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本草王 >

第46章

本草王-第46章

小说: 本草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损的津液,无异于抱薪救火!病人最终会亡阴而死!还说了一个方子给我。我也是半信半疑,但是苦于无计可施,便决定用他的方子一试,谁成想,竟然一剂见效!呵呵”
    叶知秋喜道:“那病患好了吗?”
    “好了!”林亿道,“那病患来之前痛不能自禁,呼痛声一直传到街上!吃了你开方的药,那晚上吃了那一剂,当夜疼痛大减,虽然还在痛,但已经能忍耐了,并能昏昏入睡,只是还不能翻身,否则疼痛难忍。第二日一早,又来求医,一口咬定还要吃你开的那方子,说疼痛减少了很多,我便照方给他开了,嘿嘿,又吃了两剂,连身都可以翻了,疼痛更是大减,已经不再叫了。估计再照这方子吃上几剂,便可康复了。嘿嘿,你这小家伙,本事可不小哟!”
    说着,林亿捻着胡须很是欣慰地笑了。
    旁边一众病患听说这小学徒竟然治好了林太医都治不好的病,都惊讶得张大了嘴。
    范妙菡更是心花怒放,推了叶知秋一把:“哎!你怎么没告诉我这事?给人治好了病,连林太医都佩服你,咋回来也不说,让我高兴高兴!”
    叶知秋有些不好意思,道:“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治好,没治过,哪里敢乱说的。”
    孙奇听的心中一动,问叶知秋道:“你这病,是按照你说的温病治的?”
    叶知秋立即明白了孙奇问这话的意思,点点头,把自己的思路详细说了一遍,特别强调了温病跟伤寒的不同,所以治法上也有区别。
    孙奇听罢,很是高兴,对林亿道:“林兄,这能不能说明温病的确不同于伤寒呢?”
    林亿愣了一下,立即知道了他这话的意思,叹道:“单就这个病案,的确是有区别的,但这到底只是一个病案,还不能说明什么,泽儿所说的两者的区别,前人也从来没有论述过,也与你我所学完全不同。我很理解你们的心情,但是,如果用这一个病案就想说明温病不同于伤寒,从而为老太爷脱罪,只怕说服力还不够。便是我亲身经历此案,也绝不能以偏概全,更不用说翰林医官院百十位医官,他们没有经历过,更不可能相信这一点。”
第71章 琢磨的方子
    叶知秋忙起身道:“我还能证明!真的!温病其实很多的,我相信其中很多误治的,我要找出来,证明他们误治了。就能说明一切!”
    林亿微微摇头,道:“你想通过证明二皇子得的是温病,而温病又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伤寒的病,通过证明我们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你爷爷没有过错,这本来是可以说得通的,只是,说句话不怕伤你的心,就我个人认为,这是徒劳的,因为温病跟伤寒纵然有些许不同,也是大同小异,并非完全不同的两类病,用伤寒方子同样可以治疗温病。我们和你的爷爷一样,都很清楚这一点。”
    孙永泽知道,单纯的理论争辩是不可能说服他这位太医的,必须用事实说话,所以没有再分辨。
    林亿看出来他心中不服,微笑道:“我完全理解你的心情,也知道你不愿意跟我争辩了,但你有你的看法,这很好,就要敢于质疑,只有质疑,才会让你去探究,也才能使医术得以长进。我今日来,除了感谢你帮我治好那个病案之外,还想跟你讨论另一个病案,就是后面那个高热昏迷五天不醒的那个病案。我辩证为白虎汤证。还记得吗?”
    叶知秋自然记得,点点头。
    林亿道:“这个病人继续吃了两天的大剂白虎汤,还是高热昏迷不醒,上次你说我的辩证不准,不是白虎汤证,现在看来,果然不是,只是当时你只说他是温病,没有说究竟是什么病症,也没有用方,今日我来,便是想跟你再探讨这个病案,听听你有何高见。你先前说的这病患是热入营血,气分有热,又是怎么回事?”
    叶知秋很是感动,堂堂一个皇室太医,竟然不耻下问一个十五岁的医馆学徒,而且还当着这么多病患的面,这份胸襟,是何等的宽阔,急忙躬身道:“这人得的是温病,温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都是完全不同于伤寒的,这是我一直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而且,给温病辩证,也必须用一套独立于伤寒的辩证方法,叫做卫气营血辨证,此外还有三焦辨证,用这样的思路来思考温病,才能更准确地揭露温病的病因病机。我是用温病的思路来考虑这个病案的,而不是伤寒。我说得这人热入营血,气分有热,都是从这种理论角度来思考的。”
    林亿点点头,微笑着瞧瞧孙兆,道:“令高徒已经能著书立说了,嘿嘿,后生可畏啊!”
    “林兄不要夸他了,也不知道他从哪里看来得谬论,在这班门弄斧。”孙兆道。
    他这么一说,孙永泽便不好意思再往下说了。
    林亿笑了笑,道:“孩子嘛,奇思妙想总是有的,我们当学徒的时候,也总是冒出很多奇怪的主意的,这无妨。泽儿,这病你知道治的方子吗?”
    林亿其实也没有心思听一个医馆小学徒说这从来没有听过的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他只是想知道叶知秋治这个病有没有什么好方子,所谓偏方治大病,说不定这孩子从哪里看到了这么一个方子,恰好能治这种病,所以讨教。古代医者比如孙思邈之类的,不惜重金求方,林亿当中众人面不耻下问,也是为了一个方子,当真是求方若渴。
    叶知秋听他问了,便点点头。这种病治疗要用清瘟败毒饮,这个方子出自清代温病专著《疫疹一得》,本来这种后世的方子是很金贵的,是叶知秋在宋朝混个出人头地的重要本钱,但是,现在为了拯救孙家,只能拿出来,更何况,现在就算他说出来了,也不会引起人重视,谁会相信一个十五岁的医馆学徒说出来的方子其实是价值千金的宝贝呢?
    林亿道:“能写给我吗?你放心,如果方子有效,我会告诉你一个我自己的独有方子跟你交换的。不会白占你的便宜的。”
    一旁范妙菡道:“那先前我师哥替你治好了那个惨叫声传到街上的那个病人,用的方子也是你不知道的吧?你怎么不拿方来交换?”
    林亿一愣,随即哈哈大笑,点头道:“没错,没错!哪个方子也是应该交换的,一共两个!”转头对叶知秋道:“下次你来医馆,我会告诉你两个我自己的方子,别人不知道的,作为交换。行吧?”
    这种时方是针对当时流行的疾病的,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在当时当地效果非常显著的。叶知秋自然明白它的价值,就像昨晚上看到孙用和他们的医书上记载的方子,很多自己都没有见过,应该是北宋时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重要时方,林亿跟孙用和他们齐名,他的方子自然不可小视。所以闻言大喜,急忙起身躬身施礼:“多谢伯父!”
    叶知秋坐下写方,孙奇、孙兆都自觉地扭脸一边不看。
    叶知秋写好了方子,折好递给林亿。林亿接过,揣进怀里,拱手道:“多谢,打扰了,告辞!”说罢,拱拱手,飘然而去。
    孙奇问叶知秋道:“出写给林太医的方子,是你从何处得来?”
    叶知秋自然知道他问这话的意思,因为孙用和他们给他医书是昨晚上的事情,而这个病是前晚上看的。叶知秋自然不能告诉实话,只好硬着头皮道:“是我自己……,呃,自己琢磨的,也不知道有没有效果……”
    一旁孙兆听了,勃然怒道:“你自己琢磨的方子?还拿给人去治病?你疯了!万一治死了怎么办!”
    “不会的!这方子挺好管用的!”
    “你怎么知道?”
    “我……,我就这么琢磨来着。”
    “胡闹!你,你也忒胆大了!”孙兆指着叶知秋气得直吹胡子,转身吩咐曾小星:“你赶紧追上林太医,告诉他这方子是你师哥自己瞎琢磨出来的,当不得真,不要随便给病人吃!”
    曾小星答应了,追了出去。
    孙奇见孙兆还在气呼呼的,便道:“林太医医术不在你我之下,他能分辨出医方到底如何,是否对症。不会随便用的。也不用担心。”
    过得片刻,曾小星气喘吁吁跑回来了,说道:“跟林太医说了,他说多谢实言相告,不过无妨,他会谨慎的。”
    孙兆狠狠瞪了叶知秋一眼,这才撩衣袍坐下:“接着看病!”
    接下来看病,也没有再出什么大问题。孙兆先让叶知秋四诊,然后自己指出他误诊之处,特别是在舌诊和脉诊上。
    遇到一些叶知秋有些看法的病案,他也强忍住不说了,毕竟他自己看病的水平有限,生怕弄错了,反而耽误了人家的病情。打点精神提高自己医术再说。
    孙兆还是指点很用心的,加上孙奇在一旁,一天下来,叶知秋已经基本掌握了舌诊的要领,能实际辨别常见的舌象了,不过,一些疑难舌象还是不懂。
    如此过了三天,经过孙兆、孙奇两位太医悉心指点,叶知秋的临诊四诊能力进步很快。
    每天白天叶知秋在医馆学医,晚上就在家里苦读孙用和、孙奇他们给的医书,往往两人限定必须看完的页码他看完了,还常常超量完成,这让孙用和和孙奇都很惊喜。
    第四天早上,叶知秋正在医馆跟孙奇、孙兆学医抄方。太医林亿来了。
    一见到他的脸色,叶知秋心头便是一凛,只见林亿阴着脸的,赶紧起身相迎。
    孙兆很是有些紧张,忙问道:“林兄?那病人没事吧?”他最担心的就是叶知秋给林亿的那个方子出问题。现在看见林亿阴着个脸,第一感觉就是出事了,那个方子肯定出问题了。
    林亿拱拱手,道:“令高徒的方子是有效的,病人服药之后,这两天高热已退,而且神志已经清楚了。病人家属本来是要准备后事的,想不到能治好,都非常感激令高徒。”
    孙兆大喜,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微笑,瞧着叶知秋,甚至还有些赞许的意思。
    叶知秋却高兴不起来,心想如果当真是治好了,他就不会这样阴着脸瞧着自己的,忙拱手道:“是不是又出别的问题了?”
    林亿点头:“今天早上,病患家属把病人又抬来了,说昨天下午服第四剂药之后,又起高热,并再次昏迷不醒,人事不知。晚上和今天早上再服两次,热更盛,而且呼之不应了!所以特来请教。”
    叶知秋挠挠头,道:“这个,我能去看看吗?”
    “林某正有此意。”
    孙兆也紧张起来,到底是自己徒弟给的方子,别出什么问题才是,便也要去看看。范妙菡也很着急,嚷嚷着也要去。于是,孙奇便让他们三人去,反正药柜还有店伙计负责拣药,也能忙得过来的。
    孙兆急忙吩咐备马,为了出诊方便,医馆都备有马匹的,虽然宋朝马匹紧缺,但孙家三个朝廷太医,又是大户,这马匹自然不会短少。
    当下牵出两辆马车,一辆给孙兆,一辆叶知秋和范妙菡。跟着林亿的马车来到了林亿医馆。
第72章 一个玩笑
    老远就听到那昏迷不醒的老妇的胖儿媳妇又在医馆里嚷嚷:“眼看着病就要好了,怎么突然就又不好了,这可不是我服侍不好,这几天我一直守在婆婆身边,连眼睛皮都没顾得上眨一下,就守着婆婆,汤药也是按照以前那样煎熬的,我亲自煎的,每次都送到自己嘴边先尝过了,不烫了这才给婆婆喝。说实话,我自己觉得我是仁至义尽了,你们别想赖我服侍不周,婆婆这才又病重了的!”
    她男人埋怨道:“又没人说你服侍不周,这不是在说为什么眼看着要好了,却又突然厉害起来。究竟是什么原因,是不是又着了凉,这几天眼看着就要中秋了,一会冷一会热的,保不定又着凉了,这才加重了病情,没说你。”
    “怎么没说我了?”胖妞叉着腰口沫星子乱飞,“婆婆一直是我照顾着,一把屎一把尿的,你们现在别的不说,偏偏说是不是又着凉了这才加重了病情,这不是说我没有服侍好,没有照顾好,这才让婆婆着凉的吗?要照这么说,那我就不管了!爱谁谁!”
    “都说了不是在说你,都知道你辛苦,这些天没日没夜地照顾婆婆,就没功劳也有苦劳嘛,说不到你身上。”
    “我不跟你们扯,我只听那小哥的,上次他很公道,就说了婆婆不是我气昏的,而是病重昏的,林太医去请去了,等他来了,我要好生问问,婆婆这病,到底是不是我服侍不周才又加重的!若是是,我一个头磕死在这里陪婆婆去!要不是,咱们可没完!”
    叶知秋听见她这话,不禁好笑,这胖媳妇虽然贤惠孝顺,照顾老人忙前忙后的不辞辛劳,但是这张嘴的确是太厉害了,让人有些受不了。
    叶知秋跟着林亿进了医馆,那胖妞一见到他,顿时喜上眉梢,咚咚跑过来福了一礼:“小哥神医,您来了!正说着您呢,上次我婆婆吃的方子,听林太医说是你开的,真管用,一吃就好,才吃了三剂,就能做起来说话了,也不怎么烧了。呵呵,我们一家都说你才十五六岁个孩子,竟然有这等本事,当真是了不起啊!又一打听,原来是孙太医的孙子,那就难怪了,听说你大伯、二伯都是太医,一家三个太医,难怪教出你这么本事的孩子来!啧啧,要是将来我家儿子,有这等出息,我做梦都要笑醒过来呀!咯咯咯”
    孙永泽望了一眼林亿,想不到他竟然告诉病患,方子是自己开的,这是病情已经好转之后,他才这么告诉病人的,显然不存在推脱责任问题,而是不想掠人之美。对这位太医的胸襟更是敬佩。
    那胖妞的男人捅了她一下,低声道:“你尽说这些没用的做什么,赶紧说正事啊!”
    “什么叫没用的?”胖妞怒道,“我不说这些,又怎么能哄得人家高兴,好生帮婆婆看病?”
    叶知秋哭笑不得,这胖妞当真心直口快,有啥说啥。走到软榻边,蹲下身查看病情。
    见老妇果然昏迷不醒,探额头滚烫,拿过她的手准备诊脉,发现手指冰凉,不禁咦了一声,赶紧又脱了病人的鞋子,摸了摸她的脚趾,发现也是冰凉。想了想,伸手按压病患腹部进行按诊,发觉腹部柔软。隐隐闻到一股便溺的问题,但是臭味并不太明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