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125章

大明天工-第125章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文龙的军中也有些复辽军的军官,他们知道兵战俱乐部在复辽军中地地位,这个俱乐部的成员构成了复辽军的骨干。相当于李彦的嫡系。
    如果说只是加入俱乐部。毛文龙等人倒还不觉得什么,毕竟成为李彦的嫡系,也就意味着改换门庭,但是李彦明确地说了,要重建镇江营,这个重建恐怕就是按照复辽军的标准,毛文龙他们都清楚复辽军地装备和战斗力。这意味着他们不会失去兵权。还可能拥有更为强大的实力,原本沮丧的心情。陡然听到这样地消息,自然激动起来。
    冷静下来以后。他们倒也知道事情不会这么简单,李彦虽然摆出接纳他们地姿态,但是不是真的接纳,并当做嫡系来对待,还很难说。
    但是他们的军职却从这一刻开始,被真正的剥夺了,要想再拿回来,只有接受俱乐部的教导,通过测试以后,才会有机会,说不定还要拿出效忠的表现才行。
    李彦的真实想法也是如此,他不可能拒绝所有地旧式军官,但是希望通过兵战俱乐部改造他们。
    虽然兵战俱乐部将在东江建立分部,不过这边地参谋力量不足,李彦还是决定让毛文龙与镇江营的二十多位军官,前往金州学习,在那里他们也将看到完整地金州体系,或许能够接受也说不定。
    兵战俱乐部有一套李彦与茅元仪整理出来的兵战教材,作为复辽军地军事思想,这套教材集中体现了兵战棋那种着重计划与推演的作战原则,而要将这些原则贯彻执行,军官还必须学习简单的数学、形学、绘图或识图、兵器等基本课程。
    学员班在学习兵战理论的同时,也需要参加俱乐部传统的三项活动:拓展训练、兵战论台与兵战棋联赛。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中,俱乐部的这三项活动一直在延续与革新,拓展训练已经成为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手段;兵战棋联赛则成为学习班学习兵战理论的测试平台。
    在学习班创办以后,兵战论台已经逐步从技术性的讨论,转变为精神、思想的争鸣,这倒是李彦此前未曾想过的,在意识到以后,遂进一步强化,成为俱乐部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
    现在反思俱乐部的构成与体系,已经相当的完整与合理,李彦思量着要建一所军校的话,所能起到的作用可能也就是如此,甚至不会更好。
    在旁人看来,很难想到原本只是一个游戏性质的俱乐部,因为特殊的机遇与环境,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已经成为复辽军的核心存在。
    李彦是最早意识到这一点的,之后便着力强化这样的作用,希望通过兵战俱乐部,使复辽军成为一支新式的军队,不仅是战术上的,更是思想上的。
    毛文龙的诈尸计,以及朝鲜方面的掩护,可以稳住建奴一段时间,加上辽南传来的消息,建奴开始在金复一线的外围,增调兵力戍守,东线的压力应当会有所减轻。
    李彦以正四品辽东道的身份镇守铁山,暂时并没有告知朝鲜,铁山一带也推行金州似的军事管制,目的就是要防止消息的传出,不过铁山一带明军聚集的消息,应该也瞒不了建奴多久。
    随着破虏营后面两个哨的到来,复辽军在铁山一带,已经有两个营七千战兵,要是建奴摸不准准确的消息,倒是可能继续暗算他们一次。这是李彦最喜欢的作战方式。
    李彦让吴成加紧建设铁山的堡垒,东江营派出两个哨化整为零,前出盐州一带收拢辽民,监视建奴军的动向。
    与当初在辽南地情况很相似,镇江堡之战失利以后。建奴越过鸭绿江,进入义州,在朝鲜边境上停留的辽民继续涌入朝鲜,往铁山、盐州一带而来。
    “咱们在这里收拢辽民,怕是建奴很快会过来,”参谋部赞画袁子仁说道:“建奴在义州大概有三千人。镇江堡还有一千人,若是南下的话,差不多就是两三千人的样子。”
    “他要是敢来。咱就包他的饺子。全部给吃了!”骆养性不以为然地说道。
    巩永固被李彦派去与朝鲜地皇室交涉,这小子的贵族出身,正好做这样的事情,这时候的朝鲜,可真的是将明朝当作宗主国来看待的,毕竟二十年前,中朝联军曾经与日本人打了一仗。战争中结下友谊与威望犹存。
    要是巩永固在这里地话。也一定会大声叫好。
    李彦看了看骆养性,笑着对他说道:“你派人给我将建奴看好了。如果他们敢于南下,这一仗非打不可。如果他们不来,咱们也要找机会打一打,不能让他轻松退去。”
    骆养性奇怪地看着李彦,夸张地叫道:“你居然想到主动出击,会不会是搞错了?”
    “防守反击,只防守不反击当然不行,”李彦笑了笑,突然觉得自己现在采用的战术,与足球中的防守反击很类似,如果只是防守而没有反击,显然不能赢球地。
    攻取复州是一次反击,金复防线一旦形成,对建奴地压力是巨大的,复辽军眼下最重要的任务还是牵制建奴,那就不能让义州、镇江堡的建奴从容撤退,但又不能让建奴恼羞成怒,派出大军征伐,这个度一定要掌握好了。
    “东线要反击、布置,金州、复州一线,可以多作佯动,吸引建奴的注意力,要是广宁也能有所动作,那就更好了!”袁子仁说道。
    “金州那边早有布置,选锋营将前出红嘴堡,将金州的防线提前到复州、盘谷堡、栾古关、红嘴堡一线,”李彦点了点地图:“至于广宁那边,王化贞要比我们更加积极,据说他已经三次试图渡过辽河,虽然没什么可能,倒是帮咱们牵制了建奴的主力,那边怎么说都是将近十万地步骑大军,加上王化贞一直叫嚣着要打过辽河,想来建奴是不得不防备地。”
    袁子仁点了点头:“此外,建奴攻占辽沈以后,推行剃发易服的民族政策,而且圈地改作牧场,辽阳附近,多有辽民逃逸,甚至聚众抵抗,建奴不能稳定辽沈,则断然不会举主力而出。”
    “既然这样,那咱们不如出动两个营,灭掉义州地建奴得了,还在铁山筑堡做什么?”骆养性转了转眼珠,大声说道。
    李彦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件事我也想过,咱们是可以去打义州,听说建奴把城给拆了,咱们打赢的可能性很大。不过建奴都是骑兵,除非给围上,或者像金州之战那样,建奴与咱们死拼,不然很难大量歼灭建奴兵。你看建奴进攻镇江时地布置,已经将咱们看得很重了,咱们这个时候主动打过去,建奴肯定会跑,东江营、破虏营的骑兵很少,灭不了他们,去了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不如示敌以弱,寻机来一下狠的。”
    “还有就是铁山、安州这边的建设刚刚开始,要是打了义州,惹来建奴大军,便得不偿失了,再等一段时间,等到铁山的堡垒建成,后方无忧,大哥就可以全力攻略了!”
    李彦摆了摆手,让骆养性赶紧去安排,要是能在义州的建奴身上咬下一块肉,他也不会介意,但这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到时候东线布置一成,相互呼应,够得建奴头疼的。
    陶朗先被李彦弹劾下台以后,朝廷决定以左通政袁可立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等处地方,备兵防海,赞理征东军务。
    虽然李彦建议备兵登莱,不如备兵金复,显然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同。袁可立接到任命以后,立刻上疏朝廷,提出七项建议,包括在登莱练兵。
    华夏社作为李彦在京城的喉舌,也承担了搜集情报的任务。虽然如今表面上已经割裂开来,私底下的关系却没有发生变化,石柱国将有关的资料整理好,再通过秘密渠道送往天津,最后送到李彦地手中。
    袁可立年近六十,曾因惩治弄臣、针砭时弊。触怒当时的万历皇帝,在人生最宝贵的年华,被削职为民二十余年。一直到泰昌元年才被起复。
    袁可立的官路历程与东林中的一些人类似。其人与东林地关系也确实比较紧密,也有正臣、直臣之名。
    袁可立的辽东战略,更接近于王化贞,要比熊廷弼更加激进,熊廷弼的意思是在登莱、天津、广宁三方布置,袁可立却以广宁、登莱、朝鲜为三个方向,他的战策中有一条很特别。那就是控制朝鲜。与广宁、登莱三方夹攻建奴,以为只有如此。才能收复辽东。
    袁可立对李彦的印象并不好,主要的原因还是李彦在弹劾陶朗先时所用地手段有些出格。孙承宗虽然试着调解,不过袁可立的资格比他更老,效果寥寥。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此人官声不错,为官廉洁,也是公认地正人君子,李彦希望他能做真正地君子,不会拖金州的后腿。
    复州之战入朝的时候,袁可立尚未离京赴任,接到战报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大喜过望,立刻召集群臣讨论对李彦的封赏。
    “诸位爱卿,三娃自金州大捷以后,尚未封赏,如今又收复复州,斩首五百余级,朕以为当予以重赏,诸位爱卿以为如何?”朱由校兴高采烈地说道。
    李彦战功卓著,封赏肯定没有问题,群臣也不会反对,不过因为在弹劾陶朗先的事件中,李彦得罪了不少人,加上他的东林背景,也有人提出慎赏。
    给李彦授予散阶没有问题,但是在实职方面,因为广宁有辽东巡抚,山海关有辽东经略,李彦这个辽东道已经不好升了,除非是代替王化贞为辽东巡抚。
    张鹤鸣为兵部尚书、叶向高入阁为首辅以后,朝中支持王化贞地声音大为增加,就连熊廷弼也被压得喘不过气,李彦想要顶替王化贞绝无可能。
    甚至在辽南设巡抚,因为分了王化贞地权力,也是有很多反对的声音。
    辽南设巡抚,势必也要影响登莱巡抚袁可立地权力,作为东林元老,袁可立得到的支持也远比李彦要多。
    关于李彦地封赏,在第一天的朝议中,再次陷入争论,直到第二天镇江之战的战报传来,发对的声音更是大了起来。
    收复复州有功,丢失镇江有过,甚至过要比功劳更多,这时候也没有人提起李彦金州大捷的功劳,讨论到后来,决定不再处罚李彦,申斥一下了事。
    朱由校虽然觉得这件事有些不大对劲,不过因为魏忠贤在他身边说了两句,最后竟然也接受了,只是在私下的信函中,安慰李彦不要灰心:“待下次胜绩,朕一定为你封赏。”
    是不是升官李彦倒是没有多大的兴趣,不过这件事反应出来的内容却让他忍不住皱起眉头。
    一个是所谓的众正盈朝,并没有体现在行政效率的提高方面,朝廷中掌握大权的叶向高、张鹤鸣等人,并没有表现出过人一等的能力,特别是叶向高甚至被看成是东林派系的核心,但是他的能力,在李彦看来,似乎也没有太特别的地方。
    在东林派中,杨涟、左光斗等人确实想要忠君爱民,中兴大明,不过他们受到的牵制很多,杨涟甚至在移宫案以后,被弹劾辞官,左光斗也老老实实搞屯田去了。
    以李彦的看法,东林派当中,缺少一位真正有手段、有能力的核心,现在看上去,叶向高与东林的联系并不紧密,刘一、韩、周嘉谟有些中庸,东林在朝中看似声势浩大,其实不过是一盘散沙,相互之间的意见都很难统一,所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
    正文 第一六一回 开辟财源
     更新时间:2009…7…30 23:44:58 本章字数:7061
    在辽东战场,西线和南线几乎同时陷入僵持,西线的王化贞频频动作,试图让朝廷相信他足以屏卫辽西,甚至可以荡平辽东,不过他能拿出来的实绩,却少之又少。
    南线的复辽军在很短的时间里,修筑复州城和红嘴堡,将金州防线向北推了一大步,虽然距离建奴有效控制的辽沈一线还有很远的距离,却形成隐隐的压力,迫使建奴在这个方向上,要么放弃前线的堡垒,要么调重兵驻守。
    建奴对辽南的控制力有限,不过复辽军也没有急着推进,还是以金复一线为根据地,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不给建奴可趁之机。
    金复一线,以金州为核心,复州城为左翼,在红嘴堡新建的铁工城为右翼,中间的盘谷堡、栾古关为支点,构成一个倒三角形的防守区域。
    复州城与铁工城相距不到一百里,如果建奴进攻复州,就会担心铁工城的选锋营抄截他们的后路,反过来也是一样,只要复辽军保有野战能力,建奴就不得考虑两面作战的风险。
    建奴不打下复州城与铁工城,就更不可能攻打金州城,到时候复州与铁工城的复辽军从后面包抄,足以让建奴陷入包围之中。
    三个城形成的倒三角可以确保金州半岛的安全,安稳地发展屯田与工业。在后方得到稳固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继续向前。
    联席会议的计划是在今年冬天巩固复州、铁工城一线,开春以后,就可以在这一线的南侧。金州城北侧的这个区域,安排屯
    南线地这个计划与明军以前的策略,特别是熊廷弼在辽东时所作大体类似,所不同处只在于辽南有一支更强的新式军队。可以保护这些田地不会遭到建奴的劫掠。
    春天开垦,秋天收获,这中间四五个月地时间,复辽军有信心于此间开创新的局面,使建奴不敢南下。
    东线朝鲜边境。皇太极、阿敏分据镇江堡、朝鲜义州,本欲回撤。却遭到东江营的骚扰,于是集重兵于镇江堡,准备着伺机南下,但不知何故。却又迟迟没有动静。
    难得地平静给了双方从容筹谋地时间。对建奴来说。他们一直在巩固辽沈及周边局势。复辽军参谋部估计他们在春节前后。一定会做出一次大地行动。以打破目前三面被围地局面。
    西线地王化贞似乎也在准备着要越过辽河。进攻海州。不过参谋部觉得广宁军还没有那个实力。毕竟与南线、东线不同。广宁军在西线面对地将是建奴主力。兵力上不占优。战力上更是相差很多。这样地战事一旦发生。其胜负几乎是不言自明地。南线是复辽军地大本营。集中了六个主战营中地四个。辽南更是复辽军地产业重心。在生产部地统筹下面。抓紧时间安排各种生产项目。以早日实现自给自足。并充实复辽军地装备。
    东线在铁山建起了堡垒。其身后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