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本草王 >

第139章

本草王-第139章

小说: 本草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知秋蹲下身,伸手诊脉,果然,已经脉息全无,探探呼吸,也没有任何感觉,没有呼吸没有脉搏,这在古代,就已经可以断定人已经死亡。
    叶知秋从自己的药箱里取出一小白瓷瓶,扒开塞子,
    但是,叶知秋从刚才双方的谈话中知道,这个病人先前得的病是咳痰。又是个老人,一手托住病人的后脖颈,使他的头往后仰,然后将瓷瓶里的粉末轻轻倒了一些在病人的两个鼻孔里。
    叶知秋站起身,将瓶子放好,拍拍手,道:“有没有效果,在此一举。”
    那老郎中、几个病人家属,还有门口瞧热闹的人们,都瞪大眼睛瞧着,静等着奇迹的发生。
    果然,片刻之后,那门板上白发苍苍的老者,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然后猛烈地咳嗽起来。
    所有人都发出一阵的欢呼。病人家属激动得热泪盈眶,扶着老人,轻轻替他捶背。老人咳出了一大口浓痰。呼吸立即就顺畅了。
    那药铺老郎中瞪着一双小绿豆眼,瞧着叶知秋,半晌,才拱手道:“佩服!不愧是大宋来的,佩服!”
    叶知秋忙拱手还礼,谦逊了几句。
    老郎中又拱手道:“不知先生这个方子,能否割爱?老朽愿意出纹银十两!”
    叶知秋笑道:“行啊!”
    老郎中想不到叶知秋这么快就答应了,大喜过望,长揖一礼,道:“多谢先生。请先生到里面说话。”
    叶知秋让范妙菡外面等着,自己跟那老郎中迈步走进了后面内室。老郎中吩咐帐房那来十两纹银,双手捧给叶知秋,赞道:“先生如此年少,医术便已经如此高明,当真令人敬佩。”
    叶知秋又谦逊的几句,道:“其实这个方子很简单,只需两味药,——半夏和姜。将半夏研成粉,放入姜汁中泡三日,然后把水沥去,晒干,就可能了。”
    老郎中十分惊异,拱手道:“但凡神医,才能用一两味药就治好病,只有老朽这等庸医,一大堆药用了,也没有效果,惭愧!”
    叶知秋笑了笑,道:“这个关键是找准病人的病。病人其实没有死,而是痰壅气结所致。用炮制的半夏粉纳入鼻中,半夏散逆气、结气,出烦呕。以半夏的辛开逆气,燥除痰结,病人就能苏醒了,不过,他这个病必须好生医治,要不然,还会痰厥的。”
    老郎中连声赞叹。
    两人从里屋出来,门外那老人已经能站起来了,也听子女们说了经过,知道是眼前这位少年铃医救了自己的性命,十分的感激。拉着叶知秋的手道:“我老汉这条老命,多亏了公子!老汉感激不尽,请问公子尊姓大名?老汉要给公子立一个牌坊,感谢公子救命之恩!”
    “老人家客气了,救急扶伤,本来就是我们医者的本份。——你这病还需要进一步治疗,要不然,还会发病。”
    “好的,那就麻烦公子给开个方子吧,谢谢!”
    刚说到这,一直在门口看热闹的对面饭庄的掌柜,笑呵呵过来,拱手道:“这位铃医大哥,你的酒菜已经上齐了。”
    叶知秋点点头,对老汉道:“你随我来,我在好好给你诊察一下,你是老病,需得好好诊察之后才能下方。”
    “多谢多谢!——公子,这顿饭,就由老朽来请吧,聊表心意。
    叶知秋忙道:“不用了。”
    那老汉道:“那是一定要的,公子是老朽的救命恩人。一顿饭算不得什么。”
    进了饭庄,满屋子的人都朝他投来钦佩好奇的目光,啧啧连声。也不知道是谁领头鼓掌,一时之间,掌声雷动。
    叶知秋倒有也不好意思起来,忙拱手致谢。走到酒桌前,只见满满一桌都是精美的菜肴,不由一愣,望向范妙菡道:“你点了这么多?”
    “没有啊!”范妙菡。
    掌柜的忙赔笑道:“这是鄙人的一点心意,公子医术如此高明,有起死回生之术,能光临小店,那是小店的容幸。所以,鄙人吩咐备了这桌酒席,算是鄙人的一点心意。”
    “不用,不用!”叶知秋忙道。
    先前那好汉道:“说好了老汉请客的,掌柜的怎么这样啊!”
    掌柜的道:“其实,鄙人请客,也是有不情之请的。”
    范妙菡笑道:“原来如此,想必也是请我师哥看病吧?”
    “正是,正是,嘿嘿。”
    范妙菡对叶知秋道:“那就不用跟他们客气了,先吃,我可饿坏了!”
    “对对!”掌柜的道,“大家一起吃吧!老人家,你们也请坐,一起吃。”
    老汉客气两句之后,便也坐下了,让自己子女另外要了一桌饭菜在旁边吃。
    当下各自报了姓名。这掌柜的姓高,那老汉姓蒲,是大理城里开粮店的。这次是带着儿子到大宋进货去了,没想到到了这里,突然发生痰厥。要不是叶知秋,这条老命就完蛋了。
    因为还要赶路,所以吃饭也简短,没怎么喝酒。
    吃完饭,叶知秋先这个蒲老汉给看了病,开了方子,因为这个病是的痼疾,所以不可能一次看好,由于蒲老汉他们有货物,没有办法跟叶知秋他们同行。便留下地址,说好了等是叶知秋他们到了羊苴咩城,就到他们铺子去找他复诊。那时候,要摆筵好好款待。
    罢,蒲老汉再三谢过叶知秋之后,带着儿女告辞走了。
    高掌柜把叶知秋和范妙菡领到后院,只见一个老妇,坐在院子里正吃饭。她吃得非常慢,几乎可以说是在一粒一粒地挑着吃。
    范妙菡惊异地望着叶知秋,难道,这就是高掌柜让他们看的病?
    果然,高掌柜上前两步,低声对那老妇道:“娘,儿子请了一个特别有本事的郎中来给你看病。这个郎中别看年轻,但是本事可大了,刚才,有个老汉都已经死了,这位小郎中,只在人家的鼻孔里倒了一点药末,立马就把人给治好了。所以这一次,一准能把娘你的病给治好。”
    那老妇慢慢抬头看了一眼叶知秋,那动作慢得,好象担心快了会把脖子扭断似的。她看叶知秋的目光,也是那样小心。小心得好象一只春天刚刚钻出地洞的土拨鼠。
    高掌柜对叶知秋道:“我娘得了一个怪病,特别容易心慌,脉搏也特别快,只要活动稍稍大一点,比如吃饭稍稍快一点,就心跳得好象要蹦出来似的,特别难受!只能这样慢慢的吃,还好一点。一顿饭下来,要吃一个多时辰。”
    叶知秋点点头,在老妇旁边坐下,慢慢地问她一些自我感觉。得知她还不时的吐血,胸口烦闷刺痛。经常自己出汗。睡觉的时候,不能左侧卧,不然呛咳喘悸不停。
    叶知秋诊脉望舌,沉吟片刻,道:“令慈这证,乃是心阴阳皆虚,久病脾胃中气大伤,子盗母气,故进餐心悸加重;五脏失养,先天肾气被耗,虚必夹瘀,瘀阻心脉,故胸闷刺痛……”
    叶知秋说的这一串,听得那高掌柜母子云里雾里的,高掌柜忙插话道:“公子,这个病要紧吗?”
    “当然要紧,需要慢慢调养。不过也不必太过担心,按照我的方子慢慢调养,一定能治好的。”
    高掌柜大喜,连连拱手,想了想,道:“公子这个丸药,不会太贵吧?”
    叶知秋笑了,道:“令慈这个病,不是现成的丸药能治好的。必须开方子,我可以免费给你开个方子,你自己去照方抓药就行了。等我回大宋的时候经过这里,我再来给令慈复诊。”
    高掌柜有些不好意思。忙赔笑称谢。
    叶知秋开了方子,叮嘱了注意事项,然后带着范妙菡骑着毛驴继续往大理都城进发。
    在距离羊苴咩城还有几十里路的地方,他们遇到了一件事情。
    当时他们正在路边一个茶摊喝茶休息。远远看见一行人,抬着什么东西过来了。到了近处才发现,是用门板抬着的一个病人。到了这的茶馆,也停下来歇歇脚。
    那病人就放在叶知秋他们旁边。
    叶知秋低头察看,见是一个中年妇人。右侧卧躺着,痛苦地呻吟着。不停地弯腰呕吐出,频频呕吐秽臭粘涎,额头黄豆大的汗珠不停滴下。
第220章 段云逸
    叶知秋问那抬病人的汉子,道:“这位大嫂怎么了?”
    那汉子上下打量了一下叶知秋,见他说话是大宋人,大理很多人也会大宋的官话。**(。。)所以能听懂。又见他旁边放着幡子,知道是走江湖的铃医。便道:“这位是我们村里的任大嫂,她肚子痛,村里的郎中看了,说这个病非常严重,只能送到羊苴咩城找段大夫治才也希望活命。我们这正往城里送呢。”。
    叶知秋道:“我能看看她的病吗?或许我能医治。”
    那汉子笑道:“算了,你们就别指望赚这个钱了。她这个病,只有羊苴咩城的段大夫能治。”
    旁边范妙菡故意哑着嗓子道:“人不可貌相,你怎么知道我们不行?再说了,就算真的不能医治。看看也不会加重病情嘛,更何况说不定我们就有办法医治呢!”
    跟随的一个少妇道:“说的也是,你们是大宋来的,医术应该高明,那就给我娘看看。”
    说罢,掀起了病人身上的被子。
    叶知秋蹲下身,问了病人,得知是小腹剧烈绞痛,便让她平躺,但是弯曲两脚不能伸直。察看腹部,鼓胀跟抱了一口大瓮似的。全身高热,但是却剧烈寒战,冷得牙齿咯咯有声。
    叶知秋伸手在她腹部按诊。发现阑尾部有包块隆起跟拳头大小。掀起衣服察看,外观红肿,用手触摸,刚碰到就大声喊痛。着手灼热,有波浪感。
    叶知秋问诊得知,病人已经三天没有大便,小便也是赤热刺痛。口气秽臭,舌黑起刺、干涩。
    叶知秋心头一沉,瞧了范妙菡一眼,低声道:“这是肠痈!而且热毒壅闭三焦、阳明腑实关格。这个病……”
    范妙菡忙低声道:“你能治吗?”
    这个病,用西医的话来说,就是阑尾脓肿合并肠梗。在现在社会。一般都是手术治疗。这个手术不算疑难,叶知秋自问能做,但是,他现在什么手术器械都没有。现做已经来不急。而病人这样子,病势已经非常严重。只怕等不到自己把所有装备做好,就已经阑尾穿孔了。而一旦穿孔,便是并腹膜炎或脓毒败血症,再加上严重的肠梗阻。病人只怕凶多吉少!
    叶知秋的表情让那少妇和汉子猜到他没有办法,很是失望,当然,却也在他们情理之中。当下让接着往羊苴咩城里走。
    叶知秋忙道:“这个病,有人能治吗?”
    中医治疗急腹症也不是没有,但是。一般都是比较轻微的。像这种形情况,再用汤药治疗,叶知秋很怀疑结果如何。
    那少妇道:“段大夫就能治!听说不久前,他才治好了一个这样的病人。”
    叶知秋很是惊讶,若他们说的是真的,那这位姓姓段的医术应该很是不错,想不到,在大理这南国僻壤。居然藏龙卧虎,有这样一位高人。那一定得见见。
    不过,现在病人疼痛不已,便说道道:“这个病我没有十足的把握医治。不过,我可以用针灸帮助他止痛。等到了羊苴咩城,如果那段大夫治不了,那我立即准备器械,给她开膛破肚治病。”
    针灸止痛的办法,是王唯一给他的《医门十三针》里的一种特异针法。叶知秋这一路上。靠这种针法给人止痛,赚了不少钱。对此已经轻车熟路了。对于急腹症,他还是没有用药治好的把握,担心病没有及时治好,病人穿孔感染,那可就有生命危险。而且,如果腹部感染了,就只能用手术治疗。没有别的选择。
    但是,叶知秋沿途医治的差不过都是头痛、牙痛什么的,却不是这种急腹症的腹部疼痛。也远没有这样剧烈。病人越重。病人越紧张,而且病人越紧张,就越不敢把病人轻易交给不信任的郎中医治。面对叶知秋就是这样的。
    特别是听叶知秋说要开膛破肚治病,把少妇等人吓住了,何曾听过有这种治病的法子的?赶紧连连摆手道:“不用了,到了羊苴咩城,段大夫就能治。谢谢你了。”说罢让汉子们抬人走。但是前面已经抬了二十多里路了,刚刚休息片刻,还没喘过气来,所以汉子们都没有动。
    叶知秋对那少妇道:“这里距离羊苴咩城还有多远?”
    “差不过三十里路。”
    “你们就这样抬着去,太辛苦也太慢了,这里又没有看见马车,要不,把病人绑在我们这两匹毛驴身上,牵着走,岂不是又快又省力?”
    少妇感激不已,道:“那要多少钱啊?多了我们可付不起。”
    “一文不要!”叶知秋道:“我看病人这样,病情很危险,必须尽快医治。耽误不得。所以想帮帮你们。再说了,听你们说这个段大夫那么神奇,我只是想去看看,顺便就跟你们一起去了。”
    那些抬人的汉子都十分高兴,连声称谢。少妇也十分感激。众人把病人抬起来,横架在两头毛驴中间,绑好,然后两个人分别牵着毛驴往前走,叶知秋和范妙菡便只能步行了。
    范妙菡大家闺秀,何曾走过这么远的路,但是这一次,她和叶知秋长途跋涉南下。路上吃了不少苦,也磨炼出来了。现在又因为人家急着治病。自己累一点就累一点。
    三十里路还是够他们走得,一个多时辰之后,他们终于来到了羊苴咩城。这些人中有认识那段大夫的路,领着径直来到了段大夫的医馆。
    这里人还真不少。看病的,买药的,络绎不绝。
    大堂里好几个大夫,不过,只有这个中年人面前等着候诊的人最多。估计就是那个段大夫了。只见他身材颀长,三缕长须飘着,双目炯炯,颇有几分仙风道骨。
    那少妇问了旁边伙计,果然那个长须中年人就是他们所说的段大夫。
    少妇急忙抢步上前,对那段大夫道:“大夫,你救救我娘,她肚子痛,痛得快死了!”
    段大夫赶紧过来,吩咐把病人抬到小床上放下。一番诊察之后。提笔开了一个方子,正要递给那妇人,叶知秋已经抢先接了过来,道:“我来!”
    少妇忙连声称谢。
    叶知秋扫了一眼那方子,却是《金匮要略》里的大黄牡丹皮汤加味。
    《金匮要略》这时候刚刚被自己发现。而里面的方子怎么在大理却出现了?其实这个也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