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隋风云 >

第92章

大隋风云-第92章

小说: 大隋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消难,极有可能是司马消难。”李丹说道。
    “我想也是,从某些方面来说,宇文护更信任司马消难,听说当年山东大齐之所以归还宇文护的母亲,司马消难从中出了大力。”西海说道,“宇文护不知道大周国主和独孤氏之间的秘密约定,所以他暂时还不会怀疑到杨坚头上,既然他没有防范杨坚,当然也就不会戒备司马消难。”
    李丹感觉危机四伏,有些心力交瘁,不禁轻轻叹了口气。
    “这些人如若联手,李家则势单力薄,难以抗衡,你们会象当年的赵贵一样,身死族灭。”西海笑了起来,“可惜的是,他们担心你犹豫不决,着急了,特意让苏威回来坚定你的信心,还把司马消难故意暴露出来,但他们万万没想到,今天的李丹已经不是昔日的李丹,而天骄的目标不仅仅是宇文护,还包括整个宇文氏,所以他们失算了。”西海在李丹脸上亲了一口,“我的男人就是聪明。这下你找到目标了,知道应该杀谁了。”
    李丹微微一笑,“我说过,我不喜欢杀人。”
    西海嗤之以鼻,“像你这么无耻的人,我还是第一次遇到。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
    “等着。”李丹笑道,“有些事该司马画雨去做,比如散布一些纬谣符命之类的东西,佛道两教不是非常擅长这个吗?”
    =
    儒道佛三教之论越来越激烈,国主和朝廷不但无意阻止,反而推波助澜,这使得长安形势暗流涌动,风雨欲来。
    时间很快进入二月,大冢宰宇文护迫于朝野上下的压力,答应有条件地部分重开丝路,大周和突厥人的谈判随即取得进展。大周国主立即下旨,派遣大将军昌城公宇文深出使突厥,和突厥汗国议定最后的细节。
    昌城公宇文深是晋公宇文护的儿子。宇文护让自己的儿子亲赴西土,最主要的目的是想稳住突厥人。在长安局势没有稳定下来之前,西北边…电脑小说站zZ2。境无论如何不能发生战事,否则府军御边,长安空虚,局势会愈发危急。
    这时从山东大齐传来消息,唐邕出任大齐尚书令,祖珽出任尚书左仆射,卫菩萨出任太尉。兰陵王高长恭被解除了太尉职务,大齐积极推进西征之策的机要中枢大臣只剩下斛律光一人,他独木难支,西征之策旋被搁置。
    宇文护闻讯大喜,即刻奏请国主,派遣使者急赴山东,趁此良机巩固两国之间的盟约。大齐局势的变化迅速影响到了周、陈两国的谈判,长沙王陈叔坚主动要求暂停商议,等待建康传来最新的结盟条件。
    =
    新年后不久,从关中各地渐渐流传出各种各样的纬谣和符命,意思是说天显异相,星月争辉,国祚变色,江山易主。传言很快蔓延到长安城,人们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稍伯大夫庾季才是宇文护的好友,出身江左一等门阀庾家,精通经学、天文、算术,是露门学博士之一。听到这个传闻后,他马上找到宇文护,劝他立即还政于国主,致仕归家,颐养天年,既能成就周公、霍光辅佐之美名,又能荫泽子孙后代。
    “你想让我早点死吗?”宇文护摇头苦笑,“有人想杀我,你不知道?这种纬谣符命传遍天下,就算我即刻归政,谁又能保证我安享晚年,平安无事?你能保证吗?你问问你自己的良心,你现在来劝我还政于国主,到底是何居心?是想恐吓我吗?”
    庾季才说,我是你多年的好友,我怎会害你?你现在急流勇退,完全来得及。如果我是你,马上辞官归家。
    “我和你一样吗?”宇文护气得哭笑不得,“我如果处在你的位置上,还要你来劝?我早回家抱孙子了。”
    宇文护懒得理睬庾季才,客客气气地把他赶走了。其后很多臣僚来访,有的劝告宇文护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对手和你公开对抗,意图置你于死地,那你干脆上位算了,一了百了;有的说话比较含蓄委婉,但意思很明确,如今没有退路,你完了,我们也完了,要当机立断,不能再犹豫了;有的言辞暧昧,这些人属于附炎趋势之徒,宇文护倒了,他们也能生存,虽然可能受到牵连有些损失,但影响不大,不过相比较而言,当然还是宇文护继续当政最好,所以他们的话冠冕堂皇,相信晋公对大周的忠诚,坚决无条件地支持晋公。
    李丹和大将军侯龙恩、侯万寿、刘勇,中外府司马冯恕、司隶尹公正、袁杰等人态度明确,没有时间了,动手吧,再拖下去,事态一旦失去控制,反受其害。
    宇文护想了两天,请来了叱罗协和冯迁两位老朋友,这两人都比宇文护年长,曾在中外府历任长史、司马,曾一起合谋夺取了大魏国祚,建立了大周国,参予策划了弑杀孝闵皇帝和孝明皇帝,为稳定和巩固宇文氏国祚立下了汗马功劳。
    宇文护很伤感,说宇文氏的子孙不能理解他的苦衷,以致于骨肉屡屡相残。当年孝闵皇帝宇文觉刚刚登基就要杀我,我觉得他完全是个白痴。那时候宇文氏国祚未闻,拓跋皇族还有很多坚定的捍卫者,而宇文氏和门阀勋贵的权柄争夺也非常激烈。宇文觉受到臣僚的蒙蔽,不想着守住大周江山,只想着抢夺权柄,他就不想想,在那种岌岌可危、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宇文氏能夺拓跋国祚,其它人就不能再夺宇文氏的国祚?其后孝明皇帝宇文敏还是一样,一门心思要骨肉相残,逼得我不得不出手。
    现在这种情况又出现了,宇文邕终于忍不住,也要下手了。他以为大周的江山稳固了,可以杀我了,但他就不睁大眼睛看看,现在的大周形势比十几年前更危急。过去突厥人还不够强大,如今突厥人强大到足以一口吞噬我们。此刻大周更需要的是稳定,是强国,宇文氏更需齐心协力,不能为了眼前一点蝇头小利而丢失国之大利,可惜宇文氏子孙都没有长远的目光,都不能理解我。
    我还能活多少年?我这个年纪的人,说死也就死了。等我死了,把路都铺好了,宇文邕就算不能征伐天下,最起码可以守住目前的基业,他为什么就那么着急?难道我死了,他就能把大周所有的危机都处理了?大周就能强大了?宇文氏就能永保基业了?
    叱罗协和冯迁都很吃惊,他们一直以为这是宇文氏和长安其它势力之间的国策之争,权柄之争,利益之争,谁知这背后竟然再次牵扯到宇文氏家族的皇统之争。
    “晋公,你肯定陛下有这样的想法?”冯迁非常谨慎地问道。
    “是的,他和独孤氏有秘密约定,通过独孤氏,他向长安各方势力表达了愿意共享权柄和财富的意思,这使得我十几年的努力化为泡影。按他的路走下去,要不了多少年,国祚就要易主,宇文氏的江山就是拱手送给别人。”
    “那晋公的意思……”叱罗协迟疑良久,低声问道,“再换一个皇帝?”
    “如果我想再换一个皇帝,何必找你们商量,我自己决定就行了。”宇文护叹道,“我活不了多少年了,如果再换一个小皇帝,我死之后假如他控制不了权柄,宇文氏的国祚转眼就会给了别人,这种事还用想吗?”
    “晋公,十几年来,宇文氏子孙都长大了,很多人非常出色,有他们拱卫在皇帝左右,应该不会……”
    “大汉初年有七王之乱,大晋因为八王之乱而失中原,其后大河南北王旗飞舞,变幻莫测,短命王国一个接着一个,江左的晋祚灭亡后,宋、齐、梁、陈依次更迭,几百年来,这种事太多太多,举不胜举,所以,不要再抱什么幻想,在皇帝没有总揆大权于一身,在皇帝没有完全控制军队之前,这种国祚易主的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宇文护用力摇了摇手,“我不想再换皇帝了,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再培养一位皇帝,因此,我打算把皇帝身边的人换一换。这些人非常顽固,不听话,只好拿鞭子抽了。”
    “晋公有何计策?”冯迁问道,“此事牵扯非常大,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兵变,晋公可要筹划妥当。”
    “如果换一个皇帝,事情就非常简单。”叱罗协摇摇头,神情凝重,“晋公如今要保住这位皇帝,事情就变得非常危险,假如这位皇帝能够控制一部分军队,那局势就完全变了。不管怎么说,他是皇帝,他只要足够慷慨,就能买到忠诚,就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这是武泉公李丹的计策。”宇文护从案几上拿起一卷文书递给两人,“你们仔细看看。”
    =
    叱罗协和冯迁没有仔细看,只是大略翻了一下,然后就放到了案几上。
    “你们觉得如何?”宇文护问道。
    “晋公既然不相信李家,为何把这么重大的事交给李丹?”冯迁疑惑地问道,“难道晋公打算……”
    “当年我们曾打算把独孤氏斩尽杀绝,但独孤氏势力太大,朝野上下的阻力也太大,所以今天养虎为患。”宇文护说道,“如果独孤氏和李氏相争,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关陇门阀和代北人势必要分裂,等到他们两败俱伤之际,我们再动手,是不是更好?”
    叱罗协和冯迁互相看看,半天没说话,两人都觉得有些不妥。
    “晋公,李家的势力非同小可。”叱罗协担心地说道,“当年大魏孝武皇帝西行入关,宇文氏建立关陇霸业,靠的就是宇文氏的武川军、独孤氏的荆襄军和李氏的陇西军,他们两家一旦联手……”
    “我会借助李丹之计,重创独孤氏,让他们两家仇深似海。”宇文护捋须笑道,“这段时间,我亲自坐镇长安,请临高公坐镇同州,如何?”
    两人躬身受命。
第二章 金井梧桐秋叶黄 第二十二节
    文安殿。
    长沙王陈叔坚觐见大周国主宇文邕,向大周国主呈述本国对于结盟的一些最新意见。大陈国主陈顼希望得到江陵,重建自己的西部屏障,如果大周能满足这个条件,大陈将和大周联手共抗山东齐国。
    宇文邕听完之后就说了一句话,“朕知道了,具体事宜请与大冢宰商议。”然后设宴招待陈叔坚。陈叔坚也习惯了,这位大周皇帝百事不问,就是个摆设,不过他也不敢小觑这位皇帝,宇文邕虽然不谙政事,但经文典籍、琴棋书画、辞赋音律样样精通,尤其弹得一手好琵琶、下得一手好棋。
    宇文邕今天兴致不错,在酒筵之上还亲自弹了一曲琵琶,长沙王酒酣耳热,也抚琴一曲。两人情趣相投,相谈甚欢,宇文邕随即向长沙王介绍自己创造的象戏。长沙王很聪明,触类旁通,很快就能上手,兴趣盎然,立即邀请陪坐一侧的李丹和自己对弈一局。
    李丹佯装初学,棋艺看上去很拙劣,正好和长沙王半斤八两。宇文邕在一旁热情指点,长沙王很快把李丹杀得大败。宇文邕感觉很没面子,责问李丹道:“朕曾赐你《象经》一卷,你看没看?”
    “臣当然拜读了。”李丹抱歉地说道,“不过臣很愚鲁,领悟太少,另外,最近也太忙了一点……”
    “忙?”宇文邕好奇地问道,“你忙什么?你的婚期不是推迟了嘛,有什么好忙的?”
    “最近卫军扩建,事情很多。”李丹笑道,“不过在大司马的督导下,这件事已经完成了。”
    “哦。”宇文邕淡淡地点了一下头,指指棋盘,“这段时间,你就领悟了这点东西?”
    “臣尚有不少疑问。”李丹望着宇文邕,恭敬地问道,“不知陛下能否指点一二?”
    宇文邕手捻短须,若有所思地望着李丹,“爱卿最近闲暇有空?”
    “三天后大冢宰要去大福田寺会见昭玄三藏,臣将陪同。”李丹笑道,“尔后,陛下是否愿意召见臣?”
    宇文邕笑笑,“朕有闲暇再说。”
    =
    下午,长沙王告辞出宫,皇子宇文赟奉旨相送。回来的路上正好碰到从官署回府的大司马宇文宪。宇文宪说自己新近寻得一匹上等好马,邀请宇文赟去看看。宇文赟欣然答应,叔侄携手回府。
    晚上,从宫内突然传出消息,国主突感风寒,病倒了。皇子鲁国公宇文赟得到内侍传讯,匆忙进宫探视,齐公宇文宪随同进宫。
    宇文赟跪在国主的榻前说了几句安慰的话,然后就被母亲弘德夫人叫了出去,屋内随即只剩下宇文邕、宇文宪兄弟两人。宇文宪跪坐一侧,沉默不语。宇文邕转头看看他,小声说道:“过几天,朕打算去云阳宫休息一段时间。”
    宇文宪犹豫片刻,问道:“皇后也去吗?”
    “不,朕带弘德夫人去。宇文邕停了一下,又说道,“朕不在京城的时候,你要确保皇子的安全。”
    宇文宪皱皱眉,欲言又止,英俊的脸上掠过一丝深重的忧色。
    “你想说什么?”宇文邕问道。
    “臣……”宇文宪浓眉紧皱,迟疑良久,最后还是咬了咬牙,郑重说道:“陛下曾经对臣说过,宇文家再不要手足相残了。”
    宇文邕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他老了,如果确实为了宇文家的江山,为了宇文氏的子孙,他应该相信朕。”
    “如今形势不好。”
    “从太祖开创霸业以来,几十年了,关陇的形势什么时候好过?”宇文邕的语气有些愤懑,“他老了,就算他不为自己着想,但他的子孙,他的僚佐总要为自己的将来着想吧?他如果聪明,很早就应该想到这些问题,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不要把事情一直拖下去,这样拖下去,或许今天不出问题,但明天呢?后天呢?他突然死了怎么办?这场血腥残杀是跑不掉的,与其提心吊胆惶惶不安,还不如现在一刀下去,快刀斩乱麻。”
    宇文宪黯然垂首。哥哥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宇文护权势倾天,他的儿孙、部下和僚佐为了身家性命,即使现在隐忍不发,但等到宇文护死了,势必要放手一搏,这是没办法的事,事实就是这样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即便是父子兄弟之间,也没有忠诚信任可言。
    “朕不为难你。”宇文邕叹道,“他是我们的兄长,没有他也就没有我们宇文氏的大周,朕理解你的心情,应该怎么做,你自己斟酌吧。”宇文邕忽然翻身坐起来,一字一句地说道,“这场血雨腥风一旦掀起,谁都控制不住,谁也不知道形势如何发展,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