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38章

大明天工-第38章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娃。你真是太厉害了。想当初我爹教我地时候。我也就是比你好了一点点。虽然我那会才六岁。可你也很不错了。”骆养性高兴地拍了拍李彦地肩膀。拿起秀春刀又将刀法演示了一遍。这次却慢了许多。一招一式地讲解起每一招地要诀。
  “看这一招。腰身要直。出刀要快。想当初我初练地时候。就比你好多了……”
  李彦认真记下这些要诀。自动略去骆养性那些卖弄地话语。第二遍下来。却是将这套刀法地模样记了个五六成。
  这套刀法将很多基本动作串在一起。既有套路地连贯。更讲究实用。真正用到地时候。却不必一板一眼。有用地还是那些基本动作。
  骆养性演练到第三遍。终于失去了全部耐心。此时李彦差不多记下了六七成。也不着急。打算慢慢练习。
  在亲自指导家丁学习刀法以后,李彦也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与练习单一动作相比,在学习连贯刀法套路时,家丁们的表现确实容易让人抓狂。
  而在李彦看来,单一动作中,又以长枪直刺最为简单和有效,所以他决定恢复家丁的训练项目,依然是练习长枪直刺,不过从静止直刺,增加行进间直刺。
  骆养性也是放弃操练家丁的念头,觉得这件事太枯燥无聊,不过还是要见缝插针说上两句,不断指摘各种问题。
  骆养性出身武将世家,又在军队中厮混,对于军中操练非常熟悉,比如军队的管理、编伍、赏罚、旗语等,有些也很用。
  李彦将二十三个家丁分作两队,由宋大牛总领,夏二狗、崔石头分别作队长,平常一队训练,一队执勤。
  傍晚,李彦与骆养性正在就队列的问题发生争论,一个在锁匠那边执勤的家丁跑了过来:“少爷,徐洪说弹子锁制好了。”
  “是吗?那咱们一起去看看?”李彦不想与骆养性继续争论,趁机说道。
  “好啊,快去快去!”骆养性听说弹子锁已经做好,立马从地上跳了起来,还不忘补上一句:“先去看看那个弹子锁,回头再教你什么是阵列,不是站得整齐就行的。”
  李彦也不争论,与骆养性一起前往锁匠们工作的地方,人还没到,便听见刘铁锁破锣似的声音:“拿来看看,俺就不信这个什么弹子锁比俺做的广锁好。”
  “呃那泼汉,你算个什么东西!”李彦还未出声,骆养性就已经叫了起来。
  本来围在一起的工匠们看到李彦与那个整日里不断叫嚷的锦衣卫百户走过来,都是连忙回身行礼,只有刘铁锁手上拿着弹子锁在细细研究,恍如未闻。
  骆养性脸色一变,就要发作,李彦拉了拉他的衣袖:“大哥,这个刘铁锁自诩制锁手艺天下第一,这回得看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了。”
  骆养性见刘铁锁果然是不再说话,心中大爽:“哈哈,倒要看看这厮吃惊的样子。”
  刘铁锁手上拿着锁,翻来覆去察看铁锁的外形,要比成年男性的拳头略大,属于中号挂锁,与常见的广锁比较接近。
  “老样子,”刘铁锁不屑地撇了撇嘴,然后才将钥匙插入锁孔,却不扭动,而是缓缓插入,又向外抽一下,再插入一点,如此几次,脸色渐渐凝重起来。
  “好家伙,有四处机关!”刘铁锁脸色一变,惊讶地说道。
  “是四组弹子!”徐洪在一旁微微笑道,脸上的表情显得非常满足,虽然这种锁是李彦设计,但却是他做出了第一把锁,作为手艺人,这已经足够他骄傲一辈子了。
  刘铁锁终于将钥匙完全插入,稍一用力,锁栓便“咔吧”一声松开。
  “好,转动很顺畅!”刘铁锁又赞了一声,然后又将弹子锁锁上,拔出了钥匙,放在眼前仔细观察。
  “这个牙花……是了,每一处凸起都顶住一处机关,哈哈,高低间隔不同,这机关的设计也不同,”刘铁锁只是看了两眼,便一口道出大致原理。
  “好家伙,这样一来,这牙花的变化,可就比三簧锁多出很多很多了啊!”簧片结构所限,无法做到这么细致。
  刘铁锁抬起头,似乎刚看到面前微笑不语的李彦,突然弯下身子,认真地行礼说道:“你很好,如此牙花,这内部的结构定是精巧无比。”
  “你才知道啊!”骆养性对刘铁锁老气横秋的话很不满意,伸手抢过弹子锁和钥匙,稍一琢磨,便弄清如何开锁、锁死,却是觉得与常见的广锁并无不同。
    正文 第五十九回 宝锁问世(下)
     更新时间:2009…6…1 10:02:36 本章字数:2294
  骆养性将弹子锁拿着手上翻来覆去摆弄,也弄不清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索性将李彦拉到一旁:“三娃,这把锁是不是能够交上去了,无法凑配钥匙吧?”
  李彦只要看到那把钥匙,便知道这已经是与后世常见的挂式弹子锁差不多了,当下自信地点了点头:“大哥请放心,这把锁完全能够上交,只要保存好原配的钥匙,想要凑配是几乎不能的。”
  “如此便好,”骆养性高兴得哈哈大笑,转身便要离开:“大哥这就去召集人手,立刻护送这枚‘宝锁’进城。”
  李彦连忙伸手拉住急切的骆养性:“大哥稍安勿躁,虽说这把锁已经够了,但是要送往京城,一把锁显然不够,而且这锁的模样也太粗糙,待小弟让他们细细打磨,刻上雕花图纹才好。”
  “不错不错,”骆养性用力拍了拍脑袋:“大哥这是高兴坏了,大哥这是替你高兴啊,等这弹子锁送到宫里,你这小旗也要换成总旗了,哈哈!”
  骆养性咧开大嘴,露出两颗龅牙,得意得哈哈大笑。
  “全仗大哥运筹安排,”李彦顺势给骆养性戴上一顶高帽:“要做出更结实、更美观的贡锁,这后面的事还要大哥亲自过问才行,譬如雕花、镀漆这些活计,就非这些工匠所长了。”
  “三娃放心,大哥这便去城里,向骆大人上报这件事,并从京里调些御用工匠前来,完成这些重要工作,”骆养性拍着胸脯打了包票。
  骆养性走后,李彦将工匠召集到一起,经过徐洪的讲解示范,他们都已经知道弹子锁的设计及其作用,也知道这种精巧的弹子锁是由李彦设计,畏惧之外,又多了一些敬意,变得敬畏。
  李彦要大家说说对弹子锁的想法,并记录下来,经过讨论后对一些细节做出了改进完善,并将弹子锁拆分为锁身、弹子、弹簧、锁芯、钥匙、锁舌、锁栓等部件,逐一研究。
  就单个部件来说,加工难度多数不是太大,也只有高品质的螺旋型弹簧,只有徐洪、杨四才能打制,成功率还不太高,并且十分依赖个人经验,旁人想要掌握,短时间内也不太可能。
  李彦安排徐洪、杨四专门打制弹簧。也趁机将不同地部件分配给不同地小组。每几个工匠专门打制一种部件。
  “小旗大人。诸人分别打制不同地部件。放到一起。怕是尺寸无法对上。难以配对无误啊。”徐洪略一犹豫。知道李彦在讨论技术问题时。还算亲和。便大着胆子提了出来。
  工匠们平时制锁。一些次要地部件也会交给学徒去做。不过往往会先做出一个样品。有尺寸作为依照。而且不会分得太多。
  李彦却将每个部件都分配给不同地小组。而且是在没有标准样品地情况下。打制几个不同规格地弹子锁。对配合地要求之高。远远超出徐洪等人能够想象地程度。
  从提高工匠地技术水平来说。李彦并不急于推出流水线式地作业方法。但是受制于弹簧地制作。他又不得不实行分工。
  “所以。我才要打制标准尺。并将精度提高到三分之一分。”李彦手上拿着锁匠们平常使用地卡尺。精度为一分。约为三毫米。用来做簧片锁还行。做弹子锁就差了许多。
  “就算有标准尺,但是没有样品,也无法知道每个部件的尺寸,”徐洪想了想又道。
  李彦皱了皱眉头,这倒是个问题,办法他能想到,就是有些复杂,而且他也不专业,不知道能不能搞定。
  不过能凭自己的努力,走在时代的前面,他也觉得有些热血沸腾,便挥了挥手上的尺子:“这件事我来做,明天早上会将不同规格弹子锁每个部件的尺寸告诉你们,你们只要严格依着这个尺寸制作就是。”
  徐洪他们完全不知道李彦有什么办法,因为弹子锁大小的变化,不同部件尺寸的变化比例并不一致,而且弹子锁的结构精巧紧凑,也对尺寸的精度提出很高的要求。
  不过李彦既然这么说,他们也不敢多问什么,只是满腹狐疑地点头保证,会按照指定尺寸打制各个部件。
  “那就这样了,你们先去吃饭,晚上可以相互交流制作技巧,休息一下明天开工,”李彦让大家散了,拿了几把尺子回到自己的房间间,着手解决这个难题。
  要在没有样品与制造经验的情况下,得出每个部件的尺寸,只有利用设计图、几何推算,弹子锁的结构并不复杂,需要用到的几何计算倒还好说,至于机械设计图,李彦以前只是瞄过,差不多是七窍通得一窍,一窍不通。
  不过,有时候这种简单的见过也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就是眼界,除了李彦,这个时代恐怕还没有人想到将这种方法应用在设计制造方面。
  李彦摊开一张白纸,手上拿着下午由工匠们磨制出来的钢笔,笔尖倒是有了雏形,整体结构还来不及完善,因而只是最简单的蘸水笔。
  如果有铅笔就好了,李彦寻思着,拿过另外一张纸将自己的想法写在上面,然后蘸了点墨水,在纸上画了个草图。
  作为一个并非工科专业的理科生,李彦并不懂机械制图,思来想去,真正印象比较深刻却只有房产商宣传资料上给出的那种房屋平面图。
  不过,李彦有着科学的精神与眼界,他没有简单的画上一些图形,标注数字就算完成任务,而是试图很严格地从上方、正面和侧面三个角度,按照真实尺寸的比例绘制平面图,每一个数字更是经过数字计算得出,这实际上已经很接近后世的机械制图。
  要在没有样品的情况下得出每个工件的精确尺寸,就需要通过这些设计图,进行几何推演、计算,这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李彦房中的油灯,几乎通宵未灭。
    正文 第六十回 精密制造
     更新时间:2009…6…1 10:02:36 本章字数:2986
  第二天早上,李彦没有参加家丁的晨练,几乎一夜未眠的他眼中布满细细的血丝,将三种规格、十几张标注好数字的图纸分发给工匠,效果却不怎么好。
  这种只有线条的平视图反而显得非常抽象,很多工匠都看不懂,徐洪虽然能猜出大致的布局与意思,却也觉得过于复杂。
  李彦能看出每个人脸上迷惑的表情,便简单介绍了一下察看图形的方法,以及为什么会画成这样:“因为时间紧迫,我就不给你们多说这些图形是怎么回事,每个组领了自己部件的图纸,弄清楚以后先按照图纸的要求制作,有什么问题现在就提出来。”
  弹子锁的结构并不复杂,也就锁芯、弹子、弹簧、锁身的孔等几处要求高一些,但形状也很规范,基本都是圆柱形。
  经过李彦的简单介绍,工匠们差不多也都知道这些图形是个什么意思,只是觉得很没有必要,完全是故意搞得复杂了。
  当然,他们的这些想法只是留在心里,并不敢从嘴里说出来。
  刘铁锁也几乎是一夜未眠,在作废掉十几把以后,终于赶制出一把精确到三分之一分的标准尺,一把三十等分,精确到三十分之一分,也就是三分之一厘的游标卡尺。
  李彦做了简单的检验,暂且不管这个三之一厘是不是精确,但就这两把尺来说,都做到了精准的等分,也就是说,用这两把尺测量得到的数字,标准是一样的。
  有了这两把尺,工件的制作就可以执行严格的标准,在与工匠们进行解释确认以后,大家就按照各自的分工,开始制造。
  第一套锁件的全部完成是在中午,由于所有工匠都拿出十分的小心与细致,在组装时几乎一次性成功,这让工场上发出一阵动情的欢呼。
  虽然有几个弹子以及锁芯与锁壳契合处还要进行略微的修正,并打磨光滑,但是按照工匠们的说法,就算是最熟练的工匠,一个人来打制这样的锁,也是需要不断凑配、修正,直到每个工件达到最佳契合。
  这个说法不仅得到徐洪、杨四地承认。就连刘铁锁也不复往日地孤傲。默然不语。看向李彦地目光少了几分狂妄。多了一些狂热。
  这个结果并没有让李彦高兴太多。他已经将每个配件地标准尺寸计算到一毫。也就是十分之一厘。一寸地千分之一。刻度尺地精度也可以达到三分之一厘。但是仍然不能达到最佳契合。可以直接组装地程度。
  “每个人都必须严格按照图纸上给出地尺寸加工零件。以后哪个部件出现问题。便追究那个部件加工者地责任。”李彦重申了加工精度地要求。
  工匠表现出来地态度没有问题。但是有些习惯地东西还需要改变。比如对数字、游标卡尺地使用也不是太习惯。他们习惯地是简单测量、大概估算。
  简单卡尺地测量方法每个工匠差不多都能把握。但是游标卡尺。特别是以三分之一厘作为最小测量精度。读数与计数方法有些复杂。多数工匠无法掌握。也就限制了标准工件制作地效率。
  不管怎么说。标准件化地加工方式依然让工场地效率提高很多。随着第一件大号弹子锁地组装完成。中号、小号锁也在傍晚时分以完整地形态出现。而且每个型号都有铜、铁两种材质。一共就是六把锁。这将作为首批贡品送往京城。接受工部地查核验收。
  当天晚上,骆养性才从天津回来,看到这六把锁也没有显得特别高兴,而是将李彦拉到他帐篷里喝酒:“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要先听哪个?”
  李彦给骆养性倒满酒,抓了半只扒肘子在手里,啃了一口满嘴流香:“先说好的吧,坏消息吃完再说。”
  “好消息是,几家大户为窃案立下的悬赏兑现了,奖了你三百两银子,”骆养性抓起另外半只拍肘子,朝桌上的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