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梦断情殇 >

第47章

梦断情殇-第47章

小说: 梦断情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一的办法是诱使明军来援,寻找空隙冲出包围,按他们的想法,只要围住台州,很快可以打乱明军部署。可是他们为想到,胡总督现在是视死如归,并没有调兵来援。倭寇自以为是,慢慢围住台州,围点打援,那是一个古老而有效的战法。
围了数天之后,他们发现城中并无人出城求援,四周也无援军靠拢,而正向台州靠拢的倭寇倒有两路中了埋伏,几乎全军覆没。丰臣亲自指挥此战,他也没有想通为何胡某不调兵来救自己。有谁会想到,占尽优势的一方,主帅居然会有杀身成仁的想法。
数天之后,倭寇终于忍不住开始攻城了。城上早已准备好了大量的火器,弓矢,滚木雷石。倭寇现在如此之多,战斗素质已经明显的不如前些年,而明军经过战争洗礼,战斗力却有加强,台州城也是沿海第一坚城。所以台州城就成了倭寇的坟墓,数万倭寇围攻了三天,除了死伤数千精锐,并未取得什么战果。倭寇一波一波的进攻,一波一波的倒下,他们所进行的是一场侵略战争,城中军民都知道一旦城破,断无生理,所以都是拼命死战。城中壮丁全部上城协防,老弱妇孺也都挑土担石,运水送饭。所谓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明军一边,数万倭寇能奈何?
经过数日苦战,倭寇伤亡万人,城中也是伤亡过半,而且矢尽粮罄,岌岌可危。胡总督日日站在城头,亲冒矢石,城中士气不减。而围城的倭寇此时同样在忍饥挨饿,而且他们知道,每过一天,四面的网就收紧一天,所以士气开始低落。
一个狂风暴雨的早晨,倭寇发动了一次猛攻,城上箭矢已尽,从城头扔下的是城内拆下的砖石,梁木。仍然打死不少倭寇,胡总督站在城头,他已经安排好接替的指挥者,随时准备以身殉国,这些天他一直带领军民死战不退。倭寇也是拼死一战,不顾一切扑向城头。城上军民投下砖石,砸在倭寇头上,倭寇异常悍勇,没死的竟然继续攀城,不少倭寇攀上城墙,城上军民死战不退,一对一不是对手又怎样呢?只要死战不退,倭寇始终还是要倒下的,城上城下,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战至中午,倭寇用脑袋顶着砖石,用一颗大树撞开了北门,北门已经被倭寇打开,大批倭寇涌入。但城上明军却在欢呼,约有义民两三千紧跟在后杀进城来。城南很快也传来好消息,俞总兵已经大破倭寇,并追杀残敌,此时也追击败兵杀到城下,很快击破了城南的倭寇。城南的守军立刻向城北增援,城内百姓爬上房顶,扔下砖石。城外追进来的义民个个都是好手。只见一名年轻人,一剑一个,任他什么倭寇,武功怎样,绝无一人能挡他三剑,此人正是孟江南,像他这样的高手又哪来的三招之敌?后面点苍四剑也是所向披靡,倭寇就算是生力军,也不可能抵挡得住,何况是已经在城外作战多日,疲惫饥饿的倭寇?宋家父女也是奋力冲杀,倭寇无人能敌。还有一人,手提酒壶,东歪西倒,倭寇却是碰着就死,擦着就伤,却不是甄大侠是谁?另外,江南豪杰齐聚,虽然比起那几位高手要弱些,但比起苦战多日的倭寇来说,还是强得多。
再加上城外俞总兵的正规军布阵厮杀,倭寇大败而走,顾不上杀进城的倭寇,自行退走。群雄和俞总兵进了城,忙着灭火救人,分发粮食。城中终于慢慢安定下来,然后到州衙庆功,同时派出人马跟踪倭寇,侦查倭寇逃向,好做追击准备。胡总督已经布置好,各路都有伏兵堵截,倭寇是插翅难飞,但还是要追击,以防万一,同时尽量做到优势兵力作战,减小损失。幸好倭寇已在台州消耗大量人员,几乎全部粮食,所以后面的战事没那么艰巨了。
第二天,部队稍事休整就向前追敌。约莫追了一日,看到倭寇正在攻打宁波,此处由布政使令狐康主持。令狐康看不起官军,早组织了大批民兵团练守成,倭寇久攻不下。胡总督早已安排百姓逃走,坚壁清野,倭寇无处抢粮,所以拼命攻城,希望破城后可以抢得到粮食,终于被追上。城中大军杀出,倭寇疲累加饥饿,几乎无力抵抗,大败而走。
城里城外官军打出,直追了百余里才休息调整。倭寇大败,而且没有抢到粮食,兵败之后,原来所带的辎重也都丢弃。亡命逃向海边,戚总兵又在海上大破倭寇船队,倭寇无法登船,沿海边北上。明军几路围攻,已把倭寇围住,正在缩小包围圈,倭寇数日未食,已无作战力,沿海逃窜,终于被围在海边。
官军和四处赶来的义民把倭寇团团围住,一名总兵谏道:“胡部堂,所谓穷寇莫追,围城三面,我们如此围得滴水不露,倭寇必然死战,不如在北方留一条出路,倭寇必无战心,我等追而杀之,必能稳获全胜。”
胡总督道:“诸位以为如何。”众将皆然之。只有戚总兵和江南不语,胡总督问:“你二人为何不说话?”
江南道:“小人以为不然。”
胡总督道:“直言无妨!”
江南道:“我们与倭寇作战,想要战胜并不难,只要官军主力一到,多能取胜,所以我们不仅仅是要打胜战,而且要围歼倭寇。现在倭寇大败,军心涣散,士气低落,久战之后疲敝异常,粮草不济已有多日,体力非平时可比,我等何不乘此良机,全歼倭寇,可获一劳永逸。”
戚总兵道:“末将以为孟少侠所言极是,我当一举歼灭倭寇,使倭寇从此不敢正视我浙江。”
胡总督道:“说得好,老夫正是此意!传令下去,全线进攻!”
只听山野里号炮齐鸣,然后是各种火器射向被围的倭寇,然后是箭弩齐下,倭寇大片伤亡,只见丰臣大叫一声,率先往北边冲去,欲图突围,倭寇看看被围,知道逃不出去,全部冲向北方。胡总督道:“倭寇已经乱了阵脚,也不派人殿后,只管往北冲。传令!四面围攻。”号炮响处,四面的官军和义民都围了上去。其实倭寇不是乱了阵脚,而是倭寇打战必败之后发动死亡冲锋,一旦发起,并不计较结果,只管杀得了一个事一个。(这种死亡冲锋在数百年后的太平洋战争中也造成过不少美军伤亡。)
北方的守将正是俞总兵,只见他赤了膊,拿起大刀,反而冲向倭寇,后面官军见大将如此,大受鼓舞,也跟着冲了上去,部分官军布好阵法,抬着竹子,长枪,短刀冲上。曹猛等亦在北面,跟随俞总兵冲出。江南轻功盖世后发先至,最先同倭寇交手,当场刺倒一片,倭寇虽怀必死之心,但见了江南这样的人还是不敢上前,纷纷退避。之后军民冲了上来,和倭寇混战,江南反而杀不到敌人,而且江南杀得手都软了,也不像开始那样杀了。只有曹猛、宋清风、俞总兵这样的悍勇之人还是越杀越起劲,大呼酣战,直杀得全身是血,也不知是谁的。这番倭寇已是死亡冲锋,根本不计伤亡,也不顾生死,也不想后果,只管冲锋,不到一顿饭功夫,已是尸积如山,阻碍双方作战了。
然而战斗还在继续,倭寇似乎已经忘记了饥饿,忘记了死亡,只知道往前冲。明军已同倭寇作战多年,看到不少同胞被杀,被奸淫,不少城镇,村庄被烧毁。对倭寇的仇恨可谓比海还深,所以杀起来绝不手软。
所以此战之惨烈,伤亡之巨大,戚、俞二位总兵虽然征战多年,亦是叹为观止,多年以后想起还是心有余悸。曹猛历来都是好战嗜杀,对待敌人毫不留情,经历此战之后亦稍有所减。江南自幼善良,经历此战之后,从此不愿再入战场。想起若雪自与倭寇一战之后,厌倦战争,早有先见之明,坚决不愿参加此役。
战斗一直持续到晚上,双方都是疲惫已极,倭寇乘夜突围,还是跑了一些。明军休息了一天,继续追击,只有骑兵和少数高手追到。逃走的倭寇只有数百,几十名高手保着丰臣逃到了海边,找到几条小船。正好明军追上,倭寇又大部分前来阻击,只有十数人上船逃走,待消灭了阻击的数百人后,敌船已逃出里许。
只见丰臣站在船头,虽然大败,但逃得性命,指着明军大骂,虽然听不见,但知必然不是好话。江南拉弓,丰臣看见大笑,没人相信江南能射中一里有余之外的人。只听“嗖”的一声,丰臣应弦而倒。明军和义民们大声喝彩,彩声震天。江南叹了一口气道:“只是中了右肩,可能死不了,距离太远了,约有一里半,没有射穿,还是让他跑了。”俞总兵佩服得不得了,不但是佩服他的箭法,他的眼力也是令人惊叹。
四处报上功绩,共歼灭倭寇三万余人,虽然未俘获一人,但倭寇都是些悍勇之辈,宁可切腹也不投降。而明军恨极倭寇,也不俘虏什么人,都是一刀砍了领功。胡总督上奏有功人员名单,江南要求不要写自己名字,清儿一事既然是假,江南也无什么功利之心。把发给的赏银分给了阵亡将士的家属,自己一人回到杭州。连庆功会都没有参加,心中总是希望太平盛世到来,希望永无征战。还好,此战之后,浙江一省,几乎再无倭患,就连其他几省,倭患也大大减轻了。
作者题外话:请大家支持,投一票吧,每天都可以投一票的。




第四十回 五体投地服侠盗 一手

不管战斗多么的惨烈,多么的艰难,战后的庆功时必不可少的。庆功会可以告慰亡灵,可以激励生者。台州决战之惨烈,是同倭寇开战以来最为惨烈的胜战,因为倭寇破城后都要烧杀淫掠,所以城中百姓都拼死作战,有力的支援了官军。而及时赶来的义民,个个都是好手,在战场最艰难的一刻,把战局推向了胜利。胡总督虽知这些江湖豪侠武功很高,但没想到他们在战斗中能取得这么大的作用,他本来已经做好死节的准备,没想到由于江湖豪侠们的及时到来,竟然及时扭转了战局,当然胡总督还是很感激这些豪侠们。在他的奏章里,还是大大地保举了不少豪杰,尤其是孟江南,在胡总督的心中他文武双全,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代名将。
庆功会开始了,孟江南、点苍四剑、宋清风、江南四鬼自然是首功,坐在首席,胡总督亲自相陪,俞总兵也在。宋清风一见俞总兵,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汉子竟然站了起来,恭恭敬敬地道:“俞爷,小的现在是改邪归正,还望俞爷给小民一个立功的机会。”说完竟然磕下头去,俞总兵慌忙一招鹰击长空,抢在前头,把宋清风扶住,总算没让他跪下去。众人看出,宋清风这一跪确实出于真心,绝非惺惺作态,否则俞总兵也不用连忙使出绝招才堪堪扶住。
众人见了,除曹猛外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厅中一片哗然。平时宋清风就是见了天王老子也未必如此,只对曹猛还稍讲客气,其他人一概不放在眼里,就算点苍掌门,武林盟主也是一样,大家都望着俞总兵,希望他解释一下。俞总兵道:“宋大侠客气了,宋大侠能参加抗倭战斗,是我军之福,沿海居民之福。当年赌气的话,宋大侠不要放在心上。”
江南四鬼愕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你这个宋老哥,一向是鬼见了发愁的,今儿个怎么转了性,还有你见了害怕的人?”
曹猛看来宋清风一眼,见他没有反对,就说出了一个故事。
二十年前,宋清风已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大盗,武功极好,人又仗义。一次,河南济源一名贪官受了贿赂,反把原告打成被告,要问成死罪,乘机灭口。宋清风恰好经过济源,听说后勃然大怒,立时杀入衙门,要杀那贪官全家,那贪官也是朝中有人,而且也多少知道些江湖掌故,就用言语挤兑宋清风,说是有人可以制得住他,看他有没有胆量等着。宋清风说是贪官来得越多越好,一次杀完,省得麻烦,说是一月以后再来领教。
那贪官是个姓张,名福仁,本是地方上一个恶霸,因家道富有,攀上了锦衣卫的一名高官,得了个知县,上任后更是占着官位变本加厉,欺压百姓。平时一贯收受贿赂,鱼肉百姓,官声极差,已被御史参了几次,但因他攀上了锦衣卫的高官,又认了太监干爹,所以无人搬得倒他。这次受了宋清风的威胁,急忙到京中求救,他的干爹立刻派了四名锦衣卫前来缉拿。四名锦衣卫都是高手,号称京中四大名捕,接到任务后心中十分不快,认为一般江洋大盗武功多不入流,何必派他们。
但上司有令,他们也没有办法,等他们来到济源一看,立刻傻了眼,这宋清风他们是认识的,这可是江南一带赫赫有名的侠盗,莫说武功极高,而且不少人人都受过他的恩,四位锦衣卫中有一人就受过宋清风的恩,当下那人作揖道:“哟,原来是宋爷,不知到此有何贵干?有谁的罪您呐?宋爷且不必出手,小的帮您摆平就是了。”
宋清风虽然天不怕地不怕,但也知道得罪锦衣卫总不是好事,于是说道:“几位上差,天底下的贪官污吏多得数也数不清,我也管不了那么多,可是这位张知县做事也太过分,这事我不能不管。一般的贪官得了好处,顶多是为罪犯开罪,让他们拿些银子给苦主,这张知县竟然要灭了原告的口,你道可恨不可恨?”当下将案子说给几位锦衣卫听了。
几人道:“如果真是这样,这张知县真是该死了,但说句得罪宋大侠的话,咱们还得去查一查,如果真如宋大侠所说,咱们定要逼他秉公办了此案。”几位锦衣卫既然给了宋清风面子,宋清风也不能不识趣,何况案情真相如此,也不怕他们查,如果他们借着查案包庇张福仁,再跟他们翻脸不迟。
锦衣卫果然厉害,不出三天就查明了真相,作好作歹强压那张知县秉公办理了此案,宋清风也满意,又卖了锦衣卫一个人情,此事本可善罢。但那张知县也太不识好歹,往上一告,府里派了个捕头来抓宋清风。一个府里的捕快,宋清风哪放在眼里,连逃都没逃,张知县都很是失望。
那捕快就是俞总兵,江湖上谣传他曾经单枪匹马挑了少林派,也不知是真是假。只因那时为官,需得朝中有人,不然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有出头之日,俞总兵的武功极高,在中原一带武林都很有名头,只因不会拍上司马屁,又没有什么后台,所以始终只是一个捕快。当时俞总兵来了,一进县衙见过知县大人便问道:“张大人,小的是府台派来缉拿宋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