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 >

第58章

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第58章

小说: 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氛的刺激,人人都能鼓起血勇,但是在战争结束之后,稍微放松一下,全身的力气仿佛是潮水一样的褪去,剩下的只有疲惫。

很多跟随斐迪南前来的侍从都跟斐迪南一样,在战争结束之后,有些人直接就躺倒在了地上,尽管腿上被长时间的骑马运动而磨破了皮,鲜血不要钱的直向下流,但是管不了那么多了,躺倒在地上之后就呼呼大睡。

希菲尔在将斐迪南扶进了军帐之后,命令士兵立即妥善安置跟随斐迪南前来的一行人,务必安排医生尽快的给其上药。

第二天,要到午饭的时间,斐迪南才悠悠的醒了过来,他醒过来之后,看守军帐的士兵立即将这一消息通知了希菲尔。

希菲尔在得到斐迪南已经醒来的消息之后,立即带着人来到了军帐,当希菲尔走进军帐的时候,斐迪南已经起了身,正在穿着衣服。

希菲尔连忙走到斐迪南的面前说道:

“亲王殿下,您还是再休息一会吧,昨天您确实是累坏了”

“希菲尔阁下,谢谢你的好意,但是我已经休息够了,今天就由你来带我参观下军营吧”

斐迪南拒绝了希菲尔的好意,转而说出了要让希菲尔带他参观军营,听到斐迪南的要求,希菲尔答应了下来,但是在那之前希菲尔对斐迪南说道:

“亲王阁下,您看现在已经是中午了,我们是不是吃完午餐之后再去巡视军营”

希菲尔用了一个很巧妙的词那就是巡视,参观和巡视虽说词面上的意思一样,但是含义可是完全不同,就好像领地一样,在自己的领地才叫巡视,如果到了别人的地盘那就只能是参观。

希菲尔的巡视让斐迪南咧了咧嘴角,他欣然答应了希菲尔的请求,在希菲尔的带领下向餐厅走去。

希菲尔原计划在斐迪南醒来之后,向全军宣告国王陛下的命令从而将军权交给斐迪南亲王,但是当希菲尔向斐迪南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斐迪南却拒绝了。

斐迪南已经听到了关于希菲尔昨天表现的汇报,希菲尔的表现让斐迪南十分的满意,斐迪南对其的评价是:这是一个颇有智谋的将领。

而且特别是希菲尔昨天鼓舞军心的一番话让他眼前一亮,如果此时希菲尔将军权移交给斐迪南,那么在别人的眼中或许为王室卖命是没有好处的,君不见希菲尔刚刚打完了胜仗第二天就被免职。

但是如果斐迪南只是事实上指挥全军,但是在名义上没有取代希菲尔的话,那么不仅能够安定一众将领的内心,同时还能让昨天相信希菲尔的话继续鼓舞着将士们。

希菲尔向全军说过,王室会选一些优秀的将士进入王室卫队,那么自己就用这个条件让所有的士兵更加的努力从而表现自己。斐迪南心中暗暗的想道。

在吃完了午餐之后,斐迪南在希菲尔的陪同下巡视整个军营,当看到因昨晚的战斗而受伤的士兵时,斐迪南会停下脚步对其嘘寒问暖,斐迪南的此举为其赢得了将士们的心。不提其中是否有作秀的成分,即便是作秀当一国亲王对你关怀的时候,一个普通人怎能不敢动莫名。作秀不可怕,最怕的就是连秀都不屑于做的权贵。

在巡视完军营之后,斐迪南来到了军帐门口,而帐内坐满了早早就等在这的一众军官们。

斐迪南坐到主座上,大声说道:

“陛下此次派我前来,不是对西普鲁士军队起了什么疑心,恰恰相反的是,陛下对西普鲁士军队十分的放心,想必在座的各位爷知道,昨天晚上发生的叛乱绝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这起叛乱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其中嫌疑最大的就是东普鲁士的莫拉克侯爵,希菲尔,你将昨天晚上拷问战俘的答案告诉在座的各位”

听到斐迪南的话后,希菲尔走到了人群中间站定,大声的说道:

“从我们俘虏的战俘口中得知,兰罗子爵此举是在东普鲁士的莫拉克侯爵的指示下促成的,而且莫拉克侯爵还向其援助了大量的武器及金钱,这次的叛乱兰罗子爵起码密谋了三个月之久,同时我们还得知东普鲁士首府哥尼斯堡的驻军已经被莫拉克侯爵收服,哥尼斯堡驻军将领汉登纳中将不幸战死”

这份沉重的消息从希菲尔的口中说出,震惊了所有人,这份情报当初被告知给希菲尔的时候,希菲尔同样也震惊了,谁都没有想到莫拉克侯爵居然在东普鲁士竖起了反旗。

说出这些消息的战俘正是莫拉克侯爵派遣联络兰罗的使者,这两个使者在被俘虏的时候非常的低调,谁都没认出他两来,但是在一个怕死的贵族被告知说出阴谋后可以得到将功赎罪的机会,这个贵族毫不犹豫的将这两个使者给招供了出来。

在经历了军中的酷刑之后,这两个使者才招供了出来。

在看到军帐中的军官们一个个默不作声的时候,斐迪南知道现在改自己说话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进军东普鲁士

斐迪南说道:

“想必大家现在都很吃惊,我和大家一样,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同样很吃惊,谁能想到莫拉克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贵族居然会不顾王室的恩情悍然造反,果然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莫拉克这种行为简直就是贵族中的渣滓、普鲁士人中的败类,整个普鲁士都会记住莫拉克的叛逆之名”

斐迪南的一番话说的抑扬顿挫,整个军帐中的气氛都被斐迪南调动了起来,军官们纷纷附和着斐迪南大骂莫拉克辜负国恩。

在看到军帐内群情汹涌之后,斐迪南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

“刚才希菲尔也说了,按那两个战俘所说,莫拉克只是刚刚拿下了哥尼斯堡的驻军,在东普鲁士的其他地区还存在着忠于王室的军队,我相信只要我们进军东普鲁士接应这些军队,在会合了这些军队之后,趁莫拉克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兵临哥尼斯堡,我想莫拉克一定会措手不及”

斐迪南的话音一落地,军帐中先是突然安静了一下,但是随后求战声仿佛要掀翻了军帐。就在斐迪南满意的看着这副场景的时候,希菲尔走到了他的身边悄悄的说道:

“亲王殿下,现在出兵是不是太仓促,虽说我们昨天打败了兰罗的叛军,但是我们还是出现了数百人的伤亡,在前情不明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等等再看”

“希菲尔阁下,现在莫拉克还没有取得全部东普鲁士人民和军队的支持,他只取得了哥尼斯堡驻军的兵权,这样他手上不会有太多的实力,而且你也知道据战俘供述,莫拉克还将手上的人马分成了两个方面。再说我刚才已经说了,我们此次出兵不是去和莫拉克硬碰硬,我们是去打通一条与其他东普鲁士驻军的通道,一旦打通这条道路我们就会实力大增,这样我们才有把握和莫拉克作战”

听完斐迪南的话,希菲尔总觉得有些不妥,但是他又不好反驳,只好把疑惑咽回了自己的肚子里面。

在统一了军队中的意见之后,斐迪南在军营里休整了两天,两天之后,斐迪南率领着军队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斐迪南此举是违背命令的,当初威廉给他的命令时原地驻防,等到后续援军与其会合后再向东普鲁士进军,但是斐迪南了解了情况后认为现在进军东普鲁士的最好机会。

虽然说莫拉克在东普鲁士的声望极高,但是如果说他一反叛就能吸引无数的人前来投奔他那明显是不现实的,大多数的普鲁士人民和贵族一定还在观望中,要是自己能够及时进军东普鲁士,让东普鲁士人民看到王室的兵威,最好能够择机歼灭一两支莫拉克的小分队,这样不仅是对莫拉克实力的一种削弱同样对莫拉克的声望也是一种打击。

其实斐迪南的心中还有另外一个小心思,那就是威廉有意成立的参谋部,在经过与亨利的对话之后,斐迪南一直希望用一份功绩来向威廉证明自己的优秀,从而能够谋取参谋部的主官职务。

其实就论资排辈而言的话,斐迪南完全无需担心,但是偏偏他们那位小国王就是一个不按常理办事的主,斐迪南在心中比较了一下自己与德绍、汉斯等人,斐迪南发现,如果以军功论的话,他和德绍差不多,而且德绍还比他稍微年轻些,如果以亲近度论的话,汉斯无疑遥遥领先,同样军事部里面还有一些腓特烈大帝时期遗留下来的老人,这些老人也足以对斐迪南的地位造成威胁。

不比较不知道,一比较,斐迪南的心中就有了危机感,而现在莫拉克造反羽翼未丰之时正是他的好机会,要是此时能够立下大功,那么参谋部的主官职位就十拿九稳了,斐迪南这样想道。

斐迪南派遣了信使向无忧宫汇报他进军东普鲁士的消息,同时他将莫拉克此时羽翼未丰正是歼灭其最佳的时期而且还不会让莫拉克的危害扩散。

但是斐迪南不知道的是,威廉接到他的信后勃然大怒,尽管威廉也知道前线的战情临机万变,而且斐迪南在心中也向自己述说了此时进军的理由,但是对于斐迪南违反自己当初所制定的命令,威廉是极其反感的。

哪怕在后世就是再蠢笨的人都知道,在*社会能得到君主重用的往往是一些指如臂使的奴才,这些奴才为什么会得到重用,因为他们从来不会违背君主的命令,一旦有了第一次违背君主命令的行为,谁知道是否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对于这种人,高高在上的君主又怎么会重用。

所以虽然斐迪南此举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妥,但是威廉的心中却竖了一根刺,有人会说威廉的心眼是不是太小了,不,威廉的心眼并不小。但是什么叫*,一个国家、一个领袖、一种声音这才叫*,有不同声音的人存在,往小了说是民主,往大了说就是破坏国家团结、质疑王室威信。

但是现在木已成舟,现在斐迪南已经带着军队出发了,自己还能做什么,威廉只能苦笑着催促还在路上的援军加快进军速度,尽快与斐迪南会合而已。

斐迪南不知自己的举动让小国王异常反感,反而对自己的行为沾沾自喜,如是能够平定莫拉克、、、想到美好处,骑在马上的斐迪南哈哈的笑了起来。

也就在斐迪南率军前往东普鲁士不久,哥尼斯堡的莫拉克手上已经有了斐迪南军队的动向,当得知兰罗失败的消息,莫拉克立马抽出军刀将面前的花瓶劈成了两盘,同时嘴中还喊着:废物。

但是莫拉克不愧是老将,很快的莫拉克就平静了下来,平静下来之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克莱曼加快进军速度,务必打通与俄国之间的通道以求得支持。

同时莫拉克还召见了在哥尼斯堡一夜之后支持自己的东普鲁士各大贵族,向他们威逼利诱,在莫拉克的强压下,东普鲁士贵族们为他筹到了一百五十万银币的军费以及三千左右的士兵。

这些士兵都是东普鲁士贵族们蓄养多年的私兵,按理来说他们是不愿意交出来的,但是没办法,莫拉克的刀就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这让一直以为莫拉克只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贵族的一干人等大跌眼镜,不过这些人也是,居然会认为莫拉克和蔼可亲,即便现在的莫拉克是老了,但是年轻时候的莫拉克可是杀人如麻。

一句老话说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第一百一十八章雇佣哥萨克

在威逼哥尼斯堡贵族之后,莫拉克手上控制的人马膨胀到一万人,这一万人里有二千多人被克莱曼带去前往打通与波兰的通道,还有两千人被莫拉克派遣到东普鲁士各地监视当地的驻军。

当然对于这些驻军,莫拉克一直都没有放弃过拉拢,而在莫拉克的拉拢之下,东普鲁士各地的驻军也确实出现了动摇的情况,但是毕竟现在情况不明,万一王室的进军速度太快,也许莫拉克还没有翻起多大风浪就被消灭,这些贵族们可不会去冒这个险陪莫拉克一起去死,所以他们还要再观望观望。

这些贵族的心思,莫拉克又怎么可能不清楚,但是他还不能得罪这些人,莫拉克深知自己必须让那些左右摇摆的人看到自己的势力可以完全抵挡住王室,这样观望的人才会投靠到自己的一方,但是抵挡王室的军队又谈何容易。

凭借自己手上的所有病例也许只能抵挡住王室的第一波军队,在这样的情况下,莫拉克派人前往东欧大草原希望能够联系一些雇佣兵。

在十八世纪,雇佣别*队作战还是很平常的,当年的普鲁士也正是因为接受欧洲各国的雇佣提供士兵而聚敛起了第一笔财富。

莫拉克希望联系的雇佣兵是生活在东欧大草原的哥萨克。

哥萨克这个词来自突厥语,意为自由人。原指从金帐汗国逃到南俄罗斯地区从事游牧的鞑靼人和斯拉夫人,15-17世纪在俄罗斯农奴化过程中,不愿为奴逃亡到边区去谋生的人,逐渐聚集成群,受西南部草原地带突厥民族的影响,养成了一种善骑射、不受管束的有独特文化的认同关系,大量的逃农聚集在南俄草原一带,这些人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亦农亦兵,长期处于半军事状态。

哥萨克骑兵最先是波兰人开始利用哥萨克武装人员,他们用登记造册的方式来实行掌控,未经登记的人被认为是非法的。1625年在册的哥萨克是6000人,到了1649年是4万人,1654年则是6万人。这些人受招安归顺以后成为领有封地的哥萨克上层。

1654年乌克兰的哥萨克首领赫麦尔尼茨基起兵反抗波兰受到镇压,在军事失利的情况下求助于俄罗斯,当年赫麦尔尼茨基与俄签订“别列亚斯拉夫协定”,宣布接受俄罗斯保护,又经过80年的磨合期到1722年沙俄废除哥萨克人的盖特曼自治,乌克兰总督鲁缅采夫把10个哥萨克军团改编为俄军的10个正规骑兵团。

在冷兵器时代,哥萨克的骑兵以其速度快、机动性强、杀伤力大、骁勇善战的轮番攻击威震欧洲,欧洲国家也常招募哥萨克作为雇佣军。

在莫拉克从军的年代,那些骁勇的哥萨克骑兵给了他很大的冲击,纵观十八世纪俄国对外征战的历史,哥萨克骑兵都是俄国手中最凶残也是最锋利的战刀。

因此莫拉克在决定起事的时候就派人前往东欧大草原去与那些哥萨克的首领谈谈价格,最好能雇佣几千个骑兵过来,这样才会形成有效而强力的战斗力。

算算路程,莫拉克所派出的使者应该已经到达了东欧大草原,事实也正是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