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问鼎天下 >

第272章

问鼎天下-第272章

小说: 问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忽然陈武举起酒樽向众人道:“兄弟们多谢了你们这一次教训那个鲍昭不仅时间地点选择得好就连火候也是炉火纯青哪!”
    众人纷纷笑道:“多亏了将军教诲!”
30。绸缪
    汉。
    素来沉稳的李昭和顾兰都有些激动之意。李昭笑道:“先生此言可真?”
    顾兰点头,略带颤音道:“不敢欺瞒大王!”
    李昭忽然仰天大笑起来,手舞足蹈,状若癫狂。而李昭却不以为意,只是在旁边笑盈盈地看着,看得出来,他心的喜意并不亚于李昭,只是他更加沉稳一些,并没有表露出来而已。
    忽地,李昭回过头来,脸上便有了点赧然之色:“先生勿罪,孤枕有点得意忘形了!”
    顾兰却笑着摇头道:“大王真性真情,最是难得了。兰倒也想同大王一般仰天长啸,只是碍于兰一介书生,总还有点怕失了面子呢!”
    李昭爽朗一笑,便趁势坐了下来,道:“只是,为了此事还放弃了武关,甚至连南阳都处在危险之,孤倒还真有些不愿呢!”
    顾兰摇头笑道:“天下之事,无非就是一盘棋局,有时候需要吃子,有时候也需要弃子。相对于广袤富饶的蜀来,南阳只不过是一个精华已尽,弃之毫不可惜的棋子而已,大王又何必留恋?再说了,想当初,兰便不甚赞同大王进兵西川,只是大王一意坚持,兰也只能勉强同意罢了。南阳固然是一个好地方,但和西川相比之下,难以相提并论。大王总该知道博二兔则一兔难得的道理吧!”
    李昭苦笑道:“孤王也不是那等糊涂之人,一些道理我也是知道的。不过人性之贪婪自古若是,我固然很想得到蜀安身立命之地,却又忍不住想得到南阳开拓进取之地,这恐怕也是孤王性情上的一个大缺陷了。”
    顾兰摇摇头,他不觉得这是缺点,方今天下英雄渐渐凋零不过,剩下的也就是这么几个了,谁为英雄,谁只是一个过客,过不太久,定当有结果出来。而想要成为那最终的胜利者,野心不必可少。这野心并非是指功名权欲之心,只是求胜的**罢了。李昭从为人上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人,从一个王者的角度而言,他已然接近善良过甚了。但即使如此,他面对敌人之时,依旧是极为狠辣,他如今虽然很有机会全取蜀之地,却也一样不忘记时刻想要占着从别人手头抢过来的地盘,而绝不愿意白白便宜了敌人。
    “大王之心,兰也明白。不过,今我军几乎倾巢而出,兵力捉襟见肘。守住汉也是难事,何况南阳?顾兰正色说道。
    李昭摇摇头,脸上颇有些不信:“我汉虽然是四战之地,但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固若金汤,谁敢轻易犯境?此次我大军虽然要强攻剑阁,攻破剑阁的希望十分渺茫,但也不至于轻易败给王开死后军心涣散的蜀兵吧?就算退一步来说,我军战败,那也无关紧要,那蜀军还能长驱直入,犯我疆界不成?”
    由于;屡次击败蜀军,李昭对于蜀军的战斗力并不看好,他在心底里,甚至有些小觑蜀军了。
    顾兰也笑着坐了下来,他和李昭虽为君臣,却并不十分拘礼,他在李昭面前经常是想坐就坐,想站就站,并无顾忌,而李昭也是不以为意。
    “大王,蜀军自然不可怕,可怕就可怕在秦军。如今,赵王因为其祖父之丧,已然撤军,而这一撤军,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必定难以重新出兵。那么李效岂能不趁此良机展壮大自己?他若要南下,必取南阳,若要西进,必取汉。而南阳哩武关很近,秦军可旦夕而至,我军虽然战力不在敌军之上,甚至还颇有过之,但要想和庞大的秦军抗衡,还是有以卵击石之嫌。我军精锐人数稀少,而且一旦攻下西川,还要驱之以安地方,少一人便是一人。而秦军则仿若无穷无尽,损失人马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在乎。所以,放弃南阳就是放弃不必要的伤亡,就是挽回了我军的希望啊大王!”
    李昭被顾兰一番道理说得冷汗直流,讪讪地说道:“先生高屋建瓴,字字句句皆是切要害,孤受教了!孤明白,你还有一层意思没有说出来,那便是秦军也有可能直接出翻过岐山,进取汉,对吧?”
    顾兰正色道:“以李效之性情,他倒是不怎么可能选择这等延时耗日,却很难一眼看见成效的办法。只是,他手下到底还是有几位很出众的谋士的,尤其是那个吴晶,此人素性谨慎,又不欠缺急智,乃是第一等的智谋之士,只可惜随了李效这等昏聩之君,否则定能大展宏图,成就不世功业!”
    李昭便有些不信地说道:“子芳你把那吴晶说得太过了吧?他有些本领,这我相信,只是,凡具大才之人,脱颖而出都在情理之。吴晶在李效的麾下也算是颇受重用了,但近一年以来,长安那边的决策屡屡失误,致使赵平一再获胜,若不是这一次赵平家有大丧,恐怕事情还会更糟,如此看来,那吴晶也难以当得起先生如此赞誉吧!”
    顾兰却摇头道:“大王有所不知,千里马之所以是千里马,主要不是因为它跑得快,而是因为它有一个好的主人,能识它,爱它。同样的道理,大才之士,若是不育明主,也就只能明主蒙尘了。李效虽然对吴晶还算信任,但此人好谋少断,心思诡异多变,非是良主。吴晶随着他,不要说全部的本事,就是一半的本事也难以挥出来。而赵平则是相反,此人自己刚毅、多谋,而他身边的谋士多是和他差不多年岁的人,而他本身又颇为相得,赵平很能博采众长,而自己又不是一味听取意见,他自己也善于总结归纳,所以,李效屡败于他,也是情理之的事情。”
    李昭听得顾兰如此赞誉吴晶,不由有点动摇:“先生既是如此说,那吴晶真要是撺掇着李效来谋取我汉,如何是好?”
    顾兰笑道:“大王虽然要顾虑到此,不过也不必过于担心。兰以为,以李效之性情,既是有人提出谋取汉,也多半不会采纳。况且,我大军从南阳撤出之后,汉防御之力大为增强,而我们在剑阁只需佯攻,不必强进,所以耗费的兵力很少,而汉戒备森严,只消守到成都被攻下之时就可。只要得了西川之地,那汉就算被李效夺去,也不算可惜了!”
31。调度
    李昭有些担心:“可先生你觉得这汉城池真那么牢靠,能抗拒李效的大军吗?”
    顾兰心有成竹地笑道:“大王放心,就算李效这次难得英明一回,却也无济于事。他手下的兵将经过这几次和赵平的大战之后,厌战之情必浓,就算有人愿意领兵来攻,士气也难以凝聚起来。而反观我汉守军,则是以逸待劳,军纪、战力、士气等各方面都在敌军之上,敌军使借着那人数优势,也难以和在短时间内攻陷汉城。况且,大凡兴兵,总要冒险,若是不冒奇险,何以建奇功,何以成就万世不遇之大业!”
    顾兰这最后一句铿锵有力,他这个白衣儒生,难得有这般漏*点澎湃之时,李昭也被他说得热血上涌,胸口热:“不错!想我李昭当年以区区一郡之地就敢径直称王,如今又有何不敢冒此等危险的!难道是有了一点本钱就自畏畏尾了吗?若是如此的话,我还不如早些回家放牛种田去呢!”
    顾兰见李昭终被说服,心怀大放,顿时便笑了起来。李昭此人之所以算得上明主,不在他不犯错,而在他犯错之后能接纳别人的意见,并立即改正,这等毫不讳疾忌医的做法甚为顾兰所推崇,这也是他宁可随着地小势弱的李昭,却不愿意去投效赵平、李效等雄主的原因。
    “大王,既然此事定下,就应该确定领兵的人选了。剑阁那边虽然是佯攻,但若是领兵之人全无民名气也不好,这样引起不了对手的足够重视,难以达到吸引兵力的作用。而最重要的是领兵奇袭江油之人,不但要有勇武的躯体,更要有坚毅的内心,非同小可。”
    李昭点点头,沉吟了一阵子,最终还是没有直接道出人选,而是反问道:“先生有何提议?”
    顾兰毫不犹豫地说道:“大王您自己便是一员百战之将,若去攻剑阁,则敌军守将必然以为我军倾巢而出,从吸引敌军注意力的效果方面来看,罕有更甚于此者。而俊山老将军老骥伏枥,不下于年轻人,以他来袭江油,乃是最好的选择。”
    李昭笑了笑,脸上却露出一丝谈论如此严肃问题之时并不应该出现的暧昧笑意,似乎欲言,却又有所顾忌,不便出口。顾兰见了,连忙摇头说道:“大王之议,绝不可行,大王乃是汉脊背,轻身涉险,殊为不智。而且,汉大军失了任何人都可,却绝不可失了大王。大王便是我汉军民的依仗,若是大王有个三长两短,我汉大军一夜之间分崩离析也就在情理之了。所以,大王为了自己个人的生命安全不能去江油,为了我等千万军民,也不可去江油!”
    顾兰和李昭之间可算得上是心有灵犀了。李昭并无道出自己心的想法,但顾兰却是了如指掌,知道李昭的意思是希望自己能亲自领兵奇袭江油。但李昭的这个没有宣之于口的提议对于顾兰来说,绝对是疯狂的,他想也未想,立即给予了回绝。
    李昭苦笑一声:“孤自起兵以来已历多年,刚开始的时候每战都冲锋在前,厮杀于如今的刀枪之,如今好不容易稳固了汉这块地盘,每战却只能坐视于后,眼睁睁地看着兄弟们为了孤而流血牺牲,孤于心何忍!况且,此次奇袭,虽然如先生所言,极为危险,但我等谋算已经到了极致,江油城如今极为空虚,危险已经降到了极致,若是这等战役,孤尚且不能单独领兵出战,以后孤还能单独领军吗?孤若是连领军之能尚且消弭殆尽,又如何震慑诸将,如何乾坤独断?”
    被李昭这般一说,顾兰倒是不好再劝了。要知道,汉军之所以今日能保持团结,对李昭这般忠心,并不是因为李昭人品比别人高尚一点,更不是李昭的诗赋比别人做得好一点而是因为汉的这块地盘,是李昭亲自领着众人去打下来,然后面临强敌入侵,又是李昭带着众将守下来的。
    也就是说,众将对李昭的忠诚,是因为李昭还能领着他们打仗,领着他们击败一个个的敌人。但若是李昭因有了今日之地位,便彻底扒去戎装,成为一个只对民政、赋税这等事情精熟,而对行伍则并不在行的人,他在汉军的地位,也就堪虞了。就算今天还在领兵的这些大将都忠于李昭,以后升上来的那些大将还能保持多少的忠心,就难说得很了。
    沉吟良久,顾兰终于让步,他说道:“大王一定要去,也不是不可以,不过却需引一员大将为副将,而且此副将必须有监督大王之职权,必使大王不得亲身涉险,这样才可!哦,差点忘记一件更重要的,那便是不能以明亮大王旗号,军打那副将之旗号,而且在汉这边,也不能让人知道大王亲征之事,以防泄密。”
    李昭只要能领军出征,倒也顾不得其他了。况且,他也知道李昭这也是为了他好,他展颜笑道:“先生之言,孤一概遵循,只是,这统军副将,当用何人呢?”
    顾兰想了想,道:“还是俊山老将军吧!俊山老将军为人沉稳,熟知韬略,有他在大王身边照料,兰也可放心了。还有公朗,他年纪正轻,正在成长的阶段,经历这样一场大战对他来说,不啻一次进步的良机。”
    “只是,这样一来,谁也守汉,谁又可攻剑阁呢?”
    顾兰断然道:“在下蒙大王信重,这些年以来,一直未尝亲自通兵,若是大王不嫌弃的话,兰愿意亲自坐镇汉,为大王守住家门。至于剑阁,我看不如让子谋将军去好了!”
    这李韬李子谋乃是李昭的族兄,本身也是悍勇的大将,只是顾兰一直觉得他野心过重,一再对他进行压制,这还是他第一次主动推荐李韬。
    李昭倒也不以为意,他点了点头,道:“先生用兵如神,如能为孤看护家门,孤便可高枕无忧了!”
32。妻儿
    顾兰欣然道:“大王谬赞了,兰纸上谈兵,不值一哂,大王能委以重任,兰欢欣得很,愿尽吾心力,外御强敌,内修政治,只等大王成为西川之主,兰也可在功劳薄上留下微末之名!”
    李昭“哈哈”大笑,道:“先生和孤之间,何必说得如此谦虚。我李昭能有今日,先生之功,可谓厚懋,先生又何须功劳薄,孤心便有一本最为真切的功劳薄。”
    顿了顿,他又说道:“此事宜早不宜迟,明日孤便调度诸将,大家都已经知道我军必有大事,只是不知是何等要事而已,所以,后日出,也不在话下。这两日,孤倒是要好好陪陪儿子了,孤这一年以来,一直东征西跑,少有安定在家的时候,若是不多陪他一阵,就怕下次见到他,他都不识得孤这父王了!”
    提及儿子的时候,李昭的脸上不由柔情涌现,方才那踌躇满志的眼神也换成了温馨平静的秋水。
    顾兰笑道:“既是如此,兰告退!”说着,便起身离去。
    李昭也未加挽留,事情说到了这个地步,该交代的都已经交代清楚,自然没有必要废话了。但就在顾兰转过身去的时候,李昭忽然又开口说道:“听说柔姬怀孕了?”
    顾兰身子一凝,脸色变有些赧然。他到底年轻,虽然房也有些妻妾,但这第一个怀孕的,却是李昭转赠的美姬柔姬,听得李昭提及此事,多少有些尴尬。
    “恭喜了!”李昭似乎丝毫没有现顾兰的尴尬,笑道:“这生子之事,便是这样,要么不来,一旦来了,便会一股脑都来了。由此观之,以后这数年之内,你的二女会多得让你只恨父母少生了两只胳膊,好一个个抱了!”
    李昭这么一开玩笑,顾兰的神色便自然了一些,笑了笑,道:“借大王吉言了!”
    李昭笑了笑,道:“你去吧,孤也走了!”也不等顾兰再开口,径直出了门。
    李昭径直来到了后院他的正妻胡夫人的院子前。
    胡夫人能在李昭的后院之一直占据着独特的地位,着实不易。她出生微寒,并不识字,姿色也只能算得上上,和李昭的其他妻妾难以相较。虽然她是李效的糟糠之妻,但凭着这么多的劣势,她被其他的女子斗下去,也在情理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