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扬帆大明 >

第194章

扬帆大明-第194章

小说: 扬帆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郑卫两家数十年来考取进士的数十人中,有一半在考取举人时就是舞弊的。
    郑卫两家靠垄断土地和当地商贸家,却使尽浑身解数阻扰其他家族从商贸和工矿业生产。
    世家,典型的世家。不管朝代如何更替,不管谁做皇帝,他们一直是真正的土皇帝啊。
    很多事情连马明宇都觉得吃惊,刘丽霞总算明白了朱显波为何要专门来开封,为何要制造事端了。
    衡量再三,朱显波决定以雷霆手段彻底铲除这两个毒瘤。
    包括郑云峰、卫雨皓在内的郑卫两家三十多名氏族子弟被收押进一步审讯,郑卫两家违法所得全部充公,郑卫两家在开封的田产、房产等一并罚没,要求在下一任开封知府到任后将大部分田产和房产分给当地百姓,在银行的存款一律被冻结用于补缴税收损失和当地百姓的补偿。
    郑卫两家的家奴全部遣散,没有前科的私兵流放西伯利亚行省,五年内不得出省。有前科的移交衙门审讯后分别处以斩立决、配海外遇赦不赦等处罚。
    马明宇等开封知府衙门一批官员有功名的革去功名,降为庶民,永不录用。
    公告一出,开封全府沸腾,开封城内以及周边的老百姓张灯结彩,齐赞皇上英明!开封府下属的几个州县的衙门长官也尽数上书讲述世家危害的同时向朝廷请罪。
    朱显波出于保护政权稳定的需要,对于各州县长官只做罚俸和警告处理。毕竟他们大部分是形势所迫,这些年来,自己将眼光瞄准海外的同时也忽略了国内很多事情。
    郑卫两家的消息迅传回京城,朝中不少官员也大为震动,一部分是担心自己老家的族人命运,一部分是担心自己早些年收受贿赂,当然更多的是为皇上及时清理蛀虫而高兴。毕竟王承恩谋逆之事还历历在目,而郑卫这样的不良世家已经严重阻碍了国内经济的展。
    朱显波回到京城后决定趁热打铁,任命华文羽为专线治理行动钦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查处地方黑恶势力、黑恶世家的行动。
    由于锦衣卫早就掌握了全国各行省大部分世家的情况,很快一些黑恶世家的罪行被昭告天下。当然他们的田产和房产,朱显波也不敢全部纳入国库,而是就近分配给当地百姓。分配的原则也不论贫富,按人口分田地。房产则采取拍卖等手段所得银元补助当地困难百姓和用于公共建设。
    文武百官担心的彻底铲除世家的情况并没有出现,相反一些新近兴起的,并没有什么恶行的,尤其是没有家族子弟在朝廷为官的家族在这次行动中反而获利。他们很多人都是从事工商贸易的商人或丝绸厂、陶瓷厂的小私营业主。不大拦在他们前门的大山没有了,反而趁着机会购得了许多十分兴旺的店铺或宅院得以继续展事业。
    这其实也是朱显波经过慎重考虑的,他要打压的是那些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尤其是权钱勾结兴起的世家,他们如果做大甚至能够威胁到朝廷的安危。
    对于纯纯的这些年才兴起的资本家或者中产阶级是必须要加以保护的,他们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加快经济建设的顶梁柱。但是明确的一点就是官商不能有勾结,至少不能有直接的接触。这就是和谐后世所说的国家公务或者各地方中高级官员不得出现在企业单位任职、挂职等等是一个道理。
    经过近三个月的运动,全国共有五十六个鼎鼎有名的望族覆灭,他们的六百万母良田得以重新分配主人,两百多座宅院、四万多间房屋被贱卖给当地无家可归的老百姓或工商从业人员。当然他们存在银行的两百多万银元和价值数千万的金银玉器等被全收缴国库。
    而五十六个望族居然清理出三万多私兵和六万多家奴。这一点强有力的支持了朱显波。因此这三万多私兵的危害确实足以让朝廷每个官员闭嘴。因为像河南、山东这些不靠近边疆的行省,一个省的驻兵都不到三万,少的才一万不到。三万私兵就是三个行省的兵力啊!
    还有六万家奴也是严重标,这些人大部分无官无爵,按规定每户不得多于家奴两百人。这些家族过数倍了,就算平均下来也比京城的一半一品大员家中的家仆还要多出数倍。
第367章 封爵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些世家或多或少的犯有各种恶行朱显波要推行政他们就是绊脚石,所以必须被根除当然那些横行州县的小家族、小地主不在朱显波的打击之例朱显波希望是通过杀猴警鸡,然后通过制度让他们从小地主向小资本家或者中产阶级转化
    朱显波后世为人的优势在登基以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始自终朱显波都没有忘记阶级斗争和保卫皇权,哪怕是天下太平单就这一点而言他已经越了唐宗宋祖,也越了秦皇汉武无论是李明德还是薛贞,又或者是王承恩之流永远只是在萌芽状态,每一次铲除异己,朱显波的皇权就进一步得到巩固
    铲除世家也是如此,尽管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出现比以前那些世家加庞大的家族,但大部分已经是脱了官僚势力,或者说至少没有长期和官僚势力相勾结,尽管他们很有钱,但社会地位还是很低的
    而扫荡世家得来的财富,朱显波很快又花了出去,大部分用于修建官道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对朝廷来说,官道所到之处,统治加稳固对于百姓来说,官道每延长一公里,周围的百姓就会得到无尽的福祉,这其中包括提供修路的原材料、劳力和利用官道进行商贸等等
    当然还有一部分被朱显波悄悄的用于造船,澳洲之门已经打开,频繁的货物和人员输送必不可少,柳春燕滞留不归,反而不断的来信要求朱显波支持而远在马达加斯加的姚启圣也蠢蠢欲动,他几次上朝廷想尽快打通非洲贸易路线,因为那里有珍贵的象牙和黄金以及无尽的奴隶
    当然为了平息朝中官员的非议,朱显波又身体力行的在后宫进行了大裁员大量的宫女被遣散,一些早就想出宫的太监也得到了恩准,节约开支的同时,朱显波也开始进一步进化后宫还是那句话,政治*斗争无处不在
    精简后宫之后的朱显波再一次将目标对准朝廷百官和社会名流
    自收拾完地方世家之后,朱显波再一次宣布了一系列出人意料却有无法让人反驳的决定
    “诸位爱卿,郑卫之害甚于边患,望诸位牢记从即日起,朝廷百官当以身作则,严格控制家丁规模,杜绝私兵各官阶严格执行家丁数量限制之规定,而没有官爵的普通人家家奴数量不得过朝廷七品官员定制
    为了彰显公平和发展工商贸易的需要,朕今后在全国官民中推广封爵制度,分公、侯、伯、子、男只要对朝廷有功,能造福一方的无论官民都有可能被授爵公爵家奴定数同一品、侯爵同三品,伯爵同四品,子爵通五品,男爵同六品
    功名不够的可以授予骑士称号,权同九品爵位可以根据情况由皇上决定是否世袭而骑士则不允许世袭凡属被授予爵位者将来能够享受的权力,朕会逐步完善”
    对于封爵这样的事情,其实文武百官是没有多大的感触的,但朱显波要照顾各地方家族也就是那些将来可能成为资本家的政治上的边缘人这也是从后世学来的,比如某某知名企业家成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等朱显波打算在内阁推行议会,让那些无官之人凭着爵位仍旧团结在皇室周围
    但是要说特权,没有人不羡慕,文武百官几十年的政治生涯难免有个差池,要是能得个爵位什么的,关键时候有如得到免死金牌一般
    很快在各地官员的推荐之下,全国各大行省除西伯利亚和安南、朝鲜之外都有名单报上来,总共有一百六十多人,朱显波选取了其中一些对朝廷按章纳税的,对于地方踊跃捐资修桥铺路、助学的总共三十六人汇聚京城其中三人被授予子爵,十三人被授予男爵,其余的悉数被封为骑士
    授予爵位的除了从此有部分特权之外,还得到了硬货黄金的奖励另外还有二十五人纳入了跟踪考察名单
    这也算是打压一批,扶持一批虽然老百姓看不懂皇上想干什么,但是直观的感觉就是善恶有报而朝中百官和各地士绅们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原来皇上并不是一味的巧取豪夺,而是要整顿社会秩序,扶持工商业发展
    朱显波和整个皇室的声望并没有因为严厉打击世家而下降,反而得到了多中小产业阶级的拥护尤其是那些底层的百姓,也看到了希望,就算考不上科举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爵位,再不济也有可能获得骑士
    册封完民间的,朱显波又责成吏部整理各部官员功勋,准备在百官之中进行封赏虽说文武百官已有官阶,但那毕竟是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何况爵位有可能越官阶,还有可能被世袭这和开国之初大为不同,一半开国皇上会论功行赏封一些王啊,侯啊什么的,但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
    如今皇上要论功行赏,爵位可能意味着很多官阶之外多的特权,因而所有人都拭目以待朱显波也并不急于封爵,有这个画饼在眼前挂着,相信会有多文武百官奋力为朝廷卖力而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官员今后只怕也要为子孙后代考虑考虑,看看能不能在任的时候博个爵位得以世袭
    当然朱显波不打算轻易授予谁世袭爵位,就算将来要世袭也得降级不然这跟培养的世家没什么区别
    经过吏部考核,朱显波又与各部尚进行了详尽的商议之后,朝中官员第一批爵士名单出炉,徐光启、刘立洋被册封为侯爵,王拓、李自成、戚宏亮被册封为伯爵,郑泰、钱嘉征、姚启圣、唐宁波被册封为子爵,其余十六名地方大员和庞清广等被封男爵
    并不是按官阶来,也不完全是按所在部门的重要醒来,朱显波这一次是刻意要颠覆大家的传统观念爵位是个有特殊贡献的人准备的
    另外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爵位不再是官员的专利,只要有足够的实力和声望,替朝廷和百姓做出相应的贡献都可以被授予爵位
    朝廷上下被朱显波这么一折腾,其实好处大大的,这就好比窖藏了一坛子白菜,没事的时候掀开开放放掉里面的臭气,这白菜耐藏又味香这朝廷上下也是如此,本来有意歪风邪气已经积聚成风了,朱显波是不是进行一番打压和警告,顿时空气清晰多了
    一些蠢蠢欲动的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一些看样学样的悬崖勒马总之这是稳固政权的一种手段,朱显波也打算经常用,也希望朱朝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朝中官员虽然也明白皇上的心思,但也提不出明确的反对意见,尤其是朱显波每做一件事情似乎都有足够的理由支撑,也得到了几层百姓的拥护当然有部分官员的利益被触及,但大部分人还是翘首以盼,等待封爵
    这场酝酿已久的世家风暴,终于在朱显波的亲自参与下落下帷幕这场风暴的胜利者只有一个,就是大明皇朝,大明帝国日渐稳固的同时,工商贸易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而在这个过程中邢强的官途也是青云直上,到1649年夏天,邢强已经是四品大员了比吴宝定、孙晓跟都要高这两位理工类大学生似乎还没有适应历史轨迹的变,在苦苦寻找原因的同时也被同僚们落下了
    尤其是吴宝定在被派驻孟加拉的日子,虽然有刘辉等人的百般照顾,但他还是无法适应异族生活杭州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而加尔各答属于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6。8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从19°C到30°C夏季炎热潮湿,在57月最高气温经常过40°C
    冬季持续只有2个半月,在12月和1月,气温会下降到12°C–14°C有记录的最高气温是43°C,最低气温是5°C初夏时节常有雷暴雨伴随狂风这让吴宝定始终无法适应,加之这个时代的医疗、交通天剑都很差
    有一段时间,吴宝定几乎卧床不起,差点见了阎罗王,在刘辉的坚持下,才辗转马六甲送回杭州养病吴宝定倒下了,孙晓跟被迫接替吴宝定的工作,这包括京城的扩展和加尔各答市的规划
    京城的扩建还好,有皇上的旨意,大体上根据旨意,然后结合老工匠们的意见慢慢的进行而加尔各答许多地方原来是大片的湿地,如同印度河恒河平原大部分地方一样,这里主要的土壤类型是冲击土城市的地基由4层沉积物构成:粘土、淤泥、粗细不同的各种沙子,和沙砾这些沉积物夹在两层淤泥之间,下面的一层深度于250与650米之间,而上面的一层厚度介于10到40米之间
    在这样的土地上兴建城市和港口,作为规划师,不是那么好当的,建设得好功劳一件,建设的不好,导致工期延误,或者建筑物因为地质等方面的原因出现沉降或者倒塌之类的,孙晓跟也脱不了干系,由此可见肩上的压力有多大
第368 比翼双飞
    柳春燕终于在朱显波的坚持之下回了一趟京城,一来她需要的资源越来越多,,二来她滞留澳洲却没有朝廷授权,因此她不算是当地合法长官当然也包含了柳春燕对于朱显波的思念尤其是从各种渠道得知王承恩等人密谋造反柳春燕就一直担心朱显波的安慰
    当然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朱显波身边现在多了一个刘丽霞,不管这个刘丽霞是何许人,但整日在朱显波身边,柳春燕担心自己被朱显波忘光了
    女人啊,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你要是天天宠着她,她一定不拿你当回事但是如果你十天半个月不碰她,她肯定着急朱显波前段时间十天半个月就要写封信催催柳春燕,自从身边多了个刘丽霞之后,朱显波一来由于本身很忙,加上,本来就分散了注意力,好久没催柳春燕了
    柳春燕的突然回京让朱显波也有点意外,当然多的是惊喜这个任性而又知性的女人是让朱显波心动的那种尤其是她只身在澳洲这么久,坚持要建立一个基地的心境让朱显波也十分感动
    在和柳春燕整日缠绵的同时,朱显波也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柳春燕也许不会像周涛等人一样安居后宫她如果喜欢澳大利亚,不妨像爪哇一样先将接班人弄出来,将来可以册封柳春燕为澳洲总督,然后再派人加以辅佐,即使将来澳洲独立,那也是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