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

第383章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第383章

小说: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兴思来想去,觉得张辽既然来信求援,那就说明徐州的形势发生了很不利的变化。想想也是,任谁跟诸葛孔明打擂台,也不是一件轻松愉悦的事情。能够应付诸葛亮这种多智近乎妖的选手,赵兴阵营当中倒是有那么几个,其中以老辣的贾诩和鬼谋郭嘉最为合适,但这二人如今都不可轻易调动,剩下的就只有田丰和庞统了。
田丰属于正大光明使用阳谋的那种,倒是跟诸葛亮的计谋手段旗鼓相当,但冀州军团摊上吕布这么一个不太靠谱的军团长,怎么也要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后面镇着才好,所以田丰也走不开。
如此以来,就剩庞统了。
也不是说庞统比起另外三人就不行,其实让他跟诸葛亮近身PK恰恰最合适。这两人还在南阳求学时,便得了“卧龙凤雏”的名号,不仅彼此十分熟悉,而且走出南阳之后都在短短几年之中便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
一位是朝中大佬刘备的第一谋士,一位是北地霸王赵兴的手下重臣,这两位昔日的同窗好友在徐扬之地再相逢时,却成了不折不扣的对手,说起来也真是造化弄人啊。
从卧虎城临行之前,赵兴请庞统过府相谈,也算是为他设宴饯行。座中陪酒的有徐晃、李进思、陈珪、李儒、刘继礼、秦谊禄和吕蒙等人。接任庞统的陈宫还在道路之中,倒也不急于立即赶回上党,毕竟并州军团有徐晃坐镇,加之卧虎城内还有一群牛人,短时间内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赵兴对庞统说道:“士元此去徐州,可是身负重任,那诸葛孔明真不容易对付!”
庞统点头,有些慎重地说道:“主公说的甚是,吾曾与孔明同窗数载,深知此人有鬼神难测之智,确实不是易与之辈。但还请主公放心,如今吾与他各为其主,来日战场之上相见,绝不会因私废公、手下留情!”
“好!有士元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诸葛孔明虽然多智近妖,但却是光明磊落之辈,断然不会像益州司马懿那般阴险下作,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此去徐州,士元只管与孔明堂堂正正地交手,徐州军团但有所需,直接向卧虎统帅部申请即可,我会让人特事急办,绝不耽误片刻!”赵兴给庞统加油鼓劲说道。
主要负责后勤保障的刘继礼和秦谊禄当场表态,会给庞统筹措一笔数量甚为可观的军需物资,紧随庞统南下的脚步从海上运抵徐州,作为支持庞统的直接表示。
看到赵兴与座中同僚如此同心同德,庞统心里十分感动。他觉得自己当初毅然选择北上投奔赵兴,真是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几年之中,赵兴先是安排他进入卧虎讲武堂系统学习了新式军事思想和各种先进作战理论,接着安排他贴身跟在身边学习锻炼,后来更是破格擢升重用,将他放在了并州军团大军师这么显赫的位置之上。
只要有赵兴的绝对信任和大力支持,加上这几年的锻炼积累,庞统有绝对的信心可以在未来赢了孔明。
数日之后,收拾停当的庞统和马均等人,在数百精兵的护卫之下,向东出了壶关,沿着冀州军团控制的北方一侧绕行到渤海郡漳水入海口的永固码头上,在这里登上了南下徐州东海郁洲山军港的大船。
随马均一起上船的,除了几十名高级工匠之外,还有数百口大小不等的密封木箱,每一口都需要八名精壮士兵使用撬棒、绳索以及滑轮组才能吊上大船。至于这些箱子里面到底装着什么秘密武器,却只能留待日后出现在徐州战场上时才能见到分晓。
远在徐州的张辽在收到三哥回信之后,原本有些恼火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三哥在信里告诉张辽,不仅给他派来了庞统和马均,还有一批重要的装备和数量不菲的军需物资同时运抵徐州,希望三弟再接再厉,死死守住徐州这处战略前沿。
十日之后,庞统和马均等人顺利抵达东海朐县,徐州军团下属龙骑军军长李铁柱亲自前往码头接船,然后带着数千龙骑兵护卫着庞统前往徐州军团总部所在的淮陵城。
实际上,从朐县前往淮陵的道路全部处于徐州军团的控制之下,根本用不上派出如此大的阵仗前来迎接庞统。
又过了一些时日,身处寿春城内的诸葛亮听到风声,得知自己昔日的同窗好友来了徐州,而且是担任了徐州军团大军师这一明显针对自己的职位,当时他只摇头苦笑,并没有多说什么。
在诸葛亮看来,该来的总是要来,此生想要绕过庞统只怕是没有了可能。他只希望来日俩人战场对决时,彼此只是就事论事,不要做那些唯利是图、蝇营狗苟的下作之事。
好久没有PS了,今天五更,算是个小爆发,总想说点什么。
很明显,本书到了这里,已经快要收尾。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按照南道的设想,益州攻略和中原大战便是本书的高潮部分,也是各种势力、各种关系、各个角色错综复杂,最难描写和处理的部分。因为难写,而从一开始南道便承诺绝不太监、绝不烂尾,所以书写到后期是越来越难,卡文的情形更是频频出现,自然影响了更新的速度。
有许多人喜欢看那种单一剧情,紧紧围绕这猪脚从头牛逼到尾的桥段和剧情,很明显南道这本不是。登上三国时代的各路雄杰有近千人之多,如果始终盯着猪脚赵兴不放,什么事情都由猪脚一手包办,说实话,从逻辑和常识上来讲根本就是狗屁不通。
赵兴存在的价值,一是发掘、整合以及充分运用人才,二是将全新的观念和思想教给身边人,他不需要从头到尾手持霸王枪一路杀过去,这样的人只是匹夫,不是可以横扫欧亚大陆的雄主。
最后,感谢一直默默支持南道的“永不言弃”、“泳姿怪青蛙”、“大象”、“天醉何人罪”、“川菜”、“007”、“天堂鸟”……等许多的书友。南道不会让大家失望的,不仅这本书会华丽结尾,下一本书更为华丽登场!
第十七卷 翻云覆雨 第八二三章 江东该往何处去
中原地区的一番兔起鹘落,不仅是让赵兴手下的众多将领警惕异常,也给身处东南之地的吴州造成了巨大影响。
这些年,东吴孙氏与中央朝廷的关系经历了一番起伏,从开始的应召围攻,到后来的阳奉阴违,再到现如今的背道而驰,可谓是渐行渐远,如果形势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真可能彻底投入晋国赵兴的怀抱。
然而,风无常势,水无常形。一场由刘备和曹操联手掀起的政治风暴忽然自帝都洛阳这个风暴眼中开始刮起,等到韩荣和诸葛亮入主扬州,刘表荆州称病之后,东吴上下忽然感觉风向变了,于是东吴内部对未来究竟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而且相互之间不愿退让,大有一言不合便捋起袖子干架的态势。
说起来,东吴的这番变化,缺跟赵兴的策略有关。
前两年,赵兴手下六大军团大打出手,在黄河两岸将朝廷大军和冀州袁绍揍得鼻青脸肿,在西凉地区让益州司马懿大败而退,顺手还取了大郡汉中,后来更是强势登陆青州徐州,将袁绍、曹操、刘焉、袁术四路联军打得溃不成军,最后还彻底剪除了袁绍。
这一番雷霆手段下来,不仅大大扩张了晋国的地盘,还成就了赵兴平西王的无上威望,一时之间东吴内部各方势力都是心惊不已,纷纷赞同与晋国进行联姻,也就是彻底倒向赵兴。
然而,好景不长,赵兴麾下几大军团在消化吸收了新得的地盘之后,好像变得老实规矩很多,不再四处挑衅和征战,这一年多里竟然毫无建树,眼睁睁地看着刘备和曹操在中原地区搅风搞雨,居然也是听之任之。
身处事外的东吴诸派势力不仅要问了。。这是一个神马情况?
如今眼看着刘备和曹操强势整合中原地区,一旦他们完全巩固了豫州和扬州,接下来荆州刘表也是岌岌可危。如果荆州复归朝廷直接控制,则曹刘联盟势必与益州司马氏暗中勾结,如此一来,代表中央朝廷的这一方便控制了大汉一半以上的人口和最为富庶的地区,也就可以凝聚起足够与赵兴抗衡的力量,到最后谁胜谁负变得更加难以预料。
正因如此,最近在江东内部渐渐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声音。
第一种声音,也是赞成人数稍多的一方,是以张昭、张紘和朱治等众多世家大族为代表,他们认为在目前这种难分胜负的局面之下,暂时不要战队,既不支持朝廷,也不得罪晋国,就作壁上观便可。
然而,做墙头草虽然降低了风险,但最终的收益却也会降低,甚至危险更巨。试想一下,无论是中央朝廷或者晋国一方,一旦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转过头来便会毫不客气地对付东吴,因为东吴的骑墙行为,使得人家动手时毫无顾虑。
第二种声音,属于仍然看好晋国,继续坚持东吴应与晋国保持亲密关系的一方。这其中有鲁肃、顾雍和陆绩等人。
鲁肃看好晋国,那是因为他对晋国现行体制的巨大优越性了解最深刻,对赵兴的战略意图看得最清楚;顾雍看好晋国,是因为始终与老师蔡邕保持着书信往来,受到蔡邕的影响较多;陆绩看好晋国,则是因为陆逊如今北上晋国,而昔日好友庞统又南下徐州,他不愿意晋吴两地徒生纠葛。
第三种声音,也是稍微弱一点的,但却日益吸引更多人加入进来的一方势力所发出。以孙权、丁奉和步骘等少壮派喊得最凶,他们声称东吴不应该只是作壁上观,而应该趁着朝廷和晋国拼斗之时大力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寻找机会夺下荆州之地,成为第三方逐鹿天下的势力。
孙坚作为东吴地区的最高决策人,自然不会轻易表明自己的态度。孙策作为孙坚的法定第一继承人,他只需按照父亲的意图做事即可,所以孙坚的态度便是孙策的态度。周瑜是孙坚的好友,虽然在东吴势力中如今分量极重,但也没有表态,因为他还在观察和思考。
一个整合的势力内部忽然出现了三种声音,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作为久居高位的决策者,孙坚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相继约谈各方势力的代表,想听一听大家各自坚持的理由。
“骑墙派”代表张昭见了孙坚之后说道:“中央朝廷始终占据大义的名分,但晋国赵兴却拥有巨大的声望和强横的力量,双方如今以黄河、泰山、淮河为界,相互争执不下,谁也难以预料接下来哪一方会获得最终的胜利。在这种敏感的时候,原本势力弱小的东吴变得举足轻重,一旦明确表态加入其中某一方,势必打破现有的平衡,但却不见得就会押对了方向,日后反倒会留下无穷无尽的后患。”
“亲赵派”代表鲁肃见过孙坚之后说道:“大汉中阳朝廷糜烂已久,已是回光返照之时,单凭一两个雄才伟略之人已经无力回天。如今晋国休兵罢戈,不过是在积蓄力量,意图一战而平天下。主公切莫首尾两顾,左右摇摆不定,白白浪费了赵孙联盟打下的良好基础。”
“少壮派”代表孙权面见父亲时说道:“父亲勿怪孩儿多事,实乃孩儿不忍坐看父亲辛苦多年打下的大好基业付诸东流。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当力争上游、唯吾独尊,岂能自甘人下、做他人之尾翼?如今正是江东发展壮大的良机,一俟朝廷跟晋国大打出手,我们便迅速西进,灭了荆州刘表,为日后逐鹿中原打下基础。孩儿不才,愿为先锋!”
见过这三路代表之后,孙坚不仅没有定下决心,反倒更加迷茫了。听起来,大家说的都有道理,而且都是为着东吴着想。
无奈之下,孙坚便让人请来足智多谋的周瑜,将三方代表的意思转述周瑜,想听一听周瑜的意见。
周瑜沉思良久,缓缓回答:“其实却也好办,主公现在就给晋国方面去信一封,询问何时为大小姐举办出嫁的婚礼仪式,看看晋国方面如何回答。”
孙坚没想到周瑜的回答这么简单,皱着眉头,一时之间琢磨不透周瑜究竟有何用意。
PS:今日第五更送上……
第十七卷 翻云覆雨 第八二四章 周郎妙计谋天下
作为孙坚的谋臣,周瑜自然不能看着孙坚在那里纠结而自己却继续好整以暇地装大瓣蒜,这不是作为谋士该摆的姿态。
周瑜轻咳一声,然后不急不缓地说道:“瑜不才,之所以建言主公向晋国询问大小姐的婚事,其实就是想刺探一下晋国的虚实以及态度。”
孙坚颔首,示意周瑜继续往下解释。
周瑜又说:“看目前的局势,似乎晋国有所保守,坐视中央朝廷内部整合而无动于衷,似乎犯了战略上的错误,但我们毕竟不是赵兴,不知道他内心究竟如何着想。若按常理,形势如今对晋国不利,他们一定会想办法压制曹刘联盟造成的影响,而公然向世人宣布赵孙两家联姻,就是很好的手段,可到现在也不见晋国有这方面的表示,难道说晋国之内无人知道这么做的好处?”
周瑜不等孙坚回答,自己摇着头继续说道:“很显然,不是。正因为晋国知道公布赵孙联姻的巨大影响,所以一直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才会向外宣布此事。同时,他们也是在试探我们的态度。晋国想看看我们是否会在他们虚弱的时候,存有趁火打劫的心思,这一点也会影响到晋国今后与我们的关系走向。”
孙坚听到这里,似乎有些明白,于是问道:“若以公瑾的分析,我们是该继续保持与晋国的亲密关系?”
周瑜还是摇头,他回答说:“这要看晋国怎么答复了。如果赵兴同意马上就操办迎娶大小姐的婚礼,我们便要谨慎了,最好保持与晋国的关系。如果赵兴答复暂时不公开,继续维持现状,我们反倒是要暗中继续与晋国保持密切的关系。”
孙坚对周瑜的说法有些头大,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又或者是周瑜表述的时候颠倒了。孙坚问周瑜:“为何晋国同意马上举办婚礼仪式我们反倒要谨慎?”
周瑜回答说:“吾以为,如果晋国着急操办婚礼仪式,那就说明晋国自己没有信心在接下来的争霸中获胜,所以才会借助孙赵联姻之事鼓舞人心和士气。相反,如果赵兴依然稳坐钓鱼台,那就说明他早已经想好了如何对付朝廷的办法,只不过时机未到而已!”
孙坚于是彻底明悟,顿时大喜,抚掌赞叹着说道:“公瑾果然好谋略,只此一问便可以探得虚实!”
听到孙坚赞扬的话语,周瑜却不自得,继续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