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 >

第154章

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第154章

小说: 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61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在有中央局第一书记参加的会议上,专门落实粮食征购及上调问题。会上邓小平说粮食就是两个问题:第一,今年的数无非60亿,搞得好70亿。主要是30天的工作。这30天抓住,就抓到了,这30天抓不到,就呜呼哀哉。总想减,不努力完成任务,说不过去。这是这两年的一个思想状态,整风要首先整这一条。庐山会议确定的任务一定要完成,不能讲价钱。
1961年12月9日,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北京市委拟了一份报告:《关于在北京的高级知识分子和一部分负责干部副食品供应问题的请示》,12月17日中共中央同意这份报告,并以中共中央文件转发全国。这个文件的按语中写道:“北京市即可照此办理。各省、市、自治区可以参照这一办法执行。”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召开。刘少奇在会上代表党中央初步总结了1958年以来党在经济建设上的缺点和错误,提出了“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说法。毛泽东作了自我批评。
1962年2月21日到23日,刘少奇在中南海西楼会议室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简称“西楼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陈云对经济形势作了比较严峻的估计。“西楼会议”和2月26日的国务院扩大会议以及3月13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提出了一整套进一步调整经济、克服困难的办法。3月14日,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三人专程飞往武汉,向毛泽东汇报。毛同意常委多数人的意见,也赞成刘提议的由陈云担任中央财经小组组长。但认为不能把形势看得“一团漆黑”,还说赤字是假的,要求再议。
1962年4月底到5月中旬,广东每天都有大批人从边境偷渡去香港。据统计,参与这次偷渡外逃的有11万多人,其中6万人越境到了香港。从4月27日到6月24日,港英当遣返4万人,留在香港的大约有2万人。
1962年春夏,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和所属塔城地区,6万多中国边民拖儿带女,成群结队,并携带大量牲畜农具和车辆,逃往前苏联。
1962年5月7日至11日,在刘少奇的主持下,中共中央又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通称“五月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西楼会议、国务院扩大会议、中央财经小组会议形成的文件,落实调整经济计划的部署。西楼会议和五月会议,按照刘少奇“要退够”的指导思想,根据陈云的意见,采取了比较彻底的措施,即“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
1962年7月,田家英、陈云、邓子恢等向毛泽东谈了搞包产到户,毛泽东坚持集体经济。事后,毛在游泳池质问刘少奇:“你急什么?压不住阵脚了?为什么不顶住?”刘少奇说:“陈云、田家英是在党内谈的意见,不违反组织原则,他们有想法跟你讲,没有错。”毛泽东说:“不在组织原则,而在内容!他们都找了你,邓子恢吵了那么久,西楼说得一片黑暗,你急什么?”刘一吐为快:“饿死这么多人,历史要写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书的!”毛泽东说:“三面红旗也否了,地也分了,你不顶住?我死了以后怎么办?”
1962年7月25日至8月24日,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8月6日,毛泽东作了阶级、形势、矛盾问题的讲话。他又在中心小组会上多次插话,继续讲他的观点,批判“黑暗风”、“单干风”和“翻案风”。毛泽东说,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问题,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年年讲,月月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
1962年9月24日至27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会议公报说:“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内,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需要几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
1963年-1965年,全国农村开展“四清运动”。重点整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自“大跃进”以来,中国的“理想派”和务“实实派”的斗争经过多次反复,两派分歧逐渐加剧,最终酿成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把“理想派”的主张推向了极端,也推向了毁灭。文化大革命失败,从反面导致1978年底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一、 来源十分可靠的原始文件
河南省:
路宪文向毛泽东汇报,见《毛主席在信阳的谈话》,1958年11月13日晚。
中共潢川县委:《关于粮食征购问题的报告》,1959年10月30日,2407。
《宋致和同志关于信阳地区几个县当前几项主要工作情况的报告》,1959年12月4日。
省委检查组桃林小组:《关于潢川县桃林公社因生活安排不当发生死人情况的检查报告》,1960年6月3日。
省地委联合检查组伞陂寺公社小组:《关于潢川县伞陂寺公社人口死亡情况的调查报告》,1960年6月3日,2403。
《中共潢川县委关于死人问题的再次检查》,1960年6月3日。
中共淮滨县委:《关于发生浮肿病和其它疫病造成死人情况的再次检查》,1960年6月7日, 
中央办公厅、河南省委工作组于桑、武人文:《关于河南省信阳地区人口死亡和粮食问题的调查报告》,1960年6月18日。
中央和省委调查组李振海、陶陌生、贺棣忠:《关于息县情况的调查》,1960年10月9日1960-3017。
中共中央组织部赴河南调查组:《关于息县和防胡反瞒产私分的情况》,1960年10月9日。
杨蔚屏:《关于信阳事件的调查报告》,1960年10月15日。
《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开除信阳地委书记路宪文党籍、判除光山县委第一书记马龙山死刑和对信阳地委死人事件处理几个政策问题的请示》,1960年11月1日,1960-2409。
信阳事件专案审查组:《关于马龙山的问题》,1960年11月20日,河南省档案馆,年代:1960,期限:永久,卷号:2403。
李立:向吴芝圃的报告,1960年11月28日,2405。
《路宪文对自己错误的检查(初稿)》,2412。
马龙山1960年10月21日于信阳报告,《谨呈刘科长转省里来的两位主任》。
《王秉林揭发杨蔚屏的材料》,1960年11月。
《张富同志向中央反映经情况受到压制的过》,1960年,12月。
《中共河南省委对信阳事件的检查》,1960年11月1日,
中共河南省委:《关于信阳事件的检讨》,1960年11月1日。
中央专案组:《关于信阳事件专案审查情况报告》,1960年11月20日。
王从吾、徐子荣:《关于信阳地区封建势力复辟进行大规模的阶级报复情况的报告》,1960年12月1日。
王任重同志在省委常委会上的讲话,1960年12月6日。
中央工作队魏震1960年12月21日报告:《关于鹿邑县揭发出的几个突出问题》。
甘肃省:
张仲良:《鼓足干劲,苦战三年,力争农业跃进!再跃进!》,1958年2月9日。
中共定西地委组织部:《关于1958年“拨白旗”“插红旗”的复查情况报告》,1959年10月19日。
《清水县委关于生活安排、人口外流情况的电话汇报》,1960年2月17日。
甘肃省人民检察院定西分院:《关于对通渭搞劳教队的情况检察报告》,1960年3月30日。
省委农村工作部:《关于岷县问题的报告》,1960年8月19日。
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编:《中共甘肃省委三级干部会议简报》第4、6、13期,1960年11月9日。
中共兰州市委:《关于干部职工中发生的浮肿病的情况报告》1960年12月3日,'60'846号。
省工交部:《工交系统发生浮肿病的情况》,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1960年12月9日。
中共玉门市委:《关于在厂矿、企业、机关、党校中发生浮肿病情况的报告》,1960年12月11日
中共白银市委:《关于积极防治浮肿病发展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1960年12月18日
中共天水地委:《关于请拨免费医疗款的报告》,1960年12月24日,甘收'60'1725。
中共酒泉钢铁公司党委:《职工浮肿病情况报告》,1960年12月30日。
中央监委副书记钱瑛主持的中央工作组:《关于甘肃省天水地区反右倾斗争中大批干部遭受严重迫害的情况》,1961年1月5日。
《张掖地委1961年1月7日晚向省委的报告》,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秘书处,甘收'61'2060。
《武威地委关于永昌县发生疾病、断炊、人口外流情况的电话汇报》,1961年1月15日,甘收'62'20049号。
《省委卫生厅检查组给省卫生厅党组并定西地委的报告》,1961年1月8日。
《定西工作组李步胜、李生华、田园给省委的报告》,载《定西地委扩大会议简报之三》,1961年1月12日,甘收'61'2164。
省委天水工作组、天水地委:《省委天水工作组、天水地委关于保卫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报告》,1961年1月23日,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秘书处,甘收'61'2381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举办集中训练班和特别训练班的规定》,1961年2月27日。
中共榆中县委书记雷秉让:《食堂问题的报告》,1961年5月,中共甘肃省委收文:甘收(61)21697号。
中共甘南州委:《关于生活安排情况和增拨农村粮食指标的报告》,1962年4月8日,甘肃省委收文,甘收'62'20638号。
临夏州委:《临夏县大河家保安族公社生活情况简报》,1962年5月11日,《甘肃省委收文》甘收'62'20864号,共印23份。
中共榆中县委书记雷秉让:《食堂问题的报告》1961年5月,中共甘肃省委收文:甘收(61)21697号。
中共酒泉市委:《关于面粉厂对偷粮群众鸣枪错误的检查报告》,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秘书处,甘收'61'2231,甘收'61'2189。
《甘肃省的省级单位十九级以上的党员干部学习讨论扩大中央工作会议文件中对中央、中央有关负责同志和中央有关部门提出的意见》,1962年年2月28日,省委办公厅汇集。
临夏州委:《临夏县大河家保安族公社生活情况简报》,1962年5月11日,甘收'62'20864号。
四川省:
《井泉同志传达八届八中全会关于彭德怀反党集团决议的报告(记录)》,1958年8月30日上午,四川省档案馆,办公厅1514。
省委检查团绵竹工作组:《关于绵竹红旗公社缺粮情况和解决办法的报告》,1959年3月9日。
《李井泉同志在省委六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记录)》,1959年3月11日。
省委简阳工作组:《杨部长并转廖书记:解放公社解放耕区有关当前生产的几个问题的简单报告》,1959年4月8日,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收文第2448号。
四川省委生产整社检查团西昌分团孙传学:《致地委、省委》,1959年6月29日。
《关于新繁县人民公社食堂的调查》,1959年7月3日,四川省档案馆。
省委检查团宜宾分团江安工作队:《关于长宁县桃坪公社的落后情况报告(摘要)》1959年7月9日,
阎红彦:《关于在仁寿了解到农村工作中几个问题致省委并大章同志》,1959年7月23日,省委收文第4873号。
郭炳林给夏部长的信,1959年7月29日,省委办公厅收文第5107号。
省委检查团泸州分团叙永检查组:《关于叙永天堂公社部分生产队推行红苕“包产到户以产记工”办法的报告》,1959年8月4日。
杨万选:《关于长宁县旱灾和水肿病情况的报告.》1959年8月9日,省委收文第5268号。
省委整社、生产检查团泸州分团安法孝:《关于泸州专区整顿巩固人民公社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检查报告》,1959年9月1日。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坚决反对右倾思想、增产节约粮食、胜利渡过灾荒的指示》1959年9月2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指示)总号'59'418号。
李大章:《在地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地点:金牛坝,时间:1959年9月7日。
《井泉同志1959年11月7日上午在市、地委书记会上的讲话――于重庆潘家坪》。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关于省、地、县三级机关反右倾斗争情况向中央办公厅的电话汇报》,1959年11月21日。
中共泸州地委办公室:《关于古蔺县疾病情况汇报》,1959年12月7日。
《井泉同志对“中共泸州地委办室关于古蔺县疾病情况汇报”的批示》,1959年12月8日。
《全省区级机关党员干部和公社党委书记在反右倾斗争中重点批判人数统计表》,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秘书处,1959年12月25日。
《大专院校、中等学校党员干部反右倾斗争中重点批判人数统计表》,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秘书处,1959年12月25日
《厂矿企业党员干部反右倾斗争中重点批判人数统计表》,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秘书处,1959年12月25日。
《厂矿企业非党干部反右倾斗争中重点批判人数统计表》,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秘书处,1959年12月25日。
《大专院校、中等学校非党干部反右倾斗争中重点批判人数统计表》,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秘书处,1959年12月25日。
《中共绵阳地委关于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改造落后社会、队的情况报告》,1960年1月8日,第一次地委书记文件之25。
《全国粮食厅长会议简报》,四川南充,1960年2月9日。
《井泉同志召集涪陵、内江、泸州、温江、绵阳、南充地委书记座谈会纪要》,1960年2月14日晚,四川省档案馆。
李井泉:《在南充第二次地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记录)》,1960年3月26日。
灌县县委办公室:《关于两起不正常的死亡事件给温江地委办公室的报告》,1960年3月26日。
刘仲伍、王政、肖林:《关于金堂县三星公社五爱管理区公共食堂情况的报告》,1960年4月4日。
乔钟灵、翟容致省委并内江地委,1960年4月16日。
温江地委办公室接大邑县委办公室电话记录,1960年4月25日。
《省委农业检查团江津组向四川省委的报告》第56-59页,附件三:《关于财贸工作的几个问题的材料》,1960年5月3日。
《关于财贸工作的几个问题的材料》,1960年5月3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