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本草王 >

第122章

本草王-第122章

小说: 本草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者道:“铃医到底不妥,还是请医馆的大夫稳当多花点钱也无所谓”
    “不用”这时候,这少年反倒好象知道节约了似的,“就叫铃医好了,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病,找个铃医就够了”
    老者无法,只好下楼把铃医叫了上来
    这铃医下巴上飘着三缕胡须,看着颇有几分仙风道骨,听了少年诉说病症之后,不禁笑了,道:“公子这是停食了,只需要通便,就能好说罢,从药箱里取了两味药,道:“这是芒硝和大黄,吃了能通下,只要大便一通,就不会腹痛了”
    少年忙谢过,让老者付了诊金送铃医走了然后拿药去客栈厨房熬药古代的药绝大多数都要煎熬,客栈为了方便出门在外的旅客看病服药方便,在客栈里准备有专门熬药的炉灶
    汤药很快熬好了,少年都痛得不行了,赶紧把汤药端过来,吹得温一些之后,便咕咚咕咚一口气全喝了下去
    少年服药之后,便耐着性子等着拉肚子
    可是,一直等到半夜,不仅没有拉肚子,肚子反倒胀痛得加厉害了痛得他满床打滚
    老者慌了,赶紧跑到附近的医馆请来了一位老郎中
    这位老郎中听说用了大黄、芒硝竟然不拉肚子,反而肚子痛得厉害,很是惊讶,拿着他的手腕诊察了半天,又望了舌沉吟半晌,开了一个方子,却是大承气汤现在已经是深夜,客栈厨房已经关门了,这郎中倒也仁厚,吩咐跟随的药童赶紧拿方子回医馆抓药,熬好了送来
    老者和少年都很是感激
    只不过,这郎中虽然心肠好,医术却不怎么样等汤药送来服下,到了第二天,还是没好
    老郎中复诊之后,赶紧调整用方,改用小承气汤,可是吃了两天,还是不好,依旧痛得抱着肚子满床打滚老郎中冷汗都下来了,只能认输,让他们另外求医
    老者赶紧又去找了个大夫来
    这个大夫用了十枣汤等方子,连着治了好几天,可是,大便不仅下不来,连小便都断了
    这已经是十天以后的事情,那少年被治得痛苦不堪真可谓死去活来
    客栈掌柜的出了个主意,让他们去太医局医馆请太医来治这种怪病看来只有太医才行了不过太医出诊,诊金还是挺高的
    老者这时候那里还顾得上钱的问题赶紧跑去求医太医局的太医还是比较好请的,只不过,请来的不是太医,因为指导太医先生都出诊去了请来的这位是太医局的学员,叶知秋以前的同学陈承(未完待续)
    ///
第193章 一代吃货
    陈承也是北宋名医,在中医史上也留下了一笔的,他靠一己之力,完成了一部药物学典籍《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只不过,他现在还只是一个学生
    来了之后,陈承就有些傻眼了,只见病人面色苍黑,肚子胀得好象一只四脚朝天的肥猪身子也反转不了这种病他从来没有见过,心中揣揣,把前医方子都那来看了一遍,能用的泻药方子都用过了,可是都一概无效自己还能用什么方子呢?
    陈承想了半天,无方可用,看来,只有针灸一条路了
    陈承在少年中脘穴上一口气连着灸了三十个艾炷,可是,少年还是不见半点好转
    陈承泄气了,把老者叫到了外面,低声说道:“你家公子这病,已经没治,不出三天,必死无疑”
    一听这话,老者捶胸顿足,号啕大哭,陈承急忙劝解老者一边哭一边道:“我们老爷让我陪伴少爷出川游历,少爷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回去给老爷交代啊说不得,一头撞死跟着少爷去了”
    陈承吓了一跳,见这老者伤心成这个样子,只怕当真会跟着那少年死去,那就太惨了当下略一沉吟,道:“有一个人,或许能救你们少爷,不过也不好说,只是有一份希望”
    “谁啊?”老者一听还有希望不由瞪大了眼睛,急声问道
    “知秋国舅”陈承费了很大的劲,终于把这个名字说了出来
    他曾经在课堂上跟叶知秋发生过争执,也曾认为叶知秋只不过是靠裙带关系才能进入太医局学习,所以看不起他等到后来,叶知秋无偿传授仙方给全城大夫最终靠这些仙方治好了肆虐全城的丹毒温病这之后,便有叶知秋是神仙的弟子,擅长医治各种疑难杂症的传说也不断传出叶知秋医治种种别的大夫治不好的怪病的事情陈承建议老者去请叶知秋来看病,便是因此
    当然,他是不怎么相信叶知秋有这种能耐的,但是,他自己已经束手无策,又不能眼睁睁看着少年死去,所以提出这个建议也算是死马当作活马医
    那老者一抹眼泪,道:“这个知秋国舅我知道我们少爷生病那天,在四里飘香酒楼曾经见过当时他在给一个每天大便七八十次的孩子治病,那孩子的病也是很多郎中都看过差不多十年了,都没有治好”
    “是听说他很擅长治疗各种怪病,如果连他都治不好,那就真的没有救了”
    “好,我马上去请他在哪里?”
    “知秋医馆”
    老者谢过陈承,乘车来到知秋医馆一进门,就看见了叶知秋正在给人看病医馆里病人不少,那知秋国舅面前的最多
    老者紧忙分开众人,咕咚跪倒,磕头道:“国舅爷求求你,救救我们少爷,人家说,他只有三天的命了”
    叶知秋一听是急症,忙起身将他拉了起来,问怎么回事越是急症就越不能乱问清楚了好准备急救药物和治疗手段
    老者急忙把事情经过都说了还说了那天在四里飘香酒楼看见叶知秋他们给人治病的事情叶知秋这才知道,当时他们竟然也在场又听说是太医局学生陈承郎中推荐的很是有些意外当时这个陈承对自己的态度可不怎么样,现在居然推荐病人来找自己看病看来,这人心胸还是很宽广的
    叶知秋当即乘车跟着老者来到了那客栈,上楼进屋,却看见了陈承
    原来,陈承离开客栈之后,又返回来了他对这个病案很好奇,想看看叶知秋是如何医治便等在那里
    看见叶知秋陈承稍稍有些尴尬,没等他开口叶知秋已经先拱手为礼道:“陈兄”
    陈承忙长揖一礼,道:“拜见国舅爷”
    叶知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不用这么客气,咱们不是同班同学吗走,一起会诊一下这个病案你的医术可是很了不起的,如果你都没用办法,那这个病案还真是很棘手啊,咱们一起想想办法”
    陈承好生看了看叶知秋的神色,不没有讥讽的意思,不觉心中颇为感动想不到叶知秋对自己如此推崇他却不知道,若干年之后,他将成为北宋一代名医,流芳千古叶知秋这位后世穿越而来的,自然知道他
    两人进屋之后,来到床前,老者撩开帷帐,叶知秋看见少年这模样,也是大吃一惊也不着急着诊脉望舌,那过凳子坐下,问发病经过
    老者悲声道:“那天在四里飘香酒楼,那里的鳗鱼肉卷饼味道十分鲜美,我们少爷又是特别的喜欢美食,看见美食就不要命一般,那天一连吃了八份加上别的吃食,吃的肚子滚圆,再也装不下了,这才离开回来就不舒服,找了个铃医给看,铃医给了大黄、芒硝,说是停食了,只要拉下来就能好,可是,吃了一点都没用,接着又请了一个大夫,用的也是泻药,还是没用刚才这位太医局的郎中,治了之后,说不行,只有三天的命了,我这可怎么给老爷交代啊还不如……”
    “别着急,”陈承忙打断了他后面的话,“现在专门治疗疑难杂症的知秋国舅在此,正在想办法呢,若是国舅想到了办法,你们公子也就不会三天就死了”
    老者一听有理,忙擦了眼泪望着叶知秋
    叶知秋诊脉望舌,沉吟片刻,道:“他这病最先是停食,这个没错,只是,前医一直用泻下药,这就错了,搞成了现在这种坏证如果再不得到正确治疗,就跟陈兄你说的一样,的确活不过三日”
    陈承听叶知秋认可他的断言,却没有半点得意,反而焦急地问道:“停食用泻下药,不对吗?”
    叶知秋道:“当然对,只是,用得早了”
    陈承疑惑地望着他
    叶知秋道:“病人生病是因为吃得太多了,伤食了,这个时候,食物是在上鬲,要想把多吃的食物排出来,应该用吐法,吐出来就好了但是,前医没有用吐法,而是用了泻法,这就麻烦了,因为这个时候食物还没有到肠子,用了泻下药,没有东西可拉,反而把脾胃给伤了脾胃内伤,运化失司,食物都堵在胃,无法消化而前医一个劲用泻药,肠子里又没有可以拉的东西,只能是进一步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进一步受损而且,这些乱七八糟的汤药灌进去,却下不去,全部都堵在上鬲了当然就成了恶性循环,越吃泻药越胀”
    陈承听完,恍然大悟,连连点头,道:“是这么个道理那现在用吐法还有用吗?”
    叶知秋道:“现脾胃受伤太厉害,不能冒然用吐法了,应该先醒脾,把脾胃的运化功能恢复了,然后再用吐法把前边吃进去的乱七八糟的食物汤药都吐出来才有可能治好这个病”
    旁边老者一听,到底是大名鼎鼎的知秋国舅,一上来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找到了治疗的办法,看来,少爷一条小命有救了”
    可是,老者高兴得早了点,接下来,叶知秋说的话,又让他心凉了半截只见叶知秋站起身,在屋里转了几个圈,沉吟着慢慢说道:“现在有个很危险的问题,病人吃了这么多泻药,都聚集在体内,一旦上下通了,一起发作起来,那时候,便如同决堤的洪水,奔涌而下,只怕等不到三天,就会活活拉死”
    床上少年已经奄奄一息,不过神志还是清醒的,听了这话,不禁苦笑,道:“想不到,我苏轼大好男儿,竟然死于吃食可悲可叹”
    叶知秋正要坐回凳子,一听这话,屁股一歪差点坐到地上幸亏旁边陈承一把把他拉住:“国舅小心”
    叶知秋挪了挪屁股,在凳子上坐稳,瞪眼瞧着那少年:“你,你叫,苏轼?”
    少年点点头,有些疑惑地瞧着他
    叶知秋喜道:“眉州眉山有位文豪名叫苏洵,你知道吗?”
    这个时候,苏轼年纪还小,还没有成名,如果眼前这位真的就是文学家苏轼,那就只能提他父亲苏洵,而不能直接提他,否则不好解释自己究竟怎么知道的
    这少年,正是一代文豪苏轼苏东坡这是才十五岁,奉父亲之命,带着老仆出川游离天下,增长见闻来到京城,不想因为贪吃,又遇到庸医,差点把小命给送了
    那少年听到他提到父亲的,面露喜色,道:“苏洵就是家父——国舅爷认识家父?”
    叶知秋笑了,心想中国人哪位不知道你们苏家三位大文豪?就算不知道你,只要读过《三字经》,也知道“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啊,这位大器晚成的文豪,就是你的老爹,唐宋八大家,你们家就占了三位就算不认识字的人,也知道“东坡肘子”这道菜,这也是你的招牌啊还有你拼死吃河豚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这就难怪你这次吃撑着,你本来就是个美食家,或者说是个吃货(未完待续)
    ///
第194章 文豪摆摊
    第194章 文豪摆摊
    叶知秋前些日子还冒用了苏轼的大江东去那首赤壁赋,因而赢得了可馨姑娘的芳心。算起来,这苏轼也是半个媒人,便道:“令尊锦绣文章我是久有耳闻,公子气度不凡,将来肯定能青出於蓝胜於蓝。”
    苏轼苦笑,道:“我这都要死了,还胜什么蓝呀!”
    既然知道眼前这位少年就是大文豪苏东坡,那肯定就死不了,眼前这个不过是有惊无险罢了。当下胸有成竹笑道:“放心,有我在,你就把心踏踏实实放在肚子里,看我如何给你把这不治之症治好了!”
    这句话说得很是豪迈,苏轼不知道叶知秋的本事,却被他这种超强的自信所感染,道:“那我就先多谢国舅救命之恩了!”
    “哈哈,我还没给你治,谈不上救命之恩。”
    “国舅这份自信,就已经让我知道,我这小命,已经找回来了。”
    叶知秋大笑,走到桌前,提笔写了一道方子,递给那老者道:“照方抓药,马上煎服!”
    老者就近抓药,马上熬药,很快送上来,苏轼服下,过不了片刻,腹痛如刀搅,老者和陈承大惊失色,紧张地望着叶知秋。
    叶知秋却依旧笑容满面,道:“不用紧张,这是脾胃初醒,开始运化他体内瘀积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吃食和药水了。”当下,又提笔写了一道方子,让老者照方抓药煎熬。
    汤药送来服下,过了片刻,叶知秋让老者准备好木盆放在床头。然后让苏轼自己用手指头伸进喉咙里搔咽喉,立即,苏轼哇了一声,翻江倒海地大吐起来。整整吐了一大木盆!高高鼓起的肚子也瘪了下去。
    呕完了,苏轼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道:“哎呀,眼前亮多了!好舒服!”
    叶知秋微笑,提笔又写了一道方子,递给老者道:“照方抓药,这付药不着急吃,再过一个时辰再吃。到晚上,你们少爷狠拉肚子,这是整个治疗中最危险的阶段,那时候我再来,我得守着,不能出任何问题。别把我们未来的大文豪给拉出毛病来就不好了!嘿嘿。”
    苏轼很是感激,听他把自己说成是未来的大文豪,不由升起一种知遇之感。勉力拱手道:“多谢国舅!苏某感激涕零!”
    叶知秋笑道:“不用这么客气,咱们年岁相仿,直呼名字就可以了。”
    苏轼性格豪爽,当下答应,改称知秋。叶知秋也叫的表字子瞻。
    当晚,叶知秋再次来到客栈,陈承却一直守在这,他不是关心这个少年,而是很想知道叶知秋如何治好这个怪病。
    叶知秋先前走之后,苏轼吃了药,听了数日的大便果然开始通了,拉出了不少又黑又臭的硬屎。接着,小便也通了。
    叶知秋对苏轼道:“这才是刚刚开始,后面会拉得很厉害,我再开个方子给你,是弥补大量泻泄之后造成的身体亏虚。这个药需要长期吃,因为你前面吃了太多的泻药,体内蓄积了大量的泻药,这些药必须全部拉干净才行,所以不能给你用固涩止泻的药,以免泻药留在你体内造成损害。你这拉肚子没有一两个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