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天书奇谭 >

第137章

天书奇谭-第137章

小说: 天书奇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穿着一件淡青色的宽松长袍,坐在一尊青金色的小鼎前面,鼎下一股金红色的火苗正在缓缓燃烧,大概便是传说中的炼丹。

二人交谈了不到十句话,然后济世侯一炉灵丹正好炼成,分了他两颗。

“此丹刚刚出炉,火性未消,用来入药的话还需要放上一年半载,但用来辅助修炼却是刚刚好。”济世侯微笑着说,“我看你心火甚重,大约是这些年来颇有诸多不顺,郁气积累在心中,渐渐生成了心火。以医家来说,当以药力泻去心火,但你是武道中人,正好借此丹的火力以火引火,或许能够别出蹊径,在武道之上再有进步,亦或是练就一些特殊的本事。”

一清和尚急忙拜谢,然后便向乔峰借了间静室,服下了灵丹。

两粒灵丹入腹,只觉得一股灼热之意从腹中升起,更与心中一股郁郁之气互相呼应。他顿时就想起了济世侯说过的话,然后不由得想起这些年独自摸索的种种艰难;想起那些假借佛法骗取愚夫愚妇钱财的不肖同门;想起黯淡得看不到半点希望的前路……

想来想去,他心中的不平之气渐渐火热,和腹中那股热气共鸣起来。最后两者仿佛磁石相吸一般,也不管中间有没有经脉,一个向上一个向下,勾连在了一起。

耳中轰然巨响,身体猛地一震,胸口大穴仿佛被凿开了一个洞,真气源源不断地流入进去。只是片刻工夫,他苦练多年的真气已经消耗了一大半,眼看就要消耗殆尽。

但此时吞下腹中的灵丹已经发挥了真正的作用,一股澎湃的元气从腹中升起,犹如长江大河一般源源不断地填入胸口的空穴,流入的速度让他简直瞠目结舌。

过了一会儿,胸口的空虚之感渐渐填满,而那股热气又流动起来,所过之处,一处处穴窍纷纷震开,灵丹所化的元气不断填充进去。

等到这股热气耗尽,他全身各大穴道已经被震开了一大半,更被灵丹所化的元气完全填满,剩下的元气还有很多,便朝着经脉之外流动,只觉得肌肉骨骼都仿佛浸泡在热水里面一般被反复熨烫,虽然有些疼痛,但更多的则是一种说不出的舒爽!

待得药力耗尽,一清和尚缓缓收功,睁开眼睛。便发现自己身上出了一层血汗,整个人却又轻巧了许多,甚至连那胖嘟嘟的身材都瘦下去了不少,对着镜子照了照,看起来精神抖擞。

他尤其注意了一下自己的眼睛,只见双眼之中再没有往常的精光闪烁,而是平静如水,不见半点波澜,犹如一个养气多年、喜怒不形于色的书生似的。

一清和尚行走江湖多年,见识广博,顿时明白自己已经走出了极其关键的一步,从先天武道高手的层次,踏入了传说中陆地神仙的层次,进入了武者们梦寐以求的至高境界!

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修炼还很不完善,还有很多很多可以继续提升的地方,前路非常的远大和宽广!

他忍不住哈哈大笑,笑着笑着发觉身上的模样着实不雅,便急急忙忙跑去沐浴更衣。

洗得干干净净,换上了一身新衣,一清和尚摸着那件崭新的僧袍,心中恍然大悟。

自己这番际遇,只怕早就在济世侯他老人家的预料之中!

他急忙前去拜谢,却得知自己已经闭关三日,而济世侯昨日有事外出,至今未归。

“侯爷去了哪里?”侯府的佣人愣了一下,摇头,“他老人家可是神仙,一跺脚就踩着云朵飞上天的……我哪里知道他飞到什么地方了啊……”

一清和尚等了好几天,始终没有等到济世侯回来,心知大约是自己机缘已尽,便以弟子之礼,恭恭敬敬地告辞。

“这个和尚还不错,难怪你刻意栽培他。”一间小饭馆外面,施法隐去了身形的萧布衣笑着对吴解说,“付了钱之后,还给店家做一个月的白工赔罪,这样的武林高手,如今可是不多了!”

“渡空大师和我是旧相识,他说这一清和尚与佛无缘,却是江湖侠义中人,希望我点化一番。我受人之托,当然要忠人之事。”吴解看着换上了工作服,正在厨房后面劈柴的一清和尚,微笑着点了点头,“人间的大灾已经不远,正道的力量多一分,黎民百姓受的苦就少一分。一点一点积累下来,天灾虽然不可避免,人祸或许却能消弭于无形吧。”

“你们正派中人活得真累!”

“心系苍生,累一点也是难免的。”吴解摇了摇头,眉毛扬起,“但是,很值得。”

 第10章 忧国运

大楚国天佑十九年冬,宰相林麓山之妻杜丹过世,时年三十六岁。林宰相悲恸昏厥,不能起身待客,一应内外事务,皆由义兄吴解和妻兄杜预操办。

其子林孝十二岁,虽然身材比一般的孩子要矮小一些,却聪颖过人,陪着两位伯伯将母亲的丧事办得井井有条,吊客见了都啧啧称奇,赞许其少年老成,林宰相后继有人。

“什么叫少年老成啊……我只是从母亲那里继承了一下灵智罢了。”等晚上,吊客们渐渐散去之后,灵堂之中只剩下了伯侄三人,林孝一直彬彬有礼的小脸顿时便垮了,揉着早已哭红了的眼睛,坐在母亲的遗体旁唉声叹气。

吴解和杜预对此倒也不以为奇。这孩子半人半妖,来历很不寻常。丹儿修炼四百多年,一身精华多半都给了儿子,再加上从林麓山那里继承了不少文华,林孝聪颖老成到这个地步,也很合理。

“只是想不到丹儿去世这么早……”杜预叹道,“我爹得到消息之后叹气,说自己只怕是克女儿的命,要不然怎么前后两个女儿,都是有本事的,可却都死在了他的前面……”

“舅爷年纪大了,有些胡思乱想。这跟他有什么关系呢?人和妖的结亲,本来就是违反天道的。母亲早就知道自己不能长寿,若非三伯想方设法找来各种灵药续命,她只怕早已去世了。”又有一些抽泣的林孝摇摇头,说话一点也不像小孩子,“要怪的话,只能怪父亲太出色;怪我这个儿子吸了她的元气……跟舅爷无关!”

这些事情,杜预自然早就知道。吴解也好,林麓山夫妇也好,都不曾隐瞒过他。

三人又叹了一回,吴解去看望了一下林麓山,用法术给他补益了一些元气——林麓山乃是有大气运的人,一旦生病,寻常的法术就很难奏效,此之谓“劫数”,乃是气运的反噬,法力药石都不怎么有用,只能靠他自己熬过去。

好在林麓山终究是熬过去了,三天之后出殡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起床。虽然身形单薄得令人担心,但在吴解的法术护卫之下,还是好好地完成了葬礼。

丹儿的葬礼非常隆重,作为一品诰命夫人,她在这个国家所有女人之中,身份尊崇程度可以排进前二十名。而林麓山则是大楚国群臣之中身份最高、最受陛下重用的,俨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然他跟朝廷主流并不合拍,但好歹也是有一批支持者的。兼之他文采盖世,乃是九州七国最著名的才子,更是得到了很多民间的支持。

从抬棺出发到郊外下葬,一路上吊唁之人络绎不绝,等到最后下葬的时候,来行礼的人至少有好几百。

可是吊客虽多,真正伤心的却没有几个。当他们回城的时候,路上的好几间酒楼里面正在欢唱嬉闹,十分开心的样子。

“这必定是父亲的政敌,抓住机会来惹您生气的!”林孝小拳头捏得紧紧的,嘴里发出咯咯的声音,显然是正在咬牙发怒,“父亲不可被这些小人气坏了身体!”

“我知道,他们巴不得我现在就气死了呢。”林麓山淡淡一笑,眼中却没有半分笑意,全是悲凉之色,“这些年来,我从户部到宰相,所做的各种事情,多半都是跟他们为难的。别看他们表面上客客气气,背后不知道咒了我多少次。更抓住机会就要恶心我一下……习惯了,习惯了。”

他说得轻描淡写,但话语之中的萧瑟之意却怎么也掩盖不住。

自从当年熊嚯之乱,朝廷之中便被那些庸碌贪鄙之辈占了主流。更糟糕的是原本将会成为国家清流的太学生们也尽数殉国,新旧交替之际断档接近十年——十年的时间,已经足够那些人经营出巨大的关系网,将朝廷和地方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使得朝廷的各项命令难以有效贯彻,也让清廉正直之士难以得到足够的上升空间。

皇帝陛下对此自然忧心忡忡,然而他本非什么天纵奇才,在不敢大挥屠刀的情况下,当真拿这些人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尽量依靠以林麓山为首的一小批清廉官员。

可他的软弱更滋长了群臣的勇气,使得他们越来越敢于使用各种鬼域手段来拖林麓山他们的后腿,也使得清流的力量始终发展不起来。

毕竟官员都是有家人的,往往还有很多亲戚朋友,有许许多多必须在乎的利益。那些小人们的势力早已盘根错节,纵然打击不到清流官员们本人,却可以影响那些他们必须要在乎的人。

在这样的压力下,很多人渐渐放弃。诸如墨工部等老臣纷纷挂冠归隐,而年轻的官员们则有越来越多和他们同流合污,唯有林麓山依然在领导着清流们坚持。

如今天下皆知,大楚国之所以还能保持着稳定,还勉强有一番盛世景象,在朝廷内靠的是林麓山等人的勉力支持,在财政上依靠的是繁荣的昭阳郡不断对国家输血。

“熊家真是好运气,眼看着江山不保,却靠着吴、林二家支撑了下来!”列国之中,多有这么说的。

但谁都知道,林麓山不可能长生不老,昭阳郡的也不能永远无休止地输血给国家。

眼前的盛世景象,究竟还能维持多久呢?

吴解是知道的,大概不会超过十年。

今年他已经三十九岁,按照群仙占卜的结果,大约在他五十岁前后,将有大旱席卷九州。届时昭阳郡只怕维持自身的繁荣都会很吃力,更不要说继续给国家输血了。

而林麓山的寿元也只有五十岁上下,大概就是大旱期间,这位一直殚精竭虑支撑着国家的义弟,就将迎来人生的终结。

他可以肯定,林麓山在历史上必定会光芒万丈,以贤臣和才子的身份流芳千古。但他很怀疑,编纂林麓山传记的究竟会是大楚国的史官呢?还是下一个朝代的?

这些话他隐约透露了一些,林麓山倒也并不惊惶,依然从容不迫,照旧日日勤勉。

“人固有一死,死有什么可怕的呢?既然还没有死,那么就该为国家为百姓多做些事情。”他说,“人之一生,当如夜里的烛火。既然还能点燃,那就要发光发热,这样等到熄灭的时候,也就可以没有任何遗憾了。”

“三哥你教我的诗文之中,有八个字,我非常喜欢。”他微笑着,轻声说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对于义弟的决定,吴解不想反对。但他决定收林孝为徒,将这孩子带在身边教导。

林孝乃是半人半妖,有许多奇异之处。丹儿活着的时候,有她和祝槐在旁边看护着,各种异象都被遮掩了,但现在丹儿已死,祝槐也飘然而去。若是再留在林麓山身边的话,只怕就很容易被人看出端倪。

跟着吴解的话,来来往往都是神仙中人,林孝的那点奇异也就不算什么了。

“可是我不在的话,父亲一个人岂不是更加冷清?”林孝担心地问。

“我不冷清。”林麓山笑着说,“府里佣人很多,而且我还有不少志同道合的同僚,怎么会冷清呢?”

于是吴解离开长宁城的时候,就带上了三弟子林孝。

与此同时,他将二徒弟秦静秦勉之留在了林府。

秦静已经是先天高手,武功虽然不如乔峰,但江湖经验却超过师兄很多。有他在林麓山身边保护,吴解才能放心。

回到昭阳郡之后,吴解正准备选个黄道吉日,正式收林孝入门,却得到了师门的紧急传讯。

北方冰原之中有异象出现,速速带着几位炼罡师弟前去查探!

 第11章 踏霜雪兮

九州大地的北方,是广袤的草原;草原再向北,是冰冷的大荒原;荒原再向北,便是永远覆盖着厚厚冰层,寒冷到完全不见人迹的冰原。

相传这里绝大部分的冰亘古以来都不曾融化,只是在随着岁月慢慢积累。或许最初只是薄薄的一层,但现在已经是巍巍高山——在冰原和荒原之间,是冰雪累计起来的山坡,沿着山坡上去,才是冰原。

九州大地的气候很有规矩,越向北就越冷,大荒原的冬天已经冷得可怕,号称“一口吐沫喷出去,掉下来的是冰渣子”,冰原地区更是冷得超乎想象!按照那些追求刺激而不顾性命的妖兽猎人们的说法,在那鬼地方便是将一碗烧得滚烫的开水倒出来,也会一瞬间就冻成冰块。

想要在冰原活动,必须有先天境界的修为,否则根本就是找死。而且先天境界也只能在冰原外围活动,若要深入冰原内部,必须有更高的境界。相传只有修成仙体,有罡风护身、能出入青冥的飞仙,才能在冰原之中畅行无阻。

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传说罢了。按照青羊观前辈祖师们留下的笔记,即使炼罡修士,在冰原地区行动的时候也要十分小心,因为这里的很多东西对于他们都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不够小心的话,受伤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甚至常常有飞仙陨落于此,一生修行付诸东流。

当然,如果是凝元甚至于还丹境界的高人,自然就可以无所顾忌,想到哪儿就到哪儿。但那样的话,岂不就无法达到历练的目的了吗?

所以这一次来到冰原地区探查异象的,是以吴解带队的三位二十七代炼罡弟子。

吴解、安子清、易悌。

青羊观的炼罡修士自然远不止他们三人,不过其余的除了正在锦湖当代理龙君的骆瑜之外,就都是二十六代的护法弟子们。那些护法们要么是像三云子师叔这种资深家里蹲,根本不出门的,要么就是已经在冰原地区历练过了,再来也没什么意思。

按照安子清的说法,兵贵精不贵多,有他们三个就抵得上千军万马!不过吴解觉得三个人实在还是少了点,便特地先去了一趟十万大山,找到了正在专心修炼的离枭。

离枭是十多年前,吴解代友收徒,为杜馨收下的徒弟。它本是极其罕见的上古异种,天赋能力就是操纵火焰和冻气,这些年来又专心修炼大光明教弘道正法“大日光明诀”,不仅将一身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