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隋风云 >

第53章

大隋风云-第53章

小说: 大隋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断箭起身走到她身边,抚摸着她的长发劝了两句。斛律雅璇缓缓抬头,露出了一张雪白的绝色面孔,“我和她比,谁漂亮?”
    断箭骇然心惊,呼吸顿时急促,他呆呆看了一会儿,然后用力眨了几下眼睛,凑近斛律雅璇的脸看了又看,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他伸手摸了摸那张白得有些失去血色的脸,触手娇嫩,细润如脂,粉光若腻,不像是薄薄的面具。
    “你说话啊?”斛律雅璇被他看得有些羞涩,脸显红晕,艳光逼人,一笑间,天地霎时一亮,妩媚到了极致。
    断箭艰难地吸了一口气,一股愤懑直冲头顶,室点密有昭武江南那等绝色,摄图有斛律雅璇这等娇娆,我却什么都没有,这是什么世道?我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休想得到。断箭怒哼一声,一把抱住斛律雅璇,将她扑到在地,“我一定要杀了摄图。”
    “不是要杀燕都吗?”
    “先杀了摄图。”断箭压在斛律雅璇的娇躯上,轻轻印上她红润的樱唇,“否则你就要被狗吃了。”
    “你是狗吗?”斛律雅璇抱住断箭,笑盈盈地问道。
    黑虎那毛茸茸的脑袋突然出现,一口咬向断箭的大头。断箭眼明手快,大手如电,一把卡住了黑虎的脖子,把它死死摁在地上。
    “你能不能让这只狗滚远一点。”
    “你嫉妒它?”
    “有它在旁边看着,我哪能专心致志对付你?一心不能二用啊。”
    =
    =
    =
    =
    =
    注释:
    国统,即昭玄统,这是北朝最高级别的僧官。
    =
    北朝的僧侣与僧官机构:
    北朝僧官设置较早,北魏道武帝皇始中,以沙门法果为道人统,绾摄僧徒。道人统即是北魏初期的最高僧官,统管全国僧众。
    文成帝复兴佛教后,又以沙门师贤为道人统。至和平初,师贤去世,以昙曜继其任,更名为沙门统。沙门统又称沙门都统,孝文帝曾以僧显为之。沙门统的副职,大概在昙曜以前未曾设置,昙曜以后始置。从孝文帝的诏书可知,沙门都统的副职都维那,始设于孝文帝时期。
    北魏中央僧官的机构,最初称“监福曹”,又改为“昭玄”,备有官属,以断僧务。
    大概监福曹之设置是与道人统的设置同时的,皆在魏道武帝皇始中,因道武帝将中央机构改称为曹省,始于皇始元年。至于临福曹何时改称昭玄寺,史无明文记载,大概就在和平初昙曜任沙门统之时。
    《续高僧传》谓昙曜在元魏和平年任北台昭玄统。《大宋僧史略》亦谓曜即帝礼为师,号昭玄沙门都统。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大体上都沿袭北魏置昭玄寺。
    《隋书――百官志》载:昭玄寺,掌诸佛教。置大统一人,统一人,都维那三人。亦置功曹、主簿员,以管诸州郡县沙门曹。
    昭玄统和都维那的人数各朝不一定相同,如北齐天保之中,国置十统,……文宣乃手状云:上法师可为大统,余为通统。这大概是昭玄寺置沙门统最多的人数。
    昭玄统又可称为国统,如慧光初在京洛,任国僧都。后召入邺……转为国统。西魏北周又称昭玄统为昭玄三藏,如僧实在大统中为昭玄三藏,后又称为国三藏。
    ……
    上引《隋书――百官志》所说的州郡县沙门曹,即是州郡县的僧官机构,他们大概依次隶属上一级的僧官机构,当然最高的就是中央的昭玄寺。
    州郡沙门曹都设有都统和维那。灵太后熙平二年令即说到“州统、维那;又释灵询于魏末为并州僧统。”上引《魏书――食货志》也说到州统、州都、畿郡都统、郡维那等。是州郡均设有沙门统和都维那,而县只设维那,上引《魏书――食货志》县级就仅列了维那。
    寺院则由上座、寺主、维那管理。
    魏孝文帝太和十年有司上奏中就说:重被旨,所检僧尼,寺主、维那当寺隐审。又魏宣武帝永平二年沙门统惠深上言中说:诸州、镇、郡维那、上坐、寺主,各令戒律自修,咸依内禁。是上座、寺主、维那为主管寺院的僧官。他们也服从上级僧官的旨令。
    北朝僧官,从中央至州郡、县以及寺院都有设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佛教管理系统。
    ―――――――――――――――引自《中国全史――魏晋南北朝宗教史》
    =
    佛学有关知识:
    从北魏到唐初,由于还没有传宗定祖之说,所以当时还不成为宗派,而是称为学派。
    地论学派:
    中国佛教学派。亦称地论宗。以传习、弘扬《十地经论》而得名。其学者称地论师。
    《十地论经》这部十二卷的经书在北魏永平初年由勒那摩提与菩提流支合作译成。两人观点相违,因而从学者形成南道、北道两系。南道系传自勒那摩提,创始者为慧光;北道系传自菩提流支,创始者为道宠。北道系人才不如南道系多,后融入摄论学派。
    楞伽学派:
    即后来的禅宗。以研习《楞伽经》而得名。传说菩提达摩将四卷《楞伽经》传授于慧可,慧可结合自己心得对这本书进行了阐述。此后他的弟子僧璨携带此经苦行,只走乡间,不进城邑,传承者道信,后又传弘忍。这个学派以四卷本《楞伽经》为印证,着重口说,不重文记。
    =
    达摩禅师并不是中国禅宗创始人,也不是少林寺的创始祖:
    较佛陀禅师晚至魏都的,是菩提达摩禅师。关于菩提达摩的记载,最早的出于《洛阳伽蓝记》与《续高僧传》。《高僧传》及《魏书――释老志》皆无记载。可能菩提达摩在北朝未受皇帝及权贵的重视,故声名不显。但后世却把菩提达摩奉为禅宗创始人,这当然只是传说而已。
    据《续高僧传》,菩提达摩是南天竺婆罗门种,为僧后特善禅学。于刘宋时乘船来到中国南方,最后到了北魏,以禅法“开化魏土,识真之士,从奉归悟,录其语诰,卷流于世。自言一百五十岁,游化为务,不测于终。”
    达摩以《楞伽经》为禅要,他授与得意弟子慧可的秘要即四卷《伽楞经》。达摩又提出“二入四行”的修行方法。二入,指理入和行入。理入指教理的思考,要求“舍伪归真”与“凝住壁观”行入,指按佛教的教义实践,凡有四行,即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也就是教人去掉一切爱憎情欲。
    菩提达摩未得皇帝及权贵的重视,但在民间影响还是很大的。道宣说:有菩提达磨者,神化居宗,阐导江洛。大乘壁观,功业最高。在世学流,归仰如市。最能传达摩禅法的是慧可与道育,二人跟达摩四、五年,达摩感其精诚,诲以真法。所谓真法,亦即上述之二入四行法。尤其是慧可,达摩禅师以四卷《楞伽》授可,曰:“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则慧可更能真传达摩之禅学。
    慧可后在东魏天平初到了邺都,弘传禅法,但当时有些学者对慧可所传学说不理解,便发生争执。如道恒是当时着名的禅师,徒众上千,竟称慧可之说为魔语,并密遣弟子与慧可论辩。但此弟子听慧可讲说后,却泰然心服。道恒更因此怀恨慧可,甚至贿赂官吏,妄图加害。慧可便离开邺城,到晚年时也没有多少随从弟子。
    周武帝灭佛时,慧可曾与同学昙林竭力保护经像。后南行隐居于舒州皖公山,传法与僧璨。后又回到邺城,于隋开皇中去世。后世禅宗史即尊达摩为初祖,慧可为二祖,僧璨为三祖。
    ―――――――――――以上引自《中国全史――魏晋南北朝宗教史》
    =
第一章 惊波一起三山动 第四十九节
    断箭无力地趴在斛律雅璇的身上,剧烈喘息着,身心沉浸在极度愉悦中,那种销魂蚀骨的感觉让他欲仙欲死难以自拔。斛律雅璇紧紧搂着他,娇躯轻颤,呻吟声如同九天鸾音一般回荡在他的耳畔,撩拨着他的心弦,让他陶醉其中恨不能把如水娇姝化作片片香雪融进自己的身体永不分开。
    他缓缓睁开眼睛,斛律雅璇那张红晕娇艳的面孔映入眼帘,长长的睫毛轻轻抖动着,黛眉微皱,嘴角挂着一丝满足而疲惫的恬淡笑容,想起自己刚才的粗暴和野蛮,他很是歉疚,双手撑起想躺到一边,但又舍不得离开斛律雅璇的身体,于是抱紧她慢慢翻了个身,把她放在了自己上面。
    “你会陪我去西方吗?”斛律雅璇趴在他身上,小脸贴着他的胸口,闭着眼睛,如同梦呓一般低声问道。
    “只要我们还能活着走出天山,我一定陪你去。”断箭抚摸着她光滑如脂的后背,笑着说道,“我现在就是你的马前卒,你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我们还能活着走出天山吗?”
    断箭没有说话。自从接到铁勒人率先起事的消息后,自己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能活着走出天山的可能很小。自己和斛律雅璇都是别人手中的工具,工具只要在需要的时候才有利用价值,而这个利用价值包括毁弃。如今我和雅璇都没有掌控自己命运的能力,只能在惊涛骇浪中拚死挣扎,随时都会被卷进波涛汹涌的漩涡灰飞烟灭。
    “我们……也许……会死在天山吗?”斛律雅璇小声问道,那声音就象暮霭中的晚钟,透出一股凄婉的悲凉。
    断箭沉默良久。
    “那天你说大齐决意要分裂东部突厥,这让我想到你的背后有摄图的暗中帮助。摄图假如要和佗钵争夺大可汗之位,那么他必须利用这场叛乱击败燕都甚至杀了他,而玷厥也可以趁此机会确立自己西部突厥的可汗之位,也就是说,摄图和玷厥有可能成为这场叛乱的内应,他们的目标和我们的一样,都是燕都,但现在我发现自己的判断错了。”断箭望着满天星斗,神色凝重,“这可能是一个陷阱,一个血腥的陷阱。”
    斛律雅璇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玉手在断箭的肩膀上轻轻划着小圈,对断箭的推论似乎并不感到惊讶。
    “铁勒人提前发动叛乱,需要钱财和物资,这是谁提供的?”断箭继续说道,“丝路北道从玉门关到伊吾后,一分为二,一条经高昌到焉耆进入丝路中道,一条则翻越天山,沿着蒲类海北上经过铁勒诸部,到达都斤山的突厥可汗庭。这条丝路因为大周人限制河西道,商贾和货物大量减少,给东突厥造成了很大损失,这也是燕都试图利用西部突厥攻打波斯之际,要挟室点密让出西域部分丝路收益的重要原因。丝路北道的没落,让铁勒人缺乏钱财和物资,逐步丧失了发展壮大的机会。他们想叛乱就必须有人支持,但他们目前无法从丝路上取得所需物资,那么谁会提供给他们?”
    “大漠上除了昭武江南外,只有三个人有实力给铁勒人提供物资。大可汗燕都,大叶户室点密,大设佗钵。”
    “如果是大可汗燕都,他的目的可能是利用这场叛乱威胁室点密让出部分丝路利益。以目前突厥汗国的实力,燕都有足够的自信控制局势,他并不担心叛乱会危害到大漠的稳定,但室点密害怕。叛乱就在天山,叛军的背后又有燕都的支持,稍一疏忽就会蔓延到西域,西域不稳,丝路利益必将受损,那时不要说西征波斯了,仅稳定西域就够他忙的。室点密为了保证丝路利益,最后只能向燕都让步,联手剿杀叛军。如此一来,燕都既夺取了丝路利益,又阻止了室点密西征,而且还和室点密联手平叛铲除了异己,并迫使室点密放弃西征策略,和他联军攻打大周,彻底解决丝路的源头问题,从而确保丝路三道商贸畅通。突厥汗国和大漠各族因为从丝路受益,财富和实力都会增加,碰到天灾的时候也能自救,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大漠,继而进一步增强突厥汗国的实力。”
    “如果是大叶户室点密,他的目的就很明显了。他可以利用这场叛乱打击和削弱燕都的实力,帮助佗钵雄起,继而在突厥汗国形成制衡之势,这样一来,大可汗燕都假借西征分歧,叫嚣着分裂突厥汗国,妄图以此来要挟室点密的计策将彻底失败。同时,室点密还可以借助此策剿杀叛逆,稳定大漠,为自己的西征解除后患。”
    “大设佗钵目前没有理由支持叛乱。他要想雄起于大漠,坐上大可汗的位子,必须依靠室点密的支持,但同时他又不能得罪燕都,和燕都立即翻脸,尤其现在楼兰海铸像的结果和他的预期相差甚远,可以说是大相径庭,所以他完全没有理由做这种事。”
    “那到底是谁呢?是大可汗燕都还是大叶户室点密?”斛律雅璇问道。
    “东西两部突厥的矛盾之所以爆发,来源于大周对丝路的限制,无论是燕都,还是室点密,他们都需要丝路的畅通,他们都在和大周频繁接触,所以……”断箭迟疑了片刻,慢慢说道,“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大周利用他们对丝路利益的迫切,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玩了一个危险的博戏。大周可能对两人做出了有条件的承诺,取得了两人有限的信任,然后李丹做为大周的使臣,利用这种有限的信任在两人之间游来荡去,帮助两人算计对方。两人大概都想发动天山这场叛乱,而李丹和叛军首领联系又密切,李丹随即顺理成章,成为这场叛乱的主要策划者。”
    “你是说室点密和燕都都给铁勒人提供了物资?”斛律雅璇惊讶地问道,“是李丹让铁勒人提前发动叛乱?为什么?这对李丹有什么好处?”
    “这要从大周最早的目的来推测。”断箭略加思索后说道,“大周人最早的目的是想利用室点密的西征,缓解突厥汗国对大周的威胁,从源头上牢牢控制丝路,遏制突厥汗国的发展,所以他们迫切需要室点密的大军西征波斯,需要让突厥汗国逐步陷入分裂的深渊。”
    “突厥汗国立即分裂,对大周显然不利,一则西部突厥太强悍,突厥汗国即使分裂了,室点密也还有足够的实力威逼大周重开丝路。二则他们要考虑到大齐局势的发展。大齐一旦内部稳定,外部没有突厥人的威胁,马上就会攻打大周。现在局势正在朝着这种方向发展,大周很被动,但大周早就估计到了,所以大周最早的策略肯定是想利用铸像在大漠上埋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