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国家卫士 >

第5章

国家卫士-第5章

小说: 国家卫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侦察队了解的情况是这样:从孙家峪到和阳、利城一路上的乡村还没有日军,县城以前来过后来开走了,听说最近又有日军进驻,还听说和阳六里庄一带有两股地方武装。因时间关系未到县城侦察,也未和地方武装联系。
    朱钢听了表示满意:“大家辛苦了,总的来说取得不小成绩。新区不比老区,不能一口吃成胖子。”
    讨论后决定几件事:所有新兵进教导队,其中太行山的新兵单独编组,尽快完成训练;马上召开准备去发动群众三个村的村长会,小分队在孙家峪休息两天,第三天和村长一起开进各村,参加小分队的孙家峪新兵继续留下;重新写布告,加上抗日军属粮款减免五分之一等内容;今后交枪奖励当场发放,对已交枪的奖励欠款,骑兵排送上门;侦察队抓紧和地方武装取得联系。
    关于到每个村待几天大家有些争论,有的说待的时间长,工作更细致,发动面更广,朱钢的一番话平息了争论。
    “大家看,和阳、利城又进驻鬼子,表明鬼子开始加强对这一带的统治,我们要和鬼子抢时间占领乡村。按照支队目前的实力,一是还不能主动进攻鬼子,二是每次只能派出三个小分队到三个村,派不出更多的人马。必须加快面上的占领,加快新兵招募和训练,壮大队伍防备鬼子随时可能的进攻。至于进一步深入发动群众,比如建立民主政权,只能放在下一步,支队也在积极准备,现在先拣最急的事做。”最后决定在每个村待五天,朱钢还说:“侦察队密切注视和阳、利城鬼子的动向,一有情况马上汇报。”
    俞胜华强调:“两位指导员都有新的岗位,群众纪律连长要亲自抓。”
    朱钢扭过头轻声对陈建国说:“你现在去找孙富贵,晚了恐怕睡觉不方便,让他明天去通知几个村长,后天来开会。”说着看了看地图:“就到十里坡、大王庄、杨家滩。”陈建国点点头,起身推门出去。
    朱钢继续说道:“几天时间招的新兵,三个村三十多,孙家峪二十多,加起来有六十,两个排的兵力。有了新兵还要干部带,我们的干部本来就缺,培养干部和新兵训练必须同时进行。教导队军事干部班的培养对象主要是连排长,教学内容分战术和谋略两大部分,战术方面的教材教导队已有考虑,现在让贺大成讲讲,大家多提意见。”
    贺大成选出的教学内容分为队形、阵地构筑、火力配置、战斗战术等几部分,每一部分又分为几小点,如队形分为进攻队形、搜索队形、行军队形、撤退队形,战斗战术分为防御战、破袭战、阻击战、攻击战,以及其它步兵基本战术。
    讨论后增加夜间训练、绘制地图、住地宿营安排和哨兵布置等内容,大家都认为教学要以实战为主。贺大成表示已有考虑,比如队形课,先理论讲解各种队形的要求,然后把学员分成几组,按照各种队形来训练。
    赵永建说:“我教测绘,要求学员能勘察地形,会标图、识图和画图,学习期间每人至少绘制地图三张。”大家听了一片叫好,有的还笑着说:“做不好要罚。”
    “安静一下,”朱钢敲敲桌子:“干部班谋略部分我和政委准备,以后由顾国华讲。明天部队修建孙家峪村口和山头的工事,排以上干部集中,上午我讲游击战术,下午政委讲中国古代兵法,都是试讲。”
第四章  教导队
    这天上午,排以上干部准时来到司令部会议室,大家都想见识司令员和政委的讲课风采。顾国华考虑要整理讲稿,在太原师范学生中,抽孙树开和另一个学生一起参加。
    朱钢没说什么客套话,首先分析八路军和日军的特点、长处和短处。
    日军特点:
    人数多,在华北有十几万,还有大量伪军。
    装备好,日军的每个班有一挺轻机枪,加强班还配置一个掷弹筒。日军一个小队的人数多于我们一个排,有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也就是一个小队有三挺轻机枪,三个掷弹筒,恐怕我们一个连都没有这样的装备。日军的陆军有大炮坦克,还有空军支援,国内军事工业发达。
    士兵个人军事素质好,都经过长期的军事训练,射击准、刺杀狠,个人战术熟练,军官大部分是军校生。
    八路军特点:
    人数少,八路军总共三个师,东进支队目前只有一百多人。
    装备差,中国历代政府腐败,长期封建积贫积弱,清朝那个叫慈禧太后的女人,为了给自己做寿,把海军的军费拿来造御花园。推翻清朝后又是军阀混战,工业底子薄发展慢,尤其是军事工业没法和日本比。拿中国装备最好的中央军和日军比,差一大截,只有很少的海军和空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老蒋偏心眼,第二战区阎老西又抠门,所以八路军的装备比晋绥军差,比中央军差,比日军更差。
    战士个人军事素质低,八路军大多是农民出身,中国人善良,从来没想到要侵略人家,如果没有战争,大家可能还在家弄个一亩三分地。但是万恶的日本鬼子来了,把战火烧到我们家门口,把刀架到我们脖子上,昨天的农民成了今天的军人。我们的战士军事素质低,不怪他们。
    讲到这里一个排长忍不住说:“司令员,你怎么尽讲泄气话,照这样我们没法和鬼子打了?”
    “问得好,但你的结论不对。我问你,刚才说的军队数量、装备、个人军事素质三方面,日军强八路军弱,是不是事实?”
    “是事实。”
    “是事实就要面对事实,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正确的战略战术,八路军的战略战术就是游击战。以八路军现在的人数和装备,和装备精良的日军打阵地战硬拼,不是聪明的办法。
    “要扬长避短,变短为长。我们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就应不顾一切限制扎下根,这里是东进支队的地盘,不允许别的政治军事势力产生和渗透。大力发动群众迅速扩军,缩短数量方面八路军和日军的差距。”
    朱钢又着重指出必须加强军事训练:
    “东进支队所有新战士,除特殊情况,一律先进教导队,不经过训练不下连队不上战场。改变有的新战士还没摸过枪就上战场的现象,这是对新战士生命不负责。
    “努力提高战士的个人军事素质,提高干部指挥作战水平。
    “夺取敌人的武器武装自己,尽量缩小八路军和日军在装备上、训练上的差距。”
    朱钢接着仔细讲述八路军游击战的战略战术。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是红军的老传统,打鬼子也一样,不和鬼子硬拼,找准战机,有便宜就占,赔本的买卖不干;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重点消灭日军有生力量。
    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小股敌人,积小胜为大胜。可能有人要问,刚才不是说八路军人数少,日军人数多,怎么集中优势兵力?其实兵力多少,也是相对的。比如有日军五百人,八路军二百人,搞两军决战咱们不干,五百个鬼子驻扎在城里,我们不去攻城。如果日军派五十个鬼子到村里来,就用二百人吃掉他五十人,尽管鬼子装备好,个人军事素质好,八路军四个人打他一个人,咬也把他咬死!一次吃掉鬼子五十人,十次就能把五百人消灭光,这就是集中局部优势兵力打击小股敌人,积小胜为大胜。所以目前东进支队不能打大仗,要积极地多打巧仗小仗。今后在战斗中,我们和日军的兵力配置要达到三比一,甚至四比一,没有这样的优势宁可不打,这要成为制度和原则。
    集中优势兵力,还体现在一线兵力配置上。战斗要留预备队,要布置阻击力量,如果这几方面的兵力安排过多,而一线最早和日军战斗的兵力过少,这就不是集中优势兵力。如果把主要兵力放在一线,其它地方只放少量人,看似冒险其实不然。一线兵力越多,战斗时间越短,可能敌人的增援部队还没到,战斗就结束了。还要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打鬼子,什么叫有利时机?就是鬼子人少地形不好又没准备的时候。鬼子人数比我们多,不打;鬼子地形好,不打;鬼子有准备,不打。总之,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朱钢还指出:将勇兵则强,但将不但要勇还要有智谋。战场上的变化往往在于瞬间,指挥员要深入战斗第一线,要有当机立断的果敢和智慧。
    大家听了津津有味,忍不住议论起来,朱钢用手指敲敲桌子:“安静点,会安排讨论,现在听我讲。”
    朱钢乘兴又讲了根据日军重武器多远程武器多,八路军不打少打阵地战,多打运动战;不打少打攻坚战,多打野战;不打少打消耗战,多打近战、快战。扬我地形熟、吃苦勇敢之长,避我装备差之短,让鬼子的大炮、坦克、飞机不起作用。还介绍红军时代游击战的三大绝招:半路伏击、远途奔袭、化妆袭击。四快战术:快集中、快出击、快分散、快转移。
    “你打你的武士道,我打我的游击战,扬长避短,灵活运用,以我之长击敌之短,敌后抗战一定有光明的前程!”朱钢用这句话结束上午的课。
    下午由俞胜华讲课。
    上课前朱钢首先问:“古戏三国都看过吧,大家说是刘关张本事大,还是军师诸葛亮本事大?”
    邹军一听立即说:“我看是刘关张本事大,刘备暂且不谈,关云长手拿青龙刀,身骑赤兔马,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囊中取物。张飞手持八丈长矛,长板坡一声吼,吓退曹操十万大军。”
    “要我说诸葛亮本事大,刘关张没遇到诸葛亮尽打败仗,要不刘关张怎么会三顾茅庐呢?”潘龙有自己的看法。
    “说得对,”朱钢表示同意:“依我看,刘关张不过是匹夫之勇,诸葛亮的计谋那才叫本事。咱们政委也是大学问,对中国兵法特别有研究,昨天我听了一下,政委说起兵法来头头是道,就象诸葛重生孔明再世。”朱钢说到最后几句,模仿起京戏里的行腔。
    朱钢的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俞胜华也忍不住说:“司令员,你尽拿我开涮取笑。”
    “活跃活跃气氛,我的课太严肃,你肯定讲得比我好。言归正传,欢迎政委讲兵法。”朱钢带头鼓掌,大家也都鼓起了掌。
    待掌声停下来俞胜华说:“司令员刚才出了个题目,是刘关张本事大,还是军师诸葛亮本事大,我说他们本事都大,刘关张之勇、诸葛亮之谋天下闻名。但是现代战争要求指挥员具有综合素质,在座各位都身经百战,不缺刘关张之勇,但还要学诸葛亮的智慧和计谋,做到既有勇又有谋。今天我给大家讲中国古代兵法——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部分内容。”
    俞胜华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几个字。
    接着俞胜华介绍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来历、主要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理论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孙子兵法》提出,军事斗争必须巧妙地运用计谋,即“上兵伐谋”,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高明的军事家追求的理想战争结局。指出要做到“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提出了“以正合;以奇胜”和“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作战思想。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分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等六套,共三十六计。
    俞胜华对三十六计中的部分计谋作重点讲解,并举了不少中国古代战例: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中说“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意思是说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再打;先打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气势旺盛的敌人。
    围魏救赵的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魏王派大将庞涓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求救于齐国,齐王派兵救援,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田忌想直接发兵到赵国的邯郸,孙膑献计: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国内空虚,我们如果攻打魏国,庞涓肯定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自行解除。我们在庞涓回去的路上伏击,魏军必定失败。
    田忌依计而行,先大造声势攻打魏国,庞涓听到国内危急,急忙从邯郸退兵,齐军埋伏在魏军回去的路上桂陵。魏军长途跋涉来到桂陵已疲惫不堪,两军交战齐军大胜,赵国之围随之解除。
    我国历史上也有不少“围魏救赵”的经典战例。
    太平天国后期,清军数十万大军进攻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就是现在的南京),清军仗着人马众多,层层包围,使天京成为一座孤城。
    为解救天京洪秀全召集大家商讨对策,李秀成献上一计:“如今,清军人马众多,硬拼只会凶多吉少。我率领一支人马,乘夜突围,偷袭敌军屯粮之地杭州,这样,敌人一定会分兵救援抗州。然后天京的军队乘机突围,我也回兵天京,对清军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天京之围可解。”
    洪秀全采用李秀成的计策,解除了天京之围。
    《三十六计》第四计“以逸待劳”出自《孙子&;#8226;军争篇》: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这句话的意思是:军队的斗志早晨最旺,中午次之,晚上最低,善于用兵的人,避开敌军斗志旺盛的时候,在敌军斗志最低的时候打击他。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大怒亲率七十万大军讨伐吴国。孙权命陆逊率五万人迎战。陆逊熟悉兵法认为刘备现在锐气旺盛,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马疲劳,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
    《三十六计》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俞胜华指出:“小时侯听说书的说,一个少年学武艺要学天下第一招,师傅告诉他,天下任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