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寻仙路漫漫 >

第14章

寻仙路漫漫-第14章

小说: 寻仙路漫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草。”
刘金彪又道:“通草味甘淡,性微寒。有清热,利水之功效。”
郑清泉抬头看着刘金彪,心想,这小子不错,我再试试。他将通草放下,又拿起一株草药来道:“这种药草叫香茅。你知道它的性味和用途吗?”
刘金彪道:“香茅,味辛,性温,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
刘金彪的回答让郑清泉非常吃惊,八种草药,只要他说出名字,刘金彪就能马上把它的性味和用途说出来。这让他难以理解,那本药草笔录,刘金彪看了还不到十天,他就能记住那么多草药的性味和用途,这不能不让他吃惊,他觉得刘金彪就是一个天才,只要他想学医,将来的医术肯定不可限量。

第23章 望闻问切

23望闻问切
郑清泉见刘金彪有超人的记忆力,不再认为刘金彪想学医,是小孩一时心血来潮。他觉得应该好好的栽培,也许将来成为一名神医也不为奇事。
郑清泉看着刘金彪,伸手在他的脸上摸了摸,说道:“彪儿,你真的想学医?”
刘金彪抬头看了郑清泉一眼,说实话,他对学医并不怎么感兴趣,之所以要学医,完全是要帮助郑清泉,他怕郑清泉哪天不要他了,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过他现在想学医的决心很大,他有一个倔强的性格,只要是他认准要做的事,他会坚决的做下去。上次在家时,干爹王占奎给他玉牌让他修练时,他修练了一个多月,什么动静都没有,如果没有倔强的性格,恐怕早就放弃了。现在听到郑清泉问起,他用力的点了点头道:“我真的想学医。”
得到刘金彪的答复,郑清泉满意的笑了。他将刘金彪拉进屋里,从抽屉里拿出一本书递给刘金彪道:“这是一本医学基础知识方面的书,你拿去慢慢看,如果有不懂得地方,就来问我。”
刘金彪接过书,看到封面上写着:病症诊断感录。心想,这本书可能又是郑爷爷自己写的。
见刘金彪接过书郑清泉道:“这本书是我平时给人看病时,随笔写下来的,也算是我这大半辈子行医的一点感想吧。在这本书中,我把我给人看病的经验记录下来了,你好好的看看吧。”
刘金彪随手翻了几页看了看问道:“什么是望闻问切?”
郑清泉道:“望闻问切是诊断病情时,所用的四种方法。”
刘金彪不解的睁着眼睛看着郑清泉问道:“不是说给人看病把把脉就可以知道得的是什么病吗?为什么还要用望闻问切来诊断病情?”
郑清泉道:“为人诊断病情,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光靠把把脉是不行的,必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郑清泉看了一眼刘金彪不解的神情,接着说道:“就拿望诊来说吧。当一个病人出现在你面前时,你首先要用眼睛细细的对病人进行观察,看看病人的神情如何,再看看病人脸上和身上的颜色怎样。接着再对病人的嘴唇和舌头进行仔细察看。比如病人的舌头,正常情况下,人的舌头是红润有光泽,舌头表面有一层簿簿的白胎。如果是病人就不是这样了,有的人舌胎不是簿簿的白色,而是厚厚的黃色,这个时候我们就认为病人身上的湿热过重。还有的人舌头发黑,我们就可以初步诊断为中毒。所以说望诊也是诊断病情非常重要的一步。”
刘金彪有点理解了,点了点道:“原来是这样,那闻诊又是什么呢?”
郑清泉道:“闻诊就是通过听病人说话时发出来的声音,和嗅到病人身上没有什么气味发出来。比如说病人说话有气无力,说明病人气血不足,身体虚弱,属虚证。还有的人虽然是病人,却说话时,声音宏亮,高亢有力,说明病人阳气过盛,精神亢奋,属实证。再比如说有的病人,嘴里发出一阵阵的臭气,说明病人胃里有积湿。我们通过闻诊可以初步判断病人的虚实来。”
刘金彪恍然道:“哦,我明白了,那问诊肯定就是问病人是怎么得的病,对不对?”
郑清泉道:“对,问诊最好理解,就是问病人是怎么得的病。因为病人自己是最先知道自己是怎样得的病。通过病人自己的介绍,可以知道病人得病的原因,这个方法最直接,他对我们诊断病因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刘金彪问道:“那切诊就是把脉吧?”
郑清泉道:“你真聪明,一猜就知道切诊就是把脉。把脉是大家的一种通俗的说法。医学上叫切脉,也有叫诊脉或者叫号脉。”
刘金彪道:“还有这么多的叫法啊。”
郑清泉道:“切脉才是诊断病情的关键。前面的三项只是对病情的初步判断。通过望诊可以初步判断出生病的性质,通过闻诊可以初步判断出得病的虚实,通过对病人的寻问可以初步得出发病的原因。但就这三项是不能诊断出到底得的是什么病的。因为这三项的观察,都是在病人的身体外观察,病人的身体内部是什么情况,还不知道。所以最后还要通过切诊,来观察病人内部的情况,才能最后确诊。”
听到这话,刘金彪又有些不解了,他疑惑的问道:“就通过切一下脉,就能知道病人的身体内部情况?”
郑清泉道:“人生病是由外邪入体所至,所以在人得病时,人的身体内部就有反映。比如当寒气侵入身体时,人就会感冒。寒气进入身体后,对身体里的防御之气进行攻击。”
刘金彪问道:“身体里的防御之气是什么气啊?”他之所以要问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从小就容易感冒生病,他想是不是在他身体里面没有这种防御之气。
郑清泉道:“这防御之气就是人身体里的正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抵抗力。如果身体里的抵抗力不强,是很容易被寒气侵入体内而得病的。”
刘金彪这下算是弄明白了,原来自己小时候容易得病,就是身体里的防御之气不强所至。
郑清泉接着道:“当身体里的防御之气与侵入体内的寒气抗衡时,在脉象反映出来的就是脉搏跳动速度加快,医学上称这种脉象为数脉。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想到除寒扶正。帮助身体抵抗外邪。”
刘金彪听到这里,点头道:“是这样啊。”
郑清泉道:“如果寒气战胜防御之气进入体内,首先进入的就是肺脏,这个时候病人就会出现,咳嗽,发烧。在脉象上,就会出现虚脉,虚脉的脉象就是,当你的手指按在脉搏上时,能明显的感觉到脉搏的跳动,可当你稍用力一按时,又觉得脉搏的跳动不怎么明显了。如果寒气侵入到肝脏,它会阻滞肝气的流动,在脉象上就会出现胘脉和紧脉,诊断时就是当你把手指按在脉搏上时,发现脉管绷得紧紧的,就象你的手指按在绷紧的绳子上一样。这个时候你就要想到疏通肝气,祛除寒气。”
刘金彪象听入了迷似的,一动不动的看着郑清泉。
郑清泉继续说道:“在脉象上有虚实之分,有迟数之别,还有沉脉,浮脉,胘脉,紧脉,滑脉,洪脉,代脉等等很多脉象。所以在为人切脉断病时,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是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的。一但你判断失误,就会误诊病人,轻者让病人失去急时诊断的最佳机会,使病人的病情加重,重者甚至让病人因没有得到急时的治疗而失去生命。所以说医者的正确判断非常重要。”
刘金彪赶紧点头。
郑清泉严肃说道:“要想当一名医生,就必须要有医德。因为病人找你看病,就己经把他们的生死交给你了,你绝对不能出半点差错。人们常说,医者父母心。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刘金彪摇了摇头道:“不知道。”
郑清泉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你面对病人时,你应该把他们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你说哪个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会不负责任?”
听到这话,刘金彪又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他的眼睛不禁又红了起来。

第24章 银针的妙用

24银针的妙用
一句医者父母心让刘金彪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不觉得心里一阵阵的难过。郑清泉知道自己的一句话,让孩子又难过起来。他赶紧换个话题问道:“彪儿,你真的把药草笔录上的一千多种草药的性味和用途都记下来了吗?”
刘金彪道:“差不多都记下来了。”
郑清泉还有点不相信,又随口说了几个药名,结果刘金彪马上就能说出这味药的性味和用途,让郑清泉觉得太不可思意了。
打这以后刘金彪的生活又规律起来,吃过晚饭后,回房间里打坐练功,半夜十二点上床睡觉,早上五点钟起床练拳练剑。其余时间帮忙切药晒药和做点家务,有时间就学习病症诊断感录。时间过得非常的充实。每天虽说只睡了四个多小时的觉,但从来没有感觉到睏倦和疲劳,反而觉得精神一天比一天好。
一晃一个月过去了,这一天家里来了一位病人,是一位四十多岁的男人,来的时候是两个二十几岁的汉子抬进来的。
那位病人睡在担架上疼痛难忍,让人看到都有些难受。郑清泉让那两个二十几岁的汉子把病人扶到椅子上坐起来。病人坐在椅子上不断的扭动着身子,根本就坐不住。
郑清泉问道:“你哪里不舒服?”
刘金彪心想,这就是开始问诊了吧。怎么望诊和闻诊没有用呢?
病人不能说话,没有回答,只是在那里不断的扭动身体。那两个汉子其中一个答道:“从昨天晚上起,我爹一直都在吵肚子痛,一开始还是一阵一阵的痛,刚才突然痛得厉害了,我和弟弟赶紧就把他抬过来了,郑大夫快救救我爹吧,你看他的脸都发青了,再不赶紧救,只怕来不急了。”
郑清泉安慰道:“不要慌,你们两个把他扶到床上躺下,让我来给他诊断,看他得的是什么病。”
病人的两个儿子很听话,赶紧将病人扶到床上躺下。这张床是专门在客厅里为病人看病挞建的,只能刚刚一个人躺在上面。郑清泉大夫坐在床边的一个椅子上给病人号脉。
这个时候病人一只手递给郑大夫,让大夫给他号脉,另一只手却捂着肚子,身体还在不断的扭动,只是他在尽量的克制自己,怕影响到大夫的把脉。
郑大夫见病人的脉象为胘紧,沉细,应该是寒气侵入脏腑,堵塞脏腑经络所至,再看看病人的脸色和症状,可以确诊就是这个病。他起身拿出平时出诊的箱子,从里面拿出一个布袋,只见布袋里插着很多银光闪闪的细针,郑大夫从中抽出一根针来。
病人的大儿子上前问道:“大夫,我爹得的是什么病啊?”
郑清泉问道:“你爹昨天是不是着过凉?”
病人的大儿子道:“是啊。昨天我爹打猎回来,就觉得有点不舒服,连晚饭都没吃就上床睡了,睡觉时没有盖被子,半夜冻醒了就说肚子痛。早上起来时痛得更厉害了,只是那时候还是一阵一阵的痛,让他来看一下,他说过一会儿就会好的,不想越疼越厉害,我们只好把他送过来了。我爹他这是得的什么病啊?”
郑清泉道:“他这是寒气堵塞经络所至,就是平时说的绞肠痧。不过你们送来还算急时,要不然就危险了。”说着话郑清泉己经来到病人的身边,在病人的身上找到一个穴位,将银针扎在那个穴位上,用拇指和食指轻轻的拈动银针,一边拈还一边问病人:“有什么感觉?”病人说:“酸胀。”郑清泉道:“好,好。”
将银针拈到位后,郑清泉又在布袋里抽出一根银针来,在病人身上另外一处地方找到一个穴位,还是用刚才那个方法将银扎进病人的身体里。
当第三根银针扎进病人的身体中时,病人己经不是那么疼痛了,脸上的青紫色也有所好转。
郑清泉又给病人扎了第四根银针,这个时候病人完全平静下来了,也可以说话了,他说道:“郑大夫谢谢你,谢谢你救了我的命。”
病人的两个儿子也赶紧过来道:“谢谢郑大夫救了我爹的命。”
刘金彪对这次看病的过程看得非常仔细,从病人进来,到治好病人总共只用了十几分钟,一个病得要死的人,只用了四根小银针,就把病人的病给治好了,真是太神奇了。
等病人和他的两个儿子千恩万谢的走了以后,刘金彪问道:“爷爷,这几根小细针怎么这么厉害啊?”
郑清泉笑道:“你觉得它很厉害吗?”
刘金彪翘着他的小脑袋道:“当然厉害啦。你没看到病人刚进来时的样子,我还以为他会死咧,没想到只扎了四针,就把他的病给治好啦。”
郑清泉看到刘金彪那付激动的样子问道:“彪儿想学吗?”
刘金彪赶紧答道:“当然想学,爷爷你愿意教我吗?”
郑清泉道:“只要彪儿想学,爷爷什么都教你。”
刘金彪高兴的叫道:“太好了,谢谢爷爷,等我学会扎针了,就可以给别人看病了,不管多厉害的病人,我给他扎几针就好啦,多好啊。”
郑清泉微微一笑道:“你想得到美,你以为银针是神啊,不管什么病一扎就好了。如果是那样,还要学什么医,还要认什么药?”
刘金彪不解的眨了眨眼睛问道:“不是吗?刚才爷爷不是就只扎了几针,便把那个病人给扎好了吗?”
郑清泉道:“刚才那个病人本来就没有病。他只是因为寒气堵塞了他的经络,我用银针帮他把堵塞在经络里面的寒气疏通了,所以他的病症就消除了,他的病也当然就好啦。”
刘金彪问道:“刚才那个病人就是经络堵塞造成的吗?怎么那么厉害,如果不治他会死吗?”
郑清泉道:“不治当然会死,如果他们还晚送来一个时辰,可能就没救了。这经络被堵塞是最厉害的,如果只是细小经络被堵塞,那还不要紧,只会出现局部的病变,如果是主经络被堵塞,那就危险了。这就好比外面的水沟,如果一条水沟流水流得好好的,突然有一团泥块掉在水沟里,你说那条水沟会出现什么现象?”
刘金彪道:“那水沟里的水就会满出来。”
郑清泉道:“彪儿真聪明。对,水沟里的水会从水沟里满出来,会淹掉水沟边的田地。人身体里的经络就和这水沟一样,当他被堵塞时,就会出现澎胀,就会出现病变。这个时候如果不能急时的进行疏通,他会影响身体内部的正常运行,轻者出现各种病变,重者会出现生命危险。”
刘金彪点了点头问道:“那银针是怎样帮助疏通经络的呢?”
郑清泉疼爱的伸手拂摸着刘金彪的头,心想,这小家伙太聪明了,什么事一点就听懂了。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