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134章

大明天工-第134章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启二年正月,建奴全面动员,在广宁一线投入七万余兵力,一举攻占辽西重镇广宁,而在岫岩、凤凰城、宽甸一线,也动员了两万多兵力,以震慑东线,试图逼迫复辽军进攻盖州一线。
    加上盖州、海州、辽沈一线,以及北线的常规兵力,此次建奴动员的总兵力已经达到十万以上,差不多接近其最大动员能力。
    与之相比,明军在辽西一线就有十万出头,蓟州镇、天津、登莱也都有备兵,加上辽南、东江,为辽战配置的兵力已经达到熊廷弼所要求的二十多万。
    当然,这二十多万之中,实际兵额可能也没有这么多。还有很多是在后方的,一线兵力也就是和建奴差不多。并不占什么优势。
    而在具体战事之中。明军往往又是分兵设防,建奴则会利用机动优势,形成局部战场上的兵力优势,大部分明军的战斗力又不如建奴,失败几乎就是必然地事情。
    与建奴相比,明军的优势在于帝国地广袤国土所代表地国力。明军不仅在辽东投入重兵,在西南,奢安之乱也已经如火如荼,四川、贵州、云南、湖广等西南省份,也已经成为另外一个战区,大明在同一时间,开始了两场迁延日久的战事。
    而在明帝国地各省。也有大量地常备兵力。包括最为精锐地九边。所以明朝在每一次失败以后。都可以从地方上补充兵力、粮饷。再度组建起十万左右地辽战军团。
    哪怕是在松山之战以后。所谓大明最后一支战略机动力量被歼灭。到了明朝灭亡地时候。吴三桂手上也还有着数万关宁铁骑。
    但正是在这种类似于添油地过程中。明军从来未能建立对建奴地优势。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失败。然后抽空了关内地实力。最终走向灭亡。
    天启二年正月地战事。似乎也和往常一样。努尔哈赤雄才大略地集中七万兵力。猛攻广宁。熊廷弼、王化贞极为愚蠢地败退回山海关。广宁一战。其战果甚至让努尔哈赤都感到意外。
    同样会让他感到意外地。就是辽南复辽军并没有进攻盖州。而是调集了六个营。两万多战兵。加上辅兵超过五万多人地总体规模。在东江发起了一场局部会战。
    在辽南战局地推断中。努尔哈赤错误估计了辽南军地规模。他以为辽南军力也就是那一万京营。殊不知在过去将近一年地时间里。复辽军利用兵战俱乐部。复制复辽军地成功模式。吸纳辽东兵和辽民。规模已经扩大到七个营。虽然其中有四个新编营。但像东江营、复州营这样上过战场。并且成立较早地新编营。其战斗力也是不俗。
    就算是成立时间最短的镇江营,也因为中高级将领,以及营伍的骨干都是老兵,其实在也不容小窥。
    经过义州一战,镇江营也算是经历了战火,虽然他们并没有参加决定性的西门大战,但是此战的胜利,也让他们的心气提高到一定程度,或拥有一些老兵才有的战场气度。
    复辽军在攻占义州以后,只是略略休整,隔天,也就是正月二十七日,一次开拔,从义州越过鸭绿江,兵锋直指河西的镇江堡。
    与此同时,西路军在孤山立下大本营后,又在五重河与哨子河交汇处地刘家坳建立营寨,以选锋营左哨领金州营左右掖驻防。
    刘家坳营寨以传统地木栅为主,关键地方用水泥板构筑,外围用铁丝网、壕沟、拒马构筑,大军在此一共花了三天时间,也就是从二十七日开始,选锋营与灭虏营开始向东移动。
    阿敏坐镇凤凰城,调兵遣将,本打算趁着明军进攻岫岩的时候,向南迂回,切断明军与海上地联络。
    到时候从辽西返回的建奴主力,会从耀州、盖州一线直插岫岩以西地鹰纳河,堵住明军西撤回金州的退路,从而歼灭辽东唯一有战斗力的这支京营精锐。
    但是从二十四日开始,情势急转直下,先是辽南来的明军并没有急着进攻岫岩城,而是在岫岩城与凤凰城之间的刘家坳修筑营寨。
    侦察显示明军在刘家坳聚集了一万多兵力,而且有几千骑兵,岫岩城大部分是步兵的两三千兵根本不敢动。
    就是阿敏知道了明军在刘家坳的举动,知道这是辽南那支京营精锐,也没有轻率地扑过去,虽然明军在刘家坳修筑营寨有些反常,一旦建成,对建奴的威胁也很大,不过只要辽西的主力回来,这支过于深入的孤军也只有灭亡一途。
    随即,阿敏就更不敢动了,二十五日上午,他就收到镇江堡送过来的消息,说是数千明军在鸭绿江对岸出现,随时可能踏冰过河,而更多的明军则出现在对岸的义州城附近,将义州城围得水泄不通。
    阿敏就纳闷了,他不明白怎么会有这么多明军,他面对的根本不是一万精锐,而是数万大
    阿敏很快意识到这其中精锐可能只有一万,其他都是临时凑起来的杂牌军,但是他还是不敢乱动,因为几个方向上的侦察结果都表明,那些明军都不是善茬。
    纪律严明、队列整齐、装备精良,更重要的是士气特别高昂,大军所在,嘹亮的军歌此起彼伏,绝对不同于往日所见到的那些明军。
    阿敏并没有立刻向镇江堡、义州派遣援军,而是命令宽甸、凤凰城附近的后金军向凤凰城集结,秉承建奴的作战传统,他所做的第一件事,还是集中兵力,并加强骑兵的侦察、骚扰,以寻找明军的破绽。
    不过这一次,建奴这样的行动也遭到了强有力的狙击,西路军的主力是灭虏营和选锋营,除了在刘家坳和孤山各留下选锋营的一哨火铳手、一哨长枪兵以外,西路军一共拥有老营兵八个哨,以及金州营的两个哨,其中灭虏营是复辽军中唯一的骑兵营,虽然他们依然还有一哨长枪兵、一哨火铳手只是骑马步兵,不过三个哨两千余骑兵,足够在大军周围撒开一道大网,使得接近这张大网的建奴骑兵遭到灭顶之灾。
    选锋营的骑兵虽然能够截杀建奴的小队骑兵,但他们的出现本身就暴露了大军行动的方向,到了这个时候,阿敏也已经明白过来,辽南军的目标根本就不是中部的岫岩城,而是东部的镇江堡,甚至可能就是他现在所在的凤凰城。
    虽然无法弄到明军兵力的确切数字,阿敏估计从刘家坳、孤山一线东进的应该是明军在辽南的主力,也就是那支京营精锐,大致在一万人左右,这个估计与实际情况类似,这支明军的实际兵力是十个哨,也就是七千战兵,加上五千多辅兵,也就是一万出头。
    从侦察的情况来看,阿敏认为这支明军确实很强大,他们的骑兵很勇敢,素质也很高,而且作战手段多样,在数量差不多的情况,建奴精骑竟然也是占不了多少便宜,对方打不过就走,然后借着地形放冷枪,或者不停游走,等待更多的骑兵扑过来。
    这通常是女真人喜欢的作战方式,却在对方的骑兵身上出现,阿敏觉得很头疼,要知道对方不仅有骑兵,更有传说中一千步兵打垮了八百骑兵的主力火铳手与长枪兵,阿敏手上眼看着已经有一万兵,大致和对方差不多,但也不敢随便出击,这毕竟不是以往可以随便捏的软柿子,乌尔古岱可就是在这支军队面前,损失了六千多人。
    阿敏此刻还有另外一种选择,那就刚刚打下义州,过了鸭绿江的明军东线,这支军队的骑兵很少,这和阿敏想的差不多,既然南线是明军的主力,那么东线就应该是明军的一些杂兵。
    但是东路军摧枯拉朽般地打下了义州,而且义州城的守军一个都没逃出来,这让阿敏又是心生疑窦:这支杂兵的战斗力,真的不值得一提吗?
    阿敏本想着集中兵力先吃掉镇江堡外围的这支明军,但是明军的南路,也就是他们主力,又以极快的速度东进,其方向直指凤凰城与镇江堡之间的险山堡。
    要是镇江堡外的这支明军实力不弱,不能很快灭掉的话,那么后路便要被截断,会遭到明军的夹击,阿敏立时有些投鼠忌器。
    正文 第一七三回 恶劣形势
     更新时间:2009…8…12 0:38:20 本章字数:3523
    阿敏经过仔细考虑,最终还是决定出击,阿敏认为明军虽然有一支实力不俗的精锐轻骑兵,但是数量太少,其主力还是步兵,后金军完全不用担心机动跟不上。
    因此,阿敏不认为明军有能力截断其退路,在凤凰城、险山堡、镇江堡一线,完全是后金的内线,即便是明军主力插入凤凰城与镇江堡之间,阿敏也完全不用理会,他可以撤向宽甸地区,依托建州进行反攻。
    在分析了明军动向以后,阿敏令大军次第出发,兵分两路,一路于二十九日抵达汤站堡,一路于是日晚些时候,进抵险山堡。
    正如阿敏所分析的那样,后金在这一地区是内线作战,粮秣供给及后勤保障都是相当方便,大军行动,也是相当迅速。
    东路军破虏营越过鸭绿江,于二十八日进抵镇江堡,并与东江营会师,在镇江堡北侧立下营寨。
    吸取义州之战的经验教训,骆养性令大军深挖壕沟,扎实营寨,并集兵于一处,看上去不像是来攻城,而是来防守似的。
    东路军的营寨立在镇江堡以北五里处,靠近鸭绿江边,过了江不远就是义州城,那里正在进行热火朝天的筑城工程,大量的辽民,还有朝鲜民夫,在东江卫的组织指挥之下,计划在江边修筑一座水寨,与义州城形成犄角之势。骆养性渡江以后。用了三天地时间完善营寨的防御工事,壕沟、木栅、铁丝网、拒马。层层叠叠,就像刺猬一样。
    同时,骆养性也放出中军哨地骑兵在周围警戒。不过为了组建灭虏营的轻骑兵,破虏营的骑兵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并不能完全遮蔽战场。
    到了天启元年二月一日,镇江堡与险山堡之间地建奴侦骑突然增加。骆养性就让游骑撤了回来,改为沿江巡查,不管敌人的东向如何,就只是防止他们渡江。
    正月底的时候,已经有些暖湿气流,河面地封冻不再是那么牢靠,要想从冰上过江,也必须事先做好查探,不然很可能遇上冰面开裂。
    天启二年二月初二,阿敏率领近万后金主力出现在险山堡与镇江堡。一南一北对破虏营、东江营形成夹击。
    视察过明军地临江大营。阿敏也有些郁闷。没想到明军会龟缩成这个样子。之前他派小股骑兵一再挑逗。也是丝毫不起作用。对方摆明了是要作乌龟。
    不过阿敏也没有别地选择。他不能继续等待、观望。因为南面地明军主力正在坚决北进。他们地目标很可能就是汤山堡。
    打下汤山堡。就等于是切断了镇江堡与凤凰城之间地联系。阿敏能够猜到明军地打算。虽然他并不担心后路被断。他担心地是两股明军合流。那么他就再没有办法。只能固守待援了。
    而现在。阿敏还有机会吃掉眼前这股明军。不让他们有汇合地可能。
    而要赶在明军主力到来之前吃掉眼前这股明军。他就必须抓紧时间。因为明军行进地速度虽然不算快。但是距离却不远。
    二月初三。建奴对明军临江大营发起了攻击。建奴用加厚地车为前导。先以步兵推进。试图填平明军营寨前地壕沟。
    由于缺少足够地火炮,特别是重炮,明军对加厚地车毫无办法,只能任由他们前进到壕沟前,将泥土扔进壕沟。
    不过让建奴没有想到的是,明军地壕沟不是一条,而是有很多条,就在大量步兵从车后面跑出来,向壕沟里面扔土块的时候,距离第一条壕沟不远处地第二条壕沟里,很多明军突然冒出了头,将大量的手雷扔到他们他们头上,壕沟前顿时死伤一片。
    建奴派出大队弓箭兵,试图用抛射压制明军,由于壕沟与盾牌的保护,这些抛射的羽箭很难对明军造成伤害,还是时不时有人从里面扔出手雷,给建奴造成大量杀伤。
    不过,这些杀伤倒也在建奴可以承受的范围以内。
    骆养性也很快意识到单凭手雷是无法阻挡建奴大军的,于是他令旗一挥,在第三道壕沟里面,立刻冒出大队的火铳手,开始向建奴步兵射击,射完以后,立刻是背靠壕沟,完成弹药的装填,然后再次射击。
    很快,第二、第三道壕沟都出现整排的火铳手,形成了并不密集的两排轮射,但相对于建奴几乎没有效果的羽箭抛射,火铳手的轮射还是给建奴带来很大的死伤。
    冷兵器时代,大家所使用的无非就是那种几种战术组合,建奴的远程抛射无法压制明军的火铳射击,也就放弃了这种徒劳无功的努力,只能加快填平壕沟的速度,反正那些人大多是辽民和汉军,不值得珍惜什么。
    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个决定是个错误,因为没有羽箭压制,明军两个壕沟里的火铳手,竟然形成了四排轮射,这迫使他们不得不继续用抛射进行压制,虽然在明军防备以后,抛射对壕沟内火铳手的杀伤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至少使得明军不能肆无忌惮地射击。
    填平西南侧一段二十多丈的壕沟,建奴就付出了近千人的代价,不过车终于可以越过第一道壕沟,向第二道壕沟迫近。
    不过,这些车很快触发了一些不该触碰的东西,早就埋在一道壕沟之间的地雷,瞬间炸飞了数量车。明军趁机用火铳射击,或者是扔出手雷,建奴以车构成的进攻阵线,很快被搅得支离破碎,一时之间,死伤惨重,只能后撤。
    明军很快通过壕沟运动,向那些留在阵地上的车扔去手雷,将这些车彻底毁坏。
    建奴这一次兵发辽西,征调了绝大多数的战器物资,阿敏军中拥有的这些车,还都是临时赶制的,数量并不多,在这次进攻中,就损失将近三成,这让阿敏的脸色有些不大好看。
    稍事休整以后,建奴很快发起了第二波进攻,这一次败得更快,也有些莫名其妙,似乎明军阵地上到处都是一人高的深壕,明军像老鼠一样在里面穿来穿去,突然就出现在车前面,将那些会爆炸的玩意扔到车下面,或者是后面,给建奴带来很大的麻烦。
    还有就是脚下时不时会有些爆炸发生,这让参与进攻的建奴士兵胆颤心惊,生怕自己踩上这些诡异的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