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回香城二三事 >

第7章

回香城二三事-第7章

小说: 回香城二三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算前期投入的将近三千两,食客斋一个月尽入账有一千三百两,这是一个不错的数字。当然得益于大家的努力,自然缘于年底了,在外面做生意的人赶着回家,路过回香城的过客多的缘故。
  过了好几天忙上忙下的日子,这几天算是清闲了下来,尤其是今天腊月廿一了,除了几家来要外卖的,圆桌上一天都没有人来光顾。
  
  不过也便是这样了,每年回香楼也都是这样子。
  这晚上对了帐之后,韩良将一千两银子封了,打算明日去无言钱庄换成银票,银票比较好保存一些。
  至于剩下的三百两,以及接下来入账的银子,韩良打算过年就用了。自然每个人的工钱都不能少,估摸着每个人封三十两,要是这几天生意还凑合的话就封五十两,其余的都用来准备年货了。
  往年他一个人的时候,只是点一支红蜡烛做一些供品算是把年就那样过了,今年不同往年,有这么多人陪着他,一定要过的红红火火。
  封了这一千两,韩良没有瞒着任何人,每天对账的时候就没有瞒着大家,因为韩良是真的把这些人当做自己的家人的。
  大家自然也没说什么,本来都算是活计,老板拿大头也是长久的惯例,但是含量不打算这样做,他打算和这些人说说自己的想法。
  
  天元五年腊月廿二酉时一刻,食客斋前堂,明亮的蜡烛闪耀,桌上摆着精致的糕点,六个有老有少的人围坐着。火盆里的炭火噼啪噼啪响着……
  韩良拿出了一千两的银票,“这是咱们食庐开张后尽入账,大家也都知道的,我就暂且把他们存起来了。我是这样想的,打从咱们食庐开张后,包括我们这条街只要有集市的街都开始改造了,看这样子来年的生意铁定不好做。或者不都是开食庐,但也有不少,毕竟大家也没什么其他技艺。所以这一千两我要存下来来年看看咱们还能做些什么!”
  “掌柜的客气了,这等事情其实……”是韩三章比较明事理。
  “不,韩先生。虽然我们相识不过一月,可是韩良已经把各位当做亲人了。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以后……罢了,不说了,咱们喝一杯!”
  众人举杯,倒是一饮而尽。韩良酿的酒自是极品!
  
  韩良招呼大家吃喝,然后他继续说:“年前这几天应该也有客人,所以大家还是要忙一些的。至于这几天的入账加上那三百两就是我们一家人过年的花费,尤其是小棍子和咱们小左小右都该添几身新衣服。”
  大哇便拿出了那三百两银子,桌上六个人,每个人都分了五十两,小棍子也有。
  “都拿着!”韩良看到一些人不好意思,便说了这么一句话,而且带头把五十两装进了衣袋。“小棍子明天跟着你大哇哥哥出去买几件成衣,现在做的话裁缝店也忙,咱不去凑热闹了。后天小左小右再出去,韩先生怕是要等到大后天了!”
  “无妨!老人家一个了,也没什么置备的。”
  “韩先生说笑了,正当年华呢。听说当今圣上也便是这个年纪,一点都不老。”
  ……
  一顿夜宵,热热闹闹,韩良最后有些喝多了。末了还很激奋地和大家说:“不用留私房钱,咱们年后一定能赚更多银子,所以最好都花掉!”
  众人便知道这是喝醉了,于是拾掇就变成了别人的事情。就连发面都是小棍子和大哇做的,大哇本来借口说照顾韩良今晚上要与韩良同居,可是还是被小棍子壮烈言辞说出去了,因为照顾师傅是徒儿必须和应该做的事情,于是大哇摸摸鼻子,这些小孩子简直凶残。
  
  沉甸甸的银子,五十两,小棍子做梦都不曾梦到过的,今天竟然拿到了自己手里。于是这天晚上很殷勤,照顾着韩良以及奶狗和大灰猫。一个月的时间,小奶狗也长大些了,起码不用吃奶了,最最主要的是猫和狗似乎相处的很融洽,也成了大家休息时候游戏的对象。
  至于长大的代价就是小奶狗和大灰猫都不能待在主房里了,而是有了专门的地方。虽然偏于一隅,两只作伴,倒也不至于寂寞。
  
  事实上小棍子第二天没有花太多钱,真的就只买了一件衣服,一个帽子,一双新鞋。爆竹都是大哇买的时候捎带的买了一些小孩玩的,倒也不是只为小棍子一个人买,家里的其实都是小孩。
  就连他自己算起来也是小孩,也才二十二三了。
  
  双胞胎兄弟买的就比较多了,吃的喝的穿的带的,比一个姑娘家都多。当然大部分是小右买的,于是两人回了食庐的时候,大家就看到小左脸都黑了。毕竟这大泽朝男风盛行,就连新下来的国诏都颁布了,可以取男妻。
  如此,韩良也开始合计了,来年瞅着有没有对眼的都可以给小右找个人家。至于兄弟乱拿啥,倒是韩良没曾想的。
  
  韩三章也没添置什么额外的东西,只是打造了一个小巧的算盘,那种可以在手里把玩的半只手掌大小的算盘,倒也是个爱好。
  至于韩良是当家人,自然要额外操心,一些都要用到的年货都是他采买的。不过吃喝倒也都省了,毕竟食庐平时都有备置。
  
  天元五年腊月廿六,早点摊摆出来之后也摆出了歇业告示。那就是说明天廿七,早点摊也不会出摊了。大家倒也都有这么个准备,毕竟年底了,一般人也不会出来。
  众人都是忙着过年了,春联贴上了,旺火也堆垒起来了,爆竹也挂好了。众神归位,一阵炮竹,大家就都长大一岁了。
  天元六年了!
  
  这个冬天北方下了大雪,但是南方本就鲜有雨雪,今年却也格外的干冷。往年回香城内的河冬天是不会断流的,可今年却断了。
  不过倒也大家没被影响,毕竟吃喝的水都是从井里面来的,虽然水位下降了一点倒是不会没有吃喝的。
  
  别人没担心可是吃着年夜饭的韩良却眉头紧锁,书中似乎说过这等事情,反常必有妖。虽然不知道来年会出现什么哥情况,总觉得不是好事。
  “掌柜的在担心什么?”在其他人放着炮竹的时候,韩三章和韩良聊着。
  韩良想着韩三章也是见过世面的便把自己的忧虑说了出来,韩三章果真沉思,看眉头也知道他也觉得这不是好兆头。
  “如此的话,这天怕是要大旱了!”
  “当真?”
  “当真!”韩三章犹豫的说出了这两个字,倒不是对来年大旱犹豫,而是不明白为何他家掌柜的听了旱灾会出现兴奋的神色。
  
  说到此不得不说回香城的另一个怪相,那就是没有地主。基本上谁家想种地,都是去县令那边租地。租金也不高,要比其他地方的租金便宜很多。
  可是即便是这样也还有很多空余的地,故此也就没有地主,因为人家直接从官家那边租省事太多了。
  如今倒是慌了很多,从管道一路走来,荒草凄凄的,还以为是乱世逃离的精致。
  
  回香城每日消耗太很大,都要从东南西北各方的其他县城拉粮。也不是很远,来回三四十里的路程。买来很便宜,比雇人去种地都便宜。这倒也是回香城人生意做得精,却依旧没人租地的缘故。
  以前乱世就不消说了,如今治世,本应该有人来种地呢,即便本城人不种,外乡人也该有啊。可惜,乱世刚结束五年不到,人口太少,自己地方的地还种不过来,怎么会舍近求远。
  如此倒也让回香城也就是孤城,四方田野慌着。
  
  以往的盛世皇朝不是没出现过来回香城附近种地的人来,可惜好景不长,其他地方重农轻商,这回香城却是反过来的。本来外来人就被鄙视着,再种地那就更被看不起了。所以真要是逼得得来回香城讨生活,基本上都不种地的,话说做个小二哥都比种地收入多,谁还去种地啊。
  盛世乱世,持续不了太久,也便这样轮回着,回香城依旧孤城。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扩大而已,没办法,人多了只能再在内城外面建造一个外城。
  不过近三百年啦,回香城倒是一直没有扩大,毕竟乱世省事交替太频繁了。
  
  再说这韩良听到来年会大旱兴奋不已,每天开始合计,又在纸上写写画画。
  天元六年正月初七酉时五刻,韩良叫来了大哇跟他商量。“你再给我三千两吧,这次是借,我打借条!”
  “呃,这倒不必。”大哇没有犹豫掏出了三章一千两银票,“要是愿意的话告诉我你要做什么就行了,毕竟大家都是一家人啊!”大哇把这一家人三个字咬的很清楚,他最近越发想韩良了,尤其是晚上睡觉时。
  “自然,我要买地!”
  “买地,三千两?”
  “嗯,应该说是租地。我记得国诏上说了,官家之地不能买卖,只可租赁。但是我打算租它个七八十年,所以也算是买了。”
  “哦!要组多大?”
  韩良便把画的纸张拿了出来,指给大哇这儿那儿的,基本上靠近回香城的地界都打算租下来。
  “所以需要三千两?”
  “嗯,不知道够不够。明日要问过县太爷才知道,而且我估摸着这大泽朝能传那么个一百多年,回香城还得扩建一次,所以也不知道县太爷能租给我多少!”
  “哦,这样一起给你吧!”韩良把剩下的四千两也拿了出来,这可是全部身家了。
  “哈?”
  “我信你!”
  听到这哈,韩良略尴尬,这人怎么那样的眼神看自己呢,不过还是很不客气的把银票都揣进了怀里。
  
  天元六年正月初八辰时,县衙内堂。
  “你要租地?八十年?”也是韶华正好年纪的县官有些惊奇,不过也没表现太明显,儒雅之士当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风度。
  “是这样。就不知朝廷有没有什么小民不知道的规矩,不能组?”
  “倒也不是!”县官叫人拿来了县志地图,指出了各处还没租出去的地方,以及官家的出租价格。
  “林地不租?”韩良有些奇怪,为何呢,当年他还从别人手里买过林地。
  “韩先生有所不知,很多樵夫要靠这些林地为生,若是出租给别人指不定便会围山,到时候断了这些樵夫的生路可是罪过。所以本官不打算让林地出租,而且也已奏请圣上,估摸着我皇圣明,用户大泽朝都不会有林地出租了。”
  “哦,也是,也是。”
  “而且最多能租给你一甲子!”
  “啊?”
  “嗯?”
  “没事,没事!”韩良觉得这县令精明的很,怕是自己心中的盘算都被看清了,不过这六十年也就六十年吧,六十年后谁知道是何等局面,那个时候头疼的就是自己的儿孙们了。
  “那不知韩先生中意那些地方?”
  这边那边的最后韩良指出了好些地方,除了南边被很多散户租了之后韩良没去凑热闹,基本上东西北四面所有的荒地都打算租了来。
  回香城物贵,这地也死贵。县令老爷让人一合计,这些地六十年租金,四千两银子,一次结清。
  韩良诽谤一句真贵,咬咬牙也便付了银子。然后与管家签约自然不在话下,拿了租赁契约也就是前脚刚出门,县令就差人除了告示,然后写了奏折上书当今圣上。
  若说另一器,那就是回香城的县令不输任何州府管教了已经,事情都可以直接上书朝廷。
  
  对此鄂州知府是颇多微词,毕竟回香城每年税收都是个大数字。可是谁让这边没办法贪呢,所以派了个状元郎来做县令。
  做了的结果就是,清风四溢,政通人和,最后还深得圣宠,直接就成了独立城。不禁地理上被孤立,连带的政要上也孤立了。
  
  拿着契约韩良一阵轻快,飘然走回食庐。路过米铺还谈了一笔生意,又立了一笔字据。闻着墨香,韩良眼里可是冒出了金元宝啊!
        
【抓住机会】
  
  南方的人不像北方人那般喜欢种地,一则因为他们的地大多不够平整,种地需要上山下沟,再则因为劳作时间长,一年三熟或者一年两熟或者两年五熟都是常事。
  不过千百年下来也不得不种地,所以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南方农民的地位各方面都比北方农民的低,不过也使得在做农活儿方面南方人要比北方人厉害许多,尤其是南方媳妇嫁到北方之后,那个能吃苦的劲道真是可以吓煞了个人嘞。
  
  于是当韩良回了食庐告诉自己画了四千两银子租了好几百亩地一甲子的时候,韩三章嘴角抽了。因为这地根本没人去种,除非……想到这除非,韩三章忽然觉得这地真的大有用处。
  估计着今年大旱,所以韩良也没在地里种庄家,就是撒了些野麦种子。当然,最紧要的是根本没有人手,雇人种庄稼简直是太过损失惨重。
  一开春,依稀下了几场雨,不过根本没有什么用处,看着肯定是要旱了。
  
  不过这都引不起回香城百姓的惊慌,一则他们靠天吃饭的农户本就少数,再则离回香城北六十里的那城池地临长迷江,水利工程相当晚上,必然不会受灾的,到时候粮食有的地方去买。
  天旱不曾影响了回香城百姓的生活激情,于是各种房屋改造便开始了,回香城本城的砖瓦匠木匠已然不够用,消息很快传到了临边陈真,乃至临边的临边。
  本来每年来回香城讨生活的人就不在少数,如今更是多。这个时候好一点的客栈匠人们可是住不起的,差次一点的客栈几乎都是满的了。这个时候食客斋的掌柜,韩良先生便又贴出了自己的告示。
  内容大致所云,那就是他家在回香城外有一处山林。大家要是愿意可以去砍些树木在城外搭建一些房屋,这样在回香城做工的时候晚上就有歇息的地方了。
  当然住的地方可以免费住,不过得额外搭建一间,也就是说要想住一间,就得搭建两间。而且入住之前韩掌柜的回去查看,若是搭建的房子一间好一间差,那么真的很抱歉,免费给住的是较差的哪一间。
  嗯,还有附加条件,那就是砍一棵树就得载一棵树。
  
  匠人们不缺的就是力气,出来挣钱能省一些是一些,于是在正式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