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霸宋西门庆 >

第443章

霸宋西门庆-第443章

小说: 霸宋西门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门庆并没有亲自带队往燕云租界,虽然他恨不得往自家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但中华联邦有多少大事,现在通讯又不发达,他实实在在是走不起啊!

至少,现在他的手边就有一件大事,必须他星夜飞马赶路,回巨野城去与议会裁决定夺。

这件大事就是后世历史书上被称为“新国奠基三事”之一的币制革新。

新国奠基三事,指的是中华联邦公元一一一六年间发生的三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事件——首先当然是燕云十六州以租界的形势回归;第二件就是报纸的开放——借燕云十六州回归为契机,在西门庆的主持下,中华联邦议会一致通过,开放报业,允许私人办报,从此开启了中华联邦言论自由、议政无罪的先河,官办的联邦公报《日*》从此正式创刊,沾了燕云回归的福气,创刊号一出版发行即大卖特卖,一时全国纸贵——光是程万里和马植两个人,就每人平均收藏了五百份,当传家宝留传了下去。

在四开八版的创刊号首页上,自然是燕云回归的专版文章,而在未版,则是一篇当时被喜庆气氛所淹没、但却影响了后世千年的不起眼文字,就是这篇文字,揭开了一一一六年第三件大事——币制改革的序幕。

故宋的货币,主要用的是铜钱,但问题是铜钱私铸成风,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弄得铜贵钱贱,官府每年只要敢发行新铜钱,就有不法之徒把新钱熔了,铸成铜器,转手即可获大利,虽屡禁不能绝。

这种挖国家墙角的买卖,在梁山当贼的时候西门庆也没少干,现在摇身一变自己成了国家的代表,再自己给自己刨坑就显弱智了。

因此西门庆不得不想办法,向这个劣质铜钱横行的时代发起挑战。说实话,他的心中一点底子都没有,因为前世也好后世也好今世也好,他都只看过一本《经济学》,而且嫌枯燥还没有看完。这正是:

钱到用时方恨少,事来急处始觉难。却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八十章 高丽来朝

西门庆下决心改革币制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想要不改革都不行了。即使他想安于现状混吃等死,但随着国内商业的日益繁荣,外贸交易的渐趋扩大,市面上故宋遗留的铜钱越来越不够使了。

西夏、辽国甚至新兴的大金都在吸收中原的铜钱来补充自家的货币体系,海外的高丽、倭国也对中华的铜钱情有独衷,就仿佛后世天朝人——尤其是人民公仆——对美元、欧元的热衷一样。

商业部的部长神算子蒋敬也反映说,现在运输的成本已经在开始隐隐限制贸易圈的扩大了,因为铜钱实在份量太足、太占地方了,大宗商品交易中,很大的运输比例都被lang费在了货款的转送上,这一来必然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商品本身的发卖效率。虽然西门庆提出了在全国各地大江南北遍地开花设立银行的解决议案,但是蒋敬不敢躁进,都说打铁还得本身硬,没有充足的银根供应,银行开得越多,死得越快。

西门庆也很傻眼,他这才知道当元首不只是高薪高职高人一等高高在上,这背后分明是高危高血压高风险高空作业,脑细胞的阵亡率是最高的。

正当西门庆殚精竭虑绞尽脑汁发愁怎么应付钱荒的时候,飘洋过海来了一群外国人,这群外国人并不是普通的海商,他们负有特殊的政治使命——他们是高丽国向中华联邦派遣的通好使节。

现在的高丽属于李朝统治,国王李乾德,年号会祥大庆。高丽本来自古都是中国的藩国,但辽国崛起后,宋朝无势,高丽就改头换面,拜了辽国做宗主国——非关无气节的见风使舵,这只是小国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自保之道而已。

高丽拜了辽国当老大已经很多年,但这一回素来被辽国压制的女真突然盛起,前后数战,把辽国纸老虎的原形给打出来了,高丽国王李乾德一看辽国势颓,心眼就活动开了,于是趁着智多星吴用夺取辽国辽东境的时候,高丽突然起兵,悄无声息地占据了保州城。

这保州城本来就是高丽的旧地,只是被辽国人给硬占了去,也不说租,也不说借,就那么白着眼睛混赖,高丽人也不敢吭气儿,唯恐惹得大辽一个不高兴时,连高丽首都开京也占了去,那可该如何是好?因此祖祖辈辈,就这么葫芦提地过来了。

但到了一一一六年开春,辽国大乱,吴用起于辽东,辽人自顾不暇,高丽国王李乾德见机不可失,马上就把保州城夺了回来,他心里打的如意算盘是——如果辽国回不来了,那么这座祖宗旧城池就是我大李朝光复的象征;即使辽国后来又打回来了,那也不怕,只说是高丽心恋宗主国,义不屈女真,因此才发兵助守保州城,为大辽守土——这旱涝保收的买卖,大可做得。

谁知辽国使者还没来,先来了气势汹汹的金国使者。金国使者一开口就是:“辽东全境都是我们大金国的!保州岂能例外?你们高丽趁火打劫,不是纯爷们,废话少说,先把保州给我们大金交出来!”

高丽惹不起大辽,把大辽打得落花流水的大金,自然更加惹不起了。但进了嘴的肉,还能再吐出来吗?因此高丽国王据理力争,翻出古老的地图、表章,证明保州自古以来就是高丽的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后婉言请大金皇帝详察。

金国使者吃了高丽很多的人参,也不好意思太过于为难人家,于是就撅着把儿回到金国,交由完颜阿骨打亲自决断。完颜阿骨打此时初得辽东,正是要休养生息、以图大举的时候,也无意再树一敌,因此也不再提保州的归属问题,只是派使者再往高丽,责令高丽国王向大金朝贡。

高丽国王李乾德克复了祖宗的保州,俨然觉得自己已经是中兴明主了,怎么能随随便便就向野蛮的女真人朝贡呢?可是如果不朝贡,万一女真人打过来,还真不好抵挡,这可怎么办呢?

中兴明主李乾德怅极登高,结果一眼看见江华湾中驶来了挂着中华联邦旗号的大船团——商船为主,战舰护航,规模极盛。李乾德心中突然一道明光闪过——对啊!从前我大高丽的宗主国是中华天朝啊!由于很不幸的原因寡妇失业,从了辽国,现在辽国眼看就要咽气,正是我们叶落归根的时候到了!

拿定了主意,中兴明主李乾德就跟大臣们商量,说金国逼人太甚,咱们凭什么向他们朝贡?辽国虽然废了,但咱们要朝贡也要向从前的旧主中华上国朝贡才对啊!现在中原的政权虽然改朝换代了,但登基坐殿的还是中国人!那位三奇公子西门庆是天星转世,传说他有经天纬地之才,驱神役鬼之术,定能保得我大高丽平安!放着中华联邦的鲜鱼不吃,却去啃女真的沙子,非智者所为也!

一听这话,什么金大臣、朴大臣、崔大臣等等都是欢呼雀跃,连拍“我主圣明”。于是事不宜迟,李乾德立刻命手下组织使节团,搭这一班中华联邦的商船往天朝上国朝贡,同时寻求庇护。

现成的使者有的是。以前高丽虽然拜了辽国当老大,但是和宋朝依然藕断丝连,高丽的读书人千里迢迢跑到宋朝考进士的在所多有,而宋朝的皇帝对这些高丽留学生也另眼相看,总是赐上舍及第。宋亡的时候,这些高丽留学生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纷纷从兵荒马乱中游刃有余地溜回了高丽,全须全尾,一个不缺——今天听到国王陛下要派人出使中华新朝,这些人便抢着组团而来,慷慨激昂地请令说,甘愿为了中华高丽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的伟大事业,继续呕心沥血!

中兴明主李乾德长叹道:“看看我大高丽男儿——这是何等的肝胆!何等的热血!何等的爱国!有这些好男儿在,我大高丽还愁不振兴吗?”

于是,使节团半日而成,然后国王陛下派人拉了几车人参,往中华联邦的船团那里去行贿赂,请求搭船。

中国商人们面对白送上来的高丽参,不收白不收,这是商业馈赠嘛!而带兵船护航的水军大将lang里白跳张顺却是如避蛇蝎,全数退回——他当然想给自家老爹每天用高丽棒子泡茶喝,但这些人参一收,就是受贿,万一被揭参了,西门庆第一个砍的就是自家老爹的脑袋!

早在梁山,西门庆每年过年吃团圆饭的时候,总是跟弟兄们念叨:“兜要浅啊!兜要浅啊!法不容情,我可不希望把兄弟姐妹、伯父伯母弄得红运当头,所以求你们大家成全成全我吧!”

这话西门庆是笑着说的,但没人敢将西门庆这话当成玩笑。他们当贼造反,只是为了过富贵日子,但现在人人都拿着梁山的原始股份,月月分红,个个是富家翁,只要子孙长进,将来说不定还能当中华联邦的一届元首呢!日子既然过得这么滋润,又何必冒着葬送家人自身性命的风险去贪腐呢?

所以张顺拒绝了送上门来的高丽棒子——但转身的工夫他又高价去买了很多——又不是买不起!

虽然不受贿赂,但事情还是要办的。张顺很痛快地答应了高丽使节团搭船的要求,他心里感觉到了深深的骄傲——新国初立,四夷宾服,这是每一个联邦子民的荣耀!

于是满载着中华联邦荣耀的船团就带着高丽国使节团驶离了高丽的首都开京,乘风破lang回到了登州板桥镇出海口。登岸后,张顺马上派人通知登州知府王师中。

这位王师中王知府,是前朝旧官,因为识时务,宋亡前就与梁山约为内应,因此新国成立后得以留用。他本人还是有一定才具的,将登州打理得井井有条,海路商业帐目也做得清晰明白,省了神算子蒋敬不少心,因此很受联邦的看重。

这种有头脑的能臣,蒋敬很想把他调进商业部,来助自己一臂之力,王师中也很想高升一步,但悲哀的是,西门庆不准!

西门庆也是没办法——王师中如果走了,登州还真找不出第二个精于海路商务的人来坐镇,只好委屈王师中,给他加俸,加爵,但是暂不升职。西门庆亲自对王师中说,你赶紧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什么时候有人可以胜任,你什么时候进中央部委。

王师中听到自己还有出头之日,于是一门心思摽着膀子上劲了。别人是唯恐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王师中却恨不得部下有人将自己的本事一瞬间就全学了去。他今天正在详细指点自己相中的两个好苗子——一个是洮州人马政,一个是自己的儿子王瓖——学习海政时,突然接到水军大将lang里白跳张顺的通告——高丽国遣使朝贡!

一听这信儿,王师中哪里敢怠慢?急忙指点着马政和王瓖置办一切,将高丽使节团送到了巨野城。这正是:

才说天边远人至,又见海外对马来。却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八一章 丙申条约

高丽使节团进了巨野城后,马上就捅出了漏子。

原来,这个临时拼凑的使节团除了不超过三十五人的“正官”是来商讨国事的以外,其余的三百多扈从、马监、杂工等随行人员,都是高丽的商人花了钱买进来的。中华联邦富庶,谁都想借这次出使的机会,往天朝上国走一遭儿,发笔横财。

这支披着使节团外衣的“商队”一进入巨野城,就开始大肆进行商业活动。结果有几个高丽商人信誓旦旦地跟本地商人谈好了一笔人参交易,等到了交货的时候,又突然反悔,原来是这几个高丽商人手里根本没有人参现货,他们本来想的是先拿到订单,再回去串货,没想到回去以后,才发现使团带来的高丽参大卖,已经销售一空,这几个商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办法,这几个商人只好低声下气地恳求本地商人网开一面,说愿意以优惠价格提供白银交易做为人参交易的补偿,结果那些本地商人只是冲着高丽参来的,现在拿不到货,自然急红了眼,就此计较起来,最后索性以商业欺诈罪将这几个不守诚信的外国奸商告上了公堂。

闹了这么一出好戏出来,高丽使节团脸上无光。事关外交大事,巨野府尹也不敢怠慢,于是详细三推六问之下,又爆出了冷门——这几个“奸商”原来还不是高丽商人,而是海东之地的倭国商人。

两个主事的倭国商人都起着中国名字,一个叫郑清,一个叫孙俊明,他们来自位于朝鲜海峡的对马岛,从地图上看,对马岛就象一座“桥梁”,联系着倭国与北方的大陆,对马岛民坐拥这样的地理优势,祖祖辈辈依靠对高丽的贸易为生,孙俊明和郑清两个,就是出身于对马岛上的一个大族宗氏。

孙俊明和郑清本来正在高丽贩白银,突然有惯熟的朋友跑来,说高丽出使中华天朝的使节团正在招人,问他们两个有没有兴趣?孙俊明和郑清二话不说,马上就掏了大价钱买了入团资格——如果能往中华上邦贩一批生丝、丝织品回倭国去,那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可是事起仓促,孙俊明和郑清想置办些高丽土特产也来不及了,只能带着自家的白银上船。可是进了巨野城之后,才发现他们的白银根本无人问津,全砸手里了——也难怪,当时铜钱是货币主流,兼有部分纸币交子,白银只作为外交上的岁币或回赐之用,民间交易上,或许北方丝路贸易白银用得多些,但在中原地区,白银基本被市场无视,拿着银子买不来东西那是正常现象。

自家手里的白银卖不出去,垂涎三尺的生丝、丝织品等好东西买不回来,急红了眼的孙俊明、郑清就生出了馊主意,想要空手套白狼,借高丽鸡生蛋——结果狼是套上了,他们却降不住,最终闹得鸡飞蛋打。

搞清楚状况后,高丽使节团叫嚣,为了中华高丽两国人民的友谊,对这种鱼目混珠,打入高丽使节团内部破坏两国邦交的倭奴奸商,一定要予以坚决的打击,才能大快人心,以儆效尤。

巨野府尹也很头疼,本来只是高丽,现在又冒出了一个倭国,两国还互相咬起来了,这要是一个处理不好,起了什么纠纷,中华联邦怕虽然不怕,但坏了柔抚远人的名声总是不好。

因此巨野府尹做了几个处理方案,提交议会审议决定。其时西门庆正在北方边境迎接燕云十六州回归,议会群龙无首,也都不做主了,就以外交无小事为理由,将这事火速往西门庆那里上报。

正发愁着币制改革的西门庆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