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隋风云 >

第104章

大隋风云-第104章

小说: 大隋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丹笑笑。朝堂之上,的确太血腥了,这种地方待久了,是人都会变成畜生。不过高纬要杀律光,这倒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或许这一仗真有可能打赢,虽然不是在战场上击败斛律光,但只要能打赢,也无所谓了。“你说给我听听,高纬为什么杀你父亲?”
    “这两个月里,大齐朝堂上发生了很多事,姐姐冒充我和我阿爸联系,知道了很多秘密,另外大齐的粟特人手眼通天,其中有个叫何永康是大齐第一富豪,他用钱买了个王爵,不但和大齐权贵们称兄道弟,和后宫的太后、皇后、嫔妃们也有密切关系。他告诉姐姐,祖珽之所以能出任尚书左仆射,得益于国主高纬的乳母陆令萱的举荐。”
    “这个陆令萱在后宫权势倾天,尤其从胡太后私通沙门被高纬当场抓住幽禁冷宫后,她更是以太后自居。为所欲为。祖珽为了上位。极尽献媚之能事,说陆令萱是女中雄杰,自女娲以来未曾见过。而陆令萱也盛赞祖珽,说他是大齐的国宝,国师。”
    “新年后,祖珽召集了一帮大臣,上书国主,要国主尊陆
    太后。我父亲嗤之以鼻。说陆令萱是叛逆骆超之妻掖庭成为国主之乳母,她有什么资格成为太后?我父亲在朝堂之上,把祖珽骂得狗血淋头,并要国主把祖珽这个卑鄙无耻的汉狗赶出朝堂。国主踌躇不决,我父亲仗着自己是国丈,把国主又骂了一顿。国主无奈,承认自己处置不当。我父亲考虑到马上要西征。朝堂需要稳定,随即也没有再纠缠。”
    “陆令萱、祖珽等人怒不可遏,对我父亲恨之入骨,陆令萱地儿子穆提婆甚至公开扬言。要报复我父亲。上个月穆提婆娶妾,何永康也有幸参加了。穆提婆喝多了,在筵席上说他本来看中了斛律家地女儿,还派人去提亲,结果被我父亲拒绝了,还被我父亲辱骂了一顿,为此他怀恨在心,说再过几个月,一定要砍了我父亲的脑袋,杀了我全家,把我家的女人全部配为官妓,让她们饱受凌辱。”
    “虽然这是穆提婆酒醉之言,但何永康上了心,频繁走访后宫,多次见到了国主、陆令萱和祖珽等人,据他察言观色,国主已经动了杀机,而祖珽、穆提婆、高阿那胘等人已经联手合作,这些汉人和六镇鲜卑后代都想扳倒斛律光,攫取大齐权柄,可惜地是,我父亲一心国事,根本不知道斛律家危机四伏,危在旦夕了。”
    李丹沉默良久,大手在雅璇的酥胸上轻轻揉动着,脑子里猜想着江南在这件事大做文章,有多大的成功把握。
    “此次西征,事关重大,高纬和祖珽等人即使想对付你父亲,也会等到西征结束后。”李丹皱眉问道,“你觉得呢?”
    —
    “如果这一仗打败了,我父亲必死无疑。”雅璇说道,“这是杀我父亲的最好借口,所以他们积极支持我父亲西征,不是为了打赢这一仗,也不是为了一统中土北方,而是为了夺回权柄,为了杀我父亲,你懂了吗?”
    “但是,你父亲一旦西征,手握几十万大军,打败的可能微乎其微。”李丹一想到律光在战场上纵马驰骋的雄姿,心里就有些发寒,自己真地被他打怕了,“你还记得和士开是怎么死的吗?去年你父亲撤军后,带着大军回到城,琅琊王高俨随即发动了兵变,把和士开杀了。”
    “和士开主掌大齐权柄也有五六年了,和胡太后的关系非常亲密,高俨凭什么敢杀他?因为有山东五姓七家的支持吗?山东五姓七家手里没有军队,即使支持也非常有限,所以高俨敢杀和士开,关键还是因为你父亲的指使。你父亲为了高纬的江山,要诛杀奸佞,他借刀杀人,先利用高俨杀了和士开,然后又把高俨和他的一帮亲信手下,还有京畿大军,全部抹掉了。高纬当然心领神会,他难道不知道你父亲的心思?”
    “你父亲太厉害了,陆令萱和祖珽之流根本不能和和士开、高俨相提并论,他既然能一次性解决了和士开和高俨,难道还畏惧陆令萱和祖珽?”
    “我觉得他要西征,一个目地是攻击大周,还有一个目的是杀奸侫。你想想,你父亲大军在手,随便哪一天火气上来了,带着一万铁骑杀回京城,陆令萱、祖珽和他们那一帮佞媚之臣,还有活路吗?”
    李丹摇摇头,说道:“所以,我觉得江南太过谨慎了,她成功的可能不大。”
    “你眼里还有国主的存在吗?”雅璇问道。
    “我……”李丹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雅璇地意思,真正要杀斛律光的是高纬,这才是问题地要害所在。从斛律光这个角度来说,他是为了国主,为了大齐的江山,但从国主高纬的角度来说,斛律光是飞扬跋扈,骄恣枉法,为所欲为。这种人想杀谁就杀谁,等到哪一天他要杀国主了,要篡僭了,他还不是一样眼睛都不眨,举刀就砍,试问那个国主喜欢这样的大臣?就算他是自己的岳丈,是国之柱石。是举世无双地悍将。高纬也要把他杀了,永绝后患。
    “我父亲走到今天这一步,是他自己地原因。如果他不是山东第一悍将,而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勋贵子弟,他或许能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雅璇叹了一口气,搂住李丹的脖子,脸贴着脸,小声说道。“如果你打赢了我父亲,你在大周也会慢慢走上我父亲地路,你会成为大周国主势必诛杀的对象。”
    李丹心里一凉,半天说不出话。
    当年宇文护诛杀赵贵、独孤信、侯莫陈崇,何尝不是因为如此?如果魏国公李弼不是死的早,或许也会遭此噩运。江山、国祚、权柄,这些才是决定功臣名将生死的东西。
    “雅璇,这次你父亲肯定还能赢。这世上没人可以击败你父亲。”李丹安慰道。
    “赢了之后呢?就算他杀了陆令萱和祖珽,那将来呢?将来高纬不杀他了?为了防备高纬杀他,他要像宇文护一样弑君吗?”雅璇苦笑道,“看看宇文护。他一生中杀了三位皇帝,但最后呢?最后他还不是被逼自杀了?你以为他的家族可以逃脱噩运吗?不会。等到这一仗打完,大周国主和他的那些仇人们,会把他地家族杀得一干二净。”雅璇凄苦长叹,“我父亲和我的家族终究难逃一死,所以,江南姐姐说得对,我要去山东,我要做好一切准备,随时把我的家人救出来。这是我唯一能为他们做的事。”
    李丹无语,只是紧紧搂着她,觉得人活在世上,真的很累很累。
    “我不在了,西海也不在了,你怎么办?”雅璇忽然笑吟吟地问道。
    “什么怎么办?”李丹笑道,“我要上战场,和你父亲对决沙场。”
    “你是大冢宰,就算上战场,也不会像过去一样冲锋陷阵了。”雅璇压低声音说道,“江南姐姐还在长安,你不经常去看看……”
    “胡扯什么?”李丹大笑,“记得早点回来,否则我亲自去城把你抓回来。”
    三月初一,先帝灵柩送入皇陵。
    初二日,宇文护灵柩也被送进皇陵安葬。
    同日,从洛京、河阳前线送来急报,大齐军队已经到达边境,各路大军正在集结当中,大战已经临近。
    大冢宰李丹奏请天子,紧急扩军,全国佛图户全部转为兵户,这样可新增十万兵户。州郡兵即刻扩建,征募对象延伸到均田户。最迟到本月底,大周可扩军十五万,其中十万府兵,五万州郡兵。
    天子准奏,诏令各地总管、刺史即刻督办。
    下午,天子下旨,大冢宰李丹领都督中外诸军事,总领大周兵事,统率大周兵马,迎战各路敌军。
    李丹奏请,大司马宇文宪为左路行军元帅,到河阳战场御敌,各军总管和州、晋州刺史受其节制。国公韦孝宽为右路行军元帅,到洛京战场指挥作战,各军总管和中州、熊州刺史受其节制。
    都督中外诸军事府建行辕于同州,统一指挥河阳、洛京两个战场。
    太傅窦炽、太师尉迟迥、大司徒李晖坐镇长安,负责军队和粮草辎重的征调。
    天子准奏。
    当夜,李丹回到魏国公府,向老夫人辞别。
    此次除了李晖,李家有七个儿子、四个孙子上战场。远在敦煌的李雄已经被急调回京,一个多月后,他将统率新军,赶赴洛京战场。
    老夫人很激动,几次落泪,但这种事在她几十年的生活中司空见惯,她地情绪很快平静下来,嘱咐儿孙们奋勇杀敌,不要给李家丢脸。李家儿孙躬身领命,然后陪着老夫人说说话,聊聊家常。打了战场上,说死也就死了,死了就再也没有机会见到老夫人了。谈话的内容很自然就转到了这次大战上,几个兄弟们意见相左,随即争论起来。
    李丹成为大周宰辅,不但没有给李家带来荣耀,反而给李家罩上了一层阴霾。李家兄弟曾为李丹是否继任大冢宰一事有过激烈争论,大哥李曜是强烈反对者之一,因为这一仗没有任何胜算,败了,李家也就完了。这种险实在不值得冒。二哥李晖和四哥李纶却不以为然。两人认为此仗即使打败了,李家也依旧机会掌控权柄,因为李丹的背后还有突厥人。
    如今阿史那西海急赴天山求援。昭武山摄政王以身犯险留在了长安。对昭武江南来说,下这个决定可不是一件小事,这个决定不但关系到丝路利益,更关系到突厥人的利益,尤其西突厥可汗室点密正在西征,这个决定一旦出现错误。势必给室点密地西征造成重大损失,这个责任昭武摄政王无法承担,只能以命相抵,这将给昭武九国带来无法估量地损失,所以,昭武江南能做出这个决定,愿意倾尽全力帮助大周,其实也是一件不可思议地事。她之所以这么做。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她相信李丹,愿意把自己地命交给李丹,除了这个原因,别无解释。
    李丹坐在老夫人身边沉默不语。面显愧色。一直以来,江南在自己的心目中都是高高在上的人。他从来没有为江南想过,他认为江南这么做就是为了丝路,为了利益,为了钱财,直到这一刻,听到李晖和李纶的话,他才霍然惊醒,自己太自私了,只想着自己,而没有想到江南的处境。
    此时此刻,时间就是一切,为了争取时间,江南毅然做出了决定,她这个决定某种程度上是在威胁室点密,你要按我说的做,无论如何要打赢这一仗,否则就无法维持中土地分裂局面。中土一旦实现了南北对峙,而突厥人却陷入了分裂,突厥人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大漠将重演柔然汗国败亡的一幕。但室点密或许能接受南北对峙的局面,因为今天的突厥汗国非常强大,疆域非常辽阔,当年的柔然汗国无法和它相提并论。室点密要西征,大齐统一中土北方后暂时也不会和突厥人打起来,丝路还能维持畅通,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在西征结束后调整策略,所以江南的这个决定其实相当冒险,一旦失败,她只能自杀献罪,然后室点密才有可能和大齐人重归旧好。
    怪不得宇文宪和代北人突然放弃了对大冢宰地争夺,原来他们根本没有选择。江南要帮助大周,利益是重要,但私人感情也很重要,如果没有李丹,江南可以到大齐去,获得同样丰厚的回报,因为大齐人若得到了室点密的承诺,真正意义上实现东西夹攻,大周肯定亡国。
    李丹决定再去一趟昭武山,好好谢谢江南,真心诚意地感谢她。
    儿孙们的争论让老夫人非常不高兴,家族利益固然重要,但家族利益建立在大周国地利益上,大周国都没有了,哪来的家族利益?你们都要支持老幺,帮助他打赢这一仗,否则不要回家来见我。
    离开魏国公府地时候,已经快近子时了。
    李丹很犹豫,江南这几天很劳累,是不是还要去打扰她?想了很久,他还是回到了大冢宰府。
    高颎、苏威、王韶、元岩、李彻、冯恕、杨素、赵松等大臣和两府僚佐都在等他,许多事情急待他拍板决定。
    李丹看到案几上堆积如山的文卷,感觉头很痛。过去跟在梁山公后面的时候,自己除了做侍卫,还要帮助梁山公处理军政事务,常常忙得团团转,相反觉得梁山公就很轻松,他只要做出决定就行了。现在他才知道,这个决定太难做了,还不如做个僚佐随从,即使忙一点,但不需要承担责任,要轻松很多。僚佐只要做完老自己份内的事,就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而做决定者,即使做出了决定,还是寝食不安,辗转难眠,根本没有安稳觉可睡。
    高颎、苏威这些人都是大周才俊,提出的建议很多,往往献出上中下三策,每策都有详细的利弊得失,看得人头晕脑胀,反而无所适从。
    要处理的
    多,李丹根本没有时间仔细看策议,权衡得失,所以到策议都是先问一句,你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什么?献策者一般都有自己的最佳选择,所以照例都要解释一下,然后李丹就直接翻看最佳建议,随即两个字解决问题,“准了。”
    他以最快的速度处理批阅文卷,但心里总是不安,脑海里常常想起江南。刚才还是应该去一趟。现在魂不守舍的反而做不好事。明天上午就要离京了,很长一段时间见不到她,如果总是为这件事感到愧疚不安。心里会觉得很不舒服。
    “我有一件要紧事去办。”李丹站了起来,“这些事情你们自己处理吧,你们地意见就是我地意见。”
    “秦公何时回来?”高颎急忙问道。
    李丹犹豫了一下,“丑时吧……或者……你们不要等我了,我明天早上直接去皇宫。”
    李丹急步走出屋子,苏威和杨素都跟在后面。“你们两个还有什么事?”李丹问道。杨素看看苏威。苏威挥了一下手,示意杨素先说。
    “秦公,我父亲已经病逝了,我应该承袭爵位……”杨素脸显愤色,“我连番上奏,但一直没有回音,听说朝中有人认为我父亲临阵投降,应该降罪削爵。岂有此理。我父亲坚守定阳城一个多月……”
    “我知道,这件事我已经奏请陛下了,很快就有消息。”李丹停下脚步,郑重说道。“临贞公杨敷勇猛善战,功勋显赫。几句闲言碎语岂能抹杀他的功绩?你放心,这件事我会处理好,马上就有消息。”
    杨素感激不已,要大礼拜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