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定国 >

第97章

定国-第97章

小说: 定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气中虽然还带着湿意,但温度却在不知不觉中升高。原本凄冷的夜,也只是有些凉意。
    到了第二天,一轮红日跳出地面,蒸腾的水气,便把整个武陵城笼罩在一片水雾之中。。。这是一个绝好的艳阳天。。
    张合清早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邓琪英叫来,在大帐内好好地切磋了一番武艺。。
第一百八十六章,三喜临门(一)
    张合武艺超群,关键是极有耐力;邓琪英胜在技巧灵活,多数时候不与张合力拼。wWW。若是在战场上刀兵相见,邓琪英不是张合的对手,若是私底下一对一的较量,张合又略输邓琪英一筹。。
    因此,自邓琪英自报了家门,在他军中住下后,张合一无事,便拉他切磋技艺,二人倒是混得极熟。。
    邓琪英至此才明白,为什么姑夫要让自己与张合较量,敢情非如此,不足以亲近张合。。。
    张合往金陵去得多,也听过邓琪英这个人。心里虽然知道邓琪英这次代表李道明前来,但表面上却只当不知,只拿邓琪英明面子上的身份来对待他。。
    邓琪英是官家的子弟,习武的世家,父亲邓世雄就是近卫军的军官,他也很早便入了近卫军军籍,只是尚没有真正进入军营而已。。。
    因此,张合只拿他军人的身份接待,根本不把他当钦差的信使。对邓琪英传来钦差大人的意思,既不反对,也不明确表态。
    这些且不说,对于邓琪英的身手,张合还是很欣赏的。虽然真刀真枪地干,张合自信可以胜过邓琪英,但是邓琪英身上的武技,也有许多值得他学习的地方,这几日,一没事,他就把邓琪英喊到帐内比试一番,自我感觉受益良多。。
    二人比划了一早上,出了一身臭汗,这才歇了手。梳洗过后,又用了早餐。张合才对邓琪英道,“你这身手也算是难得,能与本将军打个棋鼓相当,想来你那老子,肯定也是个硬茬,改天倒要讨教讨教。。”
    邓琪英道,“别介。。。我这是青出于蓝,再说琪英另外还有师父。因此我父亲那二下子,可及不上我。再说他年纪也大了,一年到头,正经下场子打磨的时间也极少,却没有张将军这样每天厮练的习惯,将军根本不用试,父亲定然是不会下场的。。”
    张合听邓琪英的话,并不是替父亲谦虚的意思。心里也明白,在金陵里的近卫禁军,只怕是徒有虚名的多。。真论起战力,只怕还比不上自己这支武陵军。因此心里倒是信了。
    可转念,却又有些悲哀。
    这是北边没有打过来,若真要打过来,那些没有经过战事的兵力,如何能派得上用场。。。
    邓琪英不知道张合的心事已经转到了北边的战场。还以为张合还在为失去一个比拼的对手而惋惜,便笑道,“不过,张将军若想要找个对手,不用跑金陵那么远,听说这武陵城中就有一位。。。”
    “哦。。是谁?”
    “何昊天。。”
    “何昊天?林大人家的护卫首领好像就叫何昊天。这人怪里怪气的,并不爽直。。。”张合摇了摇头道。。
    邓琪英却一摆手,仍然道,“这人为人如何,琪英并不知晓,但闻说,功夫却是不俗。。琪英曾问过师父,当今武林,江湖之中年青一辈的高手,有哪些人。。。师父的话里,便有这位何昊天。”
    张合便笑道,“江湖高手众多,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也不是你师父一个人,就能识遍的。你不妨直接说,以你师父的眼光来看,你与这何昊天的武艺相比,谁高谁低?”
    “哈哈,若是比琪英低,那琪英也不敢把他说成张将军的对手。。师父虽然没有一个一个地评价,但却说过,他说的那些高手,都是高出我许多的存在。。于是我便把这些名字记在了心里,心想着若是碰着了,倒要好好讨教一番。不想在这武陵城里,就听说了何昊天。。”
    “你们比过了吗?”
    “差事在身,不能循着私意儿来。再说他眼下正受着林府的供奉,我姑夫又是奉命查官的钦差。前个林海录更是擅闯了钦差行辕,只怕琪英与这个何昊天之间,是没有一个从容切磋的机会了。。”
    张合眼睛转了转,心里不知道转过了什么念头,轻轻一笑道,“算了,不说这些。今天是武陵城里周老爷子认干孙女的日子,老爷子还记得我这个将军,差专门送了请柬。既然这么看得起我这个武夫,那我这个武陵军的将军,还是要去捧捧场的。。你是留在军营里,还是一同回去?”
    邓琪英想了想道,“还是回去吧。。出来有几天了,也该回去了。。。”
    张合也不挽留,带了四名亲兵,换了便服,与邓琪英一同上马,打马朝武陵城疾行而去。。
    此时晨雾早已散去,路面经过前二日的冷风一吹,也吹得硬实,因此快马一个时辰,便早已到了武陵城下。。
    张合先去了城内驻扎的狼头营驻地,邓琪英也放慢了马蹄,进了钦差的行辕。。
    整个周府张灯结彩,一派喜庆的样子。。
    大开的中门,十几个下人依次地站着,但凡有客人来的,便由下人们把人往里带。院子入口的檐下,专拔出了一间屋子做了‘礼部’,各色的礼品,数额不等的礼金,全部都先交到这里。。。
    二名老帐房,一人配了二个打下手的小厮。有客人交礼,老帐房一记帐,那边就有一名小厮高声地宣读:无非是某某送了礼金多少,礼品几样之类的。
    另一名小厮便负责接礼品。帐房写一样,小厮便念一样,念一样,他便接一样,然后往屋子里递送。屋子里,还有专人负责往里接进去。。
    能上今天这个宴席的,大抵都是有些身份的。。礼金至少都是十两银子起底,额外还要送上若干礼品。也有着意巴结的,一出手便是一百两。。
    这样的手面,就算是极大的了。因此礼部这边高声一唱,院子里坐着的宾客们便能听得清清楚楚。。少不得,就要议论一番,这是谁谁谁,与周老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送这么重的礼之类的话。。
    席面多数是设在院子里的,担心要下雨,原本要搭棚的。却难得天公做美,送了这么好的天气,果然是个吉日。
    因此,搭棚的东西全撤走了,便就着这大太阳底下吃着露天席,也是一桩美事。。
    礼部那边一唱名,院子里内二院的下人们,便把送礼的宾客给迎进来,自有几个二管家,揽头儿的管事,在撑着场面,安排坐次。
    周济老爷子今个穿了一身红绸的薄棉袍子,就站在正厅下与客人说话。。听到礼部的唱名,若是值得一接的客人,便往阶下迎二步,请进正厅,若是够不上份的,也要远远地拱一拱手,微笑地招应一声。。
    忽听到礼部一声高呼,“城内绸缎庄,苏家,纳礼五千两。。。”
    席间众人听到这第一厚礼,不由都惊诧起来,一时之间议论纷纷。
    有的人在奇怪,这种场合,怎么还有商户钻了进来;有的人奇怪,这苏家为什么送了这么重的礼;更有不服气的,在心里漫骂,‘这不是扫了他们的脸面吗?哪里显不出个苏家?要到这里来以钱压人!’
    却不料,一向视商人如草芥的周济,一听苏家来了人,却从台阶上走了下来。不仅如此,还急急地穿过整个院子,亲迎到院子门口。。。
    反常到让所有人都有些惊诧。。。
第一百八十七章,三喜临门(二)
    “刘兄,今个可是奇怪了。WWw;。济老先生怎么对苏家这么待见了?你可知道内情?”
    刘建扫了一眼这一席上的人,都是与自己一般的年轻才子。。这武陵城里,自赵一白,吴宇他们去了金陵之后,便冷清了许多。最近林荣也不知道死到哪里去了,再也不见人影。只一个苏三,算是极有名气了,但平时也是老死不与众人往来。这一来,偌大一个武陵城,倒把他给显了出来。。
    不过,最近又有一些新人冒头,隐隐地抢走了他的一些风头。只是那些人出身贫寒,还够不着和他们这些世家子弟比美。。。
    刘建嘿嘿一笑,“能有什么内情,无非就是一些风花雪月的故事。。。”
    刘建这么一说,众人更提起了兴趣,眼看着济老把苏东山迎进了正厅,便一齐小声地问道,“什么风花雪月的故事,刘兄说来听听。。”
    看到众人‘求知若渴’的样子,刘建也有些飘飘然了。。“济老认的干孙女叫任盈盈,但这任盈盈却原是青风楼的台柱子云香,你们可知道?”
    众人互看了一眼,便有人小声地道,“倒是听说过一些,这么说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本公子还捧过云香的场,哪里会认不出来她。。。”
    众人眼里充满了兴奋,不由笑道,“这么说刘兄艳福不浅喽?与济老的干孙女有过**之露。。”
    “嘿嘿。。不过,你们也知道,青风楼里,出得最多的,便是那卖艺不卖身的女子,这云香也是其中之一。后来一直不见,以为被人赎走了,却不料突然之间成了济老的孙女。。”
    “可这与苏家有什么关系?”有人想起前话,不由问道。。
    刘建便揶掖地笑道,“苏府有个苏大才子嘛!才子配佳人,他们是老相识了,咱们这些庸才,人家云香看不进眼里,可是大才子就不同了。。。若不是二人早就在被窝里滚过,情投意合,满场没有一个商户,济老会只请他一家?”
    众人恍然大悟。。便一齐大笑起来。自然有对苏三不服气地人下做地道,“什么狗屁的卖艺不卖身,刘兄去的时候,只怕她早就是只破*瓜了。。”
    众人又笑。。
    边上坐着一桌,便是普通人家的学子。大家凑了份子,给济老上了礼。济老爱才,眼光并不限在士人家的子弟,因此对武陵城里这新近的一批学子,也颇为关注,所以这席间也留了他们的位置。。
    这一桌领头的叫宋平,家里穷得叮当响,偏人生的豪杰。便是有一文钱在身,也要帮人二文钱的忙。。因此在这帮穷学生中,很有些人气。。
    宋平自然是听说过苏三的,心里也羡极了苏三的才名,只可惜一直没有机会见到。正与同桌说话间,却听到隔壁桌正在调笑苏三与任盈盈。。
    原本他们声音压得低,现场又吵,倒听不清。后来他们声音略略有些大了,倒让他听了个大概,不由高声对那桌道,“闲坐妄议他人非,尔等也是君子?”
    这一句话说得正大光明,把刘建这一桌说得一愣。又心里怀着异样的心思,自然不好公然地反驳宋平。
    便有人小声地道,“不过是个放牛的,也敢来教训咱们。。”众人便哈哈大笑起来,并不理会宋平。。
    宋平没有听到他们小声说的话,因此也不好发作,闷闷地坐下时,身边便有人指着院门口进来的一个人道,“看,那就是苏三苏宁远。。”
    宋平打眼看去,只见苏宁远穿着一领藏青的秋袍,手里拿着一把折扇,发髻高高地挽起,五缕轻髯随风轻轻飘荡。一条青丝绦束腰,腰带上系挂着一只红色的荷包。一举一动之间,没有年轻人的轻浮,倒有一股自然的飘逸。
    只见他目含星光,极沉稳地朝院子里张眼一望,眼光便定定地落在了自己的脸上。。。继而展脸一笑,如春风化雨,暖人心田,端地是神仙般的人物。。。
    宋平坐在那里呆看,见苏宁远对自己一笑,不由自主地就站了起来,远远地一揖,这才想起二人并不相识,他哪里认识自己。。神情之间便有些尴尬。
    那边一桌的刘建也看到了苏三,便招呼道,“苏兄,苏大才子,来,到这里来坐吧。。”
    席间众人听说这人便是苏大才子,都投来目光看他,苏三却是一派风轻云淡的样子,不紧不慢地朝这边行来。。
    走到二桌之间,苏三对着众人略略行了一礼,眼光只在刘建脸上扫了一眼,便直接转到站起来的宋平身上,笑道,“都说武陵城里有个黑脸的才子,只怕说得便是宋平兄你吧。。”
    宋平见苏三第一个与自己打招呼,还认出了自己,而且语态又这么亲近,不由心中一阵欢喜。却被苏三说得挠了挠头,有些不太好意思。。。
    他平时都在家做农活,只有闲瑕的时节,才会做做学问,脸黑,那都是晒的。。
    苏三早就听老夫子们提起过这个宋平,也知道这是个穷人家做学问的年轻人。因说道:“做学问不容易,特别是像宋兄这样的,既然帮着家里种地,还能把学问做成满城尽知,更不容易。。”
    宋平愈发不好意思起来。。。
    苏三接着道:“前个儿,宁远还与济老说起,是不是可以在咱们这武陵城里头,兴兴义学。。就是由商家,世家,名绅出钱赞助,把愿意进学的,又学不起的年轻人汇集到一起,做学问。若是学问有做的好的,再给些实际的奖励。这个意思与济老一说,济老也是十分的赞同。并且很愿意在闲时,给大家讲讲学,这便是一件大好事。只是济老年纪大了,再让他老人家操这个心,就有些说不过去,因此,宁远想着,这事啊,还要有人从中组织。要选一个实心为众人办事的人来操办。。如果你们大家愿意兴这个义学,倒不妨推举一个人出来主事。。”
    宋平再也没有想到,苏三一开口,便是这个格局,这与刘建等人只知道风花雪月,聊天打屁强了百倍不止。心里激动的同时,却有些担心地道:“兴得起来吗?”
    “怎么就兴不起来?”苏三哈哈一笑,先对着刘建那桌拱了拱手,便挤坐在宋平这一桌上道,“这是为了苦学生们的福祉,以前没人想到,没人去做,所以,穷学生们便荒在这里了。。你们得上这个心,毕竟都是关系到自己前途的大事。只要上心,就可以兴得起来。有钱的人家,并不在乎出个百把两的银子。。可这百把两的银子,就可以给你们整出几间屋子,整出平时的伙食。多邀几家,多集些银子,还可以建一个公用的书馆。。不要怕这事难做,宁远这里有个法子,只要请济老主持公帐,又建一块碑,把赞助人的名字刻在碑上传世,我看这钱也容易集,并没有你们想得那么难。。”
    宋平听得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