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盗帅 >

第400章

大唐盗帅-第400章

小说: 大唐盗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钦陵在军事上有着极高的天份,但政治场上,他还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屁孩,完全不能理会松赞干布的想法,惊愕道:“唐主还不至于如此愚笨吧,这种借口都会相信?”
松赞干布有心培养钦陵,也没有深藏自己的意图,淡笑道:“其实信不信在此刻已经不是关键了,一个借口,一个理由,才是最重要的。唐朝目前最重要的是攻打高句丽,他们无心来关注我们,更不可能两线作战。杀唐朝使者,只是一个表态。告诉唐朝,象雄国我们是非打不可。而将使者之死,嫁祸象雄国,也是在给他们天朝上国一个面子,让他们有借口认同我们攻打他们的政治盟友。政治场上,只有利益,而无其他。我们虽然杀了他们的使者,但却给了他们的面子,全了他们的威望。各有利处,我相信李世民是一个理智的君王,他会明白这一切的。”
钦陵似懂非懂,肃然道:“可这样一来,我们还是与唐朝交恶了。就算他们现在为了对付高句丽,无暇顾及我们,认同了这个理由,心中却无可避免的积压着一团火,收拾完高句丽,接下来就是我们了。”
松赞干布手中的拳头,一松一放,低声道:“那你觉得,我们现在听从唐朝的号令,罢兵不战,灭亡高句丽就轮不到我们了吗?错了,大错特错,唐朝这些年不断的对外征战,任何有实力的邻国都无一例外,逐步逐步得让他们蚕食。我们吐蕃要不就全心全意的给唐王做奴才,要不就扩展力量,与唐王朝一较高下。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我不愿意做奴才,自然只有反抗一途。之前,我处处对唐朝忍让,只因有象雄国的存在。象雄国固然不强,但却位于我们后方,也有十万兵马。他们与唐朝互为盟友,一但双方交战,我吐蕃将会陷入前后夹击的两难之地,连占地死守都不能。哼,只要灭了象雄国,凭借我吐蕃的天然屏障,特殊气候,全力固守,即便是大唐也奈何不得我们。”
“我们吞并了象雄国,那么实力也将会提升一个档次,也将不在惧怕唐朝的强大,甚至能够战胜唐朝。”松赞干布最后强调着,眼中流露着与唐朝争雄的欲望。
钦陵终于明白松赞干布的用意,亦觉得热血沸腾,高声道:“钦陵不才,但愿意为我吐蕃的壮大,耗尽每一滴鲜血。”
松赞干布微微一笑,不再说话,只是遥望着平都山口,道:“要灭象雄国,现在最大的难关,即是这平都山口,只要我们能够攻克这山口,象雄国唾手可得。攻不克,说什么也没用。”
钦陵闻言皱起了眉头道:“想不到瑶池那个女娃子,还真有两三下,若不是她,我们此刻已经在象雄王宫欢庆胜利了。”
自从秋临山一战,象雄国最高军事统帅战死以后,象雄国畏吐蕃如虎,吐蕃也趁机而进,一举攻克十城,夺取了象雄国一半领地。就在象雄国放弃抵抗之际,瑶池公主意外的站了出来。她披上铠甲,领着象雄国殊死抵抗。
瑶池公主论才智干略远远比不上松赞干布、钦陵,但是她很聪明,压根就没有想过要跟松赞干布、钦陵斗兵法、斗才智,将举国的力量驻守在平都山口,严防死守。就算火烧眉毛,也绝不出一兵,活活的耗着。逼得松赞干布、钦陵空有一身军略,也发挥不出来,只能僵持。
钦陵再三考虑,提议道:“赞普,我觉得强攻始终不是办法,应该想想别的。既然那个祝霍能够翻越悬崖绝壁,我们未必不行。就算吐蕃找不到能人,唐朝的功夫好手,应该有这本事。这些年,赞普一直都在招募能人异士,这些人中应该不乏精于翻山越岭的。我们应该用起他们,找一条能够供军队通行的小径,打破这种僵局。”
长安。
李世民叫上杜荷在甘露殿讨论书法,他拉不下脸来请教,装模作样的以讨论为由,实际上就是请教指点。
杜荷也不吝赐教,将自己的心得跟李世民共享。
双方正在兴头上,突然得到了李绩求见的消息。
李世民放下手中毛笔,笑道:“一定是前线有消息了……快宣”
李绩兴匆匆的迈步走进大殿,那张疲乏的脸上透露着些许的兴味,见礼后,喜道:“陛下鸿福,我大唐先锋将苏定芳三日之内,急行八百里,袭击辽东城。辽东守军防备不及,一战而定。行军道大总管江夏郡王分兵四路,在六日前,已经全取辽东之地。让高句丽侵占的故土,已然回归我大唐统治,失地收复……现今苏定芳继续朝高句丽进军,估计在半月后进入高句丽腹地。”
“太好了”李世民大笑站起,此战之胜,在意料之中。唐军本就算骁勇无比,辽东一域,坚城唯有辽东城。辽东城受到一年的攻打,早已破败,还来不及修复,怎么可能抵御唐朝劲旅。
不过就算是在预料之中,喜讯依然是喜讯,让人心情愉悦。
李世民大笑一阵,突然察觉李绩的脸色有些异样,关怀道:“李爱卿,朕见你的脸色似乎有些异样,身体可有不适?”
李绩笑道:“陛下不必挂心,夜里有些失眠,不碍事的。臣先告退了……”他告辞离去,在迈大殿门槛之时,脚让门槛一拌,噗通一声,栽倒在了地上……
第二十九章胆大妄为
第二十九章胆大妄为
李绩这一摔可让殿内的李世民、杜荷吓了一跳,两人慌慌张张的冲了出去。
在门口的侍卫已经将李绩扶起。
李绩待杜荷向来不错,见这个老上司有异样,三两下来到了近处,“李叔叔,李叔叔?”叫唤了两声,见李绩以陷入昏迷,伸手去探鼻息,察觉到手指上的温温热,暗自松了口气。
李世民这时也来到了近前,见李绩这般情况,当即从怀中拿出一块金印,决断道:“拿着金印,用朕的马,火速带着李爱卿往太医署救治。”
杜荷瞄了金印一眼,在唐朝这金印几乎就等于宋明时期的尚方宝剑,拿着它等于是李世民亲临。有它在手,莫说是闯皇宫,就算是放火烧皇宫,也无人敢阻挡。他伸手接过,没有任何的犹豫,将李绩背在背上,翻身上马,往宫外驰去。将人被在后背,固然会累上一些,但能够让患者减轻一些颠簸之苦。
有金印在手,杜荷在宫内驰骋,自然无人敢阻,一直抵达太医署。
杜荷这前脚刚到,李世民后脚也随之抵达,一脸焦急,全无帝王风范,见御医正在给李绩号脉,静静呆在一旁。
见御医收回了号脉的手腕,他迫不及待的道:“御医,李爱卿这是怎么了?好好的怎会昏迷不醒?”
御医恭敬道:“皇上安心,不过是劳累过度,积劳成疾。只要多加休息,注意调养,并没有什么大碍……”
李世民不可置信的道:“劳累过度怎会晕倒?”
御医解释道:“这个我也不太清楚,依照臣的分析,关键在于前些时候的风寒……前些日子,李大人就曾让臣开了几幅治风寒的药。这风寒是小病,好好静养,可保无恙。但在受风寒的同时,操劳过渡,便会导致身体崩坏,病情十倍复发。”
杜荷低声道:“前些日子,大军出征,李叔叔身为兵部尚书,他的任务最为繁重。”
“这个傻瓜……”李世民骂了一句,“生病了还强撑,活该受罪……”他顿了一顿道:“朕宫里有他国进贡的千年人参、雪参、灵芝等补药,朕都让人送过来,你们看看有什么能够对李爱卿的身体有帮助的,尽管用上,务必要让他尽快康复。青莲,你等候通知兵部一声,兵部之事,暂时由兵部侍郎代为处理,另外通知李爱卿的家人,让他们将李爱卿接回去,告诉他们,在李爱卿身子没有完全康复之前,谁敢让李爱卿出府一步,朕拿他们试问。”
李绩的病倒,在朝堂上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作为兵部尚书,李绩的人缘还是非常宽广的,英国公府上探病的人流络绎不绝,即便是李世民都亲自前往英国公探视……
杜荷亦不例外。
正如御医所说,李绩并无大病,就是因为风寒而使得身体虚弱,因为疲累而导致情况十倍加重。在当天他就醒了过来,言谈无碍,不过想要完全康复,至少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调养。
就在李绩生病的时候,一件惊动朝野的大事发生了。
李世民让张亮派往吐蕃的使者遭受到了神秘劫匪的袭击,全军覆没。
吐蕃给出的理由是象雄国的流寇,但做贼终究会留下把柄。张亮明里暗里一共派出了两拨人马,一波是正大光明的使团,另一波是密探性质的,打算调查一下吐蕃的虚实情况。
两拨人马一前一后,松赞干布派出的人包围住了明处的使团,却将暗处的密探留在了后方。作为一个合格的密探,首先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他们人数不多,自知无力救援,狠下心来在一旁观望,然后在暗处跟着这伙贼人,直至亲眼见到他们走进吐蕃军营。
凶手是谁,显而易见了。
李世民闻讯之后,气得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愤恨之下,一掌猛拍案几,因为怒极拿捏不住力量,那手掌肿的跟熊掌相差无几。
这地位越高,越注重脸面。大唐作为天下独一无二的帝国,更不容许有人在他的头顶拉屎撒尿,为非作歹。任何国家都是如此,越强大,他们越不容许弱者放肆。
李世民咬牙切齿的召见了文武大臣商议此事。
消息传开,满朝文武,听了无不为之失色。
作为大唐帝国的臣子,他们有着先天的优越性,都是高人一等的存在。就算他们彼此之间有什么矛盾,可在唐朝的威信受到挑衅的时候,大伙儿都会放下成见,合力对外。
“岂有此理”长孙无忌暴跳如雷,高喝道:“吐蕃小儿,欺人太甚。陛下,使者,国之尊严。陛下所派的使者,他代表的即是陛下,吐蕃纵兵围杀,实在是没有将我们大唐放在眼底,其罪当诛,当诛。”他连叫了两个“当诛”。
魏征也站出来道:“兵者,凶器也。我大唐以仁为本,不愿妄动刀兵,但并不意味我大唐怕事,怕战。今日贼虏欺上门来,必须给予厉害,以维护我大唐威严。”
褚遂良、马周、岑文本这些向来主张不战,反战的文臣,这一刻也众口一词。
大唐的威严,不容任何人侵犯。
看着被激怒的满朝文武,杜如晦道:“老臣认为吐蕃的松赞干布根本就没有打算瞒我们,他只是表个态,给我们一个说法,他是吃死了我们现在在对高句丽用兵而无暇顾及他们。”
松赞干布这一招并不难猜测,用心也瞒不过大唐王朝的那些高端人才,只不过在说出一切之前,让李世民,让满朝文武都知道自己的态度。如今让杜如晦一语道破,众人也展开了真正的讨论。
程咬金大大咧咧的站了出来道:“还有什么好说的,吐蕃的这群王八蛋有胆子欺负到咱们头上,不**娘的,我大唐如何让天下各国臣服。”
秦琼这时也笑着站了出来,道:“陛下,知节这番话说的固然是粗鄙不堪,但却句句在理。吐蕃趁我大唐征伐高句丽的时候,给我们下套,威胁我们,开了先河。若不正面回应,以后有同样的事情,他国纷纷效仿,我大唐又当如何?”
魏征蹙眉道:“但是两线远征,耗费太大。我朝固然经过一年半的修养,累积了不俗的经济物资,但无法长时间支持两线作战。不是我们不想反击,而是国力不许。过度的战争就是穷兵黩武,对国家,对百姓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程咬金、秦琼说的有理,魏征这里也说的不错。
李世民不是汉武帝,汉武帝对外立下赫赫功绩,可对内却是“海内虚耗,户口减半”,而唐朝连年征战,却始终能够维持贞观盛世,即是因为合理的征伐。两线远征,显然是违背了唐朝的根本出兵惯例。也是因为如此,松赞干布才会死死的吃定大唐,认为就算自己做的再过分,唐朝也会忍下来。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脸上有露出挣扎的表情,他想打,但他也担心给百信带来危害,给大唐的经济发展带来伤害,使得贞观盛世过早落幕。
作为首相的房玄龄这时笑呵呵的出班道:“这要看陛下如何决断了,打吐蕃、打高句丽谁轻谁重。我大唐并非无法支持两线作战,而是无法长时间的支持两线作战。即是如此,臣觉得吐蕃、高句丽可以一起打,但根据剩余的物资力量,定一个期限。在期限内,无法取得最终的胜利,则撤军,全力支持一路军,剩余的一路,可以暂且留着,待修养生息之后,在做定夺。”
“妙”李世民眼中一亮。
苦思无果的杜荷也咧嘴一笑,他们都陷入了误区。都觉得要打就一定要打出结果,却没有想到战争除了胜利,还有撤退打和一说,没有必要一根筋,死撑到底。
李世民将目光落在了户部尚书的身上。户部尚书道:“回陛下,因为番薯的出现,我大唐去年各地收成极佳。各地府库中的存粮,能供二十万大军两年之需。若算上今年的收成,将会更多,当然为了确保天灾的发生,留些库存是必须的。”
李世民在心底盘算了一阵,果断道:“自然如此,来人,拟我旨意,传令与江夏郡王,朕给他半年的时间对付高句丽,若不成功,退回辽东,择日再战。”接着,他目视朝堂上的所有文武,拍案而起,高声道:“大唐尊严不容践踏,吐蕃松赞干布,胆大妄为,杀我大唐使者,等同与我大唐宣战。他要战,朕便战。不灭吐蕃,朕誓不罢休……”
豪情壮志,配合帝王威严,李世民这番话说的满朝文武,热血沸腾,皆喊起了“大唐万胜”。
李世民的决定还是非常理智的,打高句丽的目的是为了收复失地,为中国子弟报仇。而打吐蕃,那是因为吐蕃公然杀害大唐使者,向大唐宣战。现今辽东已经收复,至于报仇,已经拖了那么多年,不在乎一时一日。吐蕃是唯一能与大唐对抗的国家,且正在攻打象雄国,刻不容缓。选择吐蕃,无疑是最正确的。
松赞干布机关算尽,却忽视了一个王朝的血性、骄傲与自尊。
既然决定出兵,选择统兵大将则是当务之急。
一时间众人察觉,最适合的人选李绩正在病床上躺着。
第三十章毛遂自荐
第三十章毛遂自荐
古人用“将帅”来称将军,但将与帅是有本质意义上的区别的。
将者,冲锋陷阵,催凶克敌,帅者,调配大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将不能之帅之事,帅也不能当将之职。
两者有着本质意义上的差别,亦可以将帅视为将之延伸,更高一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