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隋风云 >

第122章

大隋风云-第122章

小说: 大隋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到高长恭和高延宗书信后,斛律光就下令撤出了战斗。召集诸将议事。他指着自己和弟弟、儿子们说,如果你们愿意回山东,我们地脑袋可以奉送。
    高车人、柔然人当即表示,誓死追随。如此一来,鲜卑人即使有心脱离律光也不敢走了,此刻谁敢走出大帐。必定血溅五步。相信律光在这种时候也绝不会手软,他为了报仇雪恨,势必要留住军队,谁敢和他两条心,那就把人头拿来。
    鲜于世荣、慕容三藏、贺兰豹子随即表态,寒心了,对高氏彻底寒心了。这些年,高氏为了他们自己地国祚。杀人也算杀得血流成河了,和当年的尔朱荣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上至拓跋皇族。下至门阀富豪,甚至包括一起打天下地六镇鲜卑怀朔人。从侯景、慕容绍宗到律光,逮谁杀谁,看谁不顺眼就杀,怀疑谁图谋不轨也杀,总之只要皇帝动了杀机,那人就死定了,所以现在即使拿着斛律光的人头回去了,也讨不到好,那个昏庸残暴地皇帝假如什么时候又想起斛律氏的好,势必会把怨恨发泄在自己人这些头上,那最后还是身死族灭。
    律光说,我给你们一晚上地时间好好想想,想清楚了再做决定。
    清晨再聚,众人异口同声,听斛律光的。斛律光地威望太高,战绩彪炳,跟在他后面不会有错。
    “我们虎落平阳,外有援兵,内无粮草,要想活下去,只有三条路。”律光嘶哑着声音说道,“一是按照原定计策突围,占据晋阳,但目前看来不行了,不是我们打不过去,也不是惧怕陷入大周人和高长恭的前后夹击,而是突围代价太大,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其次是一鼓作气打长安,但由于大周人击毁了我们的联盟,大陈人和突厥人正在南北夹击大齐,而吐谷浑人即使要出兵,也要等到我们和大周人打得两败俱伤之后,所以大周的军队估计已经全部到达关中,此刻双方兵力接近,失去了攻克长安的机会。最后只剩下一个路,那就是投降。”
    众将想了一夜,估计也是这个结局,都没说话。
    大周的宇文氏和大齐高氏比起来,有一点最令人佩服,那就是胸怀,不管是宇文泰还是宇文护,在铲除对手的时候,都不喜欢滥杀。比如拓跋皇族,先被尔朱荣杀一批,接着又被高洋杀一批,但关陇这一支却幸存下来。关陇拓跋人也曾试图夺回国祚,但宇文氏只杀了首犯一人。另外诸如赵贵、独孤信、侯莫陈崇、李远、贺若敦等人,宇文护都是逼杀,继而保存他们的全族,子孙一样继承爵位,享受荣华富贵。
    宇文氏地胸怀也体现在对待降将的恩遇上,比如司马消难、韩雄等人,投降过来后,都受到重用。尤其让天下人佩服的就是保存大梁国祚,宇文泰在攻克江陵杀了萧绎后,又以萧詧为皇帝重建了梁国,虽然重建梁国是形势所逼,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其实不再重建梁国也无关大局,影响不了大周地崛起。保存大梁国祚,的确为大周宇文氏赢得了一定地声誉,对宇文氏招汉士有很大作用。
    宇文泰唯独不敢收纳的降将就是侯景。当时宇文泰还困守在关陇,没有拿下巴蜀和荆襄,实力比不上侯景,资历和威望更无法和侯景相提并论,所以他不敢收留,即使侯景愿意把中原十几个州郡拱手相送,宇文泰也不敢大摇大摆地去拿,而是让李弼和于谨一个郡一个郡地去收,小心翼翼,唯恐上了侯景的当。
    如今宇文泰、宇文护都死了,大周由新近崛起的李丹执掌大权,情况随即也就发生了变化,像斛律光这种人即使想投降,人家也未必敢收,毕竟侯景的例子摆在那里,和拓跋大魏对峙了一百多年的江左差点毁在他手里,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江左还没恢复元气,试想谁不怕?谁不担心重蹈覆辙?说句实话,现在就算宇文护还活着,他也不敢收降斛律光,因为他根本没把握能控制斛律光,既然如此,那还不如一杀了之。
    “大周有人敢收降我斛律光吗?”
    没有,除非宇文泰现在还活着。诸将望着斛律光,心里忽然涌起一股豪气。律光虽然虎落平阳,但大周这帮土狗也傻了眼,吃又吃不掉,招降又不敢招降,估计也是进退两难,不知如何是好。
    “议降。”律光说道,“给大周人三天时间,三天内假若不答应我的条件,我就毁了关中。”
第三章 百战沙场碎铁衣 第一节
    势的突然逆转,让困境中的大周人欣喜若狂,这一仗然大周人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但战场外的合纵连横发挥了巨大威力,他们最终还是计高一筹,利用中土和西土紧密的利益需要,利用大齐朝堂上的尖锐矛盾,击败了强悍的山东大军,包围了斛律光。
    然而,随着胜利的兴奋逐渐消退,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他们面前,战争并没有结束,斛律光和他的十万大军就象一把锋利的宝剑,插在大周人的胸膛上,让他们流血,让他们痛苦不堪,让他们看到了死神狞狰的面孔。
    大齐人并没有失败,他们撤退了了,回到了国界,但把一头凶恶的猛虎留在了关中,他们得意地狞笑着,悠闲地看着这头被逼得凶性大发的猛虎开始撕咬、杀戮,开始涂炭关中,开始一点点地摧毁大周的根基。
    大周人全神戒备,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这头可怕的猛虎。先前形势对猛虎有利,黄河东岸有高长恭,潼关有高延宗,它无论向那个方向撤退都有人接应,所以它很自信,不慌不忙,也没有倾尽全力,但即使是这样也把那群围住自己的土狗打得肝胆俱裂,伤痕累累,如今它的后路已经断绝,突围成为猛虎生存的唯一途径,此刻它假若再度发威,必定势如雷霆,惊天动地。
    大周人因此很害怕,他们乘着这头猛虎趴在渭南舔着伤口的短暂时间,紧急商议对策。
    诸将众口一词。把猛虎放出关中。让它和高纬杀个你死我活。
    宇文宪认为,高纬诛杀斛律光,有可能是中了我们的离间计。但换一个角度考虑,他也可能是将计就计,一则利用这个机会解除斛律光地威胁,二则是激怒斛律光,把他变成第二个侯景,让他祸乱关中。等到我们和斛律光打得两败俱伤之计。高纬就可以联合大陈,共取大周江山了。
    这和当年侯景祸乱江左地情况如出一辙,当时高洋就是利用那个机会取得了江淮,而宇文泰则夺取了巴蜀和荆襄,一举确立了天下三分之势。只不过这次律光假若祸乱关中成功,天下三分之势随即会改变,中土有可能再度回到南北对峙之局,至于大周。恐怕就象当年的江左梁国一样,灰飞烟灭了。
    李丹坚决反对宇文宪和诸将的建议。
    放走斛律光,就是放虎归山,正中他地下怀。斛律光为什么停止攻击?显然是在思考出路。大周人围不住他。杀不死他,害怕他。那他为什么不一鼓作气杀出去,还要停下来议降?
    很简单,目前他需要大周人的帮助,他妄图倚仗自己强悍的实力威胁大周人,继而利用大周人的帮助北上晋阳,或者东进中原。他成功脱险,毫发未伤,视大周人为无物,大摇大摆地走了,将来会出现什么局面?
    只要斛律光走出关中,举起清君侧诛奸佞的大旗,必定响者云集,大齐局势即刻扭转。高纬有什么实力和斛律光对抗?高氏宗室谁不想做皇帝?六镇鲜卑人谁不想把持权柄?如此一来,高纬内忧外困,只好向律光屈服,诛杀陆令萱、祖珽等一帮佞媚之臣。律光回到城,就算不杀高纬,高纬这个皇帝也做不成了,斛律光肯定要另立新帝,接下来可以想象,斛律光独揽大权,山东齐心协力,大周的危机又来了。
    “大周若想真正崛起,今日必杀斛律光。”李丹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决不妥协。
    李丹地态度激怒了宇文氏和武川人,宇文宪当场翻脸。
    他直言不讳,拿出了侯景祸乱江左的例子,但他的重点不是说侯景重创了江左梁国的根基,而是说梁国大将陈霸先利用这个机会,摧毁了大梁,篡夺了梁祚,自立为帝,建立了大陈国。
    言下之意,你李丹居心叵测,打算利用这个机会仿效陈霸先,篡夺我宇文氏的国祚。
    宇文宪这话丢出来之后,大帐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把嘴闭上了。
    宇文氏宗室和武川人横眉怒对,一个个杀气腾腾,大有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的气势。
    韦孝宽、李穆、司马消难、侯莫陈琼等人沉默不语,这时候还是闭紧嘴巴为明智之举。
    李曜和几个兄弟,高颎、王轨和大行台的一帮僚佐闻到了血腥味。这一仗已经打赢了,至少目前看来只要把斛律光送出关中,这仗肯定是大获全胜了,接下来宇文氏和武川人就要动手了,他们已经没有耐心,不想再把大周权柄交给一个汉人,一个随时都有可能篡夺大周国祚的汉人。
    李丹想了一会儿,忽然笑了起来,“斛律光就是斛律光,即使到了这种绝境,他还能从容不迫
    所欲地控制着局势地发展,佩服佩服……”
    诸将闻言,随即恍然大悟。原来斛律光早就卡准了大周人的脉膊,他现在没必要再打,他只要坐在那里,大周人自己就先乱了阵脚,更不要说去打他了,然后大周人为了稳定局势,各方势力会妥协,会答应他的所有要求,把他恭恭敬敬地送出去。
    天下悍勇如斯者,只有斛律光。
    李丹屈服了,他答应议和,但他提出了一个要求,绝不能让斛律光这样舒舒服服地走出去,假如大周人畏怯到这种地步,将来在战场上再也无法击败斛律光,贻患无穷。
    律光可以走出去,但在他走出去之前,必须让这头猛虎筋疲力尽,必须和大齐人商量好击杀斛律光之策,“斛律光走出关中之时,就是他败亡之日。”李丹挥手说道,“只有这样。这一仗才算真正打赢了。”
    这一点。诸将同意,一致支持李丹的意见。
    两个多月来,大周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好不容易熬到今天,并且完全控制了局势,完全得益于李丹在合纵连横中地胜利,他地功劳有目共睹,但宇文氏和武川人对此视而不见。他们倚仗手中控制地军队,把李丹甩到了一边,独自部署围困之策,已经摆出了架空李丹的姿态。或许在他们看来,现在大周胜券在握,已经不需要李丹了。
    —
    李丹紧急召来李雄、侯莫陈和赵松,递给他们一道奏章。
    “你们三个即刻回京,拿着这封奏章面呈陛下和皇太后。”李丹说道。“凉州总管于寔即将带着军队赶到长安,我已奏请陛下,临时让凉州军代替卫军,戍守京城和皇宫。”
    李雄三人心领神会。躬身领命。宇文氏和武川人咄咄逼人,李丹如果再不想办法应对。后果不堪设想。卫军在这次阻击战中损失惨重,另外突然把他们调回京师也容易引起宇文氏的警觉,所以当前最好地办法也就是把这支千里迢迢赶回来的凉州军做为卫戍军,以确保控制皇帝和皇太后。
    “秦公,这支凉州军可靠吗?”侯莫陈有些犹豫。
    “绝对可靠,过去秦公出任敦煌镇将和凉州刺史的时候,这支军队就在秦公控制之下,军中的很多将领都是秦公的老部下。”赵松笑道,“于寔出任凉州总管才两年,考虑到镇戍的需要,他基本上没有更换将领,所以只要秦公一道命令,这支军队就是我们地。”
    “但是……”侯莫陈迟疑片刻,小心翼翼地说道,“这件事齐公他们知道后,可能会有想法,所以……”
    “你不要担心。”李丹摇摇手,“你们三个牢记一点,只要把皇帝握在手上,我就有主动权,剩下的事就好办了。”
    “鸿烈,你是不是太自信了?”李雄郑重警告道,“现在除了斛律光的事,还有更严重的事等着你。我问你,你打算如何解决出卖大周疆土的事?这可是宇文氏和你秋后算账的最好借口。”
    李丹笑笑,“那我也问你一件事,斛律光为什么要议降?你认为,凭他的才智,他难道不知道齐周两国正在联手诛杀他?他真的会走出关中吗?”
    李雄三人面面相觑,感觉李丹这句话里大有文章。地确,大齐国主和他身边的那帮奸佞之臣都不是白痴,他们既然敢出卖斛律光,当然把所有的后果都考虑到了,并且有了详尽的应对之策,然后才敢灭了斛律光地族,这等于告诉斛律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没有妥协余地了。
    此刻斛律光不用脑子想都知道,他只要走出关中,部下会不会背叛尚且不说,仅齐周两国的联手夹击就够他受地,当年侯景就是这样败亡的,他不可能不吸取教训,所以李丹的话非常有道理,斛律光主动议降不是为了舒舒服服地走出关中,而是另有他策。
    “人若杀我,我必杀人。”李丹笑道,“这里的事你们不用担心,我会小心处理,如果一切如我所愿……”李丹眼里忽然露出几分杀气,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了。
    大周人的姿态比较低,接到斛律光议降书的当天下午,国公韦孝宽和武泉伯高颎就主动赶到了斛律光的大营,具体商谈。
    律光比韦孝宽小七岁,两人在战场上打了几十年的仗,老朋友了。过去见面,都是在两军阵前,有时候在交战之前,有时候在战事结束之后,两人唇枪舌剑,往往都要争论一番,这次见面,斛律光一言不发,拔刀就砍。
    众人大骇,齐声惊呼。韦孝宽镇定自若,负手而立,动都不动。战刀在他胸前呼啸而过,一绺白须飘然落下。
    “我一直都很敬重你,但你这次太过分了…
    律光眼含杀气,怒声质问,“你可以在战场上堂堂正我,为何行此卑贱之计?”
    韦孝宽面显愧色,躬身致礼,想说几句抱歉的话却终究没有说出来。
    “灭你宗族的是高纬。”高颎在一旁冷笑道,“即使没有那几句纬谣,你的家人也一样难逃噩运。”
    律光看看他。落寞一笑。随手把战刀仍在了地上,然后抓住韦孝宽地手臂,并肩而行。“孝宽兄,谢谢你能亲自来。”接着他凄然摇头,“去年,我们在汾水河见面地时候,你劝我不要穷兵黩武,涂炭生灵。否则必遭天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