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御医 >

第171章

大唐御医-第171章

小说: 大唐御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识的多了,自然懂得也就多了。胡吹海侃一阵,道:“澈儿,有没有兴趣出京去闯闯?”
    卫澈一愣,眼睛亮晶晶的望着卫螭问:“老爷,您的意思是……”
    卫螭道:“咱家的日子。眼见着越来越好。在京城地根基,也越来越稳,不过。我和夫人都是经历过灾难地人,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从来都不是我们地作风。你和卫文俩人,这两年历练了不少,卫文我打算留在身边帮忙,而你,我想让你出去,拿着家里的鸡蛋出去,重新找个篮子放置。”
    卫澈一听就明白了,低着头,问了句:“老爷,为什么是我?”
    卫螭笑了,道:“因为你是最适合的。我要你去三个地方,第一个是江南,第二个是岭南广州府,第三个就是蜀中。去了也不用做别的,买地、买铺面就成,其余的都不用做。很简单的工作,就是路程远了些,颠簸了些。”
    “老爷,我愿意去!”
    卫澈考虑一阵,坚定的说道。卫螭满意地笑了,道:“愿意就好。你去了之后,只要购买田地、铺面就成,如果买不到,荒地、池塘也成,最好是像咱家现在这样的。买好就成,先不用忙着发展,发展也是几年后的事情。明白吗?”
    卫澈点头表示明白。卫螭很满意。虽说现在历史已经改变了很多,卫府的地位也很牢固,但是,这里是古代,动辄抄家灭族的地方,未来的历史,已经不再是他熟悉的那样,多做点儿准备总是好的。
    过完年,卫螭、谢、成叔、卫澈、卫文一起,又商讨了一些细节地方面,卫螭跑秦府找秦威商量了两回,游说秦府,俩家一起,趁着有钱在手地时候,悄悄派人出京,在卫螭说的三个地方,购置田产。京里的产业,维持着原样,不再大量增加规模,维持在一个中等地规模。卫府、秦府的这些动作,都是暗中悄悄进行的,即使有人察觉了,也不会有啥特异的想法,这年头,谁家在外面没点儿产业。
    过完年,随着开春的到来,农忙时节到了。新来的佃户也到位,和着家里收留的那十多户,给他们划分了地,卫府人手不够的窘况总算缓解了。家里的蚯蚓养殖,也渐渐上了规模,山地种植果树和玉米,地里种植普通的庄稼,离庄子近的,容易灌溉的田地,种了蔬菜,如今卫府的日子,也算过的有模有样,卫螭琢磨着,这应该算是过上了富庶的封建地主生活了。
    仔细琢磨了一下蚯蚓养殖的产业链,家禽、果树、庄稼都有了,还缺渔业养殖一环,卫府的位置,要弄个鱼塘,有点儿麻烦,田地不在河边,不好引水。卫螭干脆请人留意,看是否有人家要卖,准备掏个鱼塘,随便养上几尾鱼,不说别的,空闲的时候可以钓鱼,每年还能捞点儿活虾吃。等广州府的产业弄起来,说不定还可以去吃海鲜呢。可以说家业这方面,未来一片光明,日子非常的有盼头。
    家业安排好了,卫螭可以专心干工作了。开春之后,医学院差不多就完工了,朝廷去年就颁布诏书,向天下公告了医学院的成立和招生简章。等一些细节方面的完工之后,医学院就可以开始招生开课了。
    眼看医学院完工在即,卫螭跑宫里的日子也多了,医学院除了他这个祭酒已经就职之外,其余人选还需要商议。医学院的官职,设祭酒、司业、丞、主薄及各学博士。卫螭担任祭酒一职,兼任医学博士,等于是当了校长又当老师,待遇还不错,也算能者多劳。司业和丞是祭酒的助手,丞专管内政方面的工作,司业相当于教务主任,主薄则是学科主任,博士兼任教授。
    司业一职,最适合的人选是孙思邈。可惜他自言是方外人士,不愿担任官职,只愿领一个博士的头衔,负责教授医术。这样一来,人选只好从太医署选拔。卫螭选了个医德、口碑都不错的老太医丁守诚。医学丞这个位置,其实最适合的是谢,奈何卫螭已经做了祭酒,如果再让他的夫人做了医学丞,那医学院可真就成了他卫府一家的天下了,为了避嫌,谢只担任了一个内科主薄外兼一个医学博士。医学丞一职,就等今天的会议,由吏部举荐。
    主薄和博士的位置,卫螭建议由医德、医术并重的人担任,不管是太医署也好,还是从国子监并过来的那些人也好,在众人间选拔就是。毕竟,医术也算是专业学科,如果年级组长都由外行担任了,那就太讽刺了。
    李二陛下看过卫螭的报告,也明白术业有专攻的道理,同意了卫螭的意见。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医学丞这个位置的人选。
    卫螭坐在人群中,由于品级高,坐的位置挺靠前的,和他一个品级的位置上,就他最年轻,也算是一项可以骄傲的资本了。卫螭不关心李二陛下指派谁去担任这个职位,这个职位是由李二陛下决定,他插不上话。卫螭一双眼睛,不时偷偷打量着陪侍李二陛下身旁的那个新来的,做才人打扮的小女孩儿。
    说她是小女孩儿,实在是因为看起来,年纪太小了,只能判在萝莉的范围内。大约十一二岁,个子娇小,相貌清秀,虽然小小年纪,气质却非常的斯文儒雅,带着淡淡的书卷气。清澈漆黑的大眼睛,偶尔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让人不能小觑。在这么多朝臣面前,也气定神闲,一派淡然从容之态。
    这么小孩子,居然是才人,应该是新选进来的,也不知是不是就是那个名传千古的武MM。传说,武MM被选进宫的原因是姿容俊美过人,丽得连李二陛下都听过她的名声才被选进来的。
    卫螭再次抬头,悄悄地,不着痕迹的打量,说实在的,这么大的,还没张开的小萝莉,实在看不出哪里俊美,最多只能算清秀,气质还不错。卫螭不确定是否就是武MM,一,控!喵喵的,这么大的孩子都能下去手,太……这个词不能说,说了会被砍头的。
    第六卷 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三十九章 残酷的现实(
     更新时间:2008…9…6 23:14:16 本章字数:4672
    学丞一职的人选,最终定为萧禹,一个出身高贵、劳高望重,久经宦海起伏的老头儿,也是一个固执的老头。虽说不在意,但卫螭听到这个人选,还是头疼了一番。李二陛下存的什么心思,居然派这么一个人来打下手,折磨萧禹还是折磨他?!卫螭冷眼看着众臣商议,也不发表意见。
    确定了人选,卫螭就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医学院筹备工作中去了。以前看人家做校长的挺清闲,轮到自个儿亲自上场的时候才知道其中的痛苦,幸好,还有后世的医学院给他借鉴,剔除一些不合适的,留下适合古代的,符合唐朝实际情况的东西来,也似模似样的算是筹备起一座医学院。
    卫螭估摸着工程进度已是差不多了,才慢悠悠的跑去学校看看,刚进门,就被一个相熟的将作监小官员拉住,神色鬼樂。卫螭一愣,也跟着他缩着脖子,低声问道:“怎么了?”
    “卫大人,刚刚来了个很凶的老头儿,说是叫萧禹,是您的副手,我们阎大人被叫进去训示了,他让下官候着,提醒您一声。”
    卫螭神情一凛,道:“谢谢,我知道了。”
    打发了小官员,卫螭慢慢的走进刚刚添置好的办公室,如今医学院里的人,还多数都是将作监的,都和卫螭熟识,这些人,不管是路上遇上的,还是别的,看卫螭的表情,都只有一个——同情!看地卫螭心中一阵发寒。未来是不是太黑暗了?!
    怀着复杂的心情,卫螭进入办公室,一进去就看到一个胡须雪白,满脸褶子的老头高坐上位,阎立德坐在下首,满脸严肃。
    卫螭笑着拱手:“两位大人辛苦了,萧大人是吧?在下卫螭,今后与萧大人一起共事。这还是第一次见面。以后要请萧大人多多指教。”
    萧老头正在翻阅卫螭编制的那些规章制度。闻言抬头,淡淡的回礼,道:“卫大人严重了,您是医学院的祭酒,今后有何吩咐,尽管说就是,卫大人请高坐。”
    卫螭也不客气。坐到自己位子上,就和阎立德聊了起来,了解一下工程进度,已差不多完工,就连细节方面的窗户的雕花什么地,都已经弄好了。卫螭道:“久闻阎大人擅画,请您帮忙画几幅画可好?”
    阎立德道:“卫大人能看得上阎某地画,是阎某地荣幸。不知道卫大人有什么要求?”
    卫螭略一思索。道:“想请阎大人帮忙画几幅人物画。神农氏、华佗、扁鹊等历代名医,呈于名医堂,供后人瞻仰学习。学医的。总要知道这些为医学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对吧?”
    医学院筹建的时候,卫螭就策划好。从大门进到教学区的墙壁上,请将作监的人,把历代名医的画像画于墙上,并简短注明他们曾对医学发展作出地贡献。并建立名医堂,供奉历代名义画像、牌位,按照大唐现时的习俗,表达后进对先贤的敬意。卫螭请阎立德画的就是名医堂要用的画。
    说完,卫螭转问萧禹:“萧大人,如此安置,您赞同否?如果有其他的高见,请说出来,我们一起把医学院的工作做好。”
    萧禹淡淡道:“卫大人拿主意就好,老夫乃是儒家子弟,于医学一道并不精通,就职医学丞只是掌管内务,内务范围之外的事务,卫大人乃是大祭酒,卫大人定夺就是,不用在意老夫。”
    卫螭微笑着,挑挑眉,笑着没说什么,转向阎立德,继续商议一些细节方面地东西。
    医学院地科系,目前分为三大系,医学系、药学系、护科系三大类。外科、内科、儿科、妇科等全部归入医学系,辩药、配药、制药则全部归入药学系,护科系顾名思义全都是护士,辅助类的学科都在这里。
    学院的老师,要么是从各地请来地名医,要么就是直接从国子监合并过来的医科的原教授,不用担心教师不够。卫螭甚至还给药学系的学生们,安排好了药圃,让他们可以自己种植一些草药,学习起来更直观。一切的设想都是美好的,但招生的时候,却遇到了预想不到的情况——生源不足。
    这年头,文盲遍地都是,能识字的都是少数,能接受到系统教育的,更是少之又少,都是非富则贵的,这些人,又怎会缺少医生,又怎会想来学医。来报名的,多是贫家子弟,大字都不认识,怎么学医?!
    整个招生工作结束,符合条件的学生,只招了区区两百多号人,其中还有一百多人是来各府的下人,奔着足浴和按摩这些辅助科目来的;还有31个人是报的药学;真正想做医生的,卫螭仔细数了数有55个人。还有百多个外国人想来报名,被卫螭给拦了回去,声明医学院刚建立,不招收外国学生。卫螭、丁守诚、萧禹以及各教授,齐聚一堂,在会议室开会,共同商讨关于生源的问题。
    卫螭自嘲的笑道:“看来,我把前景预期得太好了,是我的错。忘了这里是大唐,医生位列工,犹在士农之后。”
    丁守诚道:“历年国子监医科的学生,多是外国人,我大唐子民于医学一道,愿学者不多。这是事实,卫大人无须自责。”
    卫螭笑笑。自从朝廷开科取士之后,天下人奔的都是高官厚禄而去,想得不过是光耀门楣,光宗耀祖,建功立业,从军、进学都比来做医生好。医生的地位,不过和手工业者一般,士农工商。
    “要不,还是招收一些外国学生吧。”
    有个教授提议。卫螭沉思一阵,道:“今年还不行。明年之后再说。医学院刚刚建立,一切制度犹在实验,待得试行一年之后再说。招了多少,我们就教多少。事物总有个发展过程,先把第一批学生教好再说。”
    说完,卫螭顿了顿,道:“生源问题,先这样决定。下面说说补助问题。萧大人。请把您做的计划拿出来让大家看看。”
    这年头地学生是幸福的。上了国子监的学生。朝廷都会
    定量的补助,让学生基本能维持还算可以的生活,让问。这个福利措施,外国留学生也有。医学院建立后,卫螭专门说过这个问题,李二陛下被他缠得没有办法,逐答应他。让他召集人商讨出一个具体的数额之后,由户部拨钱。这个问题属于内务范畴,交由萧禹去做。
    萧禹拿出他的计划书,道:“国子监监生每人每月有300文的朝廷补助,按照此例,老夫预订医学院地学生每人每月100补助。教授……”
    卫螭听着萧禹说,越听越不对劲儿,眉头也越皱越紧。忍不住打断他:“请等一等。萧大人,我怎么听着不对啊,为啥我医学院地补助。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比国子监少两倍,只是人家地三分之一?”
    萧禹严肃的道:“卫大人,你刚才也说了,士农工商,士第一,工第三。国子监的监生,哪里是医学院能比拟的?朝廷能拨予补助,已是陛下宽仁,我等做臣子的,自要为陛下分忧解劳,怎能给陛下添乱,在国子监监生的基础上酌减才是。”
    卫螭傻眼,道:“那你的补助比诸位同僚都多两倍,也是为了这个?”
    萧禹理所当然地道:“这是自然,老夫乃是堂堂的儒家子弟,身有功名。卫大人你有陛下封赏的勋爵,虽出身低微,但如今也理应比老夫等多一些才是。”
    如果可以,卫螭很想脱下鞋子扔到萧禹的皱褶脸上去!说的什么鬼话!
    卫螭耐着性子,道:“萧大人,我记得在做这个疏奏之前,在下就提醒过萧大人。我们医学院因为科目限制,需要的器具多,申请补助的时候,也请多申请一些。萧大人还记得否?”
    萧禹道:“老夫当然不会忘记卫大人的交代,已经酌情增加了文。”
    很想很想打人!
    卫螭扫了厅中诸人一圈,除了他有异议外,其余人,居然没一个人吭声,实在是让人想怒其不争都怒不起来。
    卫螭道:“萧大人,医学一道,必须有大量地实践经验做基础,不是像国子监一般,只要读书就行,医学还需要实践,医术地高低,与实践经验的多少大有关系。比如药学系的学生,辨识草药那是基础,草药哪里来?当然是要购买地;还有学制药的学生,要做好的药品,也需要大量的药草给他们实践操作,这些都是要钱的。医学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