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定国 >

第122章

定国-第122章

小说: 定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频频呢?”
    “喔。。。”李道明心中一跳,嘴里不禁发出讶异的声音。
    “得了空,去看看前三天的朝报吧。。”苏三站起身,便要告辞,正准备走的时候,却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又道:“呆会大人见了皇上,若是皇上要问大人:御史中丞的位置选谁去比较好?不知大人如何答应?我记得,皇上好像有问别人,什么职位谁去比较合适的习惯!”
    确实有这样的习惯,自己在武陵的时候,皇上就为武陵府尹的人选,问过他的意见,那时他为何应文说了些好话。可是今天,如果皇上要问自己,对御史中丞人选的看法,他又如何答呢?
    “皇上应该不会问我这个问题吧?”李道明想了想,觉得皇上不太可能会拿这个问题,来问一个将要做御史中丞的人。。
第12章,邀旨
    “若是皇上心里,不止一个人选,那他就会问。Www!。”苏三笑了笑道。。
    李道明想起苏三说起朱国之的话,不由心里有些动摇了起来。朱国之、洪金宁、和他,都是够得上资格的老御史,要真论起来,这二人都是有资格与他争的。。
    自己的优势无非是多帮忙了几年台务,这次又在武陵做了些实事。可转念去想,其他二人,也都有功劳背着。若真要有人给他们撑腰,谁能做这个中丞,只怕还不得而知呢?
    其实,他倒不是一意地要去做这个中丞。但世人的眼皮子浅,自己辅着徐中丞做了这些年台务,若是真正到升选的时候,反把自己甩到了一边,别人会怎么看他?
    真要等到那个时候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有了这个想法,李道明便开始认真的思考起苏三的问题。
    若皇上真要问这样的话,自己还真不是很好回答。
    想了又想,才对苏三道:“老夫多半会说,御史中丞需要一个有资历,有担当之类的话,最后的人选自然还是由皇上来定的。。”
    “那大人就别想做这个中丞了。。”苏三肯定地道。
    李道明眉毛一挑,看苏三说得这么肯定,心里更是打鼓。有道是,关心则乱。一时之间,李道明被苏三说得心杂,反而没了主意。
    心中一急,又知道,苏三再不会害他,便问计苏三道:“那应该如何是好?”
    “皇上若不问,那只怕还是倾向大人的。若是要问了,那大人想做御史中丞的位置,便危险了。所以,皇上不问便罢;若真问了,大人便一定要毛遂自荐,据理力争。”
    苏三用十分强硬的语气道:“御史中丞可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当的,要有雄心,要有胆子,还要有精力。洪金宁是个胆小的人,朱国之是个老头。看遍整个御史台,就只有大人能胜任。大人不用担心皇上会对大人什么想法。自荐,可是站在于国于社稷的立场上,为国家着想。试想:若是选了朱国之,难道再做二年,便又看着他荣养吗?若选胆小的洪金宁,岂不是让整个御史台,从此不敢高声说话了吗?皇上耳根子软,可人并不傻,有些话,你说明白了,皇上自然就心里有数。若是这个节骨眼上,大人还在皇上面前玩官样的文章,皇上于政务不明朗,哪里能做得出众望所归的决策?”苏三把这话一说透,李道明顿时便了悟了。。
    “好,老夫听宁远的。。可是宁远怎么这么有心,百忙之中,还记着老夫的事情?”李道明笑问道。。
    “说到底是一件事。。大哥的案子,金陵府的府尹是审不清,也不敢审的。。。所以,终归是要交三司会审。。”苏三说到这里,便收住了。。
    李道明心思一转,便彻底悟了。三司会审,说白了,就是大理寺,审刑院,察院,这三司。事涉宗族,大理寺不会不过问;触犯了刑律,刑部的人要到场,御史台的察院有督查百官的责任。若是自己当上了御史中丞,在三司会审的时候,便是苏一的助力。因此,苏三才这么关心自己能不能当得上御史中丞。。
    “好了,老夫知道了。。”李道明对着苏三点了点头,并没有给什么承诺,但他心里的想法是,若是有开脱的余地,说什么他也是拉苏一一把的,至少不能让他无故受罪。只是,以眼前这种局势,事情是不是能到那一步?这还很难说。。。
    苏三告辞离开后,李道明梳洗一番,便乘驿馆备好的大轿前往大内。。从御街一路往北,穿过丽正门,李道明在东府前下了大轿。
    一下轿,便见吴台铭与祝天宫,从政事堂里迎了出来。众人就在阶前寒喧了几句,吴台铭便上前一步笑道:“这次在武陵的差使办得好,皇上在台铭和老祝跟前,提了道明你好几次了。。你请见的牌子咱个儿台铭便收到了,连夜禀报了皇上。原说连夜就要见的,其时已经晚了,倒是让台铭劝住了。所以皇上发下话来,李大人随时进来了,便随时进去见。我们这里就不多留你了。呆会东府里要议谋逆太子的案子,今天倒没时间絮话,有话等过了这二日,咱们再说?”
    李道明心里想着,你中书省再大,御史台的差使与你也沾不上边。最多其中涉及到的一些事情,知会你一声,就到了天了,有什么好话,还要专程与你说?心里并不吃他这一套,脸上却笑道:“正好今天缴旨后,老李要回府一趟,改日再谈再好不过了。。”
    祝天宫在一边也笑道:“那就快去吧,估摸着这会儿功夫皇上正用早膳呢。。”
    李道明听祝天宫这么一说,便听出了画外音。皇上的早膳,自然是不好打扰的,祝天宫这么说,自然是在提醒自己。便抬手一拱道:“那二位相爷你们忙你们的,道明先去缴旨。。”说完抬腿便往大内走。
    穿过禁军把守的灵星门,便有太监上前来引路,直走到崇天门外停下,一层层地报了上去,便见太监总管郭德急步走了出来。。
    “哎呀,侍御史大人,皇上正说着上午你要进来的话儿呢,你便来了。。”郭德咯咯地笑着。知道他是个铁手的御史,手里掏不出银子,便也不拿话来挤他。
    “有劳郭总管亲迎,皇上用过早膳了吗?”李道明呵呵地应着。
    “倒是刚用过,就是用得不香,哎,皇上心里头不舒坦,我们这些做奴才的,心里也不好受。呆会啊,侍御史大人可不要拿那些打打杀杀的事,再来烦皇上了。。”郭德一边前头引路,一边笑眯眯地道。
    李道明知道皇帝的性子,只是他这言官的身份摆在这里,讲究的便是有什么,就说什么,专拣好听的说,那是奸臣所为,因此便不答郭德的话。。
    到了正德殿前,郭德让李道明在殿外候着,这才不紧不慢地走进殿内。不一会儿,又出来,带着李道明穿过大殿,走到侧厢才对着屋里说道:“皇上,侍御史大人来了。。”
    屋里传来一个声音:“进来吧。。”
    郭德这才一掀厚布帘子,请李道明入内。。
    屋子里暖烘烘的烧着地龙,人一走进去,就一阵阵地燥热,李道明官服下套着厚厚的袄子,一进门,就感觉身上就要出汗。
    在郭德的指引下站定后,李道明才跪下,中气十足地喊道:“吾皇万岁,万万岁!”喊罢,便伏身在地上磕起头来。。
    “李爱卿平身吧。。”赵普感觉李道明的声音有些儿大,不过这精气神十足的样子,倒让他耳目一新。到底是在外面办了差回来的人,这神气都与宫里的人不太一样。。
    李道明便躬身站了起来。。
    “武陵府里的那些事情,爱卿的折子上都说过了,今天朕不要听这些,因此,那些话便放放吧。其他的事情,还有说的没有?”赵普一边喝着茶,一边笑道。。
    “倒是有一件。。”
第13章,毛遂自荐
    “倒是有一件。wwW!。”李道明顿了顿,看皇上留了心意,这才道:“离开武陵之前,何应文邀请臣参加‘武陵大学’的创建仪式。”
    “哦,就是那个苏三倡议的义学?”
    李道明见皇上对这事颇感兴趣,便接着茬儿往下说道:“这事臣之前的折子上,也有过细述。这兴义学之举,当真是与国与民,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而且这武陵大学,不是个人所有,而是请了各层代表,会同管理院务,此举也堪首创。因此,大家一公议,倒是把苏三推出来,做了第一任院长。。”
    “喔,还有这样的怪事。他年纪轻轻地,如何服人?”
    “义学原本就是他的倡议,这义学里的设置,也都是听了他的意见。再说他又是极有才学的,又是济老的门生兼内定的孙女婿,再没有一个不同意的。只是他自己怕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当场便辞了院长,如今的院长是由济老任着的。说来好笑,弟子当了第一任,老师去做了第二任院长。。”
    “哈哈,这可真是墨林一大趣闻啊。。”赵普微笑着道。
    “不过苏三这第一任也没有白做,他给武陵大学的大门,提了一幅门联儿。济老题匾,他题联,倒是珠联璧合,这济老的字是一绝了,这苏三的门楹,也是好到了极点的。。”
    “什么样的门楹,让李爱卿如此夸赞,念来与朕听听?”赵普对这个比对政务感兴趣,因此很有精神。
    “遵旨。苏三这上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赵普点了点头,李道明又道:“这下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嗯,风雨读书声,家国天下事,好。。当得起传世之作。难得的是,苏三年纪轻轻的,便有这份为家为国为天下的心,这就不简单。”
    李道明呵呵笑道:“再不简单,也有逞一时意气的时候。。”见赵普侧着耳朵在听,便接着道:“腊八节的时候,武陵的学子们与金陵的学子们比诗,输了一阵,听说场面有些不堪。恰苏三听说了此事,已经约了各府各路的学子,今夜齐聚听雨楼,要与金陵的学子们再比一场,扳回一程呢!”
    赵普笑了笑,却并没有说什么。
    李道明也不知道皇上是听进了,还是笑笑并不放在心上。便把这话题放开了,把武陵府官场的现状略说了几句。赵普一边听,一边点头,便神情已经是不太感兴趣了。。李道明便及时地收住了话头,准备听赵普的训诫。
    赵普静了一静才道:“嗯,李爱卿一心为国,几遭毒手,忠心可嘉,下去后,自有恩赏。不过,眼下倒有一件事,要先听听爱卿的想法。。”
    李道明心里一突,脸上却颇为感动地道:“臣只有一颗忠心,所思所想,也尽是为了皇上,为了大封朝,不论什么事情,臣都只有直言其心的份,断不也有丝毫的隐晦,所以请皇上示下。。”
    “喔。。”赵普被李道明这话稍稍有些打动,这才道:“徐中丞年纪大了,几次请辞,朕都以他是前朝的老臣,一力地挽留。可是徐中丞再三的请辞,只怕也是立意已定了。于是前几天,朕已经准了他的辞呈。可这么一来,御史台中丞的位置就出了缺儿,御史台是国家的喉舌,不好空置。所以,朕想问问爱卿,这中丞之位,有哪些人可堪委任。。”
    李道明见真被苏三说了个正着,便知朱国之在自己的背后,一定是下了许多功夫,捅了许多刀子,要不然皇上断不会拿这话来试探他。。
    因摆正脸色道:“皇上是属意在御史台内委任,还是属意外调官员接任?”
    “嗯,按例,还应当由御史台内的御史担任;外调的官员,一时半会不熟悉情况,乱了台务,不是很妥当。”赵普笑了笑,看李道明并没有很意外的样子,心里倒是比较满意他这种不计较的态度。
    “若是在御史台内委任,那恐怕只有臣一人,可堪委任了。。”李道明脸不红,语不喘,平平静静地道。
    赵普倒没有想到李道明会如此答,心里一时讶然,呆了半天,才问道:“为什么这么说呢?”
    李道明跪倒在地道:“请皇上先恕臣非议同僚之罪,臣才敢说。。”
    赵普笑了笑,摆了摆着对郭德道:“你们且到外头候着,没朕的准许,不许进来。。”
    一干太监都退了出去,赵普才对李道明道:“站起来说话,朕恕你无罪。。”
    稳稳地站起来后,李道明道:“谢皇上。御史中丞一职的重要,皇上统筹天下,自然比臣知道的更多。但皇上可能不知道,在御史台里,最讲究的是资历。若是一个没有资历的年轻御史,做了中丞,只怕整个台里,都要翻了天的。大家都是言官,都有着闯劲,谁也不会服了谁的气,何况年轻御史有时是孟浪了一些,见什么就咬什么,有时还能无事生非地来侵扰皇上圣听,这便不可取。所以,资历轻的御史不可取用。”
    “要论资历,整个御史台里,有三人可用。一位是朱国之;一位是洪金宁;一位便是臣了。朱国之年老体弱,若是做了中丞,过不了二年,便又要病,又要告假,难不成,那个时候,还让臣帮办台务?洪金宁胆小,若是做了中丞,言官恐有无言之虞。有虑于此,臣才说出当仁不让的话来。臣倒不是要去争这个位置,可于公于国于皇上于社稷,这些话臣都不能不说。臣之心可昭日月,再有半点私意,所以,不论皇上属于谁,做这个中丞,臣都义无反顾地支持。。”说罢,深深地行了一礼。。
    听着李道明说完这些,赵普心里倒是转过了许多念头,仔细地看了看李道明的表情之后,才道:“嗯,你的意思,朕都明白了。好了,就是这样了,你跪安吧。。”
    李道明便再次伏身叩头,缓缓地退了出来,一直走出了崇天门外,这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还好事先有了准备,不然还真有些悬。。。。
    郭德见李道明离开了,便带着太监进来。却见皇上,正提着笔出神,连忙上前磨墨。皇上这才把刚才那幅风雨读书的对联写了出来。。
    赵普的字,自然是极有笔力的,郭德连忙赞了一回。赵普却叹了一口气,道:“同样的兄弟,大哥谋逆,弟弟却这般忠心为国?难道说,朕冤了苏一?
    “皇上!苏大人的案子,还没有定论,眼下谁又说得清?不过,您要是真欣赏这苏三,想见这个苏三,小德子便去他偷偷地召进来?”郭德小声地道。。
    赵普摆了摆手,没有说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