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115章

大明天工-第115章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你还出了这么个主意?”阿敏挥了挥马鞭:“既然如此,咱们就挥军杀过去,直捣镇江堡得了。皇太极摆了摆手:“不是这么说的,明军的将领不愿意出击,不代表他不会出击,咱们只要将镇江堡围上个几天,明国朝廷一定会催促金州出兵的,毕竟他们刚刚打了个胜仗,心气儿还高着。”
    阿敏虽然有些不信,不过这一次领军的是皇太极,而且努尔哈赤也定下了引诱金州出兵地策略,他也只能配合皇太极,领着三千大军,将镇江堡团团围了起来。
    后金在辽南的兵力不多,经历了金州之战的失利以后,差不多都收缩在复州城。也不过就是一千多人的样子。
    东江营调往铁山,复辽军又开始重新组建金州营,常规兵力一共是六个营,两万一千余人,此外常备军还有一个炮兵营,不包括选锋营的野战炮兵哨。目前主要负责防城火炮的操作,仅有两个哨一千余人,其中多数还是学员。
    金州水营的规模则日益扩大,其中包括登莱总兵沈有容增调地登莱水军、天津巡抚毕自严调派的浙江水军,以及李彦利用辽东水兵组建地水军,组成了东江水营、广鹿岛水营、旅顺口水营、长生岛水营,共计一万余人。
    朝廷给辽东道地兵饷编制,也已经达到四万额员,除复辽军。还包括水营、镇江堡毛文龙部,金州卫卫所兵。
    因为李彦的关系,辽东道地兵饷向来是足额发放。当然这四万额员中,复辽军最高,卫所兵最少,也存在着区别。
    天启元年九月,辽东道地饷银第一次拖欠,解饷的天津官员对此连连致歉,天津巡抚毕自严甚至来信说明,实在是朝中有人掣肘。
    李彦也知道,这都是他意气用事。搞掉陶朗先、梁之垣的代价。
    好在,华夏海商社组织的第一次海贸历经两个月,大获成功,从朝鲜、日本满载而回,缓解了金州经济压力的同时,还建立了一条前景光明的贸易通道。
    而这一切,都为即将开始的复州之战赋予了别样的意味。
    从兵力上来说,大把银子堆起来的复辽军至少在辽南已经是庞然大物,攻打一千余人守卫地复州城。甚至不用全力动员。
    参谋部制订的作战计划,是以新练的复州营为主,配合选锋营中军哨,攻取复州城,以灭虏营一哨抄截复州城后路,阻击逃兵,以及可能地援兵;破虏营一哨出击得利赢城,掩护侧翼。
    此外,灭虏出一哨。前出到栾古关。作为策应,破虏营出一哨到萧家岛关。监视东北建奴军的动向;长生岛水营一部北上连云岛,监视盖州建奴的动向。
    此役陆营一共是调集了十个哨,其中五个是经历了金州之战的主力哨,包括两哨骑兵、一哨炮兵,还有复州营五个哨新兵。
    也就是在皇太极、阿敏领军包围镇江堡的同时,选锋营中军哨与复州营也开到了复州城下。
    选锋营中军哨实际编制相当于两个哨,一哨炮兵为后掖,一哨护卫的步兵为前掖,这也是李彦最为嫡系的力量。
    后掖炮兵动用了十二门火炮,其中一千斤的重炮一门,其他都是二百到四百斤的火炮,参谋部认为复州城攻坚地可能性不大,除非建奴想要厮守待援,不然放弃的可能性很大。
    宋大牛被李彦任命为新编金州营守备,崔石头正式接手选锋营,也是这次复州之战主力兵团的指挥官。
    崔石头的作战风格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冷酷坚定,看上去其貌不扬,但是有板有眼,能够严格执行参谋部制订的作战计划,轻易不会犯任何的错误。
    围三缺一,这是崔石头挥军直抵复州城以后采用的布置,除了后掖炮兵的十二门火炮被安放在复州城南,前掖五个旗在东门、西门各布置两个旗,以及复州营新兵各一哨。
    新兵们也是旗为单位进行了重新组合,这样在东西方向上,复辽军各有七个旗,九百多战兵,其中四个旗火铳手,三个旗长枪兵,各有一个旗地选锋营老兵作为核心而在南门,除了一个旗的炮兵与十二门火炮,还有选锋营中军哨前掖的一个步兵旗,复州营新兵三个哨,三千余战兵。
    崔石头在正面排开一哨火铳兵、一哨长枪兵,还有一哨混编的作为机动力量,布置在主力的左侧。
    让明军比较惊讶的是,复州城头甚至还有着明军留下的两门大将军炮,看着建奴在城头围着火炮上下忙活,复州营的新兵都露出紧张的神色。
    正文 第一五三回 炮打复州
     更新时间:2009…7…22 23:30:39 本章字数:6093
    在冷兵器时代,城池就像热兵器时代的堡垒和堑壕,阻拦着进攻者的脚步,围绕着城池的攻防,也变得十分精彩,但通常来说没有明显的兵力优势,想要围攻一座坚城,总是很困难的。
    复辽军战兵四千余近五千人,相对城中一千守军来说,还是有较大的优势,但是用来围城,哪怕是围三缺一,五千人分布在三个方向上,也显得有些单薄。
    不过这阵势也显得很清楚,东门与西门只是佯攻,主攻的肯定是南门,此外还空出了北门。
    要是往常,这么点明军在城外耀武扬威,建奴兵会毫不犹豫地打开城门,然后冲上去大砍大杀,肯定能将明军打跑。
    不过现在的复州守军中,有不少都是经历了金州之战的,因为那次失败,他们知道眼前这支来自金州的大军是多么的不好对付,加上上面有命令,所以建奴将领显得很克制,城门紧闭,吊桥高悬,摆出一副死守的模样,至于传送情报的骑兵,则早已经派了出去。
    复州城甚至要比金州城更大一点,也有护城河环绕,城防相对比较完善,城头甚至还有几门大炮。
    东门与西门的明军在一千尺以外列阵,南门的步兵大队也差不多,崔石头认为复州的将军炮可能打不到这个距离,就算偶尔能打到,也不能保证准确率。
    复辽军的作战原则是该牺牲的时候不能退缩,但只要有可能就得尽量减少伤亡,崔石头严格地执行了这一条规范。
    攻打复州,这也是复辽军首次攻打一座坚城,参谋部赞画申湛然和一些参谋也是随军作战,就在崔石头的中军。
    复辽军的参谋作业方法差不多都是从兵战棋发展起来的,兵战棋的规则的更新升级,也差不多要和参谋部有关。
    除了灭虏营系统的中高级将领大多出身兵战俱乐部,谙熟参谋作业这种方式,本身的作战风格也一脉相承。破虏营、选锋营也是很早将兵战棋和参谋推演引入了军事训练,由此形成了复辽军独特地作战风格。
    这种风格就是严谨。有板有眼。与这个时代通常是挥军乱打一气不同。复辽军地战术动作往往都是反复训练过。而大军行动也是推演过。
    金州之战以后。参谋部一些赞画也是直接下到基层带兵。也充实了这种风格。新增加地三个营则完全按照这种思想练兵。
    兵战棋在军中流行。金州也成立了兵战俱乐部。依然延续京城那套做法。不过面向所有地将士。
    与京城俱乐部地游戏性质不同。金州俱乐部显得更正规。这套独特地体系也得到广大将士地认同。人人以加入俱乐部为荣。剑纹、星纹地徽章也成为复辽军中人人羡慕地图案。
    在复辽军中。一个伍长、队长或许都不算什么。但是能佩戴星纹徽章。甚至剑纹。都是一件很荣耀地事情。
    金州整训期间。李彦已经着手将俱乐部地四等十二阶体系在军中推广。甚至与军职联系起来。只不过推开地时间还不是太久。刚刚起步而已。
    不过这个做法还是在军队中引起不小的动静,出于会徽章的喜爱,以及可能因此而升职的诱惑,钻营兵战棋。力图加入俱乐部,成为很多不甘于现状地将士的奋斗目标。
    对于很多复辽军之外的人来说,兵战俱乐部地徽章差不多是复辽军嫡系的标志,也有很多人想要通过这个途径加入复辽军,或者是融入复辽军嫡系的圈子里。
    兵战俱乐部的等阶积分升级制度明晰而规范,兵战论台的策论测试、训练表现,以及兵战棋的胜负积分,开放而公正。
    而在军中推广时,又制订了一套战场表现、军功折算积分的办法。形成一套更加全面系统的积分升级制度。
    崔石头跟从李彦最早,虽然天赋一般,但是对兵战棋的理解足够深刻,加上战场历练,几次大战都有参加,成为复辽军中第一批佩戴上星纹徽章地将领。相比较而言,申湛然的才华要比崔石头更加优秀,但因为不是一线将领,战功积累不多。至今也不过配了三道剑纹。
    崔石头看了看复州城头。建奴似乎没有太多守城的经验,城头山密密麻麻的聚集着不少人。粗略估计也有好几百。
    “炮队上前,抵近射击,复州营出两个队火铳兵,分散射击,”崔石头冷漠地下达了战斗命令,虽然战前都有推演,但到了战场上面,具体的细节把握还要靠将领临场决断。
    复辽军的火炮与传统的明军火炮,以及西洋人的火炮都有所不同,炮筒更为细长,为了控制炮身的重量,口径就要小些,弹丸更轻,但射程也更远。
    譬如明军地一千斤重炮通常可以发射四到六斤的弹丸,复辽军的火炮最多也就是四斤,但射程能够达到一千尺左右,远远超过同级别的大将军炮。
    复辽军的火炮同样被命名为灭奴炮,除了炮管更长,结构也更加紧凑,选锋营的火炮也都是野战炮,配备专门的双轮炮车。
    灭虏炮的双轮炮车是由天津车辆厂制造的木铁混合结构,使用滚柱轴承,外形紧凑而运转灵活,炮车为专门设计,不过是行军还是架设,都还算方便。
    灭虏炮可以用马匹牵引,也可以人工推进,即便是一千斤地重炮,也只是略微麻烦一些。
    这是复辽军第一次攻打坚城,同样也是复辽军地炮兵被第一次用在攻城,而不是守城上。
    选锋营后掖炮兵把总陆勇亲自领麾下的左旗参加这次战斗,听到崔石头地命令以后,立刻指挥手下开始行动。
    复辽军炮队摆放的位置并没有正对城门,而是偏向东侧,在步兵整队的同时,炮兵也在整队,炮兵整队主要是测量战场的距离和地形,此刻也差不多弄清了大致的数字。命令一下,就有一对士兵提着工兵铲冲了出去。
    大约在距离复州城八百尺的距离,士兵们拿着工兵铲开始挖土,后面的炮队也推着炮车缓缓向前。
    “明狗上来了,快点!”
    “开炮!”
    天启元年刚刚攻占了辽沈地建奴,对于火器的使用相当之少。加上辽南的动乱,辽民大量逃亡,复州城中并没有能够使用火炮的汉军。
    建奴兵手忙脚乱折腾了一阵,估摸着也不清楚火炮的射程、角度,只是找个大概知道火炮是怎么回事的汉军,将火药与弹丸塞进炮筒,然后就点燃了火绳。
    “轰!”
    城头发出一声巨响,冒起一股浓烟,城头上地建奴兵都瞪大了眼睛向城下面看。结果只看到铁球落在明军大队与城墙中间的位置上,虽然滚了好远,显然打不到明军。
    复州城头一共有四门大炮。有两枚铁球偏得很远,两枚虽然落在明军阵列的正前方,可是也没起到什么效果。
    “近了,再远些。”
    “是火药少了!”
    城头上又是一阵乱糟糟的,这一次建奴装进了双倍的火药,然后点燃了火绳。
    “轰!”复州城头暴起更大的火光,一门火炮大概是因为装药太多,竟然发生了爆炸,周围顿时死伤一片。
    “建奴小丑。也想用炮,遭天谴了!”崔石头生硬地说了几句,身旁的亲兵立即将这句话传了下去。
    在兵战棋的规则,以及复辽军的训练操典中都有一篇是专门关于士气地,领军的将领在平时,在战场上,都要抓住合适的时机,鼓舞战士地士气,崔石头这么做。就是想要鼓舞士气。
    崔石头虽然说得生硬,不过城头发生的爆炸,确实让新兵为主的复州营兵丁感到一阵轻松。
    八百尺的距离,差不多只有千斤重炮的射程才能达到,六百斤的中型炮虽然也可以,但未必能够打到城墙上去,所以选锋营后掖推上去的也只有一门千斤重炮。
    与城头的建奴兵不同,复辽军的炮兵都是经过严格训练地,而且他们的战术与其他各军完全不同。也不同于传统的明军炮兵作战方式。复辽军的炮兵完全是在全新的战略知道思想下面摸索出来的。
    后掖的辅兵和学徒很快在选好的位置上挖掘土块,构筑了简单的火炮阵地。千斤重炮推上去以后,很快被架了起来。
    这个时候,城头地建奴已经发射过第二轮炮击,不过与前次一样,依然没有命中目标,反而是一门火炮突然榨膛,让城头的建奴兵死伤不小。
    城头的建奴骂骂咧咧,显然是不再相信火炮的作用,而是站在城垛后面,看着城外的明军,特别是那一群摆弄火炮的家伙。
    建奴打了两轮火炮,对火炮的射程也有所了解,他们并不觉得明军隔着那么远,还能够将弹丸射上城头,就算是从城头往下射,怕是也打不到这样远的距离。
    选锋营的炮兵动作要比那些建奴来得熟练、有条理,很快架设好火炮,装填弹药,然后重新校正了一下角度,然后火神塞进炮眼。
    “预备,射!”
    陆勇随炮队来到最前面,下达了开炮地命令。
    “嘭!”铅弹砸在复州城墙上,巨大地动能造成的撞击,甚至能够让城头地建奴感觉到,他们吃惊于复辽军火炮射程的同时,也有些庆幸,毕竟这一炮只打在城墙上,要是打到城头,那可就不妙了。
    不过,明军的火炮也应该打不到城头吧!建奴的兵丁多少有些人心惶惶了。
    “抬高五度,换开花弹!”复辽军的将领,在指挥作战的时候,似乎都是一副冷静、刻板的样子。
    按照复辽军的炮兵操典,前三发弹差不多都是用来测定战场数据的,第一炮没有打到人,陆勇和选锋营的炮兵都没有觉得奇怪。
    第二发炮弹也很快装填完毕,陆勇一声令下,也对着城头打了出去,没想到正好落在城头的大炮旁边。
    第一下倒是没有砸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