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本草王 >

第4章

本草王-第4章

小说: 本草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知秋见她们这神情,急忙打住,心想坏了,自己随口背出来,也不知道附身的那人会不会背,看他们这神情,估计不会,难怪这么惊讶。
    便在这时,就听到院子里传来脚步声,那姑娘一喜,转身跑出门,脆生生道:“三叔母!”
    “是妙菡啊,你来了。”
    “嗯,我来看四师哥,——我来端吧!”
    门外说着话,屋里叶知秋忙低声问碧巧:“她是谁?”
    “她叫范妙菡,是老太爷在朝中至交范大人的孙女,身子有病,就寄养在咱们府上了,一边治病,一边跟着二爷学医呢。是你的师妹!”
    “她说的刘妈是谁?”
    “刘妈是她的奶娘,跟着一起来咱们府上照顾她的。”
    “哦,她到我们这治病,什么病啊?”
    “不知道,见老太爷和大老爷二老爷的神色,好象这病不太好治,治了这么多年,一直没见好。一着急就犯病。”
    “嗯,那她刚才说什么小考,又是怎么回事?”
    “你和几个堂兄堂姐还有表弟一起跟二伯学医,二伯规定了,五天一小考,一月一大考。明日就是月半,是小考之期啊。”
    “这样啊,”叶知秋从来不怵考试,笑了笑,道:“刚才我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她怎么这样看我?”
    “嘻嘻,以前你最怕背书了,一段书背上十天半个月也背不下来了,她老笑话你,刚才听你背得那么熟练,自然是很惊讶了,我的好少爷,别的记不住没关系,你要是能把医书都这么记住了,太太一准很高兴的……!”
    刚说到这,就听见门吱呀一声推开了,范妙菡手里端着一个黑漆描金托盘,小心翼翼走了过来。叶知秋母亲岳氏跟在后面,道:“泽儿,肉粥来了!饿了吧?”
    “嗯!”叶知秋还真有点饿了,起身过去接过碗,坐在床边,拿着汤勺吃了起来。
    范妙菡咯咯笑着:“瞧你这样,好象饿鬼投胎似的,没人跟你抢,吃慢点!”
    岳氏怜爱地瞧着儿子:“他病重之后,这么多天水米不粘牙,想必是饿得紧了。”
    范妙菡依旧笑着:“我病重昏死过去好些天,醒来也没有像他这么个吃相啊,嘻嘻嘻”
    叶知秋一口气吃光了那一碗粥,意犹未尽舔了舔嘴唇,这馋相又惹得范妙菡咯咯笑了个不停。
    范妙菡叽叽喳喳像个小麻雀,跟叶知秋说着话,一说说了好半天,日头偏西了,这才告辞离开了。
    范妙菡走了之后,叶知秋心想,这么活泼可爱的女孩,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呢,怎么以孙家三个名医这等身份这么多年都治不好呢?可惜自己只背了一肚皮的医书,却不会临诊,连诊脉望舌都不会,没办法给她治病。
    刚才范妙菡一直在说话,没得空出去看看,叶知秋早就盼着她走,好出去逛逛,看看古代到底是什么样子。等她走了,赶紧起身,对岳氏道:“我想出去走走!”
    “你身子行吗?”岳氏紧张地问道。
    “没事了!只是逛逛,散散心。”
    岳氏见他举手投足都没有问题,略微放心,道:“也好,碧巧,跟着少爷!”
    碧巧答应了,跟着叶知秋出了屋子。
    叶知秋出了屋子,外面是个四合院,四面都有房舍,房前有抄手游廊相连,下雨天也能通过抄手游廊在各屋里来往。中间的天井很宽大,墙角种着各种花草,当中一口大瓮,里面满满的都是清水,忙走了过去低头一瞧,里面由着几尾金鲤。
    他抬头四处张望,边看见廊下几个小丫鬟和老妈子垂首而立,面对他微笑,见他瞧过来,忙躬身施礼,道:“少爷!”
    叶知秋很不习惯这种待遇,红着脸点点头,四处转了转,见通向外面的有一个红漆大门,门上雕梁画栋,极是奢华。出了门外,又是一个四合院,比先前那个大很多,中间园子很是宽阔,足以容纳一个小学的学生做课间广播体操。正面五间大屋,中间高两边略矮,正中是个大堂,两边有耳房,院子两厢是两排厢房,也有抄手游廊相连,廊下几个婆子丫鬟也是垂手而立,望着他微笑,见他瞧去,忙福礼口称少爷。
    叶知秋回头看见丫鬟碧巧一直跟着,低声道:“这里谁住?”
    “太太啊!”碧巧奇道,“这你都记不起来了?”
    “嗯,还有别人吗?”
    “没了。再有就是丫鬟婆子了。”
    叶知秋点点头,瞧见南面有门,迈步过去,这门上依旧是雕梁画栋,十分奢华,而且门比先前的跨院出来的门还要大许多,上面黄金色的铜环,擦得甄亮。高高的门槛,需要抬脚老高才能迈过去。门槛上还有青石板的几级台阶。
    出了垂花门,外面又是一个院子,这院子却不大,四边都是房舍,也有抄手游廊相连,廊下的仆从,却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见到他恭恭敬敬的称呼少爷。
    叶知秋又问碧巧:“这是谁住的?”
    “这里是门房男仆和粗使丫鬟、婆子们住院子。”
    叶知秋对着那些人微笑点头,瞧见有个粉白的照壁,又高又大,照壁上雪白一片,什么都没有画,好像一面镜子似的,却不知后面是什么。迈步绕过去一瞧,照壁后面却是一扇三开大门,门边有个小屋子,应该是门房住的。一个老头看见他,急忙从屋里出来,弓着身子满脸是笑:“少爷!你大安了?当真是天大的喜事!”
    叶知秋笑了笑,点头示意,迈步出了大门,外面是个青石板台阶,抬眼一望,远处郁郁葱葱的尽是树木花草,掩映之下,露出一些亭台楼阁的边角来,上面全是琉璃碧瓦。
    夕阳斜照,将树木投影长长的拖开去,好象一个个躺在地上的老人,让人感到有几分冷森森的。
    叶知秋迈步下了石阶,还要往前走,碧巧忙追上来道:“爷,你身子刚好,不能太累了,咱回吧?”
    叶知秋一点都不觉得累,本还想走的,但瞧见她担忧的眼神,心中一软,也不忍心拂了她,便点点头,往回走,拾阶而上,偶一抬头,便看见园子大门上门门楣挂着一块青底镂边金字大匾,上书“秋收园”三个大字。
    叶知秋问碧巧道:“咱们这园子叫秋收园?那还有春夏和冬了?”
    “自然有的了,大爷的园子叫‘春生园’,二爷的叫‘夏长园’,咱们三爷的叫‘秋收园’,范姑娘她们住的叫‘冬藏园’,那园子本来是姑奶奶住的,姑奶奶出嫁之后,园子就空了,后来范姑娘来了,老太爷就安排她们住在那了。”
    “姑奶奶是谁?”
    “姑奶奶就是大爷的妹妹,二爷和咱们三爷的姐姐啊。就是曾小星的娘!”
    “哦,那老太爷的园子叫什么?”
    “叫‘药香园’,听说是当今皇帝御笔亲题的。表彰老太爷治愈了皇后娘娘的病。那是咱们府上的荣耀呢!”
    叶知秋听的心驰神往,是啊,一个古代医者,最高的荣誉不就是这个嘛,能得到御笔亲题,这份荣耀足慰平生了。
    两人慢慢回到跨院,岳氏手里握着一串佛珠,正在屋里椅子上坐着念佛,见他回来,起身过来,先上下打量了没事,这才松了一口气,让他赶紧的坐下,又让邀月端水来给他擦脸洗手。叶知秋不太习惯,却不知道古代富贵人家公子外出回来,洗手洗脸是必然的,一来洁面,二来洗掉外面的脏东西。
    洗完了坐下,正说着话,外面丫鬟高声倒:“大老爷、二老爷和太太、少爷、小姐们来了!”
第6章 药香堂
    岳氏忙起身出门相迎,只看见大老爷孙奇和二老爷孙兆迈步进来,后面跟着几个妇人和年轻人。
    趁他们还没有进来的工夫,叶知秋急忙问都是谁,碧巧悄悄给叶知秋说了这些人,这才知道这些人是两位伯父的妻妾和儿女,还有一个少妇,却是附身的这个孙永泽的亲姑姑,也就是孙用和的女儿,孙奇的妹妹,孙兆的姐姐,也带了儿子曾小星来探望。
    孙奇给叶知秋诊脉之后,又问了叶知秋的身体感受,得知一切正常之后,捋着花白胡须微笑道:“泽儿身体很正常,没有半点病症,——这么重的病竟然不治而愈,当真奇事!当真是祖宗显灵了呀。”
    岳氏陪笑道:“想必都是两位伯伯下方遣药之功。”
    孙奇摇头道:“不敢掠人之美,泽儿这病,当真不是我们汤药的功效,至于他为什么会不治而愈,我们俩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所以,我们回去商议之后,还是决定带泽儿去让老太爷看看,不弄清楚原委,心中始终忐忑,生怕病情潜伏不知,以后发作,措手不及啊。”
    “对对!请老太爷看看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岳氏喜滋滋道,“只是老太爷也在病中,只怕耽误了老太爷自己个的病啊。”
    “无妨,泽儿病愈的事情,我们已经告诉了老太爷,他老人家也很高兴,更觉得新奇,也想亲自看看呢。”
    听说是老太爷亲自决定让孩子去见他,岳氏这才放心。
    孙奇和孙兆带着叶知秋,离开了院子,让跟随的人都各自回去了,三人往后院走。
    这还是叶知秋第一次离开住的园子,看见孙家其他地方景色。只觉得仿佛进了园林公园似的,院子非常的大,不时能看见绿树丛中掩映的亭台楼阁,心想这孙家还真是厉害,弄了这么大一个庄园,只怕比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也差不到哪里去吧?
    终于,来到了一座园中园,这园子比先前他们住的地方可要大多了,门斗上果然高悬一块牌匾,上书“药香园”三个大字,不过,却没有看到御笔亲题方面的字样。而且字体跟自己住的“秋收园”很像,似乎出自同一人手笔,这样看来,应该不是御笔了,难道还有别处吗?
    这院子门更是气派,五开门,汉白玉的台阶,两边玉石栏杆。大门却不开,只开了旁边的角门,上了台阶,从角门进去,绕过照壁,进了仪门,穿过前厅,进了垂花门,又是一个十分宽阔的大院,这院子比刚才母亲岳氏的正房院子大得多,里面踢足球都够了。
    正中是一条宽阔的甬道,能并行三辆大车,全是汉白玉石板铺就,白晃晃的十分奢华。两边是碎石铺就。沿着甬道穿过大院子,来到了正堂下。
    一个丫鬟高声道:“太老爷、二老爷和四少爷来了!”
    另一个丫鬟挑起门帘,叶知秋跟着孙兆、孙奇进了屋里,便看见一个大堂,十分宽阔,穿越前中医大学的阅览室也不过如此。
    这大堂正中是一处高大的香案,上面瓜果糕点,各色供品一应俱全,檀香袅袅,绕梁不绝。供桌上方高处,挂着一块紫檀木匾额,上面青底镶金大字写着“药香堂”。正中镌刻一枚大红印章,因为比较高,看不清楚,叶知秋上前两步,眯着眼细细一辨,见上面篆体镂刻阴文写的是:“皇帝神宝”四个字!
    这才是真正的皇帝的御笔了!想来也是,既然是皇帝的御笔,怎么能挂在门外风吹日晒呢,自然是要放在屋里供着的了。
    这大堂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大堂四周一排排的书架,上面全是用匣子装着的书籍。俨然便是一个图书馆。
    在供桌旁边,有一张软榻,上面斜靠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手里捧着一卷书,正在费力地看着,面前的檀木长条书桌上,整齐地放着一叠叠的书,也都是清一色的线装书,不过,宋代要想找不是线装书的书,那还真是别指望的。
    孙奇上前几步,躬身施礼:“父亲!泽儿来了。”
    老者这才慢慢把手里的书放下,眯着眼望向叶知秋。
    叶知秋也抬头好生望着他,想看看这位历史上有名的名医到底长得啥样,虽然屋里窗户都是打开的,光线很足,可是还是看不清他的长相,不是因为离得比较远,而是因为老人满脸的皱纹,千百条的沟壑,把整张脸都遮盖了,也不知道到底多少岁了。
    叶知秋心里想着,不对啊,从年纪上推断,孙用和最多不过七八十岁,怎么看起来跟一百多岁了一样。不过看看他桌上那一大堆书,再看看他驼背还在苦读的样子就知道,他现在这垂暮的年纪,只怕就是这么辛劳累出来的。历史上,孙用和是宋朝校正医书局的领军人物之一,自然是最为辛苦的人了。心中不禁升起一股崇敬之情。脱口叫了一声:“爷爷!”
    眼见孙用和白发苍苍,岁数如此之大,而且宋朝人跟自己这现代人相比,相差一千年,叫一个一千岁的老人为爷爷,那怎么说都是应该的,所以这一声叫得还是很顺畅的,浑然没有半点不适。
    孙用和缓缓点头,慢慢放下手里的书,轻轻拍了拍软榻:“来!到爷爷身边来!”
    叶知秋忙答应了,迈步过去,在他身边坐下。
    孙用和拿过他的手腕诊脉,片刻,又望望他的舌象,点点头:“还当真的好了,真是奇了!呵呵,这孩子吉人天相,将来后福无穷,说不定是我们孙家一支奇葩呢!”
    孙奇和孙兆都微笑点头称是,虽然心里颇不以为然。
    叶知秋贴近了孙用和,这下看清楚了,老人当真是跟画上的老寿星一般,满是皱纹,放在桌上的一卷书,却是《黄帝内经》。想也不想,脱口道:“爷爷,《内经》说了:‘怵惕思虑者则伤神’,您这么大年纪了,有什么事让我们小的来坐,您还是颐养天年的好,何必这么劳神呢?”
    叶知秋劝导孙用和时引用的是《黄帝内经》上的一段话,孙用和听了一愣,扭头对身后站着的一个老者道:“李有才,你听听,泽儿这孩子在劝解我呢!呵呵呵”
    李有才是孙府的总管家,听罢上前一步,拱着身陪笑道:“这也是四少爷的一片孝心啊。”
    “嗯,他还引经据典劝我养神,引得也很妥帖,难得啊!”转过头,瞧着叶知秋,微笑道:“泽儿,爷爷考考你,‘怵惕思虑者则伤神’,那伤神又会如何呢?”
    背医书是叶知秋的强项,这个自然难不倒他,当下道:“神伤则恐惧,**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
    “嗯,那按照《内经》所说,要如何做才对呢?”
    “《内经》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