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

第69章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第69章

小说: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昌黎一线阻击叛军的进攻。只是公孙瓒担心东面的高句丽和北面的鲜卑人,不敢调动太多的军队。”卢植指着地图介绍道。
    刘虞问道:“辽东不是还可以征召当地的乌丸人,联合攻击辽西的叛军老巢吗?”
    皇甫嵩拿起一卷文书,苦笑道:“这是右北平太守刘正刘大人用八百里快骑刚刚送到的消息。右北平、辽西、辽东、辽东属国四郡乌丸人全部叛乱。”
    书房内哑雀无声。
    刘虞惊慌地问道:“那辽东怎么样?”
    “没有准确消息,但根据攻打狐奴的叛军俘虏说,辽东属国已经大部失陷。”皇甫嵩说道,“辽西太守刘始和辽东属国长史赵成都参加了叛乱。如果这几个消息完全属实,叛军加上乌丸人,至少有二十万左右的人马。”
    天子问皇甫嵩道:“爱卿,给征北将军的圣旨送出去了吗?”
    皇甫嵩摇摇头,躬身说道:“陛下,眭固占据晋阳,黄龙出击上党,并州形势远比幽州危急,征调征北将军北上幽州平叛,不合适。”
    天子一怔,随即瞪着小眼晴,生气地骂道:“皇甫嵩,你昏头了,幽州那边都有大燕国了,你还在这里对朕说什么不合适?蚁贼都要打到冀州了,你知道吗?”
    皇甫嵩奏道:“陛下,臣知道,但眭固和黄龙的叛军对我们的威胁更大。两人一旦联手南下,与河东和河内的叛军合力攻打河东和河内,威胁京畿,关东必将混乱。两相比较,平定并州叛军更为重要和迫切。”
    皇甫嵩说道,“陛下可以诏令征北将军尽快平叛,但并州的仗要打多长时间,谁都无法预料。只要并州战事结束,征北将军就可以率部北上幽州。幽州的事,目前急是没有用的。我们不仅仅兵力不够,还要考虑到鲜卑人想干什么。”
    “鲜卑人?”刘虞一愣,随即恍然,追问道,“皇甫大人是担心檀石槐会浑水摸鱼,趁机进攻幽州?”
    “没有这么简单。”皇甫嵩摇摇头。
    “叛逆终究是叛逆,他们既然可以和乌丸人结盟,为什么不可以向鲜卑人求助?”皇甫嵩担忧地说道,“张举和张纯是什么人,黄巾余孽而已,十几万叛军是什么人,流民而已。张角的百万之师,张牛角的十万之众,还不是灰飞烟灭。他们有前车之鉴,为什么还敢重蹈覆辙?还敢犹有过之地称皇帝树国号?”
    皇甫嵩看看屋内众人,语气沉重地说道:“叛逆一定有所倚仗,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倚仗,我们怀疑这个倚仗就是檀石槐。”
    天子和众大臣蓦然醒悟,频频点头。
    “张举不过只有十几万人,也敢称皇帝。”天子讥笑道,“朕还以为他是疯子呢?爱卿这么一说,倒是有几分道理。”
    大将军何进突然说道:“陛下,其实,还有一个方法可行的。”
    天子一愣,问道:“什么办法,你说?”
    何进道:“征北将军麾下兵多将广,完全可以同时在两个战场上开战。太行山黄巾军和幽州叛贼虽然声势大,但是他们的战斗力实在是不足道,这从前两年征北将军和他们交战的过程就可以看出来。所以,依照征北将军现在的实力,完全可以同时啃下这两方。陛下只需对征北将军的权力稍稍放大一点就可以。”
    天子问道:“怎么放大?”
    何进说道:“以前的征北将军,一般都是管理河北的事物。陛下可以将征北将军府管辖的范围增加到管辖河北三州,这样,三州爆发的叛乱,都是征北将军份内的事情,他必定全力以赴的平定太行山黄巾军和幽州叛军。”
    天子点了点头,他的确忽略了征北军的战力完全凌驾于黄巾军叛贼了。何进一提起,他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其实,这样的计略,房间内的其他人都知道,但是处于钳制征北将军府影响出发,他们都下意识的不去想。他们很清楚,要是征北将军在两个战场同时取胜,那征北将军在大汉朝的影响力,必将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一个难以想象的高度。这种情况下,要是征北将军心存叛意,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不过,现在何进提出来了,他们也不敢再下绊子反对,因为他们想不出另外的两全其美的办法。
    公元187年7月。
    初一,曾炩得到了大汉天子的圣旨,让征北将军府统管河北三州的军政,全力扑灭太行山黄巾军,避免其对京畿造成太大的压力而影响京畿的稳定。同时,严令征北将军尽快出兵北上,剿灭辽西郡和右北平郡的张纯和张举的叛乱。
    六月的时候,曾炩得到张举和张纯叛乱的消息,马上就回忆起了去年年底,在君再来酒楼听到的几个青年的那场没有说完的对话。不过,这个时候,什么都已经过去了,叛乱已经发生。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的北上平叛。
    但是,在之前,右北平太守刘正一直不让曾炩的征北军进驻右北平郡。曾炩只得眼睁睁的看着张举和张纯叛军攻占了右北平郡。
    对这样的事情,曾炩气的想骂娘。
    不过,刘正虽然比他官低了好两级,但是,人家是宗室人员,曾炩也只能在心里面将其臭骂一顿,并不能对他采取什么实际行动。
    不过,曾炩一直没有忘记做好出兵的准备。在六月下旬的时候,他已经在渔阳郡集结了四个军十二万人的庞大部队,随时准备出击。
    同时,对太行山的黄巾军余部,曾炩也做好了准备。曾炩将田丰排到了常山国,和吕布一起,准备出征太原郡;曾炩还让张飞带领本部赶到赵国,会合太史慈,准备出击上党郡。
    一时间,冀州和并州交界地带,汇集了近十万征北军士兵。
    而在和鲜卑交界的地方,曾炩放下了高顺和张郃的两个军六万步兵。
    这个时候,曾炩麾下的军队,基本上已经全部集中到了西边和北边。只留下了关羽的一个军驻守巨鹿郡、安平国、清河国和河间国的广大地域。曾炩还是很担心南面的袁绍出兵偷袭他的老家的,虽然这样的可能性很低,但是,曾炩不敢冒着把菊花卖给袁绍这样巨大的危险。
    七月初三,曾炩带着张辽和典韦以及一万无极卫,踏上了北上平叛的征途。他并没有将一万五千无极卫全部带走,而是留下了五千,驻守老巢无极城。无极城是他的老窝,防备是随时都不能放松的。
第二十四章 兵进太原(一)
    (推荐本人另一本新书《剑魔神曲》,玄幻的,书号1790089,网址http://。/Book/1790089。aspx请大家多多支持,雪恋拜谢。 )
    公元187年7月8日,常山国上艾。
    中军帐里,太史慈、吕布、张飞、田丰、曾泫、曾锋、曾尧几人正在商量出兵后该采取什么策略。
    在最终决定两路同时出兵的时候,曾炩还是决定将西面的两路部队和在一起。这一是因为赵国向西出兵很不合适,赵国和上党之间,是太行山最险要的一段。而要是从上艾出兵则好的多,这里向西就可以直接攻打太原。
    太史慈环视众人一跟,缓缓说道,“虽然我们还没到太原郡,但这仗怎么打,我还是想先对你们说说,希望你们都能理解我的意图,做起事来不至于茫然无措。”
    “无论是太原郡还是上党郡,地形复杂,大山众多,我们的骑兵很难发挥什么作用。你们不要指望我会象鲜卑人一样,用骑兵攻城,这种事我是绝对不会干的。”
    “鲜卑人用骑兵攻城,纯属无奈之举,他们本来就是马背上长大的,对他们来说,没有骑兵步兵之分,无论是草原作战还是攻打城池,都是那帮人打仗。但对我来说,就不一样了,我大汉国国势日衰,边郡人口越来越少,擅长骑射的士兵很难招募,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军,基本上就是奢望。我现在手上这点骑兵差不多一半都是胡人,将来我还指望他们戍守边关,我可不愿意拿出来攻城。”
    “我们有三万步兵,如果辅以铁骑,在一段时间内击败眭固的黄巾军,的确没有问题。但问题是,张角死了,出来了张牛角;张牛角死了,又出来个张燕;现在张燕降了我们征北将军府,又来了一个黄龙;假使这次我们将黄龙也打死了,或者是招降了,谁说不会出现另外一个黄巾首领?”
    “每一次平叛,都要让更多的人流离失所,都要让更多的人死于饥饿,都要让我大汉国伤痕累累,奄奄一息。难道我们非要打,非要杀,非要把大汉国连同黄巾军一起葬送吗?”
    “子义,你的意思我们能理解,但你不能不考虑陛下和朝廷的意思。…====…虽然主公一直赞成招抚,但是我担心这最终会成为朝里面大臣们攻击主公的借口。”田丰担心地说道。
    太史慈说道:“难度肯定大,但只要我们上下同心,应该能办到。现在的事情,就像主公说的那样,我们不能都听陛下和朝廷的,我们要为大汉国的将来考虑,要为跟随黄巾军的上百万流民考虑,更重要的是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士兵考虑。”
    太史慈笑容渐敛,慨然叹道:“我们在常山国大战中,损失惨重,黄巾军呢?他们的大首领张牛角战死了,十几万士兵战死了。冀州并州的流民呢?几个月的战祸,至少死了几十万人。但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黄巾军的大旗还在举着,而我们的兄弟却已经成了灰,散落各地的流民还在不断地死去。这时候,陛下和朝廷里的那帮官僚在干什么?他们除了庆贺平叛胜利之外,他们还干了什么?他们想过多少解决流民的问题?流民不解决,黄巾军又怎能解决?”
    “如果我们不把流落在并州的几十万流民安置好,就根本不能平定黄巾军的叛乱,不要说今年不行,就是几年之后都不行。诸位请想一想,我们要杀到什么时候才能杀完?”
    “如果我们事事都指望陛下和朝廷,这仗就打不完,总有一天,我们大家都要死在战场上,谁都活不了。”
    “所以,我们只能以主公的意见为最终执行方案,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根本之法。至于朝廷里面的那些腐儒,随他们怎么说了,主公也不会在意他们的想法。在这个战争频发的年代,手里有兵才是王道。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腐儒,主公到时想怎么捏死他们都可以。”太史慈轻蔑的说道。
    “流民问题,是大汉朝这几十年来一个无法解决的顽疾,也是滋生叛乱的根本原因。”田丰沉思良久,对帐内众人说道,“主公的想法虽然非常好,而主公这些年在幽冀两州的施政,也很好的解决了流民问题。就我现在所知,还没有谁能提出更好的办法。主公真是雄才大略啊!要是主公能把大汉所有的地方都置于自己的统治下,大汉朝的子民就有福了。”
    田丰继续说道:“朝廷大员不是不知道流民问题的症结所在,而是这个症结问题关系到他们自己的财富,所以谁都不愿意说,也不能说,更不要说去解决了。”
    “我大汉国的先祖高皇帝和他的臣僚们都是穷苦出身,过去都是贱民或者小吏,知道百姓穷苦的原因,所以他们打下江山后,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天下的土地分给天下的每一个百姓,然后让他们耕种,由国家收取赋税,征用劳役。这样一来,男耕女织,衣食无忧,君民相安,天下就可以永保太平了。”
    “刚刚经过几十年战乱之后的大汉国,通过这种办法,迅速繁荣和强大了起来。随着国家稳定,百姓们安居乐业,大家越来越富裕,人口也随之迅速增长。人口一多,土地就不够,于是土地的分配逐渐发生了变化。”
    “由于国家日益繁荣,有钱人越来越多,加上天灾**,对外战争等等不确定因素,造成了需求量越来越大的土地不断地更换着自己的主人,于是大汉国的土地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的手里。这些少数人就是王公贵族,皇亲国戚,世族官僚,门阀富豪。他们得到土地的方法很多,主要是通过买卖,当然,其中也有人采取巧取豪夺的办法。”
    “按理说,臣民拥有的个人财富越多,大汉国就越富有,但为什却会出现如今这种现状呢?”
    田丰稍稍停了一下,继续说道:“这就牵扯到我大汉国的赋税和土地所属问题。”
    “我大汉的赋税绝对是轻赋,这在过去是从未有过的。战国的时候,孟子说,‘什一而税,王者之政’,可见战国年代的税额是不止什一的,在孟子看来,什一之税已是非常好了。我大汉国推行的税额只有‘十五税一’,而且,实际上只要纳一半,即三十税一。一百石谷子,也只要纳三石多一点的税。前朝文皇帝的时候,还曾全部免收田租达十一年之久。即使是这样,当年的国库还装不下一年的赋税收入,可见国家之富。然而这种赋税制度到了后来,却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缺陷,结果百姓不堪重负,纷纷丧失土地,成了流民。造成这个巨大缺陷的原因就是土地所属问题。”
    “大汉国的所有土地都是陛下的。‘四封之内,莫非王土,食土之毛,莫非王臣’,这天下所有都是当今陛下一人的财富。大汉律规定,土地只有一种分配方法,那就是由陛下向百姓授田,或者赏赐给权贵们。矛盾的是,本朝大汉律又规定,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拥有者可以自由使用,也可以自由出卖。因为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于是就有了土地兼并,于是就出现了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窘境。”
    “朝廷的租税越轻,占有大量土地的权贵富豪们就越富有,他们就越有钱兼并购买土地,同时他们对土地的占有**也越来越强烈。权贵富豪们只要交纳朝廷三十分之一的税,而农民卖了地之后,为了生存只能租种他们的田地,却要交给他们十分之五的租税,这就是大量百姓无法耕种土地成为流民的直接原因。”
    “大汉国的土地和财富都集中在这些土地拥有者的权贵富豪们手中。这十几年来,大汉国战祸天灾不断,赋税锐减,国库空竭,国势日衰,但大汉国的权贵富豪们却过着富过王侯的奢华生活。他们占有成百上千顷的土地,拥有成群的奴婢牛马和无法计数的金银珠宝。他们为了敛积更多的财富,逃避朝廷对兼并土地者的打击和限制,于是刻意隐瞒自己的土地数目,不向国家交纳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