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150章

大明天工-第150章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随着朝中党争的加剧,华夏社要想置身事外,已经很不容易,至少魏忠贤控制的东厂。就曾试图胁迫华夏社修改他们的新闻立场,为此双方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为了自保,也出于本身地政治立场,华夏社开始逐渐向东林党靠拢,这也是石柱国与李彦商量之后的决定。
    在李彦看来,东林党固然有着行政能力低下。政治斗争缺乏智慧等明显的缺陷,不过与之对立的阉党,却是一股极其强大的破坏力量。
    虽然东林党或许不能算是最佳的选择,但是阉党绝对是李彦不能妥协地对象。
    就好像李彦无法通过汪文言。说服东林党成为组织严密地政党一样。李彦甚至也不能通过石柱国。使得华夏派系地官员士绅。成为一个现代政党。在政治上面。李彦同样走得很小心。也很陌生。
    对于李彦来说。即便是在辽南。在复辽军中。虽然他通过各种手段与组织。将这个体系中地人。都放置在一张大网之中。但政党这样地东西。也始终无法破土而出。更别说京城这样地地方。
    当然。与东林党相比。华夏社通过一些活动。以及组织。还有《华夏商报》、《华夏文学》这样地载体。保持着经常地交流与接触。联系甚至要更加紧密些。在关键时候。这种联系。或许能够让这个派系发挥出一些未曾料到地作
    华夏社与东林地合流。使得反阉党派在朝野间地舆论中占据了绝对地优势。唯一地劣势就是阉党不是以前地浙党。他们更残暴。也更不讲规矩。
    天启四年十月。阉党在朝中发起对孙承宗地连番弹劾。不过从山海关、天津送回来地战报。很快让阉党地图谋宣告失败。因为明军在三处战场上。都是进展顺利。并且取得了初战地胜利。这对阉党来说。绝对是个坏消息。
    明军地失利。不仅让阉党对孙承宗地弹劾成为一个笑话。《华夏商报》已经毫不客气地将他们前后地不同表现写在报纸上。在很多人眼中。阉党俨然就是出尔反尔。上蹿下跳地无耻败类。
    在朝中,东林党还有那些华夏派的官(电  脑阅 读 w w  w 。1   6   k  。 c  n)员,就是华夏社的保护伞,魏忠贤并不能为所欲为,而在皇帝朱由校的眼中,辽东的胜利就是最大的好消息,他已经公开声明,光复全辽的那一天,他要为孙承宗、李彦、王国兴等人授爵,三个人都有可能被封侯,可见朱由校是多么的高兴。
    辽东的消息,还在一个接一个的传来,这种将小胜夸大为捷报,将对峙说成是优势的手段,李彦并不陌生,而他也没有选择,他需要转移朝廷在辽南的目光,也需要缓解朝中的压力。
    但是,京城的形势并不像他所期望的那样逐渐好转,反而是越来越险恶。
    天启四年十月底,锦衣卫再次将汪文言给抓了起来,起罪名就是接受熊廷弼的贿赂,试图包庇这个十恶不赦的罪人。
    李彦接到京城来的消息,伫立窗前,久久不语,然后让人将郑书、包有才、茅元仪等人都叫了过来。
    “京城有变化了,我必须要回去一次,”李彦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关的消息,郑书他们刚才也都看过了。
    “大人现在的身份,似乎不适合离开辽南,何况,前方战事正急……”茅元仪让李彦的话给吓了一跳,连忙站起来反对。
    “大人若是回去,又要如何应对京城的局面?”郑书还是一如既往地冷静,一针见血地问到最为关键的问题。
    李彦皱了皱眉头:“我还没有想好,之所以叫你们过来,也是想讨论讨论这个问
    “一直以来,我们辽南都是尽量避免卷入朝廷的斗争当中,但是,现在朝中的斗争势如水火,之前就是对孙大人的连番攻击,对辽东战局的影响暂且不提,我们辽海之所以能有今天,华夏在其中发(电  脑阅 读 w w  w 。1   6   k  。 c  n)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此次华夏社也被卷了进去,我们不可以继续袖手旁观,此其一。”
    李彦的目光恳切地看着茅元仪,郑书和包有才都不用多说,他们两人还有石柱子都是跟李彦起家的最早的几个人,李彦放不下石柱子,以及在京城的基业,这是肯定的。
    茅元仪和华夏社没有这样的渊源,不过他是孙承宗的学生,与李彦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此刻毫不犹豫地表明了自个儿的立场:“大人所说不错,何况阉党所为,乃祸国殃民之举,此正人君子所不能容也。”
    茅元仪在辽海这么些年,倒还是脱(电  脑阅 读 w w  w 。1   6   k  。 c  n)不了书生的本色,李彦笑了笑,道:“阉党和东林之间,若是普通的权力斗争,那倒也罢了,但是两者之间,现在的力量对比很不协调,东林针对阉党,无非还是以往的尚书弹劾,而阉党呢?阉党已经开始肆无忌惮地动用锦衣卫,用诏狱抓人,所为书生见到兵,有理说不清,枪杆子上出权力,古往今来,正人君子同小人之见的争斗,吃这样的亏已经很多很多次了。”
    茅元仪和郑书听了,脸色都有些凝重,正如李彦所说的那样,书生见到兵,大兵也不管你什么大道理,用的就是拳头,现在阉党也是这样,你上疏弹劾,我就将你抓起来,弄到诏狱里,还怕弄不死你?
    本来,锦衣卫都指挥使是骆养性的父亲骆思恭,魏忠贤提督东厂之后,就拥有了对锦衣卫的管辖权,因为骆养性属于李彦这个派系,而且也曾和魏忠贤发生过冲突,所以就找了个借口,将骆思恭打发到神机营去了,换了田尔耕为指挥使。
    田尔耕就是魏忠贤手下的一条狗,魏忠贤说干啥,他就干啥,使得阉党掌握锦衣卫之后,愈发变得横行无忌。
    “大人说得是,这就好像街头的喇唬,说到底还是要看谁的拳头大,阉党有锦衣卫,东林什么都没有,皇帝那儿很多事情都不知道,他能知道的,都是司礼监那边选择过的,而司礼监,不过是(电  脑阅 读 w w  w 。1   6   k  。 c  n)阉党手中的工具罢了,所以现在这件事,是要让皇上知道真相,还得手上有武力,”包有才笑着说道,这家伙竟然拿当初出声的喇唬说事。
    李彦点了点头:“京城附近,我们能调动的亲信也只有津滦的厂卫营,京营当中,兵战俱乐部一些人或可成为助力,还有就是骆思恭大人的神机营,”李彦想了想:“黄大人掌着戎政,不知道京营这一块,能够控制多少。”
    “京营废弛已久,恐怕也不堪使用,”茅元仪摇了摇头:“要是平常,大人可以和一位总兵以回京述职为名,带上一两个营,如今辽东战事正酣,此举恐怕就不合时宜。”
    李彦微微叹了口气:“这个我知(电  脑阅 读 w w  w 。1   6   k  。 c  n)道,在辽东战事结束之前,我是不会动用辽东一兵一卒的。”
    “那大人就不宜此时进京,”茅元仪说道:“大人此时进京,手中没有力量,也没有理由,根本于事无补。”
    “即便手上有兵,大人又欲如何应对阉党?”郑书还是提出刚才的问题:“大人总不能让京营和锦衣卫打起来
    李彦目光一闪,在郑书以及茅元仪的心中,或许此事最终还是要通过圣意来裁决,而对李彦来说,他甚至想过和阉党一样粗暴,用武力来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只是,这样做的话,牵连甚广,就连李彦也捉摸不定,有谁,以及哪支军队值得信赖。
    正文 第一九九回 大军鏖战
     更新时间:2009…9…7 6:01:49 本章字数:3590
    在秋季攻势中,明军的目的包括重新占领广宁以及辽河以西地区;占领复州城、得利赢城,沿沙河建立新的复州防线;而动作最大的东江镇,却没有扩展防线的计划,虽然他们摆出了一副对凤凰城志在必得的样子。
    除了占领失地,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目标,就是希望在其中一路,可以诱出建奴大军,然后来一次局部的战役决战,以杀伤建奴的有生力量。
    秋季攻势发动以后,凭借充分的准备,以及工业化装备起来的精锐大军,辽西、辽南两路大军,都是进展顺利,辽南军将两千建奴围在复州城中,并挫败了城内建奴突围的努力;辽西军先后攻取义州卫、广宁城,于十月中旬,前锋进抵三岔河口。
    辽沈之战以后,建奴的统治中心已经转移到辽沈一带,努尔哈赤先后以辽阳、沈阳为都,并曾在辽阳附近建新城,最后还是将都城定在了沈阳。
    面对明军三路大军发起的进攻,建奴毫不意外地开始进行全面的动员,在这两年多时间的拉锯作战中,建奴先后在辽南、东江碰得头破血流,待到转过头来,辽西又变得强悍无比,这使得建奴损兵折将,并且丧失了往常赖以生存的物资补充。
    广宁之战及此前几次大战,建奴充分品尝到了以战养战的甜头,每一次,不管是轻骑劫掠。还是大军攻城,建奴地损失都是微乎其微。而且通过战争获得的物资以及人口,不仅能弥补损失,而且还有扩充。
    建奴原本只是个游牧民族,并不从事农业生产,他们需要地很多物品。譬如粮食,盐、铁等等,都要通过和汉民的交换获得,而现在,通过战争,他们就可以在只付出微小代价的情况下。获得所需要的这些物资。
    游牧民族是天生的战士,这在过去地历史上已经无数次得到证明,自汉以来,中原的农业文明,始终都不曾解决这个难题,几乎每个朝代,都是在游牧民族不断的攻击之中走向衰亡。
    两汉更替。一直到三国时期,游牧民族的威胁都还不算致命,依靠汉武帝时期打下来的基础,汉中后期虽然需要通过和亲才能维持边疆的相对安宁。不过游牧民族也没有实力动摇中原国家地统治根本。
    只是到了魏晋的时候,中原国力因为连年的军阀混战。到了空前衰弱的时候,又错误地引狼入室。结果造成五胡乱华,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汉民族的政权始终处在游牧民族的威胁之下,并且数次因此灭国。
    五胡乱华一百多年的时间,直到隋代一统天下,重新建立汉文化地中央政权,随后的唐朝盛极一时,但唐朝灭亡以后,再次陷入列国纷争的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沙陀人以及契丹,再次影响了北方地动乱。
    两汉、隋唐。以及南北朝和五代这段时期。当汉文化政权一统中原地时候。基本上都能够保持对游牧民族地优势。但也始终未能解决这个不安定因素。即便是汉武帝击破匈奴彪炳史册。但是不久之后。汉宣帝就要派出王昭君去和亲。可见游牧民族地威胁始终都在。但这种威胁并不能动摇王朝统治地根本。
    而在强盛王朝地末期。往往由于自身地原因。陷入衰败与分裂。结果给了游牧民族机会。南北朝时候地突厥。五代时候地契丹。都是这样崛起地。
    契丹在五代时候崛起。占有了幽燕之地。成为此后中原地汉文化政权宋王朝地大敌。
    与汉唐时候不同。宋辽对峙地历史当中。宋朝从来不曾从根本上改变对辽地劣势。游牧民族地政权。第一次能够和一统地汉人政权进行对抗。
    而结果就是。崛起地蒙古灭亡了宋王朝。中原汉文化政权第一次被游牧民族灭亡。差点亡族亡种。这也是历史上所不曾有过地。
    由此。也标志着汉文化地政权与游牧民族地斗争中。游牧民族从骚扰。到影响北方。终至于灭国亡族。所以宋朝地灭亡。在中国地历史上。有着极其深远地意义。后人常说崖山之后无中华。抒发地便是这样地感慨。
    明朝推翻了蒙古,对于朱元璋以及重新翻身做了主人的士大夫来说,依然怀着那种亡族亡种的惶恐之中,所以有明一代,初期严刑峻法,与此不无关系。
    到了成祖朱棣的时候,提出以天子,守国门,朱棣数次亲征漠北,也是源于亡宋的沉痛记忆,对蒙古人穷追猛打。
    在应对游牧民族的历史上,明朝是个极其特殊的历史时期,有明一代,由始至终,不曾与游牧民族和亲,也不曾有岁币之说,唯一的国策就是打,一打到底,哪怕是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虏,也是立了新皇帝,继续打仗,迫使瓦刺做出了退让。
    然而,明朝终于还是重蹈了大宋的覆辙,让崛起于东北的游牧民族女真人趁乱入关,统治了中原。
    两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历史的发展是如此惊人地相似,但在细节上又有所不同,很多人都说明朝并非亡于满清,而是亡于李自成,毕竟是李自成的农民军占领了北京,使得崇祯皇帝上吊自杀。
    但明朝的内乱,很大程度上又是无休无止的辽东战争造成的。
    历史上,明军对建奴在战场的表现,可谓拙劣到了极点,特别是辽沈之战以后,基本上就是被追着打。
    不过在这个时空,李彦用近代的技术,现代的军事理念武装的精锐,已经让建奴吃尽了苦头。
    努尔哈赤在权衡利弊之后,没有救援辽西,也没有去管复州,而是尽起大军,杀向了凤凰城,其中宽甸、建州动员起来的牛录,沿江南下,直指镇江堡。
    复州太远,辽西始终是明军主力所在的方向,努尔哈赤也一直希望解决东江的问题,如果说辽西是主战场的话,那么东江就是建奴的大后方,努尔哈赤很难容忍自己的后方留着一支大军。
    事实上,过去的两三年中,明军不仅守着镇江、义州防线,而且在朔州一带,经常翻山越岭,进入建州地区进行骚扰,即便是不考虑向西用兵,努尔哈赤也会优先考虑将这支威胁后方的军队给消灭。
    在得知建奴大军的动向之后,辽南军也放弃了围城打援的计划,用重炮轰开城墙,然后在一天之内,攻取了复州城。
    在东江,明军投入的是七个营,凤凰城一线就是五个营次第展开,在城外同阿敏的战斗中,火铳兵与重装步兵的组合,让建奴大败亏输。
    与明军在复州打得不温不火不同,明军在凤凰城攻得很急,每天都是重炮轰击,却在建奴大军到来之际,退回了险山堡,在险山堡与汤站堡之间,依托大虫河与建奴形成了对峙。
    东线战事的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