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天书奇谭 >

第174章

天书奇谭-第174章

小说: 天书奇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是吴解这一番扫荡心魔,让不少修士都受了他的恩情,只怕等到仪式举行的时候,会跳出一大批人来阻拦呢!

现在就好多了,除了原本就支持大楚国的诸位修士,更多出了一批高手相助。此长彼消之下,那些心怀叵测的修士们或许就会选择静静地观望,不再冒险出手强夺气运。

毕竟……人总是要先活着,才能追求长生不朽的。无论可能得到的东西有多好,如果代价是自己性命的话,大多数的修仙者们是绝对不愿意的!

修仙者求的是长生,无论怎么样的好处,也不能跟这个终极目标抵触。连这个都不明白的人,定然过不了见性通幽的这一关,对于吴解这个等级的高手来说,连通幽境界都没达到的人物,不足为虑!

萧布衣并未施展法术,而是沿着法台的石阶一步一步走上去。法台很高,他的步伐不快,当来到法台顶端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到了傍晚时分。

他站在法台的顶端,将几件法器祭起,浮在周围,便向着吴解点了点头。

吴解得到了他的提示,提起真气,用法力将声音变大,犹如洪钟大吕一般,朝着周围传开:“今天的仪式,是要为我大楚国祈祷延续国运。此事重大,不容有失。吴某在此向这长宁城内外的诸位道友先打个招呼,无论你们是对大楚国有意见,还是和我吴解有私仇,都请不要在仪式举行的时候打扰。否则……事关重大,我也只有快刀斩乱麻,到时候便顾不上是否有恶意,是否当真,一出手就是你死我活!”

他的话语之中杀气毕露,犹如这阴沉沉的天色,叫人心中不安。

“若是对此有什么意见的,不妨现在提出来。我们可以约个时间另行解决,到时候无论文的武的,我接着就是。”吴解等了片刻,没有见任何人站出来,也没有听到任何人开口应答,点点头,沉声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当大家都没意见了。等一下仪式举行的时候,谁出手捣乱的话,那就手底下见分晓,各凭生死绝不留情!”

一阵寒风吹过,他的话音在寒风之中回荡,整个长宁城内外没有任何应答之声。

吴解当然不会就此松懈,但还是微微松了口气,向萧布衣点头致意。

于是萧布衣便举起了白色的长幡,幡上的布条猛地展开,化为一道百丈白光,从法台的顶端一直衍生到底部。白光之中,无数的文字一一浮现,字体各异,大小不同,每一个字都来自于不同的人,正是他得自一位同门前辈的人道之宝“红尘万字幡”。

红尘万字幡原本只是一件颇为低级的法器,无论材质还是威力都平平无奇,虽然能够契合布衣神相一脉的法术,却终究只是“契合”而已,效果颇为有限。但自从萧布衣成就炼罡飞仙之后,便借着为别人指点迷津的机会收集了不少材料,将它重新炼制了几回,使得威能大大增加,更借着准备这次仪式的机会,收集了数十万人手书的文字,如今这幡上已经有了几十倍于之前的人道之力,甚至于互相纠缠融为一体,化生出了几分灵智。

法器一旦生出灵智,那就是通灵之器,不仅威能大大增加,更拥有了成为法宝的可能。这红尘万字幡此刻展开,只听得无数众生喜怒哀乐之声从中流出,又有一股混沌浩瀚的力量油然而生,和整个长宁城暗暗结合起来,不仅将整个法台完全护住,更把它和整个长宁城、甚至于整个大楚国勾连起来。

萧布衣今天所要举行的仪式,说白了就是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将林麓山的气运转移和大楚国的国运勾连,然后浩浩荡荡的气运自然会流向正在枯竭的国运,根本无需外力推动。

等到万字幡上的白光完全定下来,萧布衣这才点了点头,举起了一支竹杖。

那竹杖青翠欲滴,仿佛刚从竹枝上面砍下来似的,连杖上的竹叶都充满了生机,洋溢着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在人间之中,这件法器已经颇具威力,但对于今天的仪式而言,它只是一次性的消耗品。它的任务,就是为仪式之中的众人补充生机,免得出现生机断绝的意外情况,影响整个仪式的进行。

竹杖缓缓飞起,散发出无数的青翠光芒,朝着整个皇宫落下。此刻皇宫之中的众人,无论是否参加仪式,都觉得一股清凉之意当头洒落,身体很快便舒坦起来,连一些往日的疾病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一轮施法之后,竹杖的光芒便黯淡了少许。但萧布衣全不在意,又祭出了第三件法器。

那是一枚玉印,大楚国的国玺。

这枚国玺在金色光芒的笼罩之下缓缓升空,与此同时,一股淡淡的紫气凭空而来,笼罩在国玺周围——这便是天运,是整个大楚国的气运。

看着国玺升起,早已准备好的众人便各自按照既定的计划行动。

只是片刻时间,皇宫内外已经亮起了一盏盏的灯光,无论皇室子弟、王公贵族、文武大臣还是贩夫走卒、士兵胥吏、仆役小厮……每一位大楚国的百姓都拿出了一盏早已准备好的油灯,将点燃的油灯捧在胸前,默默祈祷国家昌盛、国运久长。

此时天色已经黑了,从天空向下看去,整个长宁城中所有的亭台楼阁全都隐没在黑暗之中,只见一盏盏灯火从千家万户之中透出,仿佛满天星辰,连成一片。更有白光四射的百丈高台,映得空中光华渐渐变强的国玺流光溢彩、璀璨得犹如漫天星辰之中最闪亮的帝星!

一时间,纵然是心中存着敌意之人,也不由得为这景象感动折服。

万家灯火的背后是人心所向,而人心所向,就是天运,就是国运!

 第18章 意外之变

“好一个万家灯火!”当无数的灯火点燃的时候,坐在黑暗之中的朱权忍不住笑了,“吴解和萧布衣这两个人的确是有本事的!这借助人心凝聚气运的手法,用得还真够熟练的!”

他的笑容之中有几许追忆,却也有几分不屑:“可惜的是,人心从来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东西。你们想要借助人心凝聚气运,却不知道人心如水,国运如舟。水可以载舟,也一样可以覆舟!”

“要发动那个手段吗?”坐在他旁边的老君观大师兄低声问。

朱权摇摇头:“何必那么着急?反正我们的布置也已经做好了,现在就算我们什么都不做,一切也会自然发生……我们只要安心等待就是。”

老君观的大师兄点了点头。对于这位小师弟的谋划,他是很佩服的。过去的这些天,他和朱权一起行动,将朱权做的事情一一看在眼里。一开始,他根本就不明白朱权要干什么,但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他渐渐地看懂了,于是对于朱权就越发的佩服。

这位小师弟不愧是曾经统治南屏郡的王者,诸般谋划环环相扣,着实厉害!更难得的是这些谋划一旦完成,便不怎么需要外力推动。正如朱权所说,一切会很自然地发生,除非是有大神通者推算,否则谁都看不出半点端倪。

这才是最高明的手段!这手段,他望尘莫及!

“小师弟啊,这次的行动要是能够成功,你居功至伟!”他由衷地叹道,“大概这一趟回去,你就是本门的下一代掌门人了吧……”

“大师兄你过奖了,本门自有师长,未来如何,也是由师长们决定的。我们这些后生晚辈只要认真做事就行,下一代掌门人之类的事情……不是我们该过问。”

朱权的语气很平淡,平淡之中透出从容和自信。

他的话当然是在谦虚,如今的老君观虽然发展势头不错,可年青一代里面能够成就炼罡飞仙的总共也只有两个,未来的掌门人必定只能在他们之中选出。如今大师兄已经低头,这下一代的掌门人之位非他莫属!

他此刻的谦虚,只是做个姿态罢了。

就在二人说话之际,皇宫之中,法台之下,数百位皇家血统的拥有者已经排成了两排,每人都手持一盏白玉雕刻的灯盏,灯盏上有法力护着灯光,任凭夜风劲吹也毫不动摇。

在两排灯光之中,大楚国天佑帝熊洱和宰相林麓山并肩走过,走到了玉台的下面,各自站在一座玉石雕砌的小型法台之中。

当二人站上法台之后,萧布衣再次施法,只见两座小型法台猛地发出七彩光芒,然后二人头顶上便腾起了两股气运。

熊洱头顶腾起的是一股浑厚的紫气,这紫气是天运的象征。他为帝三十余年,深得人心,身上的天运厚重得犹如一座楼台,俨然差不多接近了中央法台的高度。

而林麓山头上腾起的是一股灵动的青光,青光象征着文运。他是天下最出色的才子,又是引领新时代的大宗师,头顶的青光不断升腾,犹如一株传说中的通天神木,不断地朝着天空生长,顷刻间就远远超出了法台的高度,直上云霄,化作一道光柱,仿佛要贯通天地一般。

萧布衣点了点头,继续施法。他将国玺祭在法台上空,以万字幡的人道之力相激,只见国玺上的紫光渐渐浓厚,紫光之中更有一片幽暗如镜,映出了长宁城内的万家灯火。

这万家灯火的倒影在紫光之中闪烁,每闪烁一次,紫光就厚重一分。

但仅是如此,紫光的强度比起熊洱和林麓山二人的气运,却还是差得很远。

“大楚国的国运已经衰微到了如此地步,真是可怜可叹!”不知何时来到长宁城,正坐在城楼上观望的苏霖叹道,“萧师弟又在强行难为之事……逆天改命这种事情,一辈子做一次还不够吗?”

站在他旁边的是一身黑衣的祝槐,她的目光并未看向正在施法的萧布衣,而是看向青光之下那个消瘦的身影。

“林麓山要死了。”她说,“而且……熊洱大概也要死了。”

“他们的寿元本来就要尽了。林麓山已经是风中残烛,完全靠着气运苟延残喘,气运一消,他立刻就死;至于熊洱……他或许还能再拖几天吧,不过也快了。”苏霖很平静地说。

凡人的生生死死,对于这位千年老妖来说,实在不值一提。人间王朝的兴衰,对他来说也没有任何值得在意的地方。

他从修炼有成到现在,已经快要一千三百年了,人间哪里有国家能够延续一千三百年!这些年来,他看过了许多国家的兴起和灭亡,早已看淡了一切。

现在对他来说,值得在意的除了对于长生大道的追求,就是对于占卜之术的热爱。

如果不是施法者是他的师弟,是世上仅有的几位能够和他探讨切磋占卜之术的友人,他甚至根本不会对这件事有半分兴趣。

对于这影响整个大楚国的仪式,他差不多是个完完全全的局外人。

但也正因为他是局外人,所以反而可以看到一些别人注意不到的事情……

“咦?”苏霖突然一愣,目光看向某个地方,“情况有点不对啊!”

“哪里不对?”祝槐疑惑地问。

苏霖手指了指,只见远处皇宫之中那些皇室子弟里面,赫然有两个人身上缓缓升腾起紫色的光芒。

“师弟上次来信告诉我,说这大楚国国运衰微,诸位皇子之中没有一个成器的。只能勉强选择了那个看起来不算特别糟糕的小儿子……可是你看,那个年纪最小的也就罢了,那个年纪最大的身上明明颇具气运啊!”

正如他所说,大皇子的头顶缓缓升起的紫气虽然远不如父亲那么浑厚,却也氤氤氲氲颇具气象,加上他身材高大,更映衬出这股气运的蓬勃之势。

和他相比,太子头顶的紫气反而薄弱很多,或许在总量上和他不分高低,但却散而不聚,完全没有人君应有的堂皇大气。

“这大楚国果然是要完蛋的样子,放着好端端的大皇子不用,偏偏要培养一个怎么看都不堪大用的小儿子……师弟他究竟在想什么?他人在长宁城,就该阻止这种事情发生啊!”

苏霖不满地嘟嚷着,他的话音自然不能传到萧布衣的耳中,但他所看到的景象,却也一样映入了萧布衣的眼帘。

大皇子的身上,竟然有如此强大的气运?!

萧布衣大吃一惊,差点心神失守。他急忙稳住心神,将精神重新投入施法。可念头却免不了朝着这个方向思考。

“不对啊!前几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明明还是不成气候的样子。身上半点气运都看不见,俨然是个庸人。可为什么这短短几天,他的气运就完全变了?”

大皇子的气运变了,他有人君之象了。

要放在过去,这当然是好事。可放在眼前,这却是极为糟糕的坏事!

举行仪式凝聚国运之后,皇帝的天运也要进行传承。而天运的传承是不以人力为转移的,必定要朝着有天运的人流去。

按照过去的情况,有天运的只得太子一人,那么自然没有问题。可现在却有了两个人!

若是等一下天运分散,这两人便都有帝王之相。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同时出现两位帝王之相的继承人,对于国家来说,非但不是好事,反而是极为糟糕的坏事啊!“嘿嘿,天下最坚固的堡垒,都是被从里面攻破的。”隐藏在黑暗之中的朱权已经感应到了自己留在大皇子身上的灵机被触动,忍不住笑了起来。

“我倒要看看,面对着一国两君的情况,你们准备怎么办?”

 第19章 四两千斤

面对着两个皇子同时身具有气运的情况,萧布衣苦恼不已,却也无法可想。

仪式已经举行,萧布衣身为仪式的主持人,根本腾不出手来做别的事情,甚至于——他连一句话都不能说,因为此刻他已经和整个长宁城的气运,乃至于整个大楚国的气运相连,此刻开口,很可能具有传说中“金口玉言”的特殊效果。

金口玉言,出口成宪,在外行人看来是好事,可对于内行人来说,却是避之惟恐不及的麻烦。

修行人最讨厌的事情,莫过于牵扯太多因果。而要说什么能力最容易牵扯因果,金口玉言绝对是首选,甚至于远远抛开第二名几条街那么远。

人生在世,谁不需要开口说话?一开口就惹麻烦,谁受得了!

自古以来,颇有几个不知道天高地厚,或者是运气不佳的修行者炼成了这门神通,结果他们不是因果缠身死得憋憋屈屈,就是痛定思痛修炼了闭口禅。而这些前辈之中,除了极少数果断将自己当成哑巴的大毅力者之外,别的几乎全都倒在了长生路上。

无论有多大的神通多厚的福缘,也撑不住一张嘴就惹出事来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