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上南下 >

第128章

北上南下-第128章

小说: 北上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爸爸真的坏,这些人哪里用得着客气,还会看中爸爸,还用枪逼着爸爸起义啊,要真是大坏人,还不早一枪把爸爸给毙了哈哈哈”
    说的是陈虎当年开会,举着枪逼着他投诚
    玩笑归玩笑,倒也有几分真实
    如果洪复之当年真是恶不作,可救药,在起义的当口,很有可能被*掉,还用的着苦口婆心策反吗
    许一梅也开起玩笑来,“洪主任,跟你说啊,我们都是都很奇怪呢,陈副团长起义,还带了个大眼镜的师领导一起来啊”
    洪听着这些人趣说当年,也插了嘴:
    “我们复之,这起义确实是被你们逼的,没想到从当初国民党的主任,逼成了今天**的主任还别说,要不是你们,老洪现在还不在哪里漂着呢张华云师长早已经在鲁南被八路军歼灭掉,手下听说没几个人逃了出去啊”
    张华云的81师被全歼,那是43年,如果洪复之一直呆在182时,还真的难以预料最后的下场
    洪复之连连点头,继续道:
    “你们拿着枪,我那也是没有办法,不过有一点,我心里佩服,让我后来下了决心,你们都不是啥原因不少字”
    大家都很好奇,这洪主任肚子里的道道多着呢
    只见他看看大家,最后把目光停留在乔向文身上
    “向文,乔部长,我那时心里六神主,这起义完全是被你们强迫的,一点没有思想准备嘛,但是有一点,让我感动,你最快度喊人把我的妻子女儿从济南接了,这让我下了决心不回头了,我那时候在你们军营,想的都是的,女儿,一旦王华云派人去下毒手,我一个人活着有啥意思?”
    洪复之说到这里,站起身,认真地给乔向文鞠了一个躬
    一句话说得洪感动异常,连连点头
    乔向文马上站起来,不好意思地把他按坐下来“洪主任,咱们都不说了,那也是我该做的,不让你们解除后顾之忧,那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效果不好啊,你看,当年的陈副团长,现在变成我们主力师的副师长”
    洪家小女儿好奇地看着乔向文,悄声问许一梅:
    “,他就是爸爸常说起来的大英雄啊,那么年轻?”
    许一梅冲着她挤挤眼,悄声说:
    “小雨,你去问问他呀”
    洪小雨被说了个大脸红,狠狠捶了一下许一梅的肩膀,然后继续靠着她悄悄
    话题继续聊着,大家亲热比
    看着眼前的这些老战友老,乔向文的心里热乎乎的
    那么多年,其实每个人都变化了很多,只是平时经常在一起,感觉不出而已眼前的洪复之,当年的政训主任,在张华云手下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何曾会想到通过那么多年的改造和学习,成了**这边专门培养高级干部的教导主任
    陈虎呢,当年只是因为老虎团被张华云肢解,心里有着太多的失落和不满,最终弃暗投明,如今成了指挥千军万马的副师长
    刘胜,白兵,跟着第一次锄奸的情形犹在眼前,那是为许大哥报仇,前往莒县县城除掉叛徒顾庄海,那么多年了,这两个左膀右臂是忠于战斗在一起,深厚的情谊一班人哪里知晓
    莒县,那个贫穷的鲁南小城,面积不大,一到冬日,满城飘溢着羊肉味,全羊宴是那个小县城的一张名片有名的还有糝汤、煎饼,老乡们吃起来倍儿香,哪怕外乡人吃了丝毫不觉得有啥稀奇
    正是在这个莒县,路见不平,被日本人关进监狱,继而在狱中与许大哥相遇相识,在他的指引下,从此踏上了**的道路
    也正是在莒县的锄奸行动中,他对刘胜白兵两人的身手欣赏有加,从此一直带在身边,不离左右,从游击大队到独立支队,再到军区社会部,直到目前的独立纵队
    枪林弹雨,生死与共,谁是上下级,其实关系跟铁哥们一样
    再看许一梅,放着文工团长不干,巾帼不让须眉,参加锄奸对敌斗争,在残酷的考验中不断成长,直到如今的机要主任,从她身上哪里还能看得出一点当年资产阶级大的影子
    多好的,多好的**情谊啊
    想到这里,乔向文的心里涌出了一股感动
    “洪主任,陈副师长,嫂,人逢知己千杯少,前段盛阳的战斗大家的弦都绷得很紧,今天咱们找个酒馆,我来做东,好好叙叙战友情”
    洪复之听了,立刻站起来,连连摇手:
    “向文,你这话说得我不高兴了啊,你以为今天你还在策反国民党军官啊,哈哈,我可是东野总部干部学校的教导主任,和你穿的一样的军装啊,告诉你,承蒙总部首长的关心,我这老学究的级别不比你低呢,你是正师,我还比你高半级呢到我这里,我是主人,平时请你们还请不到,今天要你来请客呢?”
    洪点头,赞同着
    洪小雨跑到爸爸身边,对着乔向文,口齿伶俐地说:
    “我老爸说得对,你虽然是大英雄,今天到了我们这里,不准有架子你们都是**,我和妈妈是**的家属,我老爸的年龄比你们大,在这里就要听我老爸的”
    哈哈,大家再次大笑,乔向文被这个小姑娘一说,两手一摊
    洪站起来,诚恳地说,“你们都是复之的老战友,不见外的话,就在家里吃,我和李妈马上去准备一下”
    众人推脱不得,只有连声说谢
    洪和保姆去厨房间准备酒菜,洪小雨屁颠颠地跑去帮忙了
    客厅里稍微安静了一点
    洪复之这才介绍了一下这次和他们相邀的目的,除了叙旧,是为了支持老的工作
    他侧身,把一份名单递给了乔向文()
第二百一十二章对峙两军之最新攻略
第二百一十二章对峙两军之最新攻略
    第二百一十二章 对峙两军之最攻略
    别看这一张薄薄的纸片,却重若千钧
    洪复之递过纸片,凑近了乔向文,低声道:
    “向文,这是我在军委会政治部集训时候的同学名单,打了圆圈的,是与我那时候相处不的,打了勾的,是一直还与我保持联系的,中间有三位刚好就在东北,根据我的了解,他们并非老蒋那里的顽固分子,与我当初一样,都属于投身抗日误入贼船我想这份名单对于你的工作,是有帮助的,你那时候帮了我,我现在不带兵,不打仗,但是我有关系啊 ,我想这也可以帮你”
    那是抄写的公公整整的一长串名单,做满了各种标记
    乔向文飞快扫了一眼,一股暖流涌起
    对象的锁定与接洽,疑是秘密策反战线中最重要的环节,有了这份名单,两军对阵的东北战场,很快就将曝出一条条重磅闻
    “洪主任,太谢谢你了,我们一定会根据这上面,好好做工作,到时候可能还需要你配合着,一起做工作”
    洪复之看着这位老,感慨地说:
    “其实,我在想,今天表面是我们在策反他们拉他们,也许他们就会感激我们,否则跟着蒋家王朝一起毁灭,谁又真的心甘情愿呢眼下全国形势来看,**得天下,已经没有人会怀疑这一点,只是个问题了早点让他们脱离那个阵营,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只是每个人都有的担忧、小算盘,这就靠你们这帮专家去做思想工作,去帮帮他们,去掉思想上的小疙瘩”
    喝着茶,洪复之还谈了当初的心理变化
    当年与此时,情况还是大有不同的
    那时,国民党是强势政府,执政党,**论兵装备,还没法相比,那会儿投诚八路军的主要是一些地方杂牌部队,老蒋的正规军极少极少
    此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光是东北战场,两军对垒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论兵力数量、作战素质、武器配备、群众基础、后勤保证,都与初到东北的时候,完全两样了
    可以说,此刻加盟东野,由此带来的震动,与十年前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换而言之,当年的老虎团、当年的洪复之,能加军,并且能很很快投入**的大熔炉,还真的需要很多勇气和意志
    没想到,身居高位的洪复之,遇见故人,还能如此坦率地解剖,分析,这让在座的每个人都很钦佩,也从这种交流中学习了很多
    很快,酒菜好了
    洪主任夫妇,乔向文,陈虎,刘胜,白兵,许一梅,洪小雨,还有两名司机,刚好十个人
    几年来,战友们第一次看他们的部长喝了那么多
    平时也有应酬,但乔向文一般不喝烈酒,推不掉时也是浅尝辄止
    今天,情况就不同了
    他敬别人,先喝掉
    大家敬他,他一点不剩
    许一梅睁大了眼
    陈虎睁大了眼
    其实,乔向文心里明白得很
    陈虎是他策反的第一个国民党军官,刘胜白兵是他第一次锄奸的伙伴,看到他们,总会想起许大哥,想起当年为了逃婚,离家出走,想起第一次执行任务的难忘情景
    从一个省城的大学生,到一个坚定的解放军战士,这中间究竟有多远的距离,只有他一个人
    工作中,他给所有人的印象,都是冷静,成熟,思维敏捷,追求效率,其实也有过孤独与彷徨,困难与险阻,只是不习惯于对别人表达而已
    顺风顺水的背后,多少困难苦涩,都被默默一个人消化
    就说文静离去的打击,表面看,没有影响多大,只有他,伤痛是致命的,拼命地掩盖,只是为了不让痛楚与怀念随时随地触景伤情,汹涌而出
    今天这几个人的聚会,把他心里的那口闸,好像突然打开了
    回到纵队的第二天,乔向文细细分析了洪复之的那个名单
    巧的是,有一个人竟然是锦州6军参谋长,叫夏振宇,还有另外他的两位挚友,分别是沈阳保安司令部的参谋长和长春的警察局长
    这些人如果能够成功地策反,为我所用,那对**事业将带来多大的好处,避免多少的牺牲啊
    他立即找来陈世安副部长,两个人反复酝酿了一下,决定还是从就近的锦州开始工作,因为那里已经有了“狼毒花”打下的比较好的基础
    对于另外两人,可以派人先接触起来,保持一种交往,一旦**有需要了,再针对性开展工作
    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
    盛阳战役结束后,东北战场出于一种微妙的状态
    战事很少,甚至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
    其实,大的激流只是在悄悄地酝酿中,有政治的、军事的,两党两军都在紧张地思量
    剿总方面,卫立煌要求所辖部队固守城市,以不变应万变
    但是,蒋介石要求部队尽可能往锦州转移,因为那里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蒋介石的真实想法是,面对东北**的快壮大,不承认现实是不行的
    这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就是东北的国民党统治每况愈下,**迟早会对**发起总攻及,从而最终占有东北
    美国顾问团的意思也是如此
    与其几十万大军守着几座孤城,处处挨打,还不如干脆放弃,几十万大军撤回关内,与华北的兵力何为一处 ,重点经营华北,把国产党的军队堵死在东北
    再折腾,你不就是惦记着东北的那些工厂、那些工业基础,那些肥沃的农田吗?
    实在不行,我就让给你,你该知足了
    此刻,他哪里,毛伟人的胃口早已不是一个东北了
    此一时彼一时,眼下东北要,西北要,华北要,华中要,整个全中国都要
    不但要地盘,要利益,要人头,要政权,连老蒋你的老命我都想要
    基于老蒋的这些潜在的心理活动,一度,美国政府甚至愿意出面,把国共两党约到一起,坐下来谈这个话题
    可是,想归想,那毕竟是心理活动,蒋某人并不甘心啊,要不是日本人来犯,我在西北把你们就赶尽杀绝了,只怪,当初心一软,玩国共合作一直对外,把虎狼当家犬,这倒好,我在正面战场打,你在敌后拼命拉队伍,扩地盘,八年打下来,我死了三百多万人,你倒是把的队伍扩大了几十倍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思来想去,蒋某人最终采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要求卫立煌把东北军队,尽快集结到锦州至沈阳、长春一线
    可是,卫立煌迟迟不肯买账
    将军和统帅,角度不同,立意不同,所以对于军事,对于政治,理解也就自然不同了
    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延安方面怎会放过?
    2月7日,中央给东野发来电报:
    对于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理
    这一点,后来被专家们论证为辽沈战役发起的一个起源
    论如何,在这个时候,东北野战军数量过东北国民党军队,武器和士气亦非昔日可比,这阵子,中央考虑的已经不是一个城市,一块根据地,而是要拿下整个东北,把蒋家王朝的五十多万军队就地消灭,不让他们撤退到其他地方去继续为虎作伥
    之后,再慢慢地走出东北,把你赶尽杀绝
    决策是正确的,当机立断
    困难是巨大的,人不知
    很简单,当时东北最主要的解放军集中在北片,几十万大军的运输、后勤、武器弹药供应,从北到南,如何躲开国民党军队的侦察和飞机的监视
    一个足以改变中国**方向和表的重大决策,实际上寻根问底可以查证的,就是延安和东野总部的几十封电报
    辽沈战役,根据江湖追查各种资料,其实当年从没有规范的真正意义上的一个提法
    历史,大体都是有后人来总结,成功者来编写
    抗战,内战,国共明争暗斗的那些事,同样如此
    战事越大,往往越平静
    用在此刻的独立纵队,最是恰如其分
    那阵子,东野总部给纵队的任务,就是巩固盛阳、白山、通化之间的根据地,打通这一片的交通线,为大军南下提供安全保障
    虽然大部分农村都在我党手中,通过土地改革,农民迸发了极大的热情,基层民主政权得到了发展和加强,但是还有十几个县处于国民党军队控制之中,其中比较大的有三个,主要是靠近国民党驻军比较多的县城,他们依仗着这个,实施着在这片土后的统治
    根据要求,对于这些县城的围剿,不能出动大股部队,以免引起国民党的过度警觉,因为一旦意图明显,很有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