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海魂(闪烁) >

第166章

海魂(闪烁)-第166章

小说: 海魂(闪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够使用了,问题的关键是在弹药上。如果没有充足的燃烧弹供应。那么对日轰炸就只能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难以迅速取得成效。因此,在保证轰炸机的生产,研制之外,弹药供应成为了最重要的项目。
    当时,帝国海军有十家弹药工厂,分别为海军提供炸弹,鱼雷,炮弹,枪弹,以及一些特殊的弹药。这其中有五家工厂在制造炸弹,并且都已经投入到了燃烧弹的制造工作中来。另外五家工厂也在迅速扩大规模(帝国不缺乏人力,至少在战争期间是不缺乏人力的)准备生产炸弹与燃烧弹。仅八月份一个月,这些工厂就生产出了12万吨燃烧弹,足够2000架轰炸机飞六个架次了。而九月份,燃烧弹的产量提高到了18万吨,十月份为22万吨,十一月份为26万吨,十二月份达到了创纪录的34万吨。这么多的燃烧弹源源不断的被送往前线,让轰炸机部队再也不需要为“断粮”的事情发愁了。
    海军拿到新增拨款之后的好处很多,当然,其他方面也没有耽搁。
    “隼”式战斗机已经开始大批量生产,沈飞一共有三条生产线,一年可以制造至少3000架战斗机,而哈飞也建造了两条战斗机生产线,南飞也在建造战斗机生产线。最后,海军的指标是必须要有十条战斗机生产线,达到每年为海航至少补充一万架战术飞机的能力(当时,战斗机的生产线与海航战术飞机的生产线并无太大的区别)而到七月的时候,海航的六支航母舰载机大队都得到了新的“隼”式战斗机。
    新的轰炸机也在七月份的时候完成了试飞,这实际上是帝国海军舰载航空的第三批轰炸机。早在“秃鹫”研制成功的时候,沈飞就开始着手用“秃鹫”所使用的发动机来研制新的俯冲轰炸机与鱼雷轰炸机(海航一直坚持要求舰载机部队使用统一的发动机,以减少后勤负担,而这被证明是一种很好的策略)结果,这两种轰炸机才制造了部分样机,准备做试飞试验的时候,日本舰队就完蛋了。“翠鸟”与“鱼鹰”被证明是可靠的轰炸机,所以海航就没有采购这两种轰炸机。在“隼”服役之后,海航下达了新的研制任务,要求以“隼”所使用的“风16”22缸大功率发动机为基础,研制新的轰炸机。
    因为当时沈飞还在继续修改“隼”式战斗机的一些技术缺陷,还要集中力量制造“狼鸠”研制新轰炸机的发动机。所以两种新轰炸机(机体)实际上是分别由南飞与哈飞研制的。
    南飞负责的是俯冲轰炸机。这种新轰炸机被命名为“射水鸟”使用了“风16”发动机(限制了最大功率)采用了经过改进的机体,大量使用了铝合金材料,并且对机身进一步加强,提高了俯冲轰炸的性能。最大的特点是,轰炸机的腹部与背部各有一块巨大的减速板,这样轰炸机可以在尽量低的高度上投弹,然后改出俯冲。
    哈飞负责的是鱼雷轰炸机。这种新轰炸机被命名为“海雕”使用的也是“风16”发动机(同样被限制了最大功率)哈飞没有利用沈飞之前的研究成功(实际上,“射水鸟”就是在沈飞上一种轰炸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几乎是全新研制。同时,哈飞在设计上已经考虑到今后采用更大功率的发动机,所以留有一定的改进余地。“海雕”能够成为一代名机,这与哈飞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的改进有很大的关系。这种一直奋战到战争结束的鱼雷轰炸机也成为了二战期间世界上最好的鱼雷轰炸机,特别是其采用了更大功率地发动机之后,其性能非常优秀。
    两种轰炸机的研制,以及初期试飞工作在九月份就已经完成了,但其生产计划却推迟到了年底。原因只有一个。沈飞提供的“风16”发动机几乎全部给了“隼”式战斗机,能够提供给轰炸机的很少。而沈飞的大部分发动机制造能力用在了轰炸机上,所以能够提供给海军战术轰炸机的发动机数量很少。
    可以说。23年是海军航空兵(包括了战略打击部队)的春天,随着新式战机陆续服役,以及大量的飞行员的加入,帝国海军航空兵在这一年完全恢复了元气,并且达到了鼎盛状态。后来,当太平洋上爆发了更为残酷的战争时,正因为帝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航空兵,所以帝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海军航空武器方面之外,帝国海军舰队得到的好处也不少,特别是在新战舰的建造方面。帝国海军几乎在这一年之内就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战舰总吨位)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帝国海军的第三种航母。
    “长江”级航母被证明是很可靠的航母,其性能比“皇帝”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不管是航空作战能力,抗打击能力,还是航海性能,各方面都很优秀。当然,这只是相对的优秀,海军也很快就发现了“长江”级航母的问题。所有的问题被总结出来之后。都落到了一点上,那就是排水量太小,过小的舰体难以满足所有的要求。结果,“长江”级航母也就只建造了四艘(当时,帝国有四个造船厂可以承建航母)海军就没有再下订单了,要求四家造船厂立即拿出新的设计方案来,要求得到更好的航母。
    新航母的设计工作在23年初就已经完成,首先确定的排水量(轻载,如无特别说明,都指三分之一燃料时的轻载排水量)为20000吨。海军很快就否决了这个方案,因为这只比“长江”级增加了3000吨而已,性能提高并不明显。三月份,第二份设计完成,排水量提高到了28000吨,海军仍然感到不满意。到六月初,第三份方案才被确定下来,排水量增加到了32000吨,满载时达到36500吨。海军采纳了这一方案,并且要求迅速完成设计工作,尽快开始新航母的建造。
    这种新航母被命名为“湖”级。其实,从命名上就能看出帝国海军对航母的重视了。之前,只有战列舰能用“江,湖,海”来命名,而从“长江”号开始,这些名字用到了航母上,这表明,海军已经将航母当作了头号主力战舰。
    设计工作在十月中旬完成,海军对新航母的各项指标都很满意。接着,四家造船厂几乎同时开工建造,头四艘航母在四家造船厂同时铺设了龙骨。按照海军提出的要求,第一批四艘航母必须要在24年年底之前加入帝国海军的战斗序列,在生产工艺熟悉之后,新航母的建造周期将缩短到十个月(后来甚至达到了八个月一艘的水平)海军还在筹建另外两家造船厂,争取能够同时开工建造六艘航母(实际上,后来四家造船厂各新建了一个大型船坞,帝国海军可以同时建造八艘航母)除了新航母之外,“李靖”级大型防空巡洋舰的第九艘,也就是“长孙无忌”号也在六月完成了栖装。从“长孙无忌”号开始,后16艘大型防空巡洋舰的排水量增加了1500吨(满载时增加了2000吨)加长了五米,将120毫米高射炮改为了80毫米高射炮(后期开始使用吓弹)其他防空火炮的数量也有所增加,整体防空战斗力加强很多。另外,战舰上的关键部位(特别是机舱)得到了更好的装甲保护,增强了战舰的生存能力。
    新的大型防空巡洋舰也在设计之中,而新建造的“河”级重巡洋舰(这又打破了帝国海军的命名规范)也在成批量的建造之中。潜艇,驱逐舰,海上巡逻机这些都成批的离开制造厂,加入帝国海军的战斗序列。大量优秀的军人也在走出训练营,学院,兵营,加入到帝国海军中去。
    23年(唐历,公元1941年)是帝国海军的春天。帝国海军能够在这一年内获得如此多的战舰,战机,原因只有一个,帝国已经完成了战争动员。帝国的战争潜力在22年年底就开始爆发,全方位的战争动员在23年年初就完成了。随着帝国潜力的爆发,这台巨大的战争机器开始全速运转了。
第二节 轰炸在继续
    在谈仁皓接受了新的使命,开始就帝国与美国的战争做准备的时候,战场上的焦点仍然在日本这边。按照帝国的传统,只要日本不完蛋,帝国绝不会轻易的转移重点,把日本打爬下之后,帝国才能腾出手来收拾另外的敌人。
    对日作战有三个战场,其中有两个由陆军负责,一个由海军负责。
    陆军负责的是朝鲜半岛与南洋地区,这两个战场都得到了海军的支持。当然,这不是主要战场,这只是为了确保帝国的利益,以及为今后的战争奠定基础的战场。
    朝鲜半岛上的战斗在八月底就结束了。帝国陆军先后在这里投入了四十五个师(其中大部分兵力实际上是预备队)在海军数百架轰炸机,以及大批舰队的协助之下,被围困在釜山的最后一批日军在八月二十五日这天投降了。这天是战争爆发之后两年零十天,日本登陆朝鲜半岛,威胁帝国本土的美梦彻底破灭了。
    南洋地区的战斗持续到了十二月初。十月中旬,两个陆战队师,陆军的三个师在第一特混舰队,以及上千架陆航与海航的战机的支持下登上了帝汶岛。岛上的战斗持续到了十二月初,最后一股日军在帝力被歼灭,日本在南洋地区的存在被彻底的消灭掉了。
    对日作战的重点仍然在日本本土方向上,战略轰炸成为了摧毁日本的主要力量,而且,这也是彻底将日本送入地狱的主要力量。
    日本天皇在五月底完蛋之后,帝国曾经通过巴西政府向日本传达了投降要求,表示只要日本肯投降,帝国将保证日本的完整性,并且在战争结束之后向日本提供一些恢复民生的帮助。这是日本可以避免灾难的最后一次机会,结果,日本人错误的理解了帝国的意思。认为帝国在这个时候提出单方面“停战”的要求实际上是帝国无力再战斗下去的原因。另外,从战后搜集到的情报来看,日本当时坚信,只要再坚持半年,最多一年的时间,美国就将参战,到时候唐帝国就将战败。如果日本再次像上一次大战时那样,在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投降的话。那么日本就将再次蒙受耻辱,并且在战后再次被抛弃,再次被唐帝国踩在脚下。因此,日本军国政府立即就回绝了投降的“要求”也许,日本人并不知道,这不是唐帝国的“请求”或者是“要求”这类含蓄的表达,这是对日本下达的最后通牒,是日本的死亡通知书,而日本人自己在这份通知书上签了名。
    六月四日。在过了最后期限后。帝国内阁代首相亲自下达命令,对日本进行无差别轰炸,即所有看得见的人造建筑物都在轰炸的范围之内。无一例外,不再区分军事与民用目标,不再区分政治与军事目标,所有能炸毁的都在轰炸的清单之中。
    五日,七个轰炸机团的一千一百多架轰炸机集中轰炸了东京,投下了三千多吨炸弹,将这座城市几乎彻底的摧毁。在这次轰炸中,只有十六架轰炸机被击落(四十五架轰炸机带伤返航)为轰炸机护航的战斗机损失了八架。而在激烈的轰炸中,至少有一百余架日本战斗机被击落。
    八日。轰炸机群再次集体出动,集中轰炸了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投下了近三千吨炸弹,将大阪没有被炸掉的城区烧成了废墟。而在这次轰炸中,只有十二架轰炸机没有返航,起飞拦截地日本战斗机被击落了数十架。
    十一日轰炸了名古屋,十四日轰炸了奈良,十八日是神户,二十一日轰炸冈山。二十五日轰炸高知。三十日,七个团地轰炸机分头出动,分别轰炸了日本本州岛上的十多座中小城市。而这时候,硫黄岛与小笠原群岛上储备的燃烧弹再次被用光了。
    三十一日这天,三十多架轰炸机肩负着一个特殊地使命。这些轰炸机都没有携带燃烧弹或者炸弹,而是在弹舱里装满了传单。三十多架轰炸机飞到了日本的三十多座城市上空,洒下了数千万分传单。这些传单上除了印有敦促日本投降,打击日本军民士气的标语之外,还罗列出了一长串的城市名单,这些城市都在轰炸的范围之内。这不是在警告日本人尽快离开这些城市,而是要瘫痪掉日本的战争机器,当工人都到乡村去躲避轰炸的时候,日本的工厂也就无法运作了。
    七月初,陆战队已经围死了八丈山,被围困在山里的几千名日军正在做最后的抵抗。三日,八丈岛上地第二座前线机场建好,第二批三个中队的“隼”式战斗机进驻。另外还有一批经过改进的,可以装500升航空汽油的副油箱送到了八丈岛。“隼”式战斗机在挂载这种副油箱之后,可以到东京上空执行两个半小时的战斗巡逻任务,这极大的提高了战斗机的性能。从四日开始,每天都会有两个中队的战斗机到日本本土上空执行自由猎杀任务。
    这些执行自由猎杀任务的战斗机一般以两架飞机为一组(后来逐渐增加到了四架,甚至八架)专门寻找那些落单地日本战斗机,或者是在日本本土上空执行运输任务,侦察任务的运输机下手。另外,“隼”式战斗机还可以携带八具火箭弹,或者是两枚50公斤的小炸弹,具有一定的对地打击能力。其主要的轰炸对象是汽车,火车,以及内河船舶。
    战斗机开始执行自由猎杀任务,实际上就标志着日本已经丧失了本土的制空权。早在五月底,部署在济州岛上的帝国海航战斗机就已经在日本本土西部地区执行自由猎杀任务了,可规模并不大,所以收到的效果不是很好(“秃鹫”的续航能力也不够)到八月份的时候,已经有四个战斗机中队可以执行自由猎杀任务,而到年底,轰炸机部队不再需要护航战斗机,而部署到八丈岛上的十个战斗机中队(后来修建好第三座前线机场之后,八丈岛上部署了十个战斗机中队)就可以全部用来执行自由猎杀任务了。
    对日战略轰炸在七月五日恢复。四个战斗机中队掩护八个轰炸机团(最新的一个团是在六月底调过来的,父岛上的机场已经提供给了战略打击部队使用)对日本本州岛上的城市再次进行了轰炸。投下了三千五百余吨炸弹。到七月中旬,部署在硫黄岛与小笠原群岛上地轰炸机团已经达到了12个(兄岛上的机场是在十二日转交给战略打击部队的)这就是战略打击第一军的全部实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