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

第186章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第186章

小说: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贾诩和郭嘉并不反对,曾炩笑着点了点头,然后他迅速地看了完了沮授提交的改革计划,指出了几点修改意见之后,就让沮授重新去草拟了一份。当然,这次大规模的军事改革不是一两天就能够搞定的,而且所有的改革行动也不可能一起上来,必须要分步骤,分计划进行,这样才能够在不引起军队大规模动乱,不影响部队战斗力的情况下完成改革行动!
    军事改革第一项就是兵役制度改革。以往,大汉帝国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度。通俗一点,就是抓壮丁。任何一个大汉帝国的成年男子,都有义务服兵役,为帝国作战。当然,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出现,很多不想当兵的被招进了军队,那只能是滥竽充数,反而降低了帝**队的战斗力。不过,以当时的情况来讲,大汉帝国还不可能推广志愿兵役制,毕竟,帝国的财力,以及国情都决定了,志愿兵役制没有太大的生存空间!
    针对这一情况,曾炩的解决办法是志愿兵与义务兵结合。大汉帝国国内各地镇守的部队都为义务兵。服役期限为五年,五年之后就可以退役,或者选择继续服役,或者是转为志愿兵,终身在帝**队服役。而帝国的中央军,也就是曾炩发动所有对外战争所依靠的帝国精锐部队则全改为志愿兵,所有官兵都领取军饷。普通士兵服役十五年,在四十五岁之后退役就可以领取由帝国政府一次性发放的退休补偿金。而军官则服役十八年以上,在五十五岁到六十岁退役时,可以终身领取帝国政府发放的养老金。
    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的还有一整套的官兵军饷级别。比如,最低级的士兵一年的军饷是两千钱,最高级的元帅一年的军饷是一千四百四十金。当然,所有军人的日常生活都是由国家负担的。其实,这就给了所有军人一个生活保障。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普通士兵的军饷足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了,而只要当上军官,那一家人都不用为生活发愁了!
    有了军饷制度,自然需要一套完善的军衔制度。以往,汉军采取的军衔制度是比较落后的,从伍长到大将军,虽然也分了几十级,可将领与军官之间的差距很大。而军官与士兵之间地差距更大。这次,曾炩直接引入了现代化的军衔制度,从士兵到将军,一共分为了十八级。
    即: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准尉,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准将,少将,中将,上将。而在上将之上,还设大将与元帅两级,而这两级军衔只授予在战争中立下了巨大战功的将军,为虚衔,实际权力并未超过上将。当然,这上面还有一个虚设的大元帅,不过,却是不准备授予任何人。
    这样,汉军总体设了二十一级军衔,并且在士兵与军官之间设置了士官,而各级军衔的晋升标准也定了下来。军人的晋升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服役年限来得到晋升。而一名志愿兵从最低级的三等兵做起,服役满十五年之后,也将成为少尉军官,拥有了领取终身养老金的资格。而在当时,最主要的晋升方式仍然是以战功晋升,只要在战争中立下大功,就能够从一员普通的士兵成为将军!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后来大批年轻将领都是从普通士兵做起的,通过在战场上的优秀表现,最终成为了帝国名将!
    这种新的军衔制度,其实是为每一个帝**人打开了创立战功,建功立业的机会。而且,也让所有军人都认识到,只要为帝国服务,那他们的付出都将得到巨额回报,都将得到帝国的重用,而他们的才能,也将在战争中发挥出来,在为帝国卖命的同时,他们也在为自己的前程而奋斗!
    而确立了军衔制度之后,曾炩接着就对帝**队进行了体制改革,取消了原来相对独立的骑兵,步兵,炮兵,水师四大兵种,成立了帝国总参谋部,在下设帝国陆军与帝国海军两大军种,而两大军种则分别设总参谋部。帝国皇帝是帝**队名义上的最高统帅,而帝国两大军种的总参谋长,以及帝国总参谋长则都是直接向国防部负责。
    在设立陆军之后,以前的骑兵,步兵,炮兵也进行了改革。骑兵被保留了下来,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而步兵与炮兵则被取消。其实,三大兵种单独成军的制度都被取消了,因为在曾炩的计划之中,帝**队将是一支多兵种合成部队,而不再是单兵种的作战部队!
    在之后,帝**队最重要的改革开始了,这就是取消了三大营,设立集团军群,集团军,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的军事制度。
    最低级的战斗单位是班,由单一兵种构成。而具备单独作战能力的是营,这是最初级的多兵种合成作战部队,营之下设立骑兵,步兵与炮兵连。而这里的步兵暂时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步兵,但是在不久的将来,也就是当火枪大量应用于军队之后,这步兵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步兵了,而是指的火枪兵,到时候传统意义上的步兵被曾炩给取消了。师是最低级的战役作战单位,而集团军群则是最大规模的战略作战单位。
    曾炩第一步改变的也只是中央政府军,也就是北疆军的主力部队,而其他各地方的军队改革则要等到好几年之后才能完成。而这一改变,其实就是要强化北疆军多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不过,新的问题也出现了,即北疆军将领中,具备全面素质的人员并不多!
    曾炩决定成立帝**事学院。该军事学院的第一期学员就是各兵种的将领。其实,他们也称不上是学员。这些将领在学院里,最主要的还是相互交流作战经验,各兵种的战术,以取长补短,让这些年轻将军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掌握各并重作战的要领,担负起独挡一面的重任来!
    军事制度改革本身是一项非常庞大,而且系统的工程,虽然沮授是主要的执行人,曾炩是主要的设计师。不过,贾诩等人在这场改革中充当的角色也不简单。
    当然,完成这套军事改革也需要时间,充足的时间。改革的最后结果很明显,军队直接向国防部负责,那么军权就直接控制在了曾炩的手里,他的地位得到了强化。显然,这也是曾炩希望看到的结果,在关系到与自己利益攸关的问题时,曾炩不会容忍任何人与他分享手中的权利!(!)
第九十八章帝国宪法
    军事改革本身的影响甚至要比政治改革还要大。而曾炩的政治改革本身也是得到军队支持的。而现在,曾炩将改革推行到了军队里来,虽然,从根本上,这给了帝**人极大的好处,将以往很多模糊的,或者是不成文的规矩都用书面文件的形式做了说明,巩固了军人的地位。不过,在军事改革进入到最后阶段的时候,仍然涉及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宪法!
    曾炩一直忘记了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虽然大汉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特别是在推广新政的时候,曾炩设立了很多的法律,完善了大汉的法律体系。不过,大汉仍然缺乏一部基本**,也就是万法之本的宪法!显然,来自后世的曾炩是一个强调以法治国的人,而他要强调自己作为大汉军队的最高统帅,那么,就必须要得到法律的支持!
    曾炩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立即就将贾诩、郭嘉和司马防等人找了过来,贾诩等人是曾炩的智囊,司马防则是最高法院院长。而要讨论制定宪法的事情,当然就要找这些人商量了。曾炩首先提出了宪法的问题,然后让他们为他想办法。
    当然,对司马防这种法律“专家”来说,宪法也是个新鲜词,不过,他很快就明白了曾炩的意思,而且意识到了宪法的重要性。
    “主公,我认为这个提议很好。虽然,我大汉已经初步具备了完善的法律,而且还正在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制定更多的法律。 不过,这些法律本身是建立在皇权基础上的。以往,在我们看来,皇权本身就是法律的基础,如果这次能够通过制定一部阐述政权为基础的法律,以此作为今后各项法律的基础的话,那么,我大汉的法律系统就将更加完善。而且也对今后制定的新法律提供了标准与约束!” 司马防对此极为赞同。
    “司马大人,宪法本身的用途就是确定我大汉帝国的根本性质,这是一部用来阐述国家基础的法律!”曾炩见司马防这个法律“专家”迅速地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心里也很是高兴,“宪法本身不需要对各方面的法律细节进行解释。它的作用有两个,一是确定国家性质,二是对各项子法律进行约束,规定其他法律的范围。宪法本身是国家的根本**,任何违反宪法的法律都是不成立的。今后,如有其他法律产生冲突,那就以宪法为标准进行裁决。所以,宪法的地位非常重要,这就如同我们手里的一把直尺一样,是用来衡量其他事物地标准!”
    “我明白!”司马防连连点头,他不得不佩服曾炩的思想。以往,他还真没有看出曾炩在法律方面的才能。
    曾炩的目光落到了旁边的贾诩和郭嘉等人身上,问道:“诸位,你们有什么意见吗?”
    贾诩稍微迟疑了一下,说道:“主公,属下没有意见,只是我觉得,有必要用这么一部法律来约束天下所有人,包括陛下与主公自己吗?”
    曾炩笑了起来,说道:“文和,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现在,我们确定这部法律,就是要告诉天下人,连皇帝犯法,都要与百姓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虽然我贵为帝国骠骑大将军、内阁总理,不过我也是凡夫俗子,如果手中的权力得不到约束,那么谁能保证今后的继任者不把我大汉江山给败了?文和,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正是因为各种权力得不到规范和保障,国家才走向了没落。如果,可以通过法律来约束帝王以及所有臣民百姓的行为,那么,谁不能恣意任为了!”
    “现在,我可以保证,我所做之事都为大汉,为百姓着想,可是,这只要是人,就有犯错误的时候。百姓犯的错误,无非是烧杀抢掠,不会引起大乱,更不会葬送大汉的江山,因为有法律可以制裁他们。如果,天子犯了错误,我犯了错误而法律又不能制裁的话,那么,到时候,你会怎么办?”
    贾诩犹豫了,他坚定地支持曾炩,无非是曾炩能够率领大汉走向强盛,如果曾炩变得昏庸,不但无法率领大汉走向强盛,而且还会葬送了大汉的话,他会怎么办?贾诩自己都不知道,或者说,是知道了也不敢说出来!
    “现在,因为我一心推广新政,发展我大汉,振奋军队。所以,政权在我的手里,显得非常的重要,我也承认,在新政推广的初期,政权本身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谁能保证今后我还会支持新政,或者说,谁能保证,在我之后的内阁总理大臣还一心的支持新政?显然,没有人能够做出这样的保证。我大汉要想强大起来,光靠我们一代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人的努力。而通过制定宪法,约束皇权与政权,限制皇帝与内阁总理大臣手上的权力,这本身就是为大汉着想,为新政着想。只要宪法的地位超过了皇权与政权,那么,就算是出了昏庸的皇帝和无能的内阁总理大臣。也不会危害到新政的存在!文和,你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利益,而并不是千秋万代的利益!”
    面对曾炩如此宽广的胸襟,贾诩不得不叹服。一个伟大的人,其伟大之处不在于立下了多少的军功,建立了多么宏伟的业绩,而在于,他永远把国家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永远将帝国放在了自己之上。显然,曾炩就是这样的人,他不惜削弱自己手上的权力,都要维护帝国地利益,维护新政。恐怕,就算把贾诩他们自己放在曾炩的位置上,他也无法做出这样的决定来吧!
    “各位大人,道理我已经说了。其实,宪法本身是我制定的,那么,对我的威胁就不会很大。从长远意义上来讲,宪法本身是一部约束性的法律,是一部规划我大汉长远发展的法律。只要宪法确立了下来,那任何人都要受到宪法的约束,这样,我大汉的发展方向才不会因为出现了昏庸的皇帝与无能的内阁总理大臣而发生变化!”
    “主公,属下等明白了,主公用心良苦,为国为民,我等自叹不如!”
    曾炩笑着扶起了一众人,说道:“各位,你们不是不如我,在政治上,你们永远是我的老师,而且,没有你们的辛勤努力,我大汉也不会有今天。你们没有能够及时看清宪法的重要意义,主要是受到了传统思想的影响。我相信,在我们都百年之后,后人们会认识到这部法律的重要性的,到时候,我们在九泉之下,也会为此感到欣慰!”
    曾炩的预言只对了一半,当大汉的第一部宪法确立下来之后,确实为新政打下了最坚实的一块基石,而且也指明了大汉未来的发展方向,约束了皇帝与内阁总理大臣的权力。不过,也正因为这部宪法而爆发了后来的大夏帝国的第一次大规模内战,恐怕这是曾炩当时并没有想到的吧!
    在得到了贾诩等人的支持之后,曾炩就让司马防去着手制定宪法,由贾诩代曾炩进行监督。当然,最后做出决定的仍然是曾炩。而当时,曾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不可能把精力放在这一点上。
    大汉的第一部宪法本身并不复杂,所以花费的时间也并不多。不过,为了确定宪法的地位,不但要曾炩支持,而且还要议会,也就是当时曾炩建立的贵族议会——上议院的支持。这样,大汉宪法才会得到普遍认同,也才具备了持久的生命力!
    按照宪法规定,只有在议会得到多数支持,宪法才能生效,这也是为了保证宪法本身的权威性而做出的决定(后来成立了下议院之后,也必须要得到下议院多数议员的支持)。当时,要得到议院多数支持并不是一件难事。
    当时曾炩控制了所有的非皇室贵族议会成员(多为将领与政府官员,当时,大汉的贵族议会并没有将政府官员与军事将领排除在外,很多议员都是身兼数职的)。再加上曾炩北定鲜卑、匈奴、乌桓,东平高句丽、三韩、扶余等异族所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