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错穿三国 >

第170章

错穿三国-第170章

小说: 错穿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申耽眼睛一亮,立马说道:“新上台的魏王是曹公的长公子。末将有幸见到过他。此公颇具曹公当年的风范。”
    孟达指着他,故意愕然的问道:“难道义举兄你,你想重回曹营?”
    “将军,自古以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将军当初不也是本着这个想法而投奔了刘备吗?”见他这般扭捏,申耽索性捅开了那层薄纱,打开窗户说亮话,“只是,明主何其难寻也。请问将军,如果当今天下,真的有明主降临,我们该不该去投奔他呢?”
    帐内顿时安静了下来。孟达定定的看着他,半响不作声。
    申耽被他瞅得心里发麻,额头上悄然冒出了豆大的冷汗。该死的,怎么就这样说了出来了?要是孟达真的象马超一样,把这些话上报给刘备,只怕自己的人头就要落地了。可是,转念一想,今非昔比,刘备还会相信孟达的话吗?孟达心里肯定清楚得很。想到这里,他心里轻松了许多。
    果然,孟达长叹一声,起身离座,对着他长揖到底:“一语点醒梦中人。多谢义举兄直言劝告。达受教了。”
    申耽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连忙双手扶起了他;“能为将军谋划,是末将的福分。”
    两人头挨着头,开始密谋起来。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他们一拍即合,很快就商量出了一个大致方案。先由申仪去跟曹营那边沟通沟通。当年,张鲁降曹后,很多汉中的将领都跟着去了曹地。有不少人已经得到了曹丕的赏识。申家是上庸的屈指一数的大族,自问也有些人脉。
    之前,为了得到刘备的信任,申耽把自己的族人和妻儿子女全迁去了成都居住。现在,他准备投奔曹营了,自然第一个就要想办法把人给迁回来。
    可是,该找个什么样的借口呢?孟达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为什么不向诸葛亮学习呢?诸葛夫人可是带着一儿一女好好的呆在荆洲守着“发迹之地”。
    很快,申耽就向刘备请求:他的老母年岁已高。在成都居住不到一年,但凡变天,她浑身的关节便疼痛难忍。经名医诊治,是因为在成都水土不服之故。老母本是南阳人。故而,他想让刘备批准他派自己的儿子们去南阳盖个小宅子,接老母过去贻养天年。
    刘备是以仁义著称的。人家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通话,就只是为了一个“孝”字。可是,申氏兄弟守着益州的门户,刘备一时也决择不了,便喊来诸葛亮商量。
    诸葛亮看过之后,坚决反对,并建议刘备给刘封提个醒,让他好好看好这对兄弟。
    刘备没有异议,照办了。
    申氏兄弟和孟达一商量,又生一计。
    申耽再一次向刘备递交了申请。这一次,他要辞掉一切职务,亲自去南阳给老母盖宅子。只留申仪依旧在军中任职。
    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削去申家一半的实权,刘备有些心动了。申家久居上庸,说实话,他心里对这两兄弟一直很是忌惮。
    刘备又找来了诸葛亮,苦着脸叹道:“孔明,我已经派人去申府探望了申老夫人。她确实关节疼痛难忍,不能行走,终日躺在卧榻上。再说,只是申耽陪申老夫人去南阳。申仪还是照样留在新三郡呢。不批准的话,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
    他心里的那点弯弯心思,又怎么能逃过诸葛亮的法眼?
    羽扇轻挥,他淡淡的答道:“既然如此,但凭主公定夺。只是,亮还是那句话,请主公一定要告诫少主,让他时刻注意申仪的一举一动。”
    刘备见状,心里也很是不喜,暗道:若是孝直(法正的字)在,绝对不会这样说。唉,自从荆洲失利后,孔明的疑心越来越重了。
    于是,申请算是通过了。
    申耽将手里的兵权和政务全部移交给了刘封,带了二十来个亲兵风尘仆仆的回到了成都。
    申老夫人听说可以回南阳居住,高兴的不得了,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刻就飞过去。
    申耽拗不过她,只好把原计划略作修改。把临时盖宅子变成了买屋置地,回南阳落户,当土地主。
    刘备好人做到底,表示了充分的理解。老小老小,老人有时就跟个小孩子差不多,任性得很。
    这样一来,申耽要带去的人就多了。老太太身子不好,身边的贴身侍女、婆子们又都是用惯了的,一个也不能少。
    还有,此去南阳,关山千里。老太太担心自己万一有个什么长啊短滴,没孙子送终。所以,几个孙子、曾孙是一定要跟去的。而为了照顾这些爷,他们的娘和媳妇又全都要跟去……
    呼啦啦,老太太一阵点名。申府就空了一大半。
    申耽也犯了难。就算他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一个人也招呼不过来啊。所以,他只好请了不少族人帮忙。好在他是族长,一呼百应,倒也省了不少口舌。
    半个月后,申耽就带着一只浩大的队伍,从成都城里鱼贯而出。
    见到申府里还是留了一些人的,其余的申氏族人的日子过得和平日无二,刘备很是放心。
    一个月后,孟达派人给刘备送来了一封急信。
    刘备展开一看,几乎晕厥——这是孟达的辞别信。这丫带着四千人马和申仪一道投奔曹营了。在信里,孟达沉痛的说道,他本为是一心想跟着刘备行大义、匡扶大汉。无奈,刘备从来就不肯信任他。所以,他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忍痛而去。又一再声称,他没有带走刘备的一兵一卒。当年,他和法正带着四千人马迎刘备入蜀,现在,他依旧带着这四千人马离去。以后,山高水长,望刘备多多珍重。
    又被诸葛亮那张乌鸦嘴说中了!刘备缓过气来之后,立马想到要捉拿申氏一族。这分明是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有计划、有组织的叛逃行径!
    谁知,官兵赶过去一看,早已府去人空。那些留守的申氏族人化整为零,已经溜了个精光。
    刘备哭丧着脸去的诸葛亮。
    诸葛亮这段时间一直呆在都江堰。这里是成都的主要产粮区。所有的稻田都靠着都江堰灌溉。刘璋父子治蜀几十年,从来就没有好好的治理过都江堰。如今离秋收还有一段时间,诸葛亮现在正组织一大帮子人筑堤清淤呢。
    听完了刘备的诉说后,诸葛亮明白了他当初根本就没有把自己的建议当回事,这才让孟达等人得逞。
    强按住心中的不悦,他果断说道:“唯今之计,只有亡羊补牢。请主公速速督促少主收拢人马,提防孟达等人进犯。”
    刘备连忙发文布置。
    刘封、张飞、马超等人同时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
    这一次,又被诸葛亮言中了。孟达等人投奔曹营之后,得到了曹丕的亲自接见。一席长谈之后,曹丕对孟达青睐有加,立马封他一大串的官衔:什么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啦,领新城太守,还把襄阳和樊城交给他驻守。
    新官上任三把火。孟侯爷领兵归来,立马纠集申仪一道向刘封开战。
    他亲自给刘封写了一封信,指出他这个少主身份尴尬,不要对刘备抱有太大的希望。为给让自己的亲生儿子上位铺路,刘备迟早有一天会杀他。所以,他劝刘封不如早下手为强,乘早投降曹营,也算是为自己谋一条活路。
    刘封当着众将的面,气愤的将锦书撕了个粉碎。还不解恨,他又狠狠的踩上一脚:“呸,无耻之徒。”
    使臣色变,正欲起气。
    刘封指着他喝道:“来人,给爷拖出去斩了!”
    使臣狂呼:“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两边的军士已经一涌而上,立马把他拖了出去。
    很快,使臣的头颅就血淋淋的高挂在了军中的旗杆之上。
    因为刘封等人准备得很充分,孟达也拿他没办法,只好忍下这口恶气,无功而返。
    曹丕接到军报后,对司马懿笑道:“这个子敬(孟达的字)倒是个急性子。”
    司马懿只是呵呵轻笑,心里却想着他刚刚发出去的那封信。也不知道黄硕收到了没有?
第230章信
    第230章信
    自从许昌一别之后,司马懿就一直在琢磨是不是有和黄硕合作的可能性。
    当时得知她并不赞同诸葛亮而独自回到了草庐的事时,司马懿心里就有了这个设想。只是,那个时候,黄硕心烦意乱。兹事体大,他又没有考虑成熟,这才没有当场说出来。
    司马懿蜇伏在曹操身边多年,虽然曹氏父子都很倚重他,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饮,他的行动可以用艰难二字来形容。
    他想蚕食曹家势力,一直缺钱少人。现在,黄硕富可敌国,青龙会人丁兴旺。这些资源都能成为他夺权上位的大助力。
    可是,一想到黄硕的不愿意涉足政坛的原则,司马懿很是头痛。直到曹丕上了位,他才下定决心,给黄硕写了这封信。再不抓紧时间行动,就会越来越被动了。
    曹丕成了魏王,却迟迟没有封王妃。甄夫人和郭夫人之间的争斗已经达到白热化。郭夫人没有子女伴身,底气自然不如为曹丕生下了长子长女,又深得婆婆喜爱的甄夫人。况且,虽然郭父曾经做过南郡太守,但是英年早逝,致使郭夫人沦为了婢女。甄夫人是曹丕的原配夫人,而她最初却只是因为貌美,而被献给曹丕的一名姬妾。按礼法,妾是不能为妻的,所以,在旁人的眼里,此夫人自然非彼夫人。
    不过,郭夫人虽文才不如甄夫人,却是一路从最底层爬上来的,宅斗经验丰富。几个回合下来,一向养尊处优的甄夫人便屡屡中招。曹丕对她的厌恶与日益增。
    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甄夫人既是原配,又生了长子长女,在婆母的眼里更是一顶一的孝顺好儿媳。一直无所出的郭夫人一时也撼不动她的地位。
    终于,事情发生了转机。因为伏氏一事,甄夫人落了个猪八戒照镜子,两面不是人:差事办砸了,被曹丕不喜,同时她还失去了伏家的支持。
    郭夫人一直想从府外谋求动力。甄夫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她的失利正好成全了自己的敌人——郭夫人借机成功的和司马懿搭上了线。
    而伏氏一事也确实惹怒了司马懿。曹丕这种粗鲁的往他身边安人的行径令他很不爽。他索性大大方方的接过了郭夫人递来的橄榄枝。作为现代人,他做不出用敬献美女当眼线的事,但是,自己送上门来的眼线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不用白不用。
    有了司马懿这个大智囊,郭夫人如虎添翼。曹丕突然发现,这个貌美的夫人原来还是一个深藏不露的政斗高手。于是,郭夫人在曹丕与众兄弟夺嫡的进程中一步一步奠定了她在曹丕心中不二的地位。到曹丕上位成功,她已然成了他的女谋士。
    曹丕当上魏王之后,将甄夫人扔在了邺城,美名其曰:替他在母亲跟前尽孝。而把郭夫人带去了洛阳。出于世俗的阻力,他不能封她为魏国王后,但却把王后的实权交给了她。对此,甄夫人只能干瞪眼的份,心中的怨恨更深了。
    在和郭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司马懿也认清了她的本性。这是一个很有心机的女人。对他来说,现在郭夫人还是一个强给力的助力,但是,很快,她就会变成他的死敌。只要她真正上了位,第一个要对付的就会是他这个昔日的盟友。这便是从宫斗中谋利的副作用。所以,司马懿迫切需要迅速变强变大。
    曹丕一直很倚重司马懿。他当上魏王后,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官是越做越大了,可是,用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培养自己的势力费老钱了。但凡当官的跟老大,都是有所图滴,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所以,要想让人死心塌地的跟他走,作为一名官场新贵,他就必须先让人能心里踏实。这就要求他给得起名,给得起利。
    偏偏他又不能明目张胆的敛财。一来,这有违他一向低调的作风;二来,会授人以柄,招来曹丕的猜忌。弄不好,他十几年的布局就会毁之一旦。
    思来想去,当今世上,能够帮他的也就只有黄硕童鞋了。司马懿也是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这才向她求援滴。
    黄硕自然不知道司马懿在曹营打拼的这般艰难。之前,她的精心全放在了南方,对曹营的事不熟。因此,只看到了司马侯爷光鲜亮丽的一面。
    信送到的时候,她刚好送走了马良。
    马良在草庐内秘密养了大半年的伤,已经好得七七八八了。和黄老爹长聊了几次之后,他终于走出了失败的阴影,决定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得知刘备有意重新打回荆洲,他立马向刘备进言,愿意为他去武陵郡招降五溪蛮夷。
    能够得到荆洲本地蛮夷的帮忙,攻打东吴又多了两成胜算。刘备喜出望外,很快就派人给他送来了授权书和印信。
    于是,一得到华佗的许可,马良就迫不及待的动身了。
    收到司马懿的密信后,黄硕屏退左右,独自一人呆在卧室读信。
    在信里,司马懿首先简明扼要的说出了自己的困难,然而费了很大的篇幅叙说自己的政治理念。是个现代人就知道,三国统一是最终趋势。几十年的战乱,已经处处民不聊生。是时候结束战乱,休养民生了。他高调肯定了黄硕的作法。目前,三种势力已经进入了僵持阶段。以刘备目前的实力,根本就不可能吞并曹丕和孙权。帮助他,只能加剧战乱,把益州人民也拖进战争的泥潭。因此,他认为黄硕抽身出来的作法是最为明智的。
    接下来,司马懿笔锋一转,说道,他的方法就完全不同了。无论是从目前的力量对比,还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曹魏在三家中是有能力一家独大的。因此,他的计划是先助曹家在三家混战中取胜,同时扶值自己的势力,慢慢取代曹家。这是一场上层的政治角力,对下层的百姓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更何况,黄硕帮他还有红利可图。司马懿承诺,只要黄硕愿意全力支持他,那么,他会保诸葛亮平安,同时,他还能帮她实现当一个布衣侯的梦想。知道她无意于功名,那么功成之后,她和她朋友们,包括青龙会都能得到朝庭的庇护。
    反复将锦信看了好几遍,直到将信的内容烂记于心,黄硕才打火将信烧掉。
    可以说,司马懿笔下的未来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