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蓬莱山语 >

第30章

蓬莱山语-第30章

小说: 蓬莱山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殛宇忙道:“我们不会说的。”
  
  顾殛宇觉得,比起出雲,夏冉烟要更让人心疼。
  他能想象,每当出雲偶尔发呆,坐在翡翠谷大大小小的池塘边,边幻想边轻轻问一句:哥哥,你在不在这里?
  冉烟就在她身边,无时无刻不陪伴着她。
  他能听到妹妹问“哥哥你在不在?”他多么想双手抱她进怀里。却只能伸手环住她,一遍遍让人心疼地说着我在我在我在,却无法做出任何能让她得到的回答。
  
  这么多年,冉烟是怎样寂寞地度过每一个日日夜夜?唯一的那个“她”也失去,他却还兀自背负着那个难以完成的使命。
  如果没有顾殛宇他们的到来,冉烟还要这样默默多久?
  不,即算顾殛宇他们知道,他也依旧只是默默背负。
  这样比较起来,水青倒是幸福许多。至少甘霖最后说,他其实一直都是知道的。并且哪怕知道对方不是人,也不嫌弃不害怕,只是分外珍惜跟你在一起的日子。
  对于哥哥,出雲已经错过了珍惜的机会。
  
  顾殛宇一行人第二天便启程西去,因而顾殛宇也没能有机会知道,在他认识出雲和冉烟的时候,出雲其实还是没有错过这珍惜的机会的。
  
  三个月后,夏出雲得了一场大病,差一点就要死去。
  夏父夏母把出雲背到谷外的时候,女孩已经奄奄一息,城里所有的大夫都不肯收她,怕她死在自家坏了名声。
  当时是一个云游此处的年轻大夫收了这个病人,他请所有人都出了房间,独自一人留在屋内救治。
  后来出雲终于被救了回来,只是从此,女孩的右耳再也听不到声音。
  
  翡翠谷里,青碧池边。
  女孩望着一池的清水,悠悠出神。
  她在昏迷神志不清时,曾一度感觉自己已经停止了呼吸心跳。身体慢慢变轻,似乎就要漂浮出床铺,随风而去。
  她能听到好多声音,但那些声音仿佛都离自己好远好远,她就像一个蹲在河岸边抱着膝盖看对岸繁华的小动物,睁大两只黑黑的眼睛,兀自孤独。
  但突然,似乎是有人推了她一下,让她重新跌回床上。
  周围变得好静好静,因而从右耳传来的耳语便清晰无比。
  一个男生轻轻地跟她说对不起。
  “对不起,哥哥最后还是没能一直陪伴你……”她伸出手想抓住他,她想要喊哥哥不要走,身体却动不了,声音仿佛哽在喉咙里。
  她想使劲。
  一个温润如玉的声音轻轻在她左耳边道:“你放他走吧,陪着你,他也累了。”
  出雲一瞬间泪流满面。
  她感觉的到,哥哥一直陪伴着自己。所以她会不断呼唤,所以她会怀疑。
  每当一个人坐在石头上看着水塘,她便觉得有人一直在身边守着自己,仿佛自己正依偎在某个怀里,那个人抚着她的头发,宠溺地对着她笑。
  但这一刻,她坐在水边。她清楚的知道,那个怀抱已经不在了,那个一直守在身边的人,代替她去了“很远的地方”……
  
  静静的山风滑过幽静的峡谷,谷里成百的翡翠彩池宛若琳琅珠玑,云海泛漫,山花明艳,芳草萋萋,灵石蕴玉。
  一只蜻蜓掠过色彩斑斓的池面,悠然落在了出雲的肩头,扇扇翅膀,仿佛飞得太远太累,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
  出雲全身一震。
  她仿佛隐约听到,从那早已失聪的右耳,传来了一声熟悉的呼唤。
                          
作者有话要说:原谅我已经在前两章把气氛毁得面目全非的情况下还坚持玩煽情。
不过现在大家应该总算知道,这个故事为什么叫耳语了。
其实最后就是想要有笑着流泪的感觉,不过我估计大家既没有笑也没有流泪……




☆、祭红(上)

  顾大少爷悠哉地躺在马车上小憩。
  他其实早就领悟到,不在颠簸中“死睡”就要在颠簸中“困死”。只不过在经过了多日的失眠后,顾大少才终于得以把这句话付诸实践。
  总之,顾大少经过多日的磨练终于习惯了马车上的生活,虽然马背上的生活要更加帅气一点,但比起坐姿,他更爱这种四仰八叉的不雅姿势。
  在这没有陆子瞻的岁月,既没有人数落他的姿势也没有人嘲笑他的不雅,顾殛宇乐得安然——除了一件事,黏着他不放的阎冠宇。
  炎君对于缠着顾殛宇一直保有很高涨的兴致,特别是顾殛宇一脸郁闷又求救无望只得妥协的时候,炎君总是一边奸笑一边大肆地开始吃顾殛宇豆腐。虽然他其实只是让顾殛宇觉得自己被吃了豆腐而已。
  所以顾大少之所以毅然决然选择睡觉,有很大一部分也是为了眼不见为净。
  炎君也就算了,最近连川君也是怪怪的。
  川君非实体,每每看书都是将书放在小几上,单手立在几上支着下巴,他垂下眼睛,长长的睫毛遮住了视线,就见书本仿佛是自动般一会翻过一页,不一会儿翻完了,书便轻轻合上飞入书架整齐地摆好,同时从架上飞来另一本摊开到原来的位置。
  顾殛宇常常想他到底是不是在看书呢?还是只是喜欢翻书而已?不过某次,当他企图确认这一疑问随意从架上抽了本书拷问川君时,对方不仅页码行数记得准确无误,连整篇生涩古文都背得一字不差,顾殛宇就只有默默把书恭恭敬敬插回书架上的份儿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为了证明,川君真的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
  但是!最近顾殛宇却发现川君会盯着一页书发呆,久久不见翻页。顾大少本来是靠着看川君翻书催眠的,因此川君每过一阵就卡壳一会儿让他十分郁闷,心里忍不住碎碎念,这世道是怎么了!连纯白如纸的川君都有心事了?这日子还怎么过啊!(顾大少啊你管的好宽,别人有心事跟你能不能过日子有半毛钱关系么?)
  他们一路小打小闹,就到了景德镇——正逐渐成长起来的“瓷都”。
  
  千年窑火,延绵不息。
  经过数十道工具精雕细琢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浴火重生的凤凰。
  
  顾殛宇记得鉴宝笔记中有专门的一章讲解瓷器,其中就着重提过景德镇。
  景德镇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九州。青花、玲珑、粉彩、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顾殛宇是那种典型的要他干他不好好干,不要他干的时候他反而干得尽是劲儿的人,此时大少爷正被勾起了兴趣开始拉着秦临逛街鉴定瓷器,当然还有从上集开始就化身牛皮糖的阎冠宇。
  街上有很多卖瓷器的小摊小店,顾殛宇一向认为真正的宝物都是流落在民间的,所以没有进店,而是沿街看着一个个地摊。
  正走完了最繁华的街道,三人在拐角处看到了一个与地摊老板争执不下的青年男子。男子看起来不过二十五六,蓝靛色衣衫外披一件低调的灰色薄纱,腰间的封带是普通的水蓝色,素雅的风格有几分似林君却更为清淡,但袖口间隐约露出的攀云纹绣,却是精致细腻,难掩华贵。
  青年似乎是看上了一件瓷器,却又因对方开出的高价而犹豫。想砍价,老板却是看准了这是位有钱的主儿,有些不依不饶。
  周围已经围了一些看热闹的人。青年似乎是不想引起注意,转身欲走,却被老板拉住了。他转回了身,疏朗的眉微微皱起。
  
  顾殛宇探头看了一眼,轻轻对秦临介绍:“是个压手杯。纹饰疏朗笔意自然,给人以清秀感。双勾填色,绘笔用小笔触,缠枝花卉有深浅不一的颜色,应该是永乐青花。”
  “那是说很好?”秦临问道。
  “也不是,要看是不是名家作品,永乐青花压手杯的仿品也还是很多的。”顾殛宇撇撇嘴,不过是不是仿品他就看不出来了,要“掂量掂量”才知道。
  炎君在这过程中一直没有说话,也没有乱动,只是默默站在一边。
  顾殛宇答完秦临的话,便发觉阎冠宇的不对劲,转过头问他道:“你怎么了?”
  炎君往后退了一步,突然原地消失了,顾殛宇听到他在心中道:“我们快走!”
  顾殛宇更奇怪了,什么东西能让我们霸道得就快无法无天的龙神惊恐到要立即不战而逃?
  他眯起眼睛扫视了一圈人群,视线跟着炎君落在了摊前的青年身上,青年此时也仿佛感觉到了什么,回过了头。
  他看向顾殛宇的眼神似乎有些困惑,但随即,便惊讶得微微张开了嘴,轻声道:“阿炎?”
  不等顾殛宇从这个亲昵的称谓中回神,青年男子便笑得春回大地:“别躲了。你的味道,化成灰我也认得!”
  顾殛宇似乎有些明白了——不是敌人,就是情人!看这笑容,后者的可能性果断的占大比重。
  炎君在心里对顾殛宇道:“别理他,快走!”
  顾殛宇叉腰站定,内心桀桀怪笑——这么好的机会折腾炎君,不利用白不利用!
  炎君磨着牙:“亲爱的殛宇,你晚上还想睡觉么?”
  顾殛宇的斗志昂扬瞬间在风中凌乱了,他绝对相信炎君可以让他一晚上都不得安宁!他弱弱地回了一句:“其实他笑得挺真诚的。”
  炎君道:“他是又善良又诚实的好孩子。”换了口气又接到,“不过,恐怖的是他的后援团……”
  顾殛宇道:“我最后问一个问题就走。”
  “那你快问!”
  “他是你的旧情人?”
  “……”
  
  最后顾殛宇还是在炎君的威逼利诱下甩开那青年溜走了,连秦临都没来得及拉上。青年被小摊老板牵制住,甩起来并不太麻烦,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他们被另外的人跟上了。
  跟在他后头的是个老头,似乎刚刚就站在顾殛宇和秦临的后面。
  顾殛宇直觉自己就快要迷路了,只好停下来问道:“你是要问路的么?”
  老头挺了挺腰板,似乎很不满他这个问题,唬道:“咄!我陶公在景德镇混了一辈子了,这里每条路上几块砖我都知道!还会不认得?”
  顾殛宇从善如流:“那这条路有几块砖?”
  老头顿了一下,突然喝到:“这条路是泥路!”
  顾殛宇摊手:“我以为你忘了……”
  老头呛声:“咳,老头我记忆力还没坏!”
  顾殛宇道:“不过这好像跟记忆力无关,跟视力有关……”
  老头火了:“你这个小兔崽子!光天化日之下欺负老人!”
  ……“光天化日”?顾殛宇想说,其实欺负老人和强抢民女并不是一个修辞等级的。不过他斟酌了一下,终于选择虚心求教:“那您让我问个路吧……”他抬头四顾,“我觉得我大概迷路了……”
  
  顾殛宇在送老人回家的路上终于搞明白了老人跟着他的原因——那个青花压手杯是老人仿制的作品。他听到了顾殛宇的评价,便想问问他有没有看出来那是仿的。
  顾殛宇当然很“识时务”地否认了。
  到家的时候老人锤着顾殛宇的背笑道:“其实那是我很早时候烧的东西了!其实我是不在意你看不看的出那是仿品的,我现在早放弃青花转而研究单色釉了!”
  老人手劲很大,顾殛宇被拍得直咳嗽,只得陪着傻笑,心说你要是不在意你跟了我几条街是为了搭讪我么?
  
  老人似乎听说顾殛宇没看出那是仿品后心情大好,一副神秘兮兮地表情道:“我告诉你哦,我现在在烧‘祭红’。”
  祭红?
  那就是红釉瓷咯?……那可,真是有点难度。
  顾殛宇上下打量这个衣着褴褛浑身散发丐帮长老气质的古怪老人,丝毫无法将他和“制瓷大师”或是“民间艺术巧匠”等一类仙风道骨的词语联系起来。
  红釉瓷历来都是瓷器中的名贵品种,备受人们的珍视。永乐年间烧制的鲜红釉和宣德年烧制的宝石红釉,都是红釉家族中的代表产品。
  红釉瓷主要用于宫廷祭祀,因此也被称为“祭红”。
  “祭红”红而不俗,鲜而不艳,色调静穆、凝重,宛如霁云红霞,因此又被冠以更有诗意的名字“霁红”。
  但“祭红”瓷器之所以名贵,除了它的光泽颜色俱佳外,更因为它“千窑难得一宝”、“十窑九不成”。要烧制这样的东西,除了人力物力、极高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
  老人自称陶公,其实他的本名并不姓陶,只不过烧制了大辈子的瓷器,被“陶工陶工”叫的多了,真名反而忘了。老婆孩子早他一步走了,收过几个徒弟,但都在烧制祭红的一次次失败中打了退堂鼓,其实是挺可悲的一位孤寡老人。
  
  但陶公似乎从不认为自己的生活没有了希冀。
  此时他正拉着顾殛宇非要带他去看看自己要烧的“祭红”。
  “我看你小子很有学制瓷的天赋,要不要考虑考虑拜我为师?”陶公把顾殛宇一路拖到了窑口,热气冲得顾殛宇有些睁不开眼,阎冠宇倒是一脸享受的在一旁现了身。
  “其实我觉得我挺瘦弱的,应该走文人骚客的路线……”顾殛宇小声道。
  陶公一拍他的肩膀:“大男人家的学什么小姑娘玩风骚!你明明浑身都是陶的味道嘛!”
  虽然骚客和风骚只差了一个字,不过意思可是相隔十万八千里……况且陶是什么味道的?你是说我浑身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么?话说我已经离开陆子瞻很久了……
  顾殛宇思考了一下,才想起来,他说的应该是火的味道。
  老人一辈子跟窑火打交道,当然会觉得他身上那股炎君的味道很熟悉。
  顾殛宇在心理调侃炎君:“原来你浑身释放着的是‘夕阳红’牌吸引力呀!”
  炎君道:“所以要吸引上你还得再等几年?”
  顾殛宇再接再砺:“不过你的旧情人看起来满年轻嘛!”
  炎君淡然道:“那小子怎么着也有四千多岁了吧……”
  “……”顾殛宇努力说服自己,三不五时地见到千年老怪只能说明千年九州传说无限,绝对不是因为他点儿太背。                        
作者有话要说:过度段。。。
其实也是铺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