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人神 >

第113章

人神-第113章

小说: 人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区。
  有大船回航泊岸了,是扬州豪门西门家的大船。事先早就有消息回传过来,故而已有数十名的搬运工人等待在码头上,他们个个都是把头发简单地盘起,身上穿着简陋的衣衫,甚是单薄。而一旦正式开始搬运货物,他们都是赤膊着干活的。根本不怕寒冷。
  一个时辰后,大船终于泊稳,首先开始下客。
  在一群好友的簇拥下,古问道意气风发地迈步顺着木板走下来。一边走,一边还谈笑风生。
  等脚踏实地,一群人站定,回首朝着还站在甲板上的西门二公子拱手致意——旅途寂寥。这一路来多得对方赏识,笙歌宴饮,谈诗论对。这才驱散了寂寞。
  作为文人,古问道在平州那边固然算得上是书香门第,吃喝不愁。但比起扬州西门家而言,无疑小巫见大巫,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的。最重要的是西门二公子性格豪爽,一掷千金,再加上喜欢风雅,能得到他的赏识,古问道大有相逢恨晚之意,引为知己。
  唯一不爽的是,起初交谈之际,西门二公子屡屡提及那冀州叶君生。颇为推崇,这让古问道未免不快。好在西门二公子心思玲珑,知晓“文人相轻”的规则,察觉到他的不愉后,就不再提及叶君生了。免得扫兴。
  于是乎主宾欢娱,渡过了一段堪称欢乐的旅途。
  现在,到了目的地扬州,是告别的时候了。当然,挨过几天,古问道肯定会亲自登临西门家。投门拜访的。
  所谓“人情”,不外乎一来一往。没有来往,别说人情,亲情都会烟消云散,不复存在。
  “远亲不如近邻”,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码头之上,赫然已有人来等待迎接古问道一行了,停着三辆马车,却是古问道在扬州这边的亲友闻讯派遣下人来接送。
  目送他们上车,辚辚远去,船上的西门二公子这才折身返回船舱内,着手整理收拾生意来往的账单等一干事务。
  过不多久,汪掌柜敲门进来。
  西门二公子抬起头,淡然问道:“船上商客,可都下完船了?”
  汪掌柜连忙回答:“总共三十八人,全部下船完毕……哦,其中有两人,就是那来自冀州的叶氏兄妹,他们是半途下去的。”
  对于二人,西门二公子当然有印象:那一日,他认为叶君生词锋太甚,咄咄逼人,不符圣人所教导的“温良恭俭让”五大读书人品质,故而下令退钱,驱逐叶氏兄妹下船。
  这般做法,还有一层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给古问道面子,算是有个交代,至于个中真实的情况,并未了解多少。
  西门二公子忽问:“那叶氏兄长,叫什么来着?”
  “姓叶,单名‘丰’。”
  汪掌柜记得清清楚楚,立刻回答。
  “叶丰?”
  西门二公子嘴里咀嚼着这个名字,眉头微微皱起,喃喃道:“这名字怎么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道理呀,他乃冀州人氏,我又没有去过冀州……”
  汪掌柜笑道:“少爷,天下之大,同名同姓者比比皆是,有何稀奇。”
  在天华朝,尤其士林阶层,不便直呼其名,大都以表字相称。久而久之,表字的知名度要比本名响亮得多。甚至常有只记得表字,记不得名字的情况,不足为奇。事宜叶君生的名头传到江南这边来,许多人就只记得他的表字而已。
  “嗯,说得也是。”
  言毕,不愿意再在这个无关重要的话题上纠结,当场揭过去,继续计算账目事项。
  半饷,清算完毕,抬起头来吩咐:“可以下货了。”
  “是,少爷。”
  ……
  扬州甚大,和大部分城府的布局差不多,又分为内城和外城。顾名思义,内城自然属于最为繁华发达的区域,而外城相对而言就落后许多。一圈圈民居分布着,显得有些杂乱。
  穿梭于民居之间的街道同样显小,许多地方不足以称之为街,说是巷还差不多。
  条条小巷,如同蜘蛛网般分布着。
  巷道之内,人来人往,不时有挑着担担的货郎,手里摇动拨浪鼓,叫卖着。然后往往身后都会跟着一群孩童,追逐嬉戏,眼光露出不加掩饰的馋意,盯着担担上的糖果之类……
  又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搬出小板凳,或者竹床来,摆于家门口,躺坐上去,看着身前经过的人,偶尔又望一望天色,嘴里嘀咕着,等待时光消逝……
  整一副景象,就是一幅平淡无奇的生活画卷,无聊,可是真实。莫说扬州,天下各地城郭内都差不多。
  也许,这才是芸芸众生的真实状态。
  咿呀一响,外城成片的民居行列内,其中一间的木门被打开,穿着棉衣的叶君生迈步走了出来。
  身上的棉衣并不厚,显得轻便。只是旁人见着,未免会担心这名眉清目秀的书生会不会被冷着。不过打量下来,不费多少眼神也能看出他出身贫寒,估计就是一名落魄书生了。
  天华朝尊儒术,读书人地位清高。可究其本质,绝非所有读书人都能享受到尊崇。说白了,只有考取功名的读书人才有地位。没有功名,一介白丁,如果家境不行的话,受人白眼嘲讽实属稀松平常的事。
  比如说没有考中秀才之前的叶君生,在彭城被人喊做书痴,许多人看来,那时的他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废物。
  所以在狭义上,考取到功名的才算真正的读书人。至于童生之类,也就是读过书,识得些字词的人罢了。
  叶君生衣装寒酸、简朴,又在外城条件甚差的民居出没,有心人一眼看来,即可琢磨得差不多了:又是一个苦读诗书,梦想高中的穷书生。类似的人在天华朝,比比皆是,数都数不过来。
  然而他们怎么都琢磨不透的,叶君生穿这么少,其实一点都不冷。开玩笑,好歹也是正牌术士不是?固然还没有修炼到寒暑不侵的地步,可无论对于炎热或是寒冷的抵抗力,那是远超常人。
  冬季大冷天,穿一身棉衣足矣。
  “哥哥,你现在就要出去卖字吗?”
  片刻,叶君眉从屋里头探身出来问道。她身上的衣服可就多了一圈,一件大棉袄紧紧地裹在身上,掩饰住了窈窕妖娆的身段。
  叶君生身背一副书筪,回首湛然一笑:“嗯,是的。”
  少女也笑了,笑靥如花,俏生生地说道:“那么我在家做好饭,等你回来吃。”
  这样的话语,在日常生活中不知说了多少遍,可叶君生百听不厌,依然有一股暖暖的温馨在心头流转:有人在家里等着吃饭,那种感觉真好……
  挥一挥手,大踏步沿着巷道走了出去,却是准备到内城去卖字。
  卖字,多少熟悉的字眼,重操故业,回想往日经历种种,别有一番情怀于心。倒不是他想重温故事,而是目前积蓄寥寥无几,真要开源,做些营生维持了。在外城租地方住的钱,来自卖掉马车的收入。除这除那的,又花费了一笔,最后剩余下来的,不过三十多文钱,委实寒酸得很。
  这些,已是叶家所有的现金。
  一如兜了个大圈子,仿佛又回到了当初温饱不济的原点。
  最大的不同在于,人不同了。叶君生已不是以前的叶君生,如果他真要去弄银子,手段方法多得是。不过对于某些见不得光,有损心境的方式,例如偷鸡摸狗、豪取强夺等,又怎么会轻易涉身进去,无辜沾染因果?
  想了想,还是干回老本行最合适。而有了之前的经验,更是轻车熟路,信心满满。
  书筪内,已写好了三幅字,只需进入内城,便可拿到书画店去出售。卖了钱,顺道可买回些好肉,用以晚餐改善伙食吧。另外还要存一些,毕竟提前来扬州,要渡过的日子不算短,开支少不得。
  最起码,过个好年,这是必须的了。事到如今,如果连年都过不好,越活越回去,那真是白活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qududu。)
  
第两百章:卖字
      走在熙攘的街道上,叶君生的步伐很稳。谁也看不出他是第一次走在扬州的大街上,丝毫没有流露出慌乱,或者惊奇的神态;更没有东张西望。
  对于他而言,就算扬州城再大十倍,人口再多,亦为稀松平常的一个郡城罢了。倒是通过细节的观察揣摩,可以显微知著,了解到扬州与冀州,南北两地的习俗差别。
  衣装打扮、饮食习惯、语言思维、乃至于人的肤色发型,都存在差别。尤其语言方面,最为突出,外地人往往一开口,就有了破绽。
  当然,主要的交流方面障碍不大。
  花了两个多时辰功夫,叶君生便掌握到不少有价值的讯息,等于做过一次城市调查了。
  之所以如斯,却是考虑到日后——日后金榜题名,具备了做官的资格,可以做官,往往要听从朝廷调遣,说不定就会安排到扬州来。假如现在有所了解,便会有一定的帮助。
  未来仕途前程,所关系到的可不仅仅是荣华富贵,更与己身修炼的贤道休戚相关,容不得马虎大意。
  兜转了三条主街道,叶君生并未第一时间去寻找书画店所在,反而摸上街边的一家大茶楼,准备先喝茶。
  无论古今,城府中的茶楼都是非常热闹的所在,三教九流,龙蛇混杂,属于打听风土人情、消息情报的上佳去处。
  刚走上楼。纷沓的声浪便滚滚涌入耳朵,七嘴八舌,如同正在烹饪一大锅粥,沸腾得厉害。
  “这位公子,外面没有位置了,可否进雅间奉茶?”
  很快,就有小二过来招呼。
  但凡酒店茶楼。或者青楼,跑堂的眼光都极为毒辣,人情练达。小二一眼瞧叶君生上下。顿时了然在胸。知道这么一种落魄书生,一来不甘自堕身份,与外面那些粗鲁汉子同桌;二来嘛。囊中羞涩,却又坐不进雅间里头去品茗吃点心。
  叶君生不以为意,忽而往南方角落处一指,道:“诺,那不是有一个空位吗?我过去坐即可。”
  小二一看,嘴角就开始撇了,随便含糊应付几句。见到楼下又有人上来了,干脆利索地撇下叶君生,迎向新的客人。
  这一群客人人数不少,有十余个。后面还跟随着奴仆之流,光这个排场,就知道来头不小。
  “各位公子,楼上雅间请!”
  根本不用问,就知道对方不可能会坐在外面的。如果这一点门道都掌握不到。那他这个小二也白当了。冒失问出口,只怕还会挨骂。
  “咦,那不是姓叶的小子吗?”
  那一群人有眼尖的,登时认出叶君生来。
  “果然是他……”
  “哼,冤家路窄,没想到这厮也跑来喝茶。”
  “哈哈。见到了没,他居然跑去跟走卒贩夫一桌,真是有辱斯文……”
  笑声说不出的得意,似乎终于能将憋屈已久的一股晦气发泄出来,觉得痛快淋漓。
  读书人清高,由来已久。自持身份,哪里会随便跟些底层人员坐在同一个桌子上吃喝?传扬出去的话,即使不是污点,亦为笑柄。
  古问道面色有些阴沉,冷冷扫过去一眼,道:“管他作甚,我们且进雅间去。”在船上的遭遇,回想起来,仍然耿耿于怀。
  在他的立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又不曾唐突佳人,自问所作所为,滴水不漏,并无差错。叶君生倒好,却像头野狗一样,张口就咬。言语粗鄙,枉读圣贤书。
  后来虽然西门二公子给面子,驱逐叶氏兄妹下船,但心坎间依然如同塞了一块石头进去,无法消除郁闷。
  眼下撞见叶君生孤身寡人,大冷天穿一身单薄棉衣,瑟缩于茶楼角落,与走卒贩夫同席,落魄得很。他自然也是觉得扬眉吐气,很是爽快的。不过同行的除了平州好友外,还有扬州这边的数名旧识,却不好表现得过于露骨,这才按捺下来而已。
  等进到雅间里头,那几名扬州朋友好奇问起。也无需古问道出声,旁边自有人娓娓道来。添油加醋,春秋笔法,滔滔不绝,所陈述的故事过程,精彩纷呈。
  在这个故事里头,叶君生充当的角色自是极不光彩,面目可憎之辈。
  数名扬州友人听毕,都义愤填膺起来,连声为受了委屈的古问道鸣不平。看阵仗,若非顾忌“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圣训,恐怕都会冲出去,将叶君生群殴一番,方显公义道理。
  这些曲折,坐在外面的叶君生自不知晓。喝着茶,时不时向同桌的人询问些问题,自得其乐。
  约莫半个时辰后,坐得差不多了,便结账离开。
  他一走,古问道方面的人即可有留意到,告诉主人知晓。
  “阿三阿四,你去瞧瞧此子究竟要干啥?有消息随时回报。”
  古问道吩咐下来,两名仆从马上点头应是,悄悄跟了出去。
  ……
  细柳巷——扬州城内书画店铺最密集的街道。青砖铺底,两旁多有绿树成荫,人走进去,仿佛与外面喧嚣热闹的世界隔绝,而进入一个格调高雅的文静时空。
  原来不但人有气质,街道,乃至于某座城市,也是有特性气质的。光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作为江南重镇的扬州,气韵文采之风流飞扬,远超冀州等。
  冀州也有书画专卖的街道,可底蕴布置等等,都相差甚远。不过文坛南北的差距,一向公认,无可厚非。倒是北方的读书人,侧重武艺方面多些,文武双全的士子很是普遍。这一点,就比崇尚婉约细致的江南才子胜出一筹。
  然而在江南才子眼内,所谓“文武双全”,却是有些看不起的。对于拳脚功夫,往往不屑。
  读书人就是读书人,打打杀杀的,算什么回事?学业有专攻,武夫和文人,本该对立,哪里混为一谈?
  持有这般观念的儒生不在少数,甚是影响到朝政风向,从而让更多的读书人更专注于故纸堆内,只谈文章,不谈武艺。
  久而久之,靡靡之风大盛,崇仰清谈。
  这是叶君生来到扬州后所获得的最大感受:没法子,国家安康,歌舞升平,名其名曰“盛世”,很多东西便会泛滥开来,形容引导性的主流。而在术士眼中,别开心面,称之为“气运”。
  “后世之中,腐酸之儒,大概便是这么养出来的吧……”
  叶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