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锦_沐非 >

第42章

帝锦_沐非-第42章

小说: 帝锦_沐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一句一出,方宛晴顿时气馁,方才兴师问罪的念头顿时冰消融解,她心中忿忿,暗念道:恶人自有恶人磨,但愿那寻仇的再找上你们父女……
    她涨红了脸,咬着牙,黑浓的眼睫下,一双斜飞的凤眼下死里剜了皇后一眼,恨不能把她从那珠帘玉座间拖下——
    大家走着瞧!
    皇后怡然一笑,端茶送客道:“来人,送方婕妤回去!”
    目送着几个健妇半押解地送走方宛晴,她连冷笑都收了起来,暗忖道:这一家子都颇不安分,这么上窜下跳的……
    想到这次纵火,她心中又是紧:到底是谁做的呢?
    …
    “皇上……”
    宝锦望着皇帝久违的身影,不禁红了眼圈,哽咽着喊道。
    着了冰苍云锦的身影,比前些日子更为消瘦,面容也略带出憔悴,却更加冷峻摄人。
    她望着这般憔悴模样,心中涌出一道莫名的酸涩,好似是歉疚。
    为了挑起云时和皇帝的互相猜忌,她早就定下这个“主弱臣强”之计,让皇帝面对天朝水师的强攻,却让云时长驱而入金陵。
    换而言之,即使皇帝再为英明,他也将遭到重挫。
    如今眼看着他满身风霜,眼角都带着淡淡疲惫,宝锦心里却是咯噔一声,带出些痛来。
    “你平安无事,总算是这几日唯一的好消息了。”
    皇帝有些忘情地上前,却终究抑为淡淡一句,关切之意,于溢于言表。
    云时在旁听着这话,只觉得芒刺在背,他上前参见,皇帝却笑容和煦,深深道:“你很好……”
    云时正待再说,却听皇帝冷声道:“那一对狼狈为奸的兄妹何在?”
    第一百十九章魅惑
    月光从殿外遥遥而入,被粗暴推跪在地的女子挽了挽残破的裙裾,微微昂起头来。
    雪白的肌肤从缝隙中隐隐可见,长发纷乱地生落在裸露的长腿上,乌黑柔顺,仿佛是月光与夜色织成的头篷。
    “妾……唐国琅缳,见过万岁。”
    声音也在颤抖似的,黑沉沉的瞳孔仿佛幽潭,深不见底——那是说不出的凄婉神韵。
    皇帝不为所动,冷笑一声道:“郡主大名我早有耳闻!”
    琅缳听他语气不善,心知他已听过那“乱伦”的谬谈,她果断抬起头,雪白的脖项线条优美,几乎拗成凄然一线——
    “人言可畏,妾也无话可说。”
    说话间,殿外隐隐传来急切的呼喊,仿佛是谁要硬闯进来,又有人高声斥骂着。
    是皇兄的声音!
    琅缳的脸色一变,皇帝抱胸冷笑道:“唐王如此在意郡主,真是兄妹情深!”
    琅缳再无退路,她一咬牙,抬起头道:“我素闻陛下乃是明君,今日一见,不过如此!”
    “你大胆!”
    一旁的云时沉声斥道。
    “陛下妄听偏信,言下之意,是妾身与亲兄长有逆伦之行……若真是如此,这又是什么?”
    她猛的掳起罗袖,雪白玉臂下嫣红一点,显得晶莹剔透。
    是守宫砂!
    皇帝与云时一齐楞住了。
    她凄凉的笑声回荡在殿中,久久不散,“我兄妹二人自小失亲。相依为命,这唐王的宝座不知受多少叔伯地凯觎,他们不知编派出多少耸人听闻的事。说得如此不堪……”
    定锦在旁冷眼观望,见她哭得梨花带雨。肝肠寸断,又听她说得如此恳切,心中暗道厉害。
    琅缳这话说得滴水不漏。却是真假掺半。
    她自忖智谋无比,一直给唐王陈谨赞画谋划。可算是南唐真正的决策者。兄妹俩彼此信重,出入内闱而不禁,这才有了兄妹暧昧乱伦地传言。
    她如今舌如簧,倒是把所有事情推得一干二净。
    果然皇帝面色稍霁。却又皱眉道:“朕的宫宴之上,那些毒门刺客。听说乃是你网罗而来……”
    他声音凛然,想起那一次地凶险,至今仍是余怒未消。
    “确实是妾身所为。”
    琅缳居然供认不讳。
    趁着皇帝的剑眉没有凝聚起怒气,她婉转说道:“妾为南唐之人,自会为国家鞠躬尽瘁,所谓各为其主,万岁若要问罪,妾身只有领下。”
    好一招以退为进!
    宝锦几乎要鼓掌称赞了。
    “这且不说,你又派人来凿船绑人,将朕身边人挟持而去。”
    皇帝看了一眼宝锦,见她气色尚好,并没有受什么为难,这才稍稍敛了怒气。
    琅缳美眸幽怨,望着宝锦和皇帝两人,禁不住又红了眼圈。
    宝锦轻叹一声,虽然不愿,也只能勉强笑道:“郡主先前是有胁迫之心,不过她后来与我畅谈,也觉得万岁乃是天命所归,抵抗是毫无意义的——她待我以上宾之礼,我也没吃什么苦。”
    皇帝冷哼一声,只觉得一阵懊丧——面对这哭哭啼啼地柔弱女子,他原先蓄积的威怒,全然无法发出,犹如一道铁拳打在软蓬蓬地棉花上,空荡荡地不着力。
    杀了这纤弱低泣的女子,还是……?
    他正在沉思,却听宝锦扑哧一笑,在沉重气氛下,显得非常日突兀。
    “琅缳姐姐生得这么美,万岁就不要太过计较了——反正我也没受伤,不如,由姐姐给万岁吹奏一曲,权当赔罪如何?”
    云时一听这话,急忙使眼色制止——今日阶前问罪,并非私怨,而是国事,玉染贸然插嘴,实在太不知进退了!
    果然皇帝面色一沉,冷冷瞥了她一眼,喝道:“这里没你什么事,可,退下!”
    宝锦盈盈大眼中露出难堪的泫然,水气蒙蒙,咬唇不语,裣衽转身而去。
    “你会吹笛?”
    皇帝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在空阶碎琼地宫阙中恍如一梦。
    “略懂一二。”
    琅缳的声音空蒙清幽,仿佛从山间涧中而来,又仿佛瑟缩发颤。
    “罢了……那你去教司坊吧!”
    皇帝却没有令她吹奏,他地眼角都仿佛染上了倦然,轻挥袍袖,漫不经心地说道。
    云时于是建议道:“万岁多日疲倦,还是早些歇息吧!”
    金陵陷落,自唐王之下,尽数被擒。
    陈谨率宗室大臣百余人,白衣散发,跪于阙下请降。
    皇帝于明德楼上受礼,赦众人性命后,令尽数随军北迁,顿时哭声四起。
    唐国后宫之中,已是宫破人散,所有的姬妾姹嫔娥,全数被羁押幽禁,倒是徐姨妤和宝锦暂时盘桓于此。
    琅缳经过层层禀报,终于见到了宝锦。
    绣楼之上,流蕙湘绣辉映,柔美旖旎,乃是神仙香闺,梦中幻境。
    “宝锦殿下,真是好清闲哪……我这绣楼小榭,不知能不能入您的法眼?”
    宝锦含笑而立,“郡主这是在怪我了?”
    她看了眼琅缳眼底的不安,继续道:“那日的情形你也看到了,我可是向万岁举荐了你的才艺,可他是个愚木疙瘩,不懂得怜香惜玉,我又能如何呢?”
    琅缳听她说得诙谐,不禁轻轻一笑,绝美笑容随即化为狠戾,“殿下可是答庆助我入宫的!”
    第一百二十章参商
    “圣意如此,我又能怎样呢?”
    宝锦无奈劝解道:“幸好天无绝人之路,到京城后,我们再慢慢从长计议——教司坊也能接近帝阙,我不就是从那里调来的吗?”
    琅缳深深看了她一眼,“希望殿下言而有信……”
    “我知道……不然你就要把我的身份捅出去,来个玉石惧焚。”
    宝锦轻巧地摇着绣扇,上面的红宝坠饰熠熠闪烁,“我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的,郡主就请放心吧!”
    “如此,就拜托殿下了……”
    美人翩然而去,只遗下暗香渺渺。
    一旁服侍的季馨不禁担忧道:“殿下,这是养虎为患啊!”
    “我知道。”
    宝锦沉静端坐,眼中光芒一盛,“我直截了当地向皇帝推荐,看似是在帮助琅缳,可依着皇帝的脾气,越是过程平淡的,他越是意兴阑珊,所以他根本没有召幸琅缳——你以为我真会把这煞星妖女弄到御前去?!”
    季馨一楞,顿时佩服得五体投地——
    “殿下对皇帝的性子摸得透彻,实在是厉害!”
    “厉害不厉害,还要看将来——若不将这隐患除去,今后更是举步唯艰。”
    宝锦面有忧色,沉沉答到。
    皇后这一阵气性很是不好,她对下人素来思恤,就是再大的脾气,冷冷瞥一眼,叫人汗流浃背,也就撂开手了。
    唯其如此,却有人私下窃议,宁可挨一顿扳子,也不源被她盯上一眼。
    寓意平安的碎瓷茶盏宛如莲花,在纤纤玉指中绽放。
    “你是说——那个‘东西’,居然凭空不见了?!”
    平淡清漠的声音,却仿佛九天之上的天雷,凝而不发,惹得人心中无限惊悚。
    何远的鬓角掉下一滴汗,偷眼看见皇后唇边那一道冷笑,于是俯首更底,不敢抬头。
    他刚刚接到江州那边的消失——火灾之后,族中清点事物,却发现皇后名下的密室被撬,有一个物件不翼而飞了。
    皇后心中惊疑不定,洁白尖利的指甲几乎要刺入金丝楠木扶手中,“好得很哪,一场祝融之灾,却居然有这样的内幕……我们统统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了!”
    “为臣马上派人封锁附近州县,逐户清查!”
    何远惶恐急道,擦着额头上不住的冷汗,心中暗暗叫苦。
    方家乃是皇亲外戚,非比寻常,主宅中央也有内廷的青曜卫守护,如今出了这等事,他也难逃其咎。
    “对方所谋非常,早就飞遁而去,挨家挨户搜查,也不能找到什么,只是平白扰民罢了!”
    她沉吟片刻,终究不甘心地说道,何远见她如此,乍着胆子,试探问道:“微臣斗胆,想问娘娘,那东西到底是什么模样?”
    长久的死寂,皇后低头无语,殿中的空气好似凝带。
    直到何远跪得膝盖发酸,才听到耳边飘来一缕清音——
    “是一个黑匣子,大约有这么大……”
    皇后比划着说道,却终究顾忌着什么,没有说出其中之物。
    “此事我不欲广为人知,你要内紧外松地继续寻找,查到线索,不惜一切代价给我取回来!”
    皇后的声音带着杀伐绝断的铿锵冰冷,何远磕头道:“微臣一定尽心!”
    “你办事虽然偶有偏差,但还是信得及的……你去吧!”
    皇后微微叹道:“如今真是千头万绪,按下葫芦起了瓢,竟不让我有一刻消停……万岁马上凯旋归辇,又要一片忙乱。”
    她想起自己的丈夫,心头一阵欣慰,然而又想起那千里追随的徐婕妤,顿时黯淡下来,再想起皇帝为了她的泪颦楚楚,居然对自己严词训诫,心中又是一痛。
    她掩饰似的理了理鬓发,纠缠在指尖的,竟有一丝半截灰白,她心中酸楚,去仍是姿态端严,低声缓缓吩咐着。
    晨光透过描朱绘紫的鲛纱,照入这空寂殿中,何远忽然觉得那玉座之上的皎美女子,身影带起无边清寂,有着平素没有的软弱感。
    他慌忙低下头,不敢在看,只是磕头退出。
    冷冷清清的大殿里,只剩下宫裙盛装的皇后,她环视着冷清空寂的周遭,忽然微笑起来——
    “真是不可思议啊,我殚精竭虑,所得到的,居然只有这冰冷空旷的一片……”
    她的微笑声无比悦耳,却居然带起了无尽诡谲,回响在这一殿繁华中,仿佛是一个永不消散的梦魇。
    “皇后殚精竭虑,所得到的,不过是椒房空殿而已。”
    辰楼主人抿嘴一笑,很是写意地将匣子盖上,从那缝隙中,隐约仍有珠光射出。
    “一啄一饮,自有天定。她种了这个因,就得咽下这个苦果。”
    她静坐水边,悠闲而不羁,将匣子交于身后从人,便持起钓竿,漫待水波涟漪。
    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染湿了她的素衣,惟独那厚厚的面纱,仍是垂落鬓边,流苏精美,轻轻颤着,看得出是名家手笔。
    一条鲤鱼从水中一跃,咬出了钩,金色的鳞光一闪,仿佛是画中的景致。
    她并没有收竿,只是静静的坐着,雨幕中,脸侧的线条那么清晰干净,没有悲喜。
第121…125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回京
    龙舟浩浩荡荡凯旋而归,沿岸的百姓都在为之欢呼——天下一统指日可待,太平富庶的日子仿佛在眼前闪光。
    俗话说,宁为太平犬,不做离乱人,庶民的心愿,不过如此简单而已。
    皇帝一行离船登岸,文武百官齐聚谒迎,岸边良善亦焚香悬采,扶携俯伏。
    御驾登岸之时,黑鸦鸦一片跪迎,明亮的日光照着皇帝,略微黑瘦了些,那峻刻的剑眉却越发飞扬,他的心情仿佛不错。
    但也只是仿佛而已,当云时率众登岸那一刻,雀起的啧啧声四起,然后便是山涌海啸一般的欢呼声,有多舌而消息灵通的,已经在绘声绘色地讲起这位白袍儒将千里直袭,取金陵入探囊取物。
    皇帝周围的气氛沉凝下来,他静静谛听着辇车外的欢呼声,露出了一道寒薄的冷笑。
    宝锦单手托腮,静静地望着他,“万岁为何发笑?”
    “朕是在笑吗?”
    皇帝瞥了她一眼,笑容越发莫测。
    宝锦不禁莞尔,浑不怕死地说道:“当然,而且,笑得很是不善。”
    皇帝一怔,随即,笑得仰倒在坐垫上。
    良久,他才收敛了笑容,眯起眼,看着帘外的热闹场景。
    “你心里一定在想,朕是妒忌自己臣子的才华和功绩,所以才如此不悦。”
    他一语道出了众人私下揣测的内容,如此平心静气,倒也雅量非凡。
    谁知宝锦微微一笑。“谁若这么认为,那他才是有眼无珠。”
    “你这是逢迎,还是安慰?”
    皇帝无谓地笑道。看到少女拂然恼怒的颜色,这才霁颜笑道:“是朕出言无状。你继续说吧!”
    “万岁与云将军皆是一时俊彦,可惜,你们这一次地运气。却有天壤之别。”
    “犹如楚汉之争时,项王于巨鹿遭遇强敌。虽是惨胜。却已是殊为不易;而刘邦却因关中无人,轻巧地长驱直入——万岁和云将军这一次,却也很是类似。”
    宝锦望了他一眼,诚心诚意道:“可惜世人通常以表象论成败……不过以万岁的豁达心胸。本也不会在意这些愚夫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