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

第34章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第34章

小说: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琰微微一笑,父亲大人也有失态的时候啊!还真是难得呢!
    蔡琰走出闺房,笑呵呵的问道:“爹爹,是什么事情让你这么高兴啊?”
    蔡邕哈哈大笑,说道:“琰儿,当然是你给爹爹找的好夫婿了!”
    蔡琰小脸一红,娇嗔道:“爹爹,你又取笑琰儿了!”
    蔡邕心情大好,只是得意的笑着。
    旁边的丫鬟小玉儿说道:“老爷,这消息小姐已经知道了!”
    蔡邕奇怪的问道:“哦,琰儿这么早就知道了?”
    小玉儿道:“刚才小婢才从街上回来,看见了皇榜,就告诉小姐了。”
    蔡邕道:“原来如此!我就说琰儿这么没有表现出很意外的样子,也没有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已经知道了。”
    蔡琰道:“爹爹,这样的事情,对曾大哥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你知道的,在洛阳,大家都处于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现在,曾大哥横空出世,必定会对这些人造成影响,甚至会打破这其中的平衡。那么,曾大哥就会处于风口浪尖之上。”
    蔡邕道:“琰儿多虑了,这样的事情,对炩儿不会造成什么困扰,我相信他会处理好的。”
    大将军府。
    大将军缓缓步入府内,一路上低头沉思,神情恍惚。
    大将军这个官职自建宁元年(公元168年)九月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联手铲除宫中奸阉的行动失败之后,就不再设立。
    中官曹节,王甫和一帮大小宦官认为外戚重臣一旦任职大将军,必然执掌兵权。大将军掌全国兵马,尤其是直接控制北军,这对他们的威胁太大。大将军窦武差一点杀掉他们的教训太深刻了。大将军们一般都和世族官僚走得近,而世族官僚又切齿痛恨中官,时日一久,这两股势力结合在一起,就有可能挟持重兵祸乱内宫,斩杀宦官,执掌国家权柄,所以中官们极力劝谏皇上,在国家没有战事的时候不要设大将军。
    今年三月,黄巾叛乱。经过中官和公卿们的一致提议,天子下旨重设大将军一职,拜何皇后之兄、时任河南尹的何进为大将军,封慎侯,统率京师的南北两军和左右羽林五营士屯军都亭,以镇京师。何进就是那个时候但任大将军一职的。
    大将军四十多岁,近年来由于养尊处优,魁梧的身躯已经发福,一张白净的面庞也愈发的圆润,他看上去不像是一个威武的大将军,倒更像一个温文儒雅的太学老师。
    何进的家族在南阳宛城是个小富豪,家道殷实。何进在家是长子,自小聪慧过人,他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学经入仕,光宗耀祖,不要再经商了,经商虽然能赚到钱,但毕竟是个被士人瞧不起的下贱行业。
    他自小饱读诗书,才思敏捷,在当地很有名气,但他因为出身的关系,一直得不到当地长官的举荐,无法成为孝廉。没有孝廉的资格就无法去京师通过课试为郎,而由郎为官这是普通士子入仕的必经途径。他父亲为此四下奔走,出钱打通上下关节,耗费颇大然而成效甚微。南阳是大汉的帝乡(本朝光武皇帝是南阳人),门阀世族豪富众多,然而孝廉的名额有限,一年也只有一两个,所以根本就轮不到他这种普通的富豪子弟。
    有人告诉他父亲不要白费力气了,就是送再多的钱也不行,还是另找门路吧。有人建议他父亲托人把何进送到南阳几个大儒门下学习,也许还有出头之日。但几个大儒家族的家主都不愿意接收何进为门生,他们说收一个双手粘满油腥和铜臭的有钱士子为弟子实在有损声誉。何进很受刺激,发誓要出人头地。
    机会终于来了。中常侍郭胜有一年主持选妃,就是本朝称为“算人”的工作。他也是南阳宛城人,奉旨到南阳选宫女。何进通过关系,倾尽家财贿赂郭胜,希望郭胜能够把他的同父异母妹妹送进皇宫。郭胜受了何进的钱财,鼎力相助。何进的妹妹也凭她的姿色进入了皇宫的掖庭为贵人,甚得皇帝的恩宠。
    何进时来运转,如愿以偿。他因为国戚而贵,先后被拜为郎中,再迁虎贲中郎将,随后出任为颍川太守。不久,他通过郭胜,又把自己的另外一个妹妹嫁给了中常侍张让的养子。何贵人因此得到了宫中宦官们的一致认同,得到了他们的信任。
    何进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妹妹何贵人替当今天子生了一个小皇子,随即被册封为皇后。何进被招入京,拜侍中,后迁将作大匠,再迁河南尹,直至大将军。
    何进知道朝中权利斗争激烈,不敢轻易涉足,所以最早的几年,他小心谨慎,和京中任何一方势力都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太亲热,也不太疏远,唯恐给自己和家族带来祸患。本朝外戚因为参予权利争斗而死于非命者,比比皆是。他兢兢业业做好政务,对各方势力都恭敬有礼,慢慢的,他得到了洛阳王公贵族,中官和门阀世族的认可,渐渐有了自己的势力。即使如此,他还是极力韬光隐晦,唯恐成为他人的眼中钉。
    他做了大将军以后,再也无法掩藏自己的锋芒,他的权势突然之间得到了释放。一夜之间,朝中的各方势力惊讶地发现,京中又多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一股强大的外戚势力。最先感到威胁的就是中官们。相反,门阀世族和他的关系却密切了许多。党锢解禁之后,许多雄心勃勃的著名党人以及大名鼎鼎的名士云集大将军府,使得大将军的势力骤然增大。
    一旦进入权利争夺的漩涡,谁能独善其身?
    何进想起了,现在这个突然崛起的曾炩,和自己倒是有许多相似之处。曾家也是靠经商发家,之后,在前年的时候买了一个中山国相。现在他成为了雄踞五郡一国的豪强,成了能够影响朝廷平衡的力量,自己能拉拢他,使他自己的盟友吗?
    天子偏爱小皇子刘协,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大力培植自己的亲信,准备废嫡立庶。现在的这个曾炩,会被天子拉拢吗?毕竟,他的这个官是找天子买的。
第十六章 洛阳地震(二)(求票求点击)
    曾炩家世代都是一方大儒,和河北各大士族豪强也有来往,他会和他们一起,打压自己吗?
    何进知道,士族豪强非常瞧不起他。…====…
    何进的心中一阵酸楚,连连摇头。自己如果在家经商,就是屠户,被人糟践辱骂的屠户。他的嘴角间突然显出一丝悲凉,自嘲,无可奈何的笑意。屠夫?我几时做过屠夫啊?但是当今天下,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屠夫出身,好象我就是挽着袖子穿着皮裙站在肉案后杀猪切肉剁骨头的屠夫。
    何进的确不是屠夫,他的家族是士族。如果不是士族,他妹妹也没有资格入宫做宫女。他家发迹之前从事养猪杀猪卖猪的营生,祖宗有钱后,就扩大经营其他行业,购置土地田庄,几代下来积攒了大量财富,这才成了南阳的富豪。否则,他哪来的钱贿赂中常侍郭胜?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张让是什么人?无权无势无钱,他会和何进结为亲家?士族迫于生计从事下贱行业,一般都会遭到世人的唾弃,所以何进的家族虽然有钱但被人瞧不起。他妹妹做了皇后,全家因此而尽享荣华富贵,世人嫉恨得多了。
    世人皆呼何进为屠夫,何进生气啊。但生气又能怎样,他又不能封住天下人的口。后来他想通了,屠夫就屠夫,那高祖还是一个小流氓呢?英雄不问出身。自己是一介屠夫,不但可以让对手轻视藐视自己,同时也能更好隐藏自己的实力,不至于招惹对手的强烈打击,对自己发展势力有好处。另外,他发现天下有名的党人、士子,有很大一部分出身也差,或者是出于同病相怜的原因,只要自己发出邀请,他们纷纷来投,趋之若鹜。
    何进再次陷入了沉思中。
    洛阳,袁府。袁隗是大汉第一门阀袁阀的家主,现任司徒。老人六十多岁,须发灰白,精神矍铄。
    曾炩的横空出世,让他们感到了其中的威胁。几大门阀世族的家主坐不住了,相约小聚一下,商讨应付眼前危机的办法。
    书房内,太尉邓盛、司徒袁隗、司空张温、杨氏门阀家主杨赐、许氏门阀家主许相等人围坐四周,默然不语,气氛很压抑。
    半晌,张温才开口说道:“我觉得大家是不是把这件事情看的太过严重了?再怎么说,曾家世世代代都是一方大儒,是我们士族中的一员,现在他们崛起了,应该算是我们的力量增强了吧?”
    袁隗冷笑一声,说道:“司空大人,你还在做梦吧!曾家在以前是士族不错。 。可是,从十多年前,他们家就已经改为经商了。而曾炩这个小子的官,最先也是通过西园买来的。不然,你以为凭他们曾家的那一点实力,和他小小年纪,能成为一个郡国的相啊?”
    张温对袁隗的态度很是不满意,但是想起袁家的家世,张温还是忍住了心中的不愉快。
    袁隗继续说道:“自从曾炩上任以来,中山国的士族可是吃尽了苦头,很多人不堪忍受,都逃离了中山国。曾炩这个小子,丝毫不顾念自己的出身,一个劲的为那些贱民作想。司空大人,你说这样的人,会是我们中的一员吗?”
    旁边的太尉邓盛也说道:“司徒大人说的是啊!这样的人,要是官做大了,恐怕不是大汉之福啊!我们这些士族,肯定是他打压的对象,他的心中,只有那些贱民,根本没有大汉朝。”
    听这司徒与司空的口气,感情大汉朝就是他们士族阶层啊。不为士族阶层考虑,那就是心中没有大汉朝,不是大汉朝之福。要是曾炩听见了,不知该作何想法。不过,曾炩显然是不会这样的事情的。
    许相也说道:“是啊,我听说,这次曾炩派来京城的使者,还送了天子很多财宝,所以天子才那样的厚待曾炩。”
    许家是东汉著名的政治家族,但是其在士人中的声望却有褒有贬。这个家族既有因“月旦评”而驰名的许劭、许靖兄弟,也有因为党附宦官而臭名昭著的许训、许相父子。
    许相长期担任侍中与宦官互为表里,在中平四年五月到中平五年八月的这段时间甚至担任过“三公”之一的司徒。汉灵帝死后,中常侍张让等人谋杀大将军何进,矫诏任命他为河南尹,打算利用他打击异己。但是虎贲中郎将袁术与何进部将杀入皇宫,司隶校尉袁绍将他骗入宫中与宦官一同被诛杀。
    不过,此时的许相和宦官走的还不是很近,还算是士族豪强的一份子,所以,他才被邀请列席这一次的讨论。
    许靖、许劭堂兄弟(今平舆人)皆东汉末年著名贤士。当时,宫庭混乱,奸邪当道,政治**,祸乱四起。为治理国风,抑恶扬善,二许凭其才识谋略,在清河岛上开办了一个讲坛,每月初一命题清议,评论乡党,褒贬时政,不虚美,不隐恶,不中伤,能辩人之好坏,能分忠奸善恶,或在朝或在野,都在品评之列。评后验证,众皆信服。凡得好评之人,无不名声大振。一时引得四方名士慕名而来,竞领二许一字之评以为荣。后来,“月旦人物”便成为品评人物的一个成语。许氏兄弟利用“月旦评”为时政举荐了不少人才,对当时取士有着很大影响。如许劭推荐的樊子昭、和阳士、虞承贤、郭子瑜等都显名于世,人称许劭为“拨士者”。许劭更是准确地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留下了千古佳话。后来,许靖出任蜀汉太傅,倍受世人敬重;许劭曾任汝南郡功曹等职。劭兄许虔,品德高尚,志趣高雅,待人宽厚,与弟许劭俱有高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平舆县城的古巷“二龙里”和小清河的“月旦岛”、“月旦桥”皆因其人其事而得名。
    不过,在曾炩眼中,这个“月旦评”也就那个样,这不过是士大夫阶层的互相吹捧而也,他们捧出了那么多的人,也没见有一两个是寒门士子。只不过他们还算有一点良心,都是捧出来一些有一点真才实学的豪门士子。
    杨氏门阀的家主杨赐道:“我还听说,这个曾炩和宦官走的也很近。他来买官的时候,就送了中常侍张让很多钱财。而这次他派来的使者,同样送了阉奸很多钱财,他是不可能和我们走到一条道上的。”
    杨赐字伯献,祖杨震,父杨秉,皆大儒。少传家学,笃志博闻。常退居隐约,教授门徒,不答州郡礼命。后辟大将军梁冀府,非其好也。出除陈仓令,因病不行。公车征不至,连辞三公之命。
    熹平二年,代唐珍为司空,以灾异免。复拜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熹平五年,代袁隗为司徒。光和元年,书奏,甚忤曹节等。蔡邕坐直对抵罪,徙朔方。赐以师傅之恩,故得免咎。其冬,行辟雍礼,引赐为三老。复拜少府、光禄勋,代刘郃为司徒。
    光和四年,赐以病罢。居无何,拜太常,诏赐御府衣一袭,自所服冠帻绶,玉壶革带,金错钩佩。
    光和五年冬,复拜太尉。中平元年,黄巾贼起,赐被召会议诣省,切谏忤旨,因以寇贼免。
    张温问道:“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现在就开始打压他?”
    太尉邓盛道:“这很不妥,要是我们一开始就对其进行打压的话,肯定会将他推到其他三方那里去的。”
    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袁隗很是恼火,本来是想请他们来商量办法的。可是这些家伙都是老滑头,都不想说出心里话,而是一个劲的在那里推三阻四。
    袁隗怒道:“大家总得商量出一个解决的方法吧?”
    邓盛道:“我看还是静观其变为佳。”
    其余几人纷纷点头。
    袁隗气得想骂娘了,老子叫你们来商量,结果就是这样?
    许相说道:“袁司徒,要不这样,你们袁家派一个子弟去冀州发展,顺便牵制一下曾炩的发展?”
    杨赐也道:“这个方法不错,你们袁家在勃海郡不是有很多的门生子弟嘛,就让本初去,怎么样?”
    袁隗想了想,觉得也没有更好的方法,只得点点头,说道:“好吧,我回头和本初说一下,让他出任渤海太守,也不算是亏待他了。”
    同一时间,皇宫内宗室也在聚首,而中常侍张让府上,十二个中常侍也是聚在一起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