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青春 >

第19章

青春-第19章

小说: 青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寒接受媒体独家专访

我是顶尖的文化人,可是还这么穷
韩寒有名,但似乎他的名气并没有为他带来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多钱。摄影?NAN

“接受少量专访,原则上不接受当面采访”,韩寒博客上挂着这么一条拒人千里的公告,给他发短信约当面采访谈新杂志,第一条没响应,再发让他给个话,他便爽快答应安排了,出乎意料的顺利让人怀疑做了主编的韩寒是否性情大变。
访谈约在浦东新区韩寒新办杂志的办公室,这是一个保安森严的小区,几经周折才得以放行。新杂志办公室是一个套房,月租一万元,进门是大客厅改造成的办公间,右边第一间是个简单的摄影棚,韩寒常在这里拍照提供给媒体。再往里是韩寒的个人办公室,两张活动沙发并排放在办公桌前,桌上有三四盆盛开的绿色植物,计算机旁散落着一些纸张,不出忙碌痕迹。
韩寒不在,他去天马山替所在车队试新车了,他又搞错时间了,这大概就好比他又睡过头错过了一次开会或者颁奖,我们约好在天马山看他试车的帅样。到达天马山时,韩寒正一个人驾驶着装了新引擎的新车在车道上狂飙,突然间浓烟从车身冒出来,现场工作人员拿着灭火器翻过栏杆冲过去,在众人惊呼中车继续行驶了几百米在距离人群较近的地方停下来。韩寒穿着黑色T 恤衫从车里出来。有人喊道,看,我们韩爷多镇定。
他从冒着浓烟的车里走来,有点得意地跟大家解释,知道我为什么冒烟了还要跑那么远吗,因为我想在距离休息台最近的地方停下来,这样走过来比较快些。这又印证了采访过他的同行对他的印象—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你越正经他可能越不正经。你吓得惊魂未定,他偏轻描淡写。
今年劳动节当天凌晨,韩寒在博客上贴出了杂志征稿启事,除了引起轰动的稿酬标准,还说明了杂志定价16 元,首印32 万册,其中30 万册是普通版本,2 万册是创刊号的纪念版。
除了被外界高度关注的这本文学杂志,韩寒还在筹备另一本与万榕书业合作出版的文摘类杂志。问他有没有准备好做一个体制内的主编,他不屑一顾的劲头立马又上来了,他批判体制的标准是捉摸不定的,新杂志不会按照体制内的杂志来操作,他会由着性子来做,自己也没打算做一个体制内的主编。至于风险,能生存下去就继续,不能继续也不会觉得遗憾。

绝不搞小圈子内部刊物
新杂志是一本有观点和立场的文学杂志,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多“敏感内容”,也没有之前传言中说的向徐静蕾、王朔这些人约稿,会有韩寒个人的小说连载,但这个小说还只写了一百字。
南都周刊:新杂志是一本什么样的杂志?
韩寒:事实上这是一个文学杂志,因为根据现有的能力,我也没有办法做新闻类杂志。中国有这么多新闻类的杂志,在现有的氛围内,他们做得不算差。做新闻类的杂志要很大的班底,要很多钱,而且按我的性格,很容易被枪毙掉了。所以其实我还是想做一个文艺偏人文一点的杂志。
南都周刊:你这么爱发表意见,所以有人说韩寒来做主编,刊号的申请可能会成问题。
韩寒:大不了就用书号,做成杂志书,实在不行就连“号”都不用了,自己画一个书号、刊号呗。其实这个杂志我个人觉得没有多少敏感的内容,只是在走一个流程,只是这个流程走得稍微慢了一些。
南都周刊:路金波说杂志约了很多大牌的稿子。
韩寒:的确有些大牌,或者说是我比较欣赏的人。他们是交稿最快的,质量也是最好的。相反的是投过来的稿子质量很一般。但我又不能全部用大牌的稿子,不然就成了一个圈子的内部交流了,我其实希望很多东西来自投稿,但互联网这么发达,人才很难被埋没的,真正有才的人即使发个帖都能够混出来了。
南都周刊:之前听说有向徐静蕾、王朔这些人约稿。
韩寒:都没有。因为我不想做来做去又做成一个内部的小圈子,那是很不大气的一件事情。
南都周刊:新杂志会不会有你韩寒的专栏?
韩寒:会有我的小说连载,但不会有我的专栏。我并不想把这个做成那种粉丝团的内部刊物。
南都周刊:会用你自己的照片做封面吗?
韩寒:不会,这本杂志不是个人的,我并不想靠个人影响力来吸引读者。我不希望杂志的作者模仿我,那样杂志活不成,杂志主编应该只是决定趣味,有一天我不做这个主编了,它也能活下去,靠个人影响力杂志活不成的,我不想做成很个人自传风格的期刊。我韩寒哪天吃了个饭啊,哪天开了个车啊,这些都不会出现。这就是一本很正经的杂志,我就是一个主编的角色。以后也许会有人物做封面,但绝对不是我,我还不够资格上这个封面。
南都周刊:什么样的人有资格?艾未未这种?
韩寒:其实是谁或者不是谁都不重要,因为中国也就那么点人。
南都周刊:约稿与投稿的比例怎样?
韩寒:开始是一半一半,以后会增加投稿的比例。如果我的标准低一点,可能很简单,随随便便十几万字,也是可以做出来,而且有时你用的稿子越脑残可能越好,读者未必和你在同一个审美水平上。
南都周刊:你所说的“欣赏的人”,是指哪些?
韩寒:这个要等杂志出来后再具体说,其实我个人特别不喜欢看杂文,当然我是写得很好的。杂文在计算机上看一两篇还行,但是如果一直看会有怨气,阅读感会很差。我个人会比较喜欢看幽默的、文笔好的东西。虽然这是一本文学类的杂志,但我希望能够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而且现在新闻类的有专题的杂志,有新闻没有文学性,文学类杂志又是被动接受投稿,缺乏自己的观点。
南都周刊:稿子如果达不到你要求的水平,你怎么保证正常出版?
韩寒:事实上,我倒是从来没想过一上来就到什么高度啊。我主要想在第一期时能形成一个相对明晰的方向,所以会比较慢,后面的那些我们已经在做准备了,你现在叫我出第二期第三期,我也都有稿子了。出版周期我希望是月刊。如果不是用刊号而是用书号的话,爱什么时候出什么时候出。30 天,35 天,42 天,都有可能。我当然也有能力去做月刊,只是我希望做得更好。现在市面上那些多见的文学杂志,以我一个人的力量都能做得更好。
南都周刊:一个人做一本杂志?
韩寒:是啊,打个电话约稿,要中篇还是要长篇,很简单啊。现在的文学类杂志,做得不好,老气的太老气,新的那些,又起一个不好的作用。现在的世界是很现实,房价那么高,很多人的理想都变成了有一套房子,女的都变成了嫁一个多金男,所有社会理想都变成了这些,那你的杂志还宣扬这些,很不好,你需要有个理想,可能是你工作几个月花钱买辆摩托车,想去周游中国,开到俄罗斯??我觉得现在年轻人都没有。
南都周刊:你说的新的这个是不是指郭敬明的《最小说》?
韩寒:嗯??不点名了吧。
南都周刊:意见分子韩寒却要做本文学杂志,跟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啊。
韩寒:大家想象的是什么样子呢?对我来说这些都不重要。哪怕我把它办成一本漫画杂志,一本汽车杂志,都不重要。而且不仅是你们的想象是这样,我相信大家都是这样想象的。但如果纯粹是这样做的话,杂志的可读性会非常差。你必须把这些东西说得有意思才可以,如果你都是杂文,说政府这个差,那个差??一年240 万字都是说这些,就太不好看了,太多怨气。我是说要做得聪明一些,好玩一些,太直白的东西是不好看的。我希望这本杂志有阅读快感,能够让人阅读下去。
南都周刊:你认为国内的杂志有阅读快感的有哪些?
韩寒:国内的杂志只有阶段性的阅读快感。就是一篇两篇可以。国内的文学杂志基本都没有阅读快感,所以我希望文学类的杂志当中会做得更好。
南都周刊:另一本要做成高端文摘,是什么样的?
韩寒:我不会抢其他媒体生意。比如你们南都周刊,如果你今天出,我后天摘录你们肯定不高兴,但是如果从去年的稿子中找出好的稿子,给你们很高稿费,肯定很高兴,因为没抢你们市场。我摘的东西没有那么有时效性。现在百度百科中关于我的数据也不是我提供的,我个人没有写过类似的东西,都是他们想象的。数据中说我最喜欢看《三联生活周刊》,我从来没这么说过。

我是来破坏这个市场的
新杂志每期稿费高达50 万元,办公费用10 万元,原来宣布的一千万投资成了没影的事情,杂志改由韩寒新注册的“小泽文化公司”出钱运作。将稿费定为行业标准的10 到40 倍,韩寒说是要做文化市场的破坏者,要抬高文化的价码。如果杂志卖不好,就不干了。
南都周刊:一期杂志的稿酬要花掉50 万元,你算过要卖多少本才不亏本?
韩寒:十几二十万本吧,最终还没有核算过。不过我办这个杂志不是想挣得多少的暴利。
南都周刊:之前的投资方聚星国际说杂志做到第6 期可以盈利了。
韩寒:我觉得第一期就可以基本持平。而其实本来有投资方,后来我发现我不需要投资方,现在杂志所有的钱都是我韩寒一个人出的,我爱和谁合作和谁合作,我甚至可以和郭敬明合作。前期也掏不了多少,我们印刷、发行都有合作方。稿费可以等发行以后回本再给作者,我当然不是说要拖欠人家稿费,一个月大概就能付给他们,只要卖得不差就好了。
南都周刊:你怎么处理做杂志主编和赛车的时间安排?
韩寒:不要紧,我的精神会一直在办公室游荡,我的员工都很优秀,都知道我想要的。我只是人不在,很多事情还可以做。其实赛车花的时间不多,我这个月可能就这次来到赛车场。
南都周刊:你现在要做杂志,考虑过自己的商业智慧有多高吗?
韩寒: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至少和我合作过的人没有亏过钱,无论是任何方面,我不喜欢别人亏钱。我最爱从事的行业是房地产,我要做出房子来,告诉大家我一平方米只挣几百块钱,我要告诉大家成本有多少。
南都周刊:新创刊要卖二十万册是否有难度?
韩寒:是这样的,以前只要连载我小说的杂志,销量就能增长十几、二十万本,所以事实上我的杂志是一张白纸,只要能连载我的小说也能买十几、二十万册的。我只是希望能做给大家多发稿费的一个杂志,最后我可以光荣地宣称我是全中国发稿费最高的杂志就行。
南都周刊:之前媒体报导说有两千万投资,投资方聚星国际也开过新闻发布会说要投资一千万。
韩寒:之前是有投资,后来我发现我用不了投资,我不花钱,因为有的杂志出去打广告的费用是大头,宣传杂志费用很高,后来我发现我都用不上这些钱。
南都周刊:杂志现在的费用得你自己的公司掏钱。
韩寒:只能说是垫付,都是小头,租金1 万,员工工资有1 万的,有6000的,加起来乱七八糟的办公成本10 万不到,那我只要它以后正常运转,所有这些可以承担的。对我来说,我最自豪的是,我可以说,作为文学杂志,我给所有的作者发出去的稿费是1000 万,国内杂志没有谁可以和我比,我是来破坏这个市场的,我希望文学期刊的稿费可以提高。相比千字一百块的行价,我们的杂志用你两万字,可能给你四万稿费,一个字两块钱。我就想把市场的价码抬高。
南都周刊:你喜欢做破坏者。
韩寒:因为写字的人太穷了,你看胡润榜,都是些什么做房地产的,我也不奢望有作家了。做文化的人都穷成这样,我没有脸面说自己是文化大国的。我是国内顶尖的畅销书作家了,拿的稿费是最高的,我已经算好的了,写一本书能有几百万的收入,但我最近为新杂志去租房当办公室时,发现哪里的房子都买不起,哪怕我一年出一本书。那就证明这个国家房地产出了问题,这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出错了。像我这样畅销的程度,在任何一个文化国家,出一本书可以买十辆法拉利。但是现在国内的状况是,你再畅销,也只能买半台法拉利,现在的文化市场很可怜,我作为顶尖的文化人,也只能拿两百万版税,我只是希望让市场更加和谐。
南都周刊:可是如果杂志卖不好怎么办?
韩寒:不干了。












中国没有公民,只有草民和屁民
'导读'因为这个社会实在太不痛不痒了,所以挠一下就特别痒。真的只是因为这个时代太……怎么去形容,时无英雄,让我这样的竖子成名。到年底了,我特别谦虚一点,这样可能大家听着舒服点。
对只有27 岁的韩寒来说,不论是媒体还是网络民意,今年都赋予了他更多的东西。
对公众知识分子的称呼,韩寒说自己从来不感兴趣。他之所以关注杭州飚车、上海钓鱼等公共事件,是因为“别的个体都不和我玩了,所以我就只能和这些公共事件玩”。南都周刊记者_罗小敷实习生杨禹璋金风摄影_小戴小南
公共知识分子这个话题,韩寒谈得有点烦了,他说自己说到底只是一介书生,不是什么知识分子,也不是什么文化精英。
他甚至坏笑着说,“看我哪像知识分子啊,我就一小流氓”。脱下头盔和外套,他穿着黑色衬衣和黑色的赛车裤,黑边镜框,酷得像个偶像明星。
然而,不管他愿不愿意,对这个只有27 岁的80 后男青年来说,不论是媒体还是网络民意,今年都赋予了他更多的东西。
在“南方周末2009 年度人物评选”中,韩寒遥遥领先。“韩寒的可爱可敬,就在于他在中国社会追求最大限度的独立与自由,做自己最喜欢的事,说自己最想说的话。”《亚洲周刊》将他推上“2009 年度风云人物”的位置,获选的重要原因是“有担当的公民精神”。
“青春公民”、“意见领袖”、“公共知识分子”、“中国新一代的希望”……各种赞誉蜂拥而至,有杂志甚至激动地在封面上打出“选韩寒当市长”这样的大标题。
“时无英雄,让我这样的竖子成名。”韩寒突然冒出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