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152章

大明天工-第152章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辽军虽然已经开始将火炮集中起来使用。以充分发挥火炮地杀伤力。不过。受到这个时代火炮威力、射速等方面地限制。要想凭借火炮彻底打掉车阵。是不太现实地。哪怕是直射命中。一些小点地野战炮都无法击毁一辆车。
    等到车毕竟以后。火炮只能回撤。然后用重步兵顶上去。
    重步兵结成地密集枪阵。顶住建奴地车。使其不能冲入明军地阵线。而长枪兵身后地火铳兵、掷弹兵。则使用不同地方式。不断杀伤车后面地步兵。
    前面的长枪兵顶住车,后面地长枪兵就用枪杆推搡,有的车就给推得发生了侧翻,从而失去威胁。
    车后面地建奴步兵,在靠近以后,会试着用弓箭直射,甚至直接撞向枪阵,试图冲开眼前刺猬一样的长枪阵,其结果往往是身上多了几个血窟窿。
    东江军地重步兵全身披甲,都是一式的重型板甲,由重步兵组成的战阵,就好像是一座钢铁的堡垒。
    如果说,之前的明军通常用车阵抗衡建奴的骑兵,那么复辽军的重步兵就是车阵,与车阵相比,重步兵的机动能力更强,防守不弱,防守中的攻击性则更强。
    建奴的车虽然高大、厚实,但是在遭到炮火侵袭过后,已经一片零落,明军的炮火射击频率高,又是开花弹,建奴冲阵的步兵遭受到极大的损失。
    这是一场冷兵器,同正在兴起的热兵器之间的战争。
    阵型混乱的步兵无法冲开东江军的重步兵阵型,而在较近的距离上,明军的火炮,以及投掷性火器,站在土台上的几排火铳手,又用更密集地火力倾泻在建奴军的头上。
    一时之间,正面虽然僵持着,但形势开始逐渐偏向明军。
    然而,站在土台上指挥作战的骆养性等人,并没有因此而松一口气,因为建奴最精锐的骑兵尚未出动。
    不能打垮建奴的骑兵,之前的一切战果都会化为乌有。
    在车无法破阵的情况下,正面的交锋已经沦为单方面的屠杀。
    虽然,东江军也有伤亡,特别是那些提供掩护的火铳兵,在与那些窜进来的建奴单兵搏斗时,难免有所损伤。但是凭借着严格训练出来的精良战技,以及有利的战场形势,一个火铳兵的伤亡,都能抵消对方几个,甚至十几个突进来的步兵。
    如果上升
    战斗中的战损率,那这个对比将更为夸张。
    因为,披甲的重步兵几乎没有损失,特别是在对方剩下的车也给推翻以后,失去了车依靠的建奴步兵,更是没有丝毫对抗的可能。
    亮的号角声中,重步兵的阵型突然一阵颤动,钢铁的洪流缓缓一阵,然后向前撞去,明军的重步兵开始发动反击。
    建奴的作战传统,阵地战一般是精锐的重装步兵在前面冲,打开缺口以后,再由骑兵破阵扩大胜果。
    除非是击溃战,不然步兵一旦结成严整的阵型,骑兵即便拥有很大的优势,也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伤亡代价。
    过去,建奴习惯骑兵一冲,明军立溃。但是在这几年的辽东战争中,形势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辽东的明军,也开始死战不退,不仅有步兵阵,还有地面障碍工事,每一次正面交锋,建奴都要损兵折将。
    因而,最近的战事之中,建奴已经很少在正面作战的时候,一开始就用骑兵冲,他们承受不了那个损失。
    以前,哪怕是损失了粮草兵士,还可以“以战养战”,现在这个方法已经不管用,明军地强大,让他们的防守很牢固,一般的城池,少量的建奴军队无法攻取,如果要集结大军,依靠海上、水上的机动能力,明军同样可以集结重兵,来个重点布防。
    何况,明朝在辽东也不像过去,在广袤的土地上耕种庄稼,建奴游骑可以处处出击,明军根本无法防守。
    如今,明朝的辽南镇、东江镇,只是在金州、鸭绿江防线后面才会种地,他们似乎并不急于扩展耕地,这就使得建奴无法进行袭扰。
    虽然在鸭绿江一线,建奴还有机会渡江侵袭,但是,在明军控制了水面的情况下,建奴能够过江地只能是小撮人马,而这些小股骑兵,一旦暴露了行迹,就会遭到明军精锐骑兵的追杀。
    明军的精锐骑兵,不管是在装备,还是训练程度,甚至马匹上面,都丝毫不比建奴精锐逊色,而且在内线作战,他们能够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拥有这样的机动力量,建奴地骑兵小队想要全身而退,几乎不可能。
    在尝试了多种骚扰侵袭方式以后,建奴骇然发现,他们已经不能够从对面的明军控制的地方获得补充。
    一旦无法获得这种补充,后金与明朝在国力上地差距立刻显现出来。
    明军越打越多,而他们只能是越打越少。
    复辽军想要兵员,可以从各地征调,也可以在山东、天津、河北等地征召,不管如何,只要资源足够,明军几乎拥有取之不竭的兵源。
    建奴虽然也可以从辖地征用民壮,建奴也确实这样做了,但是,征用民壮意味着耽误农时,而最近几年,每到这个时候,明军都会出兵袭扰。
    明军一旦出兵,建奴就不得不应,耽误农时也不可避免。作为游牧民族,建奴对农时的依赖不会那么强烈,但多少会受些影响。
    几经折腾以后,建奴在靠近辽南、东江以及辽西的地方,土地大片荒芜,原来地辽民,要么是逃到明军控制的地方,要么是给建奴强制迁到辽阳、沈阳周围,以及抚顺等地。
    在这个迁徙的过程中,也有大量的辽民逃亡。
    让建奴更加郁闷的是,明军每次出动,也似乎学着他们,都要破坏城池、掠夺人口。
    他们都不知道李永曾经说过一句话,那就是在辽东,人口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而不是土地。
    最近几年,复辽军在辽东地策略就是稳固防守,同时尽可能破坏建奴统治的经济、人口基础。
    这一策略,无是极其成功地。
    在不断放血的情况下,建奴能够造成地破坏已经微乎其微,自身的实力,反而每况愈下。
    原本,他们还能够通过蒙古,从中原交换一些必要地战略资源,譬如铁器、盐、茶之类,当明军的辽西军逐渐强硬,并且专门对那些奸商进行打击以后,这个途径能够获得的物资,也越来越少了。
    何况,这本来就是要高价交换的,并不能让建奴的实力得到充实。
    正因为如此,建奴已经无法承受太大的损失,又不能容忍这种状况继续恶化,这也是努尔哈赤尽起大军,征伐东江的缘故。
    他或许也已经看到,只有打破明军铁锁横江似的封锁,才能够打开建奴的生存空间,要不然,他们终有一天,将要窒息而亡。
    努尔哈赤几乎倾国而来,这一次,他不得不战,也已经做出了巨大损失的准备,毅然投入大量殊为珍贵的炮灰。
    明军阵前,作为炮灰的建奴步兵死伤惨重,在他们的身前,是铁流滚滚、发起反击的明军重步兵。
    而在身后,则是建奴的督战队。(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idian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二零二回 溃兵如潮
     更新时间:2009…11…3 0:32:37 本章字数:3719
    酷的军纪,是建奴以往赖以战胜明军的法宝之一,在由于督战队的血腥存在,使得建奴军士悍不畏死,只能向前。
    相比之下,以前的明军军纪散,经常出现望风而溃的现象,军中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军队倒是能够打一打,但是,当己方出现先溃的时候,一小部分的溃散,甚至会置整个大军于危险境地,造成大面积的崩溃。
    辽沈之战以后,广宁之战中,明军几乎就是这样脆败的,一败就退回了山海关,失去了整个关外的土地。
    现在摆在建奴前锋步兵面前的形势,在他们的身前是明军重步兵的铁甲洪流,这支铁甲兵,甚至连车也无法撼动。在之前的战斗中,很多建奴士兵已经对这支恐怖的军队产生了恐惧,以为天兵降临,不可战胜。
    当铁甲军猛然发动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转身逃跑。
    战场之上,双方的阵型都比较密集,哪怕是建奴步兵不断遭到火器的打击,阵型松散,但是当溃退发生的时候,由于战场空间有限,这些溃兵再度聚拢起来,这一次,他们的方向却是原来出发的地方。
    那边有建奴的督战队。
    实际上,溃兵的第一反应都是向两侧跑,但是重步兵发动以后,虽然推进很慢,但却不会比乱成一团的溃兵更慢,他们要是不抓紧跑,很快就会给恐怖的重步兵给追上,然后杀死。
    所以,除了最边缘的士兵能够从两翼逃逸,整个阵型正面的建奴溃兵,只能是以背对铁甲兵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远离这支恐怖的军队,自然就是直接冲向了后面的建奴本阵。
    铁甲重步兵推进地速度确实不快,就像一堵墙似的,缓缓向溃兵的尾巴压上去,带来的压力,却不是那些溃兵能够承受的。
    兵败如山倒。建奴虽然还没有败。但是对正面这些溃兵来说。他们地山已经崩溃。溃兵如同潮水一样。虽然混乱。但是就像混乱地浪潮一样。扑向原本位于身后地督战队。
    建奴地督战队多是一对对手持砍刀地游骑。哪里有人怯战畏缩了。他们就会像恶狼一样扑上去。毫不留情地挥舞大刀砍上去。
    因为。对于建奴士兵来说。如果后退。那只有死路一条。而拼死向前地话。倒是不一定会死。只要打败前面地敌人。他们就能够活下来。
    以前。建奴屡战屡胜。经常一个冲锋。面前地明军就崩溃了。而自身地伤亡却可以忽略不计。于是。建奴地胆气越来越大。冲得更加凶猛。因为他们知道。对面地明军肯定是会跑地。
    此消彼长。过去。建奴常常靠着这种冲锋击败、击溃明军。
    在最近两年同明军地作战中。建奴虽然战事不利。但是在战斗层面上。还是建奴进攻居多。只是这种进攻往往徒劳无功。
    而且,建奴明军的战斗,又往往发生在城池或者工事攻防上面,大规模的野战发生得并不多。
    因而,在战斗发生之初,建奴的中下层军官和士兵尚且比较兴奋,认为只要冲上去,在平地上面,一定可以击溃眼前这支愚蠢的明军。
    却没有料到,他们会在明军的铁甲兵和火器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可以说,明军向建奴展示的,是一种全新地作战方式,猛烈的火器投射,使得建奴步兵伤亡惨重,这个时候,他们还能靠着勇气,以及身后督战队的威慑,继续向前。
    铁甲兵的出现,则打破了他们心中最后的侥幸,这堵钢铁城墙,就连车也无法撼动,当车被推翻、焚毁以后,铁甲兵开始发动攻击,他们已经不认为自己能够与其抗衡,陷入绝望。
    精神崩溃、陷入绝望的建奴步兵开始溃退,对铁甲兵的恐惧,更胜过督战队手中的长刀。
    督战队毕竟只有很少的人数,杀人未必杀得过来,特别是在大家都已经退下来的情况下,在明知道不敌情况下,或许上面已经下令后撤了。
    有人侥幸以为,在这个时候,督战队未必会执行战场纪律,当他们看到督战队手上的大刀毫不犹豫的砍下来的时候,有的人死了,有地人却更加拼命地往前跑,他们心里又产生另外的侥幸:这么多人,督战队也杀不过来,只要跑得快,冲过去了,说不定就能活下来。
    而身后地钢铁洪流,可是连车都能一起绞碎的。
    兵败如山倒,说地就是眼下这种情况,三军可夺帅,不可夺气的,说地也是这个,建奴士兵胆气皆丧,已经不复战斗的勇气,当他们转身的时候,已经给了自己
    口,要想让他们回转过去,就必须施加更大的力量。
    以前,督战队可以,现在,他们显然是不够用的。
    溃退的建奴士兵,有人已经变得麻木,只知道跟随者人群向前跑,有的则陷入了疯狂。他们中有的人幸运地冲过了督战队控制的警戒线,有的人则被督战队砍翻在地,也有的人突然暴起,趁着督战队杀人的时候,杀掉那些督战队的骑兵。
    督战队的人数本来就不多,建奴的步兵虽然伤亡惨重,但还有好几千,几千人的洪流,一下子就将数百的督战队给淹没了。
    有人杀了督战队,动手的人就越来越多,就好像瘟疫一样,迅速传播开,这些幸存的督战队骑兵就好像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小舟,风雨飘摇,随时都可能倾覆。
    建奴本阵,努尔哈赤和他身边的众将领都紧紧皱着眉头,诚然,他们本来就是想要消耗明军的体力,窥探虚实,对于这次步兵进攻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但是明军火力的强大,以及重装步兵的强悍,都超出了他们原来的想象,他们本以后步兵就算不能够撼动明军的阵列,也能让对方的弹药、体力乃至战力被极大消耗,却没有想到,他们的先锋居然给打了回来,而且是溃败回来的。
    努尔哈赤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自从他起兵以来,像这样的情况似乎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而今天,居然就活生生地在他的眼前上演着。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建奴现在要考虑已经不是进攻,也不是如何稳住溃兵,使其就地重整、反击,而是不能让溃兵冲击本阵。
    努尔哈赤很快稳住情绪,开始发号施令,本阵留下来的精锐步兵前出,与两队骑兵结成厚实的阵型。
    骑兵下马,拉开长弓斜指天空,一旦溃兵进入射程,那就会毫不犹豫地进行射杀,一队队兵给派出去,试图引导溃兵向两侧退去。
    在溃兵的身后,明军的重装步兵还在坚定地前进,让死神的气息一直笼罩在那些溃兵的头顶。
    而在前进的过程中,步兵阵列也已经发生了变化,方阵与方阵之间,出现了比较大的缝隙,原来身后的火铙手、掷弹兵都拿起火铙,从缝隙前插到重步兵的前面,排成纵列。
    与重步兵相比,火铳手前进的速度更快,也更灵活,他们紧紧盯在溃兵的身后,一大距离缩短,就会放缓步伐,来一次行进中的轮射。
    复辽军的训练一直都非常严格,作为精锐的东江军,自然要求更高,像这种行进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