大部分时间的事孝对象都是母亲,因此母亲的地位在古代可谓极为崇高。一个女人,在古代可能地位不高,但是当她成为人母之后,地位便会立即水涨船高,无论是贫还是富,都必定会得到社会的尊重。
    当然,在厨房吃也非虚言,也确实存在,这些人便是妾了。妾在古代地位极为低下,说是一件货物也不为过,可以随意送人。而妾一般也出身不好,不是卖身的奴婢便是青楼的娼妓,而一般正经人家,都不会想将自己的女儿嫁与人为妾,因为这样做与卖女儿无二。
    当然,如若妾能为主人家成一儿半女,受宠的话,也可以很快就摆脱这种低下的地位。这是高门大户之中的规矩,而一般的百姓家,也不多会出现这种情况。那是因为家中清贫,根本不可能定那么多规矩,而家贫之下,到厨房吃跟在厅中吃没有太大区别,都是那么穷。相反,可能到厨房吃还能分到更多食物。
    当然,理学出现之后,这种风气也严重了很多,但其实并不普遍。至于这时的汉代,更是罕见了。
    见到丁夫人已经动手,众人不敢违逆她的意思,也立即跟着动了。曹丕一边夹着菜,趁着丁夫人不注意,悄悄向曹真和曹彰打了个眼色。这三小经常呆在一起,这些小动作早就熟悉了,二人会意之下,却是频频夹菜。只不过他们夹菜可不是往自己碗里面放,而是偷偷放进衣袖里面。
    曹丕和曹真都只是小动作,曹彰就离谱多了,趁着丁夫人低头的时候,抄起碗中的小麦饭,直接往自己衣袖那里倒去。
    三人这些小动作,都被卞夫人悉数看在眼中,只不过她知道三人所想,只当没有看见。那边丁夫人其实在曹彰将小麦饭倒到衣袖里的时候也轻轻抬了抬眼皮,最后也只当没有看见。
    这顿饭吃得特别快,曹丕三人的进食速度比平时快了不知道多少倍,最厉害的当属曹彰,足足吃了五大碗小麦饭。当丁夫人放下双箸的时候,三人立即停下了手,不敢再动。曹丕和曹真面无表情,而曹彰则露出渴望之色盯着桌上的饭菜。
    丁夫人没有理会三人,只是朝家仆招了招手,那些家仆见到,立即上前来收拾残余的饭菜。待收拾得差不多的时候,丁夫人才长身而起,离开内堂。卞夫人见到,也立即跟着起来,追了过去,只不过临离开的时候,却是向曹丕三人打了个手势,示意他们快离开。
    曹丕三人会意,同时从案桌上抓了只碗,藏了起来,以后死死地捂着衣袖便匆匆离开了。
    当三人到了曹彰的房间中,并合上门之后,才齐齐轻吐了口气。曹真心有余悸地拍着胸口,语带不满地对曹彰说道:“三公子,你也太狠了吧,整碗倒,我差点以为要给大夫人发现了。”
    曹彰“嘿嘿”一笑道:“子丹,俺若不是这么做,凭你和二哥有一搭没一搭地夹那些菜,恐怕吃完了要没有俺倒这一碗多。”
    曹真翻了翻白眼道:“这倒是。”
    这时,旁边的曹丕催促道:“好了,别说了,还取出来,看够不够四弟吃。”说完之后,曹丕一手翻出陶碗,另外一边的衣袖放到陶碗上面猛抖,很快就看到饭菜被抖了出来,不过数量并不多,只有半碗不到。
    那边曹真和曹彰也一同行动,曹真的数量比曹丕还不如,只装满了陶碗的三分之一,其中还是以青菜居多。曹彰见到,翻了翻白眼,他方才可是看得清楚,曹真这家伙每次都是装作夹不住青菜,而当那青菜就要落地的时候,这家伙衣袖一抖,不知怎地就装进了衣袖里面。
    因此这家伙虽然装得少,但是胜在安全稳妥,如若不是曹彰动作太大,就连卞夫人也不会注意到他。
    曹彰见到曹真陶碗里只有这么少,对着曹真嘿嘿一笑,得意道:“子丹,看我的!”说完将衣袖放到陶碗上面猛抖,顷刻间便将整只陶碗装满了。眼见衣袖里的饭菜还继续倾倒出来,曹真连忙递上自己的陶碗。直到将曹真的陶碗也装满了,曹彰的衣袖才抖干净,而后对着两人得意地笑道:“二哥,子丹,你看我留给四弟的比你们加起来还多呢。”
    曹真听见,翻了翻白眼,不作理会。曹丕则是直接得多了,指着曹彰的肚子,说道:“三弟你平日吃的是我们两倍有余,今日吃这么一点,够吗?”
    仿佛配合曹丕所言一般,曹彰的肚子不争气地“咕噜”叫了一声。曹彰原本还想强装一下,此时肚子的叫声已经将身体的状况出卖出去了,只能粲粲地笑道:“还真是不够呢。”说完,眼睛发亮地盯着曹真双手捧着的两大碗饭菜。
    “呼”曹丕的衣袖一下子便挡住了曹彰的视线,严肃道:“三弟,别看了,这些都是留给四弟的。”
    曹彰心有不甘地咽了咽口水,眼巴巴地看着曹丕说道:“但是四弟也吃不完啊。”
    曹丕轻轻摇头,说道:“四弟吃不完再说吧。走,我们去寻四弟。”
    曹彰无奈一笑道:“好吧。”说完,三人便鬼鬼祟祟地离开了曹彰的房间,望曹植所住之处而去。
    '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兄弟(中)
    咯吱……
    曹植的房门悄悄地被推开,而后便见到三道鬼鬼祟祟的影子闪身进了房内,继而轻轻将门带上。
    不消多说都知道,这三人正是曹丕、曹彰和曹真了。此时走在最前面的乃是被曹丕、曹彰兄弟二人推到前面的曹真。只不过一进房内,生性谨慎的曹真却是猛然一顿,不再向前走了。他这么一顿,最后面的曹彰收不住脚,向前一压,那堪比常人的体重压得中间的曹丕差点喘不过气来。
    曹丕回过头,幽怨地盯了曹彰一眼,这小胖子连连摆手摇头,压低声音道:“二哥,不关我事啊。”
    瞪了曹彰一眼之后,曹丕拍了拍前面的曹真道:“子丹,怎么停下来了。”
    曹真回过头,不好意思地笑道:“二公子,真怕前面有埋伏,所以……”
    “啪”还未说完,曹真的头就被后面的曹彰狠狠拍了一下,骂道:“你看兵书看傻了,这里是四弟的房间,怎会有埋伏!”
    曹真摸了摸头上被曹彰拍的地方,粲笑道:“说得也是。”
    中间的曹丕被曹彰挤得难受,连忙推了推曹真道:“子丹,快走。”曹真应了一声,迈步向前。
    三人轻步进了内间,见到案桌之上放着一个砚台还有一支狼毫毛笔,而砚台上面还残留不少墨迹,案桌之上也有几滴墨水,旁边放着几块绢帛。曹丕点头微笑道:“看来昨夜四弟确实用功。”
    曹真抢上一步,到了案桌前,笑着说道:“那真要看看,四公子昨夜抄了多少。”曹丕轻笑一声,点头跟上,曹彰虽然对书籍没有太多兴趣,但见到二人都上前,自然只能跟上了。
    “咦!这字体怎么如此怪异!”说话的自然是最先拿起绢帛的曹真。
    曹真的话,引起了曹丕和曹彰的疑惑,二人立即凑上前观看。曹丕打量了几下,便说道:“此字体工整,不似隶书庄重,然而其中却有刀刻之韵味,细看之下倒是另有一番味道,不错!”
    三人看的自然是曹植用宋体写出来的字了,之前那篇《权书》已经给了那三位工匠去做泥活字,而此时三人所捧着看的绢帛,乃是曹植昨夜写坏了的一帖。要知道《权书》通篇七千余字,不是一块绢帛能写完,而其中有些得不好或写错的地方,便只能弃掷一边了,这在写书作画的人眼中倒是寻常。
    三人先看字体,先就感觉眼前一亮。曹丕顺着绢帛,缓缓念道:“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夫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故攻敌所不守,守敌所不攻……”
    念道这里,下面却是空白一片,而最后“守敌所不攻”几个字写得歪斜,三人便知道是写坏了的帖。只不过曹丕正读得津津有味,忽然没了顿时觉得心中极为不畅。
    这时,曹彰却是说道:“咦,听这一段,却是不像《公羊传》。”
    曹丕轻轻点头道:“确实不是《公羊传》,观此段所述,更似兵书。子丹,你经常读兵书,可曾知道此是哪位先贤所著。仅次一段,论述便如此精辟,实乃为将者必读之书也!”
    曹真听着曹丕方才所念的一段,眼中异彩连连,点头道:“二公子所言甚是,此书确实精辟!只不过,此书真却没有见过。”说到最后,曹真难掩失望之色。
    曹丕听得,大为惊讶,要知道这一辈的曹家子弟里面,兵书读得最多的便是曹真,如今听到连曹真也没有见过,怎能让曹丕不惊讶。捧着绢帛不解道:“那四弟是从何处找来此等兵书的?”
    要知道,在古代,兵书乃是极为珍贵之物,在各个世家之中都是珍藏之物,轻易不会供人阅读。盖因读了这兵书之后,若然谋反,其兵法韬略厉害,无人能制,这会严重威胁到统治。因此兵书一般来说,属于半部**,非在朝廷任职的人不可读,非为将者不可读。
    当然,这是在承平时候,如今天下大乱,大汉十三州战乱频繁,如若说粮秣、兵器、战马等是看得见,而且受到所有人重视的军事必须品,那么兵书便是稀缺资源了。曹操本人就是用兵大家,因而对于兵书极为重视,成为一方诸侯后也多方搜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