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清虚 >

第36章

清虚-第36章

小说: 清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恰其时又有首相商容、上大夫梅柏、赵启等上本立东宫,帝乙便顺势立寿王为太子,微子启与微子衍二人皆是贤明之人,知寿王比自己二人更适合为天子,也未有怨言,反而上寿王宫中祝贺,称自己二人定会日后会好好辅佐于寿王。
    等到帝乙三十年,帝乙因病而崩,托孤与太师闻仲,遂立寿王为天子,名曰帝幸,都朝歌。立正妻东伯侯姜桓楚之女姜氏为皇后,黄飞虎之妹为西宫皇贵妃,杨氏为馨庆宫皇妃,三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封黄飞虎为镇国武成王统领天下兵马,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第三卷 封神伊始 第十七章 西岐阴谋
     更新时间:2008…8…27 0:17:23 本章字数:2336
    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帝辛即位后励精图治,宏振商邦,为民造福,增光先帝。他鼎新革故,废除杀戮奴隶旧制,让奴隶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为国家创造财富。
    还改变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实行大规模的集体生产,开始使用耕牛,推广耕耘播种,雍土施肥,灌溉排水等完整的农业耕作技术,使国家的农业生产发展迅速。使商王朝再度复现中兴盛世,人民生活安定,四海诸侯宾服,深受百姓爱戴。
    为了显示国家的强盛,帝辛在朝歌营造了三道城垣,其中皇城城墙基宽五十丈、高约三丈、顶宽四丈。外环宽七丈、深两丈的城池。二道城垣面积达方圆而是多里;三道城垣从南门到北门的距离达四十五里,体现了当时一个邦畿千里的大国风貌。
    当时,东夷常常入侵殷商之地,搔扰掳掠庶民百姓,自武丁至帝乙等虽然多次讨伐,均未彻底制服。为了制服东南夷的搔扰,帝辛一改先君帝乙的征伐办法,注重用兵策略。
    以雄才大略,命天下各路诸侯选派武功高强的勇士,由黄飞虎率领到黎地进行大规模的演练,以向东夷展示其强大的实力,致使东夷面对强大的殷商王朝,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为了扩展疆土,帝辛还派太师闻仲和武成王黄飞虎率兵征伐八方,使疆土面积不断扩大。终使得四夷拱手,八方宾服。
    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有四路大诸侯率领八百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于东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镇诸侯领二百镇小诸侯,共八百镇诸侯属商。帝辛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百姓中有谚语云:“帝辛的江山,铁桶一般。”
    此时人们吃饭还是用手抓,帝辛觉得这样显得不文明,而且也不方便,便用木头做了两只细棍,用来夹住饭菜往嘴里送,觉得挺方便,便让宫中的人都这样吃饭。
    后来有大臣见帝辛用这种东西吃饭,回家后自己也做了一双,发觉相当方便,便让家里人全部用这个东西吃饭。
    然后,这种东西通过大臣家里的仆人,传到了民间,百姓闻听此物乃是当今天子所发明的,便争相模仿,慢慢的家家都开始使用这种,既方便又干净的东西,间接的减少了对于病毒的接触,使人得病的机会大大减少,却是一场功德。
    帝辛死后能成为星君之一,恐怕与这场功德也不无关系,虽然帝辛不是有意为之,但是那些免于沾上病毒而死的人,却是因他而受益。
    清虚自将上清大法传于宋天奇之后,便离开王屋山,四处游历。
    先找到两位弟子——孔宣和袁洪,考察他们修为的进度,而此时孔宣已然在殷商军中,体味杀伐之意,修为也是大进,已然突破大罗金仙顶峰,达到准教主的境界,成为这天地间有数的强者,不但在三代弟子中是头一个,在整个道门也是第四个准圣。令清虚大为欣慰。
    孔宣虽为清虚弟子,证道之路走得却是斩三尸之法,此时已然用本体斩去恶尸。
    袁洪虽不及孔宣进度快,但是也达到了玄仙之境。达到太乙玄仙的境界也是近在眼前。
    在游历途中,清虚到碧游宫,以及散落四大部洲各处的,各位师弟、师妹的洞府看了看,考察了一下他们的进境,再次告诫他们无事不要出门,免得沾惹了大劫中的煞气,坠入劫中。万一有要事非出去,也要广邀同门,以免遭遇不测。
    然后清虚就隐在朝歌,仔细观察辛受德的所作所为,从他小时候随闻仲学艺,到后面出征东夷等等一切都看在眼中。
    而帝辛继位之后所作所为自然也是被看在眼中,越看清虚越是纳闷,百思不得其解,以帝辛此时所做所为可以看出,帝辛乃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立志扬名万世,中兴殷商的君主,怎么会变成造宫室、建酒池、宠女色、囚贤人、害忠良的纣王呢。
    而且帝辛所犯的过错,和夏桀如出一辄,恐怕其中有些猫腻。
    就算是他到后面变得好大喜功,不愿听拂逆直言,和后世的唐玄宗一样。但是也不至于在女娲庙写出淫诗,惹怒圣人。
    这样的事就是傻子也做不出来,以帝辛此时所作所为,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傻子啊。而且以帝辛的为人,帝辛能以非嫡长子的身份,取代嫡长子微子启成为储君。想必帝辛确实有过人之处,怎么看都不可能是一个傻子啊。
    想那女娲娘娘乃是人族之母,乃是在人族中享受祭祀最早的圣人,帝辛不可能不知道女娲娘娘的地位,怎么会去在女娲庙题淫诗,这里面一定有问题,自己一定要好好看着,看帝辛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而此时远在西岐的西伯侯姬昌府中,为大商统领二百镇小诸侯,贤名远播的西伯侯姬昌正在和一人商议一些见不得光的事。
    “我姬姓源自于人皇黄帝之曾孙,五帝之一的帝喾,血脉极为高贵,不想却只能作为商朝的辅臣而存在,我数代先祖无不以推翻殷商,成为天子而努力。”“
    “这些年东夷、南蛮不断作乱,我以为我姬氏的机会来了,没想到那帝辛却是雄才大略,迅速将叛乱平复,而且殷商现在文有商荣、比干等人,武有黄飞虎等,我姬氏的大爷不知何时才能成功。”
    “我儿不必担心,我西周上下一心,迟早能得到机会,推翻殷商,建立大周。此时却还不是最好的时机,朝歌兵强马壮,百姓依附。又有正宫皇后之父,东伯侯姜桓楚,北伯侯崇侯虎为其羽翼,我西周暂时还不是对手。”
    那声音停了一下接着说道:“我西周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修养生息,招揽人才,训练军队,待时机一到就起兵反商。
    第三卷 封神伊始 第十八章 广招贤西岐大治
     更新时间:2008…8…27 0:17:23 本章字数:2419
    今天四级考试,发的迟了,还请见谅!
    “不过孩儿年龄也已经不小了,那帝辛也是贤明之主,在我有生之年恐怕是看不到我西周席卷天下,成为天下共主啊。”
    “孩儿好生糊涂啊!一代不成就等下一代,我姬氏为的是成为天下共主,且已经等了这么长的时间,不在乎多等一些时间,我就不信那殷商每代君主都是贤明之人。”
    “母亲说得不错,他殷商在明,我西周在暗,我西周迟早会找到机会推翻殷商,建立大周,我西周现在需要的确实是民心和人才,孩儿我现在就去发榜,招募贤人,只要其人有才,我便破格录用。“说完便走出房间,去发榜了。
    而房中只剩下一位面色坚毅的老妇,只听那老妇喃喃说道:“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你殷商确实家大业大,但也禁不住我西周百年时间慢慢渗透,只要我等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推翻你殷商,建立大周。“
    说完那老妇也走出了屋子,在走出屋子的一刹那,老妇立时变得面容安详、和蔼,如同邻家大妈一般,令人不禁心生亲近之感。正是闻名于后世的周之三母,太姜、太姬、太妊,之中的文王之母太姜。嘿嘿,可是又有谁知这闻名后世的贤人母子二人,实是心怀不轨的乱臣贼子。
    却说那姬昌自闻母亲太姜之言后便发榜招贤,声称只要有一技之长,均可前来,即使西周不录用其人,也会赠送金银离开。
    一时西伯好才之名传于四海,到西岐应征之人多不胜数,虽多为无能之辈,但也有一些在本国未曾得到重用,且有才能之人前去,如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辛免等人,皆是有大才之人,却被西伯所蛊惑,投入西周帐下。
    姬昌向众人询问治国之策,散宜生出班言道:“治国不过是治民,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要治下百姓衣食无忧,邦国自然安宁。所以依臣之见只要怀保小民,治国易也。”
    姬昌闻言问道:“那如何怀保小民?”
    散宜生答道:“臣自幼家贫,年幼之时,求得不过是每天能吃饱饭,隔数年能有一件新衣穿,如此而已,所以以己度人,微臣想这世间的百姓都应该是差不多吧?”
    “卿家的意思是?”
    “微臣的意思是,降低税收,让升斗小民能够休养生息,当小民能够吃饱饭时,自然无人会去作奸犯科,主上治下自然清平。”
    “那依卿家看来,这税收当为多少?”
    “微臣认为,当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无田和田少之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
    “这样是不是收的太少了?”姬昌想到自己还要招募军队,收如此少的税收,自己恐怕不够用,故虽知散宜生说的有理,还是有些迟疑。
    “微臣觉得已经不少了,就算纳九分之一的税,也已经足够主上宫室以及官员的用度,而且如此做还能在天下万民中彰显主上之仁德。”
    姬昌此时却是被散宜生一句彰显仁德所吸引,想到自己西周要起事,首要之事便是要获得民心,收九一之税,虽然使自己扩充军队的速度慢下来了,但是相比获得民心,这点损失也算不了什么。而且自己家中数代积攒下来的财富,应该能支持军队扩张所需的钱财。
    想到此处,姬昌便说道:“卿家所言极是,此事便交由卿家来办吧。”说完便转身出了大殿,向殿后行去,找母亲太姜商议此事去了。
    散宜生等人闻听姬昌真的答应了此事,不由大喜,认为自己等人确实找了一位为民着想的明主,却是不知,姬昌乃是被被散宜生最后一句向天下万名彰显仁德所打动。
    而散宜生在告别诸位大臣后,便匆匆回家。
    姬昌回到后宫便去找母亲太姜,告知太姜散宜生所奏之事。
    太姜闻言说道:“我儿此事做的极好,我西周数代积累,钱物不少,足以支持募兵。养兵所需,只要真能宣扬我儿仁德之名,就算少收一些赋税,也是值得的。这位散宜生也是一位人才,你一定要好好重用。”
    姬昌道:“儿知道了。”
    却说散宜生自得到姬昌首肯,开始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便日夜不停的开始操作此事,直忙的翻页顾不上吃,几乎是两脚不占地的在办事。而百姓闻听西伯实行“九一而助”的政策,皆是大呼西伯仁慈,且有不少他国百姓涌入西岐。
    一年后由于百姓的干劲十足,加上由他国涌入了不少劳力,西周今年所收的赋税不但未少,反而略有增加,姬昌闻报大喜,想到如此行事,不但增加了自己的仁德之名,赋税还未曾减少。更是吸引了不少他国百姓,无意间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削弱了殷商的实力,便立时升散宜生为上大夫,为百官之首。
    西伯侯姬昌减少百姓赋税之事传人朝歌之后,帝辛大为赞赏,发下诏书,称其为天下诸侯之表率,让天下各路诸侯都向姬昌学习。姬昌接到诏书之后,大笑不止,诸位臣下以为主上是为得到天子的称赞而高兴。
    却不知姬昌乃是为自己的大业,又前进了一步而高兴。因为这样一来,自己在诸侯中的威望会更高,以后取代殷商之时,遇到的阻力也会越少。
    而且帝辛见自己少收赋税,定会以为自己属下军队极少,有利于自己隐瞒实力,会更加的相信自己,自己能做的事便会更多。
    仅仅一件减少赋税的事,却让他得到了这许多好处,姬昌又怎能不高兴。而且帝辛的使者就在眼前,自己表示出高兴的样子,使者定会传回朝歌,奏明帝辛,帝辛闻听自己得到他的赞赏如此高兴,定会以为自己乃是大大的忠臣,对自己也会更加的放心。
    不能不说姬昌确实奸诈,如此简单的一件事,仅仅是得到帝辛的赞赏,也要将利益最大化,确实是无耻之极,奸诈至极。
    第三卷 封神伊始 第十九章 碧游宫详说封神榜
     更新时间:2008…8…27 0:17:24 本章字数:2431
    清虚自发现,帝辛并不像后世史书上所描写的那样昏聩、无能,反而是一位有才能的明君之后,便时刻注意着帝辛的一举一动,和被后世所称颂的周文王姬昌。
    自然姬昌的所作所为都未能逃脱清虚的监视,姬昌所说、所做的一切都被清虚看在眼中。待看到姬昌拥有数十位姬妾,还在阴谋反商之后,不禁生出了一种很荒谬的想法。
    周文王姬发在击败殷商,成为天子之后,是不是将自己父亲的所作所为都安到帝辛身上去了。不过此念不过在心中一闪而过。
    思忖良久,清虚还是决定上碧游宫一趟,好好和老师商议一下。这次的大劫若是没有老师的支持,单凭自己是无法帮助众位师弟渡过劫难的。
    想到此处,清虚便不再耽搁,直接驾起祥云向金鳌岛碧游宫飞去,清虚乃是准圣修为,所驾祥云自是极快。朝歌距离碧游宫虽是不知几万万里,但是清虚还是很快就到达了金鳌岛。
    上次清虚来金鳌岛,乃是为了考察,居住在金鳌岛的一众师弟师妹的修行进度,故不曾去碧游宫参拜老师通天教主。
    这次来到碧游宫乃是清虚自通天教主闭宫停讲之后,第一次来碧游宫参拜老师。
    清虚走到碧游宫前,看着宫门口贴着的那副对联:“紧闭洞口,静诵‘黄庭’三两卷;身投西土,‘封神台’上有名人。”不由想到“看来老师已然已然勘破天机,知道我截教但凡出山之人,都有可能成为封神榜上之人。”
    “而且有一些门人会被西方教收去,但是老师为什么不阻止此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